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8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1-0232-07
doi:10.3969/j. issn. 0517-6611. 2025. 11. 04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on the Layout Status ofElderlyCare Service Facilities at County-Township-VilageLevels Based onMulti-source Data —ACaseStudyofHuaihuaCity,HunanProvince
WENBi-qi(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004)
AbstractBasedonthedataoftheelderlypermanentpopulationinHuaihuaCityin2O24,thedataofelderlycareservicefacilitsiHuaihuaCityn224,andteOdataofelderlyaresercefaciltiesusingGeograpicIforationSyste(ArG)tecolgitaly thespatialdistrbuioptsditeacitsofereseciliattels(als)sulsoatt village(omui)eveleelbpaisedaced”tksate;tp level,aliglitatialoutpisd,acedes;toel singleoesalodcedalldallol likespatiallayotpateisbeed,ichsongfitwihespatialdvelopenttructureofHuaiaCityasedoh sults,thfolloingugsiosreproosinsfotcossoudrdtpoetoscif erlycareservicefaciliattvilge(ommunity)leveladpromotelderlaemodelsthatariliwithruralonditiosIsf organizationaldati,eefyofvilgeomissoldctiaedtdgadarddigualital tual-aidelderlyarestbyintegratinguralrsocesIntesofindset,tetraditioalderlycareoneptsofraleldrlyople should be broken through to accelerate the cultivation of a professional elderly care service workforce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Multi-source data;Pension service facilities;Spatial layout;Huaihua City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我國正從急速老齡化向深度老齡化社會過渡[1],根據相關研究預測,到2035和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可能分別達到4.12億和4.80億的規模[2]。在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政府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背景下,養老服務設施空間作為切實響應人民群眾對美好老年生活向往的代表性空間載體,是完善基礎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保障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充分、有序地建設與發展[3],對于滿足老年群體的養老生活品質需要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為此,黨和政府在結合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3種主要養老供給模式的基礎上,因時因地的創新發展并形成3種模式之間結構性與功能性的聯系,將有利于落實各養老模式間的資源互通、功能互補、服務貫通[4],強調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是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模式,倡導社區主導、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的機制,從政策和組織構架層面保障了養老服務的覆蓋率與均等性。
然而,伴隨著城鎮化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加速,我國許多地區存在著養老機構供給不足,且伴隨有養老服務供需錯位的矛盾現象[5],特別是我國中部地區,由于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復雜崎嶇的地勢和閉塞的道路交通,而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明顯落后于我國南方和東部地區,養老體系構建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潛力未充分激發等現象,農村老年人及其養老困境進一步凸顯,農村老年群體的養老問題依然是推動實現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和難點[6-7]。湖南省懷化市作為湘西地區典型區域,屬于武陵山片區連片特困地區,地理位置偏僻,地勢崎嶇,是湖南省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該區域的養老服務設施情況最能反映當前湖南省偏遠村鎮農村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對其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借鑒意義。因此,通過對我國中部城市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體系進行現狀研究,分層分類進行對照比較與測度評價,以期為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進而為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和解決老齡化問題作出貢獻。
1研究方法、研究范圍及數據來源
1.1 研究方法
1.1.1養老設施標準差橢圓分析。采用標準差橢圓分析法,運用ArcGIS10.8中SpatialStatistics工具調下的方向分布(標準差橢圓)計算懷化市縣鄉村不同層級養老服務設施空間點的坐標及其標準差,生成相應的橢圓來描述不同層級養老服務設施空間點的空間分布特征,用于分析說明空間數據分布特征,包括平均中心、離散程度和方向,有利于分析不同類型養老服務設施的空間分布差異。2022年8月湖南省民政廳印發的《湖南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縣、鄉、村3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2024年11月湖南省政府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中再次明確提出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布局,完善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網絡,縣域、鄉鎮、村域(社區)的養老服務設施等級大小與其養老服務的輻射范圍、服務內容、服務對象等方面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計算養老服務設施標準差橢圓分析時有必要考慮養老服務設施層級的影響。
1.1.2養老空間分布特征評價。采用核密度估計法(KED)來研究公共服務設施的空間格局,通過空間點位要素反映其周邊區域的空間聚集特征,發生概率越高,點要素分布越密集。該研究運用ArcGIS10.8中SpatialAnalyst工具下的Kernel密度估計對懷化市縣、鄉、村不同層級養老服務設施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較為直觀地表達不同層級養老服務設施的分布密度及其在空間上的聚散程度,核密度估計的數值越高,表明數據點在該區域的集中趨勢越明顯。
1.2研究范圍該研究范圍為懷化市的13個縣市區(含1個管理區),區域面積2.76萬 km2 ,分別包括鶴城區、洪江市、中方縣、沅陵縣、辰溪縣、溆浦縣、會同縣、靖州縣、芷江縣、麻陽苗族自治縣、新晃侗族自治縣、通道侗族自治縣、洪江區管委會(圖1)。懷化市位于華中地區、湖南省西部偏南,是湖南省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之一,區域范圍 25°52′22′′~29°01′25′′N 108°47′13′′~111°06′30′′E ,該區域面積 27564km2 ,其中山地區域面積 19432.62km2 ,占總區域面積的 70.5% 。根據2024年懷化市人民政府編制的《懷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8,懷化市城市發展結構劃分為中心城區、城市發展區、外圍城區三大板塊(圖2)。懷化市作為湖南省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是湘、鄂、渝、黔、桂5?。▍^、市)邊區中心城市,截至2024年3月,全市常住人口447.21萬,其中市鎮人口223.78萬,農村人口223.43萬,城鎮化率占比 50.03% :60歲及以上人口94.85萬人[9],人口增長率為 -2.56% 。
懷化市作為湘西地區典型區域,屬于武陵山片區連片特困地區,地理位置偏僻,地勢崎嶇(圖3),耕地貧瘠,雜居著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屬于集革命歷史老區、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于一體的典型“老、少、邊、山、窮\"縣(市)[0]。近年來,懷化市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如洪江市、辰溪縣、溆浦縣等的養老服務設施空間相比老城區鶴城區嚴重不足,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懷化市于2023年率先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打造9 1+N+X′′ 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網絡體系,即圍繞每個縣(市、區)建立1個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N個區域性(鄉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X個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站點,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9)3333號的標準地圖制作,底圖無修改。
Note:The standard map with theapproval number GS(2O19)3333 downloaded from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standard map service website was produc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e map.
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9)3333號的標準地圖制作,底圖無修改。
Note:The standard mapwith the approval number GS(2019)3333 downloaded from the Ministry ofNatural Resources’standard map service website was produc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e map.
圖22024年懷化市域發展結構
Fig.2 DevelopmentstructureofHuaihua Cityin2024以實現覆蓋懷化市城鄉的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網絡此外,依托農村互助養老站點大力發展互助養老服務,創新開展“叫醒服務”“共享服務”“農舍養老”“鼓樓養老”“鄉賢養老”等特色化、個性化養老服務。該研究因此選擇懷化市作為研究養老服務空間績效的典型案例,將懷化市作為研究區域,以懷化市13個縣(市、區)為劃分單位,分析養老服務空間的分布與老年人口的耦合度,以此進行養老服務空間績效的評價。
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9)3333號的標準地圖制作,底圖無修改。
Note:The standard map with the approval number GS(2O19)3333 downloaded from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standard mapservicewebsite wasproduc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e map.
Fig.3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vation analysis in Huaihua City
2.3研究數據來源與預處理
2.3.1老年人口數據。該研究老年人口數據源于懷化市統計局2024年12月編制的《懷化統計年鑒(2024)》,60歲及以上人口94.85萬,老年人口較多的縣(市、區)為溆浦縣、鶴城區和沅陵縣,共高達27.48萬人,共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8.97% ;老年人口較少的縣(市、區)為通道侗族自治縣、靖州侗族自治縣和洪江區管委會,共3.75萬人,共占全市老年人口的 3.95% (圖4)。
2.3.2養老服務設施數據。該研究所指的養老服務設施空間類型包含敬老院、養老院、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服務站、護理院、康養中心、醫養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休閑活動中心、老少活動中心、老年協會活動中心、社區老年驛站、老年活動室等,各區養老服務設施空間的名稱、性質、地址來源于懷化市民政局和懷化市養老公共服務平臺,數據資料截止日期為2024年11月底。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空間數據來源于對高德地圖API進行地理編碼得到的矢量點位數據,經過預處理、清洗、坐標校準,剔除重復項和誤差項,并將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空間數據按縣域級、鄉鎮級、村域(社區)級分類,有效數據共478條,包括名稱、類型、經緯度、省份、所屬地區等信息,采集的坐標系轉換為WGC1984坐標系。
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9)3333號的標準地圖制作,底圖無修改。
Note:The standardmap with theapproval number GS(2O19)3333 downloaded from the MinistryofNatural Resources’standard mapservice website was produc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e map.
Fig.4Distribution of elderly population density in Huaihua Cityin 2024
3結果與分析
3.1懷化市養老設施服務設施空間分布差異根據圖5可知,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點分布趨勢與老年群體現狀需求基本相符,均呈現出由中心城區向外圍城區遞減的結構。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從整體空間上來看,主要分布在懷化市中心城區和城市發展區,以鶴城區、麻陽縣、芷江縣、中方縣、辰溪縣為中心,逐漸向四周輻射擴散。與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整體分布情況完全不同的是,縣域級養老服務設施分布于懷化市各個縣市區,除鶴城區的密度較高外,其他各縣市區分布均勻;鄉鎮級養老服務設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區和城市發展區,鄉鎮級服務設施點數量要明顯多于縣域級養老服務設施;村域(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分布上較為分散,且設施點位數量少。由此可見,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的數量等級體系存在不合理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各層級設施數量失衡,尤其表現為村域(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數量嚴重不足。
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9)3333號的標準地圖制作,底圖無修改。
Note:The standard map with the approval number GS(2O19)3333 downloaded from the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standard map service website was produc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e map.
Fig.5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 in 2024
3.2懷化市養老設施服務設施空間聚集特征該研究根據懷化市各層級養老服務設施分布情況,繪制村級(社區)、鄉鎮級、縣級、全域養老服務設施的標準差橢圓,并繪制了懷化市地理空間分布橢圓作為參照對象,分別比較各層級養老服務設施橢圓與懷化市地理空間分布橢圓之間的吻合度,當兩者的橢圓不相似且差異較大時,說明養老服務設施存在明顯的聚集現象,反之,則養老服務設施不存在明顯聚集現象。同時,標準差橢圓的長軸表示養老服務設施分布的主要方向,短軸表示其次要方向,長軸越長,則表示養老服務設施在該方向上的離散程度越大,反之,則表示養老服務設施的聚集程度越高。
由圖6可看出,懷化市鄉鎮級、縣級、全域級養老服務設施橢圓與城市地理空間分布橢圓相差不大,分布角度與趨勢較為相似,吻合度較高,說明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聚集特征并不顯著。其中,縣級養老服務設施平均中心與懷化市城市地理空間分布平均中心緊鄰,說明縣級養老服務設施在空間分布與懷化市空間結構的契合度較高。但村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橢圓長軸明顯長于城市的空間橢圓長軸(表1),表明懷化市村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分布范圍廣、離散程度較為顯著,村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分布有明顯“中心-外圍”結構,核心區域在鶴城區、中方縣、辰溪縣等,多地區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村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欠缺現象。
注:基于自然資源部標準地圖服務網站下載的審圖號為GS(2019)3333號的標準地圖制作,底圖無修改。
Note:The standard map with theapproval number GS(2O19)3333 downloaded from the Ministry ofNatural Resources’standard map servicewebsite was produced without anymodificationsto the base map.
圖62024年懷化市各層級養老服務設施的空間聚集橢圓 Fig.6Spatial clustering ellipse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 atalllevelsinHuaihua Cityin2024
3.3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分布形態該研究統計的是懷化市不同層級下的養老服務設施名稱、數量、規模、位置等信息,結合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的POI數據,利用地理信息系統(ArcGIS)技術分析不同層級(規模)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分布的形態特征及交互作用[11]。通過對村域(社區)級、鄉鎮級、縣域級、全域4種養老服務設施規模的核密度分析,發現性質不同的養老服務設施其空間熱點分布模式的差異性(圖7)。
Note:ThestanddithteaprovaumerG(O19)33doloadedfrotestryofNaturalResouc’stadardapservcebsiteas produced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e map.
Fig.7Analysis of nuclear densit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 facilities at various levels in Huaihua City in 2024
3.3.1村域(社區)級層面—呈現離散的點狀分布格局,表現“均勻式”羸弱態勢。懷化市村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主要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驛站、互助養老服務站、幸福小院等,為居住在社區及附近、自理能力較強的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就餐服務和上門服務等基礎性服務功能。由表2可知,村級(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呈現離散的點狀分布格局(圖7a),各社區服務點之間相對獨立,高密度核心區位于鶴城區,次高密度核心區為沅陵縣、辰溪縣、芷江縣、洪江市、靖州縣、通道縣,低密度區為會同縣、新晃縣、麻陽縣、溆浦縣。村域(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在空間上呈現“均勻式”贏弱態勢,布局分散匱乏。究其原因,一方面村集體在農村(社區)養老中無所作為,是缺位的,市場主導的養老實踐模式,村域(社區)家庭因為資源積累能力不足也存在缺位;另一方面由于國家主導的養老實踐模式,其養老服務機構大多坐落于鄉鎮之中,村莊和家庭獲取機會都是缺位的[12]。
3.3.2鄉鎮級層面—呈現鏈狀環形片狀空間布局模式,表現為不均衡分布。懷化市鄉鎮級養老服務設施主要為鄉鎮敬老院、鄉鎮養老院、鄉鎮五保供養中心等,為滿足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醫療保健、康養娛樂等服務功能。
由表2可知,鄉鎮級養老服務設施呈鏈狀環形片狀分布,以麻陽縣-芷江縣-洪江市-中方縣-溆浦縣-辰溪縣為核心鏈狀聚集(圖7b),高值區域位于麻陽縣、溆浦縣和洪江市,但其北部沅陵縣和南部靖州縣、通道縣的鄉鎮級養老院較為匱乏,且分布較為零散,當前的鄉鎮級養老服務設施點無法滿足《意見》中“N個區域性(鄉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的要求。3.3.3縣域級層面一呈現單核心空間布局模式,表現為基本均衡格局。懷化市縣級養老服務設施主要為縣級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養老服務中心等,空間分布上呈現單核心分布格局(圖7c),由表2可知,其中鶴城區的縣級養老服務設施聚集程度較高,核心位于鶴城區,呈單核心極化發展之勢,該區域是懷化市社會福利院、鶴城區中心敬老院、懷化市華輝養老中心、湖南神鶴老年公寓、湖南安馨養老中心等大型養老服務機構聚集區域;次核心在鶴城區的其他各縣市區均有分布,空間分布上較為均衡,能夠滿足自理能力較差或需要提供長期照料的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功能。根據懷化市圍繞打造“ 1+N+X′ 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網絡體系的目標,基本滿足“每個縣市區建立1個失能失智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的要求。
3.3.4全域級整體層面一呈現輻射片狀空間布局模式,與懷化市空間發展結構的契合度較強。懷化市全域養老服務設施呈現輻射片狀分布,以鶴城區為核心向周邊的縣(市、區)進行輻射發散(圖7d),形成以鶴城區這一中心城區為主核心分布區,洪江市、辰溪縣、溆浦縣、新晃縣、洪江市等城市發展區為次高密度核心區,而外圍城區沅陵縣、靖州縣、通道縣為低密度區域,全域養老服務設施點空間分布趨勢與市域發展結構一致。
4結論與建議
4.1研究結論該研究充分考慮懷化市養老服務發展現狀,基于多源數據對村域(社區)級、鄉鎮級、縣域級、全域4種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分析,完善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體系,并以湖南省懷化市為例,實證分析縣鄉村養老服務的空間布局形態特征及其空間差異。結果顯示:目前懷化市養老服務設施總體分布呈現輻射片狀模式,即養老服務設施的數量從中心城區到城市發展區再到外圍城區逐漸遞減;從縣域層面來看,每個縣(市、區)已基本具備了城鄉統籌性質、功能多樣完備的縣級養老服務示范中心,如星級養老服務機構有懷化市社會福利院、沅陵縣社會福利院、辰溪縣社會福利院、溆浦縣社會福利院、新晃縣福利院等;從鄉鎮層面來看,基本為每個鄉鎮至少一家區域性(鄉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為鄉鎮老年群體集中供養提供了綜合性養老服務平臺,但數量少;從村級(社區)層面來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主要責任為提供互助養老服務和居家養老服務,以“鞏固居家養老基礎,強化社區養老依托,優化機構養老專業支撐”的農村老年群體照料服務供給模式[13],但不可否認,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體系的短板依然在農村(社區),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具體表現為村域(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數量嚴重不足、服務設施機構類型單一、空間分布不均衡,存在供需錯位的現象,絕大部分地區并沒有達到《意見》中的“N個區域性(鄉鎮)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X個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站點”的建設目標。
4.2政策建議完善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體系的重點和難點仍在農村,需從政策、組織、觀念3個方面協調并行,與農村社會原有的養老基礎、養老觀念進行匹配銜接,才能將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體系的“根\"扎入農村,從而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谏鲜鲅芯拷Y果提出如下建議。
4.2.1政策銜接:加強完善村域(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點的建設,推進符合農村鄉情的養老模式。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我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各省各市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與舉措,我國縣、鄉、村3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在不斷完善,養老服務能力與發展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養老服務體系的短板依然在農村。面對農村老年群體養老問題,應根據農村老人的現實需求(如看守老宅、守護農田等)與心理,加強完善村域(社區)級養老服務設施點的建設,以村域(社區)為建設單元,增加養老服務設施點,提高養老醫療水平和專業團隊水平,并將高質量服務落實到每一個農村老人身上,而不是僅僅提供助餐、購物這些服務。政府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建設村辦日間照料中心、村辦養老院、互助幸福院、社區老年驛站、老年活動中心等各種形式的養老服務機構,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養老選擇,既可滿足老年人不離土不離家的理想養老訴求,又能為老年人提供熟人社會、熟悉環境等精神慰藉要素。
4.2.2組織銜接:激活村兩委村級服務效能,結合農村資源構建高標準、高質量的農村互助養老體系。當地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進行政策激勵,引導村委、村集體在村域(社區)養老服務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原有的農村養老基礎上,親戚、鄰里之間的相互照應成為被研究者們視為“理所應當”的農村養老資源,但要看到的是,作為農村互助養老服務承擔者的親戚、鄰里,他們的非正式照料者無法領取照料補貼,也并未吸納到正式照料體系中,這些照料者無法得到專業化的養老照料培訓,因此,互助養老方式難以滿足當下農村老年人的基礎養老需求。村集體與養老服務團隊的合作,積極利用村社資源,利用懷化市特有的環境資源、豐富的土地資源、熟人社會資本和完整的治理制度體系。不同于城市老年群體,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思想并沒有“與時俱進”,農村老年人接受現代養老的意愿不足,受到家庭養老思想觀念影響和對機構化、規范化生活方式的排斥[14」,仍然停留在“根\"的鄉土觀念與鄉村價值上。同時,農村作為一種地域空間和社會文化系統,是一個“熟人\"社會,發揮“熟人”和“近鄰”的農村社會關系優勢,蘊含著與城市截然不同的養老資源[15],因地制宜推進農村互助養老模式,開辦農村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學習室、老年食堂、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多種形式醫療護理、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等方面的專業化服務空間[,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老有所養和老有所為相結合,形成符合鄉情的農村養老服務模式,提升農村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4.2.3觀念銜接:破除農村老人傳統養老觀念的束縛,加快培育農村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隊伍。政府可以借助村級(社區)組織、村委工作人員等通過養老知識培訓、科普學習等活動,向農村居民宣傳社會養老觀念,增強農村居民的養老意識,引導農村老年人積極地、理性地面對養老問題,推動農村居民樹立靈活開放的養老觀念。在中國的社會底蘊下,養老機構(社會養老院、福利院、五保院等)的收容對象幾乎都是缺少兒女和親族養的貧病孤寡老人,以無家者的形象存在,成為家庭本位的倫理生活秩序下的例外空間[17]。隨著“社會福利社會化”,中國養老機構的社會角色發生了實質性的關鍵轉變,養老機構不再是殘補型社會福利機構,而是面向大眾提供商品化照料服務、扮演孝親代理角色的專業長期照護機構。在轉變傳統養老觀念的基礎上,養老院、福利院、養老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或設施所構筑的一個新專業領域,應重新嵌人家庭秩序和養老孝道文化,不再被認為只是高齡、失能狀況下的一種養老照護方式,而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發展自我的現代生活方式。同時,加快培育農村養老服務專業化人才隊伍,提高農村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通過撬動有效需求拉動高質量供給
參考文獻
[1]陳婭楠.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分布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增長[EB/OL].(2021-05-12)[2024-05-21]. htps://www.gov.cn/xinwen/2021-05/12/content_5605913.htm.
[2]杜鵬,李龍.新時代中國人口老齡化長期趨勢預測[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1,35(1) :96-109.
[3]田先紅,劉天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養老共同體構建研究:多中心治理視角—以G區Z鎮為例[J].理論探討,2024(3):73-82.
[4]劉二鵬,韓天闊,樂章.縣域統籌視角下農村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22(7):133-142.
[5]韓非,羅仁朝.基于可達性測度的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需匹配研究:以南京為例[J].經濟地理,2020,40(9):91-101.
[6]胡志平,秦淼.加快推動縣鄉村養老服務網絡有效銜接[N].光明日報,2023-06-27(02).
[7]張艷霞,徐榕.化外于內:外部主體可持續參與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的路徑探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45(6):67-79.
[8]懷化市人民政府.懷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EB/OL].(2024-04)[2024-05-17].https://zrzyghj.huaihua.gov.cn/zrzyghj/c105379/202405/9fb3d54cd2234179b0eb412bc4290d19/files/e0ed58b18123463ca135f20fd8d69694.pdf.
[9]懷化市統計局.懷化統計年鑒2024[M/OL].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24[2024-05-17]. https://www. huaihua. gov. cn/tjj/c134105/202501/1b581a9ad773460d95a57064f51a0410/files/f1dcc8e61d064948bf1c34f22cf587e4. pdf.
[10]文碧啟,羅友,鄒紅媛.縣域統籌視角下懷化市養老服務機構空間配置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1(1):125-129.
[11]姜磊,陳星宇,朱站.中國城市養老院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分異成因[J].地理學報,2021,76(8):1951-1964.
[12]任亮亮,賀雪峰.邁向村社養老:農村老齡化問題應對模式比較與優化路徑[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5,42(1):40-49.
[13]文碧啟,羅友,肖忠文.空間形態分異特征下的湖南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11):240-243.
[14]呂雪楓,于長永,游欣蓓.農村老年人的機構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全國12個省份36個縣1218位農村老年人的調查數據[J].中國農村觀察,2018(4):102-116.
[15]桂華.城鄉關系視域下農村養老體系建設[J].學術論壇,2023,46(3):12-20.
[16]時丹丹,劉萍,吳曉.中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與類型區劃分[J].統計與決策,2024,40(11):70-75.
[17]吳心越.從“孤老救濟”到“孝親代理”:養老機構的角色轉型與專業興起[J].婦女研究論叢,2024(4):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