1問題導向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 1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以學生為主體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以往的教學模式通常是由教師進行主導的,大部分學生均是被動接受各種知識內容,在此過程中能力與思維方面的培養相對有限.而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則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應通過設計和提出問題的方式來指引學生的探究學習方向,為其提供思路和內容方面的輔助,以此滿足新課改對初中數學的教學要求,強化整體教學效果.
1.2 強化核心素養培育效果
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初中數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初中階段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學學習所必要的能力、思維與意識等內容,完全依靠教師的理論教學來完成此教學自標并不合理,而是需要給予學生適配的環境使其能進行主動學習,以此強化核心素養的培育效果.問題導向教學在此方面的優勢明顯,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判斷課程教學的核心素養主題,并圍繞主題來布置問題,使學生能在完成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核心素養內容的理解,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培育.
1.3 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能完成自主學習任務,是需要教師重點考慮的內容.初中數學的較多教學內容存在抽象化特征,致使部分學生缺乏主動進行數學學習的興趣,而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則有效解決了此問題.教師可將問題本身與現實生活元素進行深度關聯,并選用符合學生興趣的方式進行講述,從而轉變學生對初中數學學習的負面態度,使學生產生進行深入探究學習的熱情.
2問題導向策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2.1應用趣味性導向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導向教學策略應首先在課前導入環節進行應用.教師應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整理,從核心素養角度來判斷教學主題,并根據主題選定教學情境并引人該情境的導向問題.所選擇的導向問題首先應保證趣味性,確保其與初中學生的高度相關.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導向問題.來深化對教學主題的理解.在正式開展數學知識的教學后,學生能將對導人內容的興趣轉移至課程本身,從而維持整個教學過程的課堂參與度.
例如 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的“軸對稱、平移與旋轉”課程教學為例,教師應選取“生活中的軸對稱”作為課前導人內容,同時考慮到學生已在之前掌握了軸對稱的基本概念,展示生活中常見的軸對稱結構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大,應將導入內容替換為“鑒賞軸對稱的美學”,準備若干軸對稱結構的建筑、美術作品等圖片,由學生結合美術方面的鑒賞知識,圍繞該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充分調動后,教師再主導完成對學生討論成果的總結,并銜接到下一階段的正式教學環節中,在講解軸對稱的具體概念和相關性質時,教師可沿用之前美學鑒賞時的案例,以此部分維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綜合考慮,美術鑒賞分析符合大部分初中生的興趣模式,同時與初中數學幾何部分的教學內容高度重合,并且讓學生從美學角度分析軸對稱的概念,還能拓寬學生運用幾何直觀的廣度,強化核心素養的培育效果.
在應用導向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教師應做好導入內容的趣味性和教育價值的平衡,過高的趣味性可能會導致在進行正式教學時,學生仍舊沉浸在趣味情境中,適當把控方能更好地保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2設置中心主題問題,規劃學生思考方向
問題導向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引導其自主探究來完成教學,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若給予學生過多的自由思考空間,會導致部分學生陷入無法選擇探究方向的困惑中,也有部分學生會采用與教學內容偏差過大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在正式開展問題導向教學前,作設置一個中心主題問題,對學生后續的思考方向作出規劃.該問題應有較高的難度和較復雜的步驟,需要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以確保其作為中心主題的價值能有效發揮出來.
例如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的“分式”課程教學為例,在學生初步了解分式的概念后,教師應提出一個較為復雜的分式方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并保證該問題能覆蓋后續教學內容.如將中心題目設置為:一艘在靜水中速度恒定的輪船,在水流速度固定為 3km/h 的環境下,順水航行80km 和逆水航行 60km 的時間相同,求輪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學生運用分式基本知識,以及之前所積累的方程方面知識,能列出方程 x-3,而由于尚未學習分式方程的解法,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問題的解答會停留在列出方程后.在完成對此中心問題的探究后,學生能運用等式兩邊相等的基本方程思維來完成初步探究,并將后續的研究方向選定為將分式方程轉化為自己了解的形式.教師之后可圍繞此中心問題提出其他帶有引導性質的問題,以完成整個問題導向的單元教學.
少部分數學基礎較好且邏輯思維較強的學生,具備在正式學習前采用自己的方法解答出中心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安排這部分學生在基礎教學完成后再分享解題方法,避免影響整體教學安排.
2.3安排多階段引導問題,輔助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導向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構建的,教師需要通過提問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使其能在由淺人深地思考過程中,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對核心素養的培育.為此,教師需要安排多階段的引導問題,確保相鄰問題間存在明確關聯性,使學生可以利用之前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完成對后續題目的探究.在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后,學生能基于教師所提供的問題鏈來形成相應的數學邏輯思維框架.
例如 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的“一元二次方程”課程教學為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是教學的重難點部分,教師應首先設置一個固定的問題框架,如打算設計一個面積為900平方米的正方形綠地,問綠地的邊長應當是多少.學生能直接列出方程 x2=900 ,并根據二次根式方面的知識求出 x=30 .此時,教師可延伸提問為何不保留 x =-30 的答案來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能以此建立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認識.之后,教師可將題目的數據進行變化,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修改為長方形的綠地,其中長邊比寬邊長 10m ,學生列出的方程則變成 x(x+10)=900 ,當教師提出求方程的解時,大部分學生會發現無從著手,此時教師可直接進行配方法的教學.在此過程中,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是逐層遞進的,經歷了從如何列出方程到利用直接開平方法解方程,最后將方程轉化為一般形式,認識到需要一個泛用性較強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從而完成了對配方法的學習.
為保證問題鏈教學的完整性,教師通常要以較快速度完成各環節教學,因此在完成問題導向教學后,應及時銜接鞏固教學,以確保教學的整體效果.
2.4 選擇復雜綜合問題,鼓勵學生合作探究
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可分為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兩種,針對一些流程較長且難度偏高的內容,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并在學生進行方案設計和具體分工時,提供適度指導來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整體效果.同時,小組合作問題導向教學的時間安排應選定在基本教學完成后、學生既已熟悉相關知識概念又尚未完全掌握牢固的節點,以確保小組合作順利進行并最大化發揮教學價值.
例如 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的“數據的收集與表示”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可在基礎內容教學完成后,為學生提供需要合作探究的問題,如統計2024年巴黎奧運會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中、美、英、法等國家的獎牌獲得情況,并選取適合的統計圖制作形式,分別表現出各國獎牌數量的對比、特定國家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我國金牌數量占金牌總量的比例等.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互聯網采集數據,并通過列表的方式將數據表示出來,最后選取合適的統計圖形式滿足統計需求.通過完成此問題,學生可實現對自身數據意識和應用能力的綜合鍛煉.為保證小組合作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確保一個小組內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問題解答的全過程中,而非由一個組員負責單獨一個板塊.
針對同一問題,學生給出的解答思路可能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多與同組成員分享自己的想法并開展辯論,在思維碰撞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2.5優化教學評價形式,契合問題導向模式
在應用問題導向模式完成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后,教師也應及時優化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使其能更全面地展現問題導向教學的效果,便于教師根據反饋情況決定后續的教學安排.以往的初中數學教學評價模式以試題檢驗為主,該形式在應用問題導向教學后,表現出較為嚴重的滯后性,并且會導致學生對高頻次的數學問題產生抵觸情緒,影響正常教學進展.因此,教師需要將教學評價的主要環節放在教學過程中,在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的前提下,獲取到更為準確的教學評價反饋,
例如 以華東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的“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課程教學為例,該課程將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學生需要熟練掌握運算規律和技巧.教師應將教學評價環節安排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提出問題 3+50÷22× ”,讓學生講明具體的運算步驟并給出正確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思考過程來判斷學生是否存在學習問題,如學生先計算了加減法,則說明問題出現在運算律方面;若出錯原因為在計算乘除法時混淆了正負號,則通常是學生的運算能力欠佳,尚需要鍛煉;如具體的乘方、分數乘法等環節出錯,則表明學生對這部分知識點掌握不夠牢固.在此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出錯的表現,判斷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并及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解決,以此保證課程的教學效率,而無需在考核測驗階段后再對問題進行解決.
逐個驗收學生的問題反饋可能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應用相關的教育信息技術,輔助完成學生信息的采集與分析,強化教學評價的效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應當認識到在新課改背景下應用問題導向模式的價值和必要性,將其應用到課前導入的問題創設、指引學生探究中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的驅動問題鏈等多個環節之中,并通過提出問題來創設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以及優化教學評價形式使其更適合當前教學情況.由此,綜合完成對初中數學課程教學的整體改革,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生菊.基于問題導向法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組織策略[J].青海教育,2022(Z2):85—86.
[2]丁生琴.問題導向法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1):84—85.
[3]孫祥.問題導向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用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