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蘇軾與王安石的歷史和解

2025-08-11 00:00:00彭玉平
古典文學知識 2025年6期
關鍵詞:宋神宗新法變法

元豐七年(1084)六月底,蘇軾從黃州出發的行船抵達金陵,即將奔向下一個謫居地汝州。而此時王安石從熙寧九年(1076)第二次被罷相,徹底結束政治生涯,隱退江寧半山園也已經8年了。此時,王安石與蘇軾在政壇上的強弱之分已經結束,兩人一度針尖對麥芒的矛盾也煙消云散,同是政壇邊緣人,沒有了直接的對抗,剩下的也就是惺惺相惜了。

蘇軾雖然在落魄之中,但一舉一動仍備受關注。王安石獲悉蘇軾路經金陵,很想見一見當年的政治對手蘇軾。已經64歲大病初愈的王安石穿著很樸素的衣服,騎著驢到船上來看望49歲的蘇軾。我們原本以為的“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場面沒有出現,而代之以兩顆心的直接靠攏和無痕交融。

蘇軾看到穿著便服的王安石走來,自己連官帽也沒來得及戴上,趕緊迎上去作揖說:“在下蘇軾今日斗膽穿著便裝來迎接大丞相。”王安石笑著說:“這些官場的禮節哪里是為我們這樣的人設的呢?”王安石說得云淡風輕,沒想到蘇軾接著說:“這個在下也知道,禮是宰相門下的事情,我哪里能享受宰相門下的待遇!”蘇軾這句話有點酸,但酸得有力度,大概也是他心里一直的想法,當著王安石的面說出來,好像是有點冒昧,倒是體現了對當年紛爭不再介懷的淡然了。但其實,蘇軾也在致王安石信中明確說過“某游門下久矣”(《與王荊公》一),只是此時可能忘了曾說過此話矣。

蘇軾這話,王安石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說王安石門下沒有蘇軾的位置,當年確實如此,但怎么給蘇軾留位置呢?當年蘇軾這么激烈,沖鋒在反對新政的第一線,王安石即便留了位置給蘇軾,蘇軾也不會來的。所以王安石只是笑笑,這一笑算是對當年兩人尖銳矛盾的和解了。隨后王安石說:“不說這些沒用的了,我們一起轉轉蔣山如何?”蔣山也就是現在的南京紫金山。

那一段時間,他們一起在山中轉悠,也一起飲酒談禪,好像金陵夏季的炎熱也在這種平和的心態中清涼了下來。此前王安石與蘇軾雖然在朝廷也經常碰面,但話不投機,根本沒有機會深入交流,這次連續好多天在一起,深刻感受到蘇軾的格局。王安石不禁感嘆說:“像蘇軾這樣的人物,也不知道幾百年才能出一個。”我不知道蘇軾是否當面聽到這句話,但如果聽到曾經的對手能這樣評價自己,大概也很欣慰了。而蘇軾對王安石最近這段時間“存撫教誨,恩意甚厚”(《與王荊公》二),有了更多的觸動。

據說王安石力勸蘇軾定居江寧,蘇軾應該是動心了,一度真的想在江寧買田,在鐘山終老。但事實上,蘇軾正在去汝州的路上,不過停下來與王安石快晤幾天,即便有這個打算,也只能是以后再說了。王安石曾經賦詩《北山》說: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北山也就是蔣山,是王安石邀請蘇軾同游的那座山。從蔣山上到池塘邊,大片的綠色綿延不絕。無論是筆直的溝渠,還是彎曲的池塘,在陽光下都泛著迷人的光澤。在青山與綠水之間,王安石久久地坐著,享受著天地自然之大美,他數著眼前一瓣一瓣的落花,沿著芳草布滿的小路邊走邊看,大概是總被美景所吸引以至于總停下腳步,回到家都很晚了。這首詩寫出了王安石人生“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四)之后的閑適。這哪里還看出一點當年變法時期王安石那種自信和勇往直前的性格呢?看到的就是一個在青山綠水之間悠哉游哉的老人而已。

蘇軾在這一年年底作了《次韻荊公四絕》,我們看第三首: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

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蘇軾在詩中回顧了王安石當初從荒涼的山坡上騎著驢遠遠地走過來的情形,那種顫巍巍的蒼老與無力感,一下子驚到了蘇軾。因為此前蘇軾腦中浮現的都是王安石意氣強悍、強盛的情況,歲月消磨了王安石的志氣,也好像摧毀了王安石的身體。兩人雖然一見沒有如故,再見卻像老友重逢。蘇軾離開金陵到儀真后致信王安石云:“某始欲買田金陵,庶幾得陪杖履,老于鐘山之下。”(《與王荊公》二)這一刻,蘇軾把當年的矛盾放在一邊,同是新法受害人,應該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王安石的人格魅力了。王安石勸我在金陵買田退居,但流失的歲月再也追不回來。十年前,也就是熙寧七年(1074)四月,因為王安石一再要求加強宰相的權力,引發了宋神宗的不滿而被罷相,隨后閑居金陵十個月,那個時候的蘇軾還在杭州通判任上,五個月后移知密州。蘇軾的意思大概是說,如果王安石第一次被罷相后不再重回朝廷,早點寄情山水,則顯然可以更多地享受到自在人生的樂趣,而自己如果在杭州通判任滿后也跟著王安石一起退隱江湖,則后面的烏臺詩案、備受磨難,也就可以避免了。“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蘇軾《次韻荊公韻四絕》其二),你也不用刻意變法,我也不用刻意反對,順應自然才是人生最好的安排。所以“從公已覺十年遲”,是從后來兩人的經歷回想到人生的選擇之難。這個時候的蘇軾對人生意義的體會已經非常深刻了。

蘇軾在金陵待了大概一個半月,這一個半月,并非都是與王安石盤桓在一起。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與朝云在黃州生下的幼子蘇遁,才十個月多一天竟不幸夭折,49歲的蘇軾“老淚如瀉水”(蘇軾《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遁……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詩哭之》)。我看到“七月二十八日”這個日子特別敏感,因為這正是五年前蘇軾在湖州被捕北上的時間,五年后“吾老常鮮歡,賴此一笑喜”的蘇遁在同樣的日子離開人世,蘇軾心中的痛楚可知。所以蘇軾八月中離開金陵,是帶著與王安石的怡然重逢和幼子去世的傷感雙重情緒的。王安石人生的政治大幕已經降下,而自己的人生還在艱難跋涉中,不免感慨橫生。

王安石最終隱退金陵,其實與司馬光、蘇軾等所謂舊黨的反對基本上沒什么關系,而是新黨內部政治權力斗爭的結果,簡單來說,當年得到王安石信任和重用的呂惠卿出賣了王安石,使王安石面臨十分被動的局面,引起宋神宗的猜忌,自然讓王安石施政的空間也逼仄了。這個時候隱退江湖是最明智的做法。

王安石早年就“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宋史·王安石傳》),但在宋仁宗時代,他的這一志向還沒有多少揮灑的空間,所以就在地方任上養精蓄銳,等候機會的來臨。是銳意改革的宋神宗給王安石創造了機會。

蘇軾曾當面對宋神宗說:“陛下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愿陛下安靜以待物之來,然后應之。”(《宋史·蘇軾傳》)宋神宗可能是宋代最有改革精神的皇帝,他生于1048年,比王安石小27歲,比蘇軾小12歲。而他即位的時候不過19歲,王安石46歲,蘇軾31歲,支持王安石開始變法的時候,宋神宗21歲,王安石48歲,蘇軾33歲。我說這些特定年代的年齡差異,就是想說明在改革的迫切性方面,王安石當然不能說不迫切,但時年21歲的宋神宗應該更迫切,因為在意識到國家需要變法的情況下,年輕人的銳氣肯定會更盛,蘇軾說的“求治太急”可以放在這種背景下來理解。當然“聽言太廣”與“進人太銳”,也都是因為“求治太急”。一個十分著急的宋神宗加上一個同樣著急的王安石,遇到一個不怎么著急的蘇軾,三個性格執拗、自信甚至自負的人,不出現分歧和矛盾才是不正常的。

蘇軾說的是長久之計,而宋神宗與王安石要的是當下之策,要立竿見影的富國強兵效果,他們對國家發展充滿著相似的熱情,但在發展路徑上判然兩途。熙寧二年(1069),面對聲勢浩大的新政,蘇軾進了數千言的《上神宗皇帝書》,一方面對新政表達了強烈的否定態度,另一方面提出了國家建設的重點應該在“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三點上,這三點肯定占據了道德制高點,因為沒有人能否定這三點的意義,宋神宗肯定也必須認同。但一個國家的發展有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顯然屬于中長期發展規劃,其實無法及時解決眼前的問題。宋神宗把蘇軾上書擱置下來,應該是考慮到輕重緩急的問題。有些事情是永遠要堅持的,有些事情是當下必須解決的。蘇軾與王安石矛盾的根源應該就在這里了。長遠之政治問題與一時之政治問題,著眼點不同,路徑也就必然有差異了。事實上,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看,王安石變法在為國家聚財方面,成效還是顯著的。《宋史·安燾傳》說:

熙寧、元豐之間,中外府庫,無不充衍,小邑所積錢米,亦不減二十萬。

在國家缺錢的當口,十多年時間就讓國家富裕起來,說明變法在經濟上的目的還是達到了,只是蘇軾希望的國富不能建立在民窮的基礎上。

王安石對蘇軾一再高調反對新法,肯定是心懷不滿的,至少《宋史》中記載蘇軾在四川為父親守喪后回到朝廷,正逢王安石變法轟轟烈烈地進行中,“王安石執政,素惡其議論異己”,據說蘇軾出任開封府推官就是王安石的主意,想讓他忙于具體事務之中,減少一點對新法的關注和抨擊。

王安石當然沒有忘記蘇軾在自己主持變法時期,讓自己承受的種種壓力。

譬如在制科考試的時候,蘇軾面對神宗就直言王安石這人不識人,“不可大用”,但這話還是傳到了王安石耳朵中,蘇軾說“王安石大怒,其黨無不切齒,爭欲傾臣”(《杭州召還乞郡狀》)。這個“切齒”不是咬咬牙齒就算了,而要付諸行動。蘇軾看到王安石輔助神宗時,處理事務往往獨斷專任,便借給士子們出考題的機會隱射此事,《宋史·蘇軾傳》記載說:

軾見安石贊神宗以獨斷專任,因試進士發策,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齊桓專任管仲而霸,燕噲專任子之而敗,事同功異”為問。安石滋怒,使御史謝景溫論奏其過。

蘇軾想說的是獨斷專任要區別不同的情形,得天時地利人和,這種獨斷專任才能成功,失天時地利人和就會失敗,所以“獨斷專任”,需要一分為二來看,言下之意,王安石就要承擔獨斷專任可能產生的風險了。“安石滋怒”四個字足見王安石對蘇軾的怒氣。王安石一“滋怒”,就滋生出另外一件事,就是指使御史臺謝景溫論奏蘇軾的過失,說蘇軾在回鄉為父親守喪的時候,曾經販賣私鹽,然后就把當日送蘇軾回鄉的船工等抓起來,要進行取證。但沒有的事情,船工也不能編造,所以這個事情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但民間傳出來的消息是,王安石知道謝景溫的這一番動作后非常興奮。要說王安石對蘇軾沒有一點小動作,是不可能的,蘇軾“論事愈力,介甫愈恨”(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的情況完全可以理解。不過一時的情緒發泄與長期以來的包容,也要區別來看,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看大不看小。這是《宋史》的記載,史家未必沒有預定立場,但這件事情讓蘇軾感受到透骨的寒意,覺得在朝廷待著很不安全了。這也是蘇軾稍后自請外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安石比蘇軾年長16歲,在蘇軾出道之前,已經以文章與政事方面的出眾才能而聞名遐邇。蘇軾因為歐陽修的大力推薦和宋仁宗的賞愛,幾乎一夜成名,志得意滿。這兩個同是人中之龍的自信甚至自負的性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形成的。王安石被稱為“拗相公”,這點王安石自己也認同,熙寧為相時,他送給自己八個字:虛名、實行、強辯、堅志。他不在意虛名,要做的是實事,他就是要堅定志向,大刀闊斧地做下去,要立志做一項空前的偉業。王安石很清楚自己面臨的各種壓力,也未嘗不知道新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但這是過程中的問題,而非新法本身的問題。

在任人上,蘇軾主張取用“剛柔適中之士”,為什么呢?因為“太剛則惡其猖狂不審,太柔則畏其選懦不勝”(《寫制科啟》二)。對照這一要求,在熙寧變法中,王安石與蘇軾便都不免偏剛了。蘇軾曾經多次反思過自己的問題,有的因為身份,有的因為性格,他致信友人說:

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既及進士第,貪得不已,又舉制策,其實何所有?而其科號為直言極諫,故每紛然誦說古今,考論是非,以應其名耳……世人遂以軾為欲立異同,則過矣。妄論利害,攙說得失,此真制科人習氣。譬之候蟲時鳥,自鳴自已,何足為損益?……足下所見皆故我,非今我也。(《答李端叔書》)

反對王安石變法,這與蘇軾作為制科出身需要“直言極諫”的身份意識相關,并非刻意與國家政策對著干。蘇軾說,面對這種習氣,你也不要當真,我說我的,說完就了。這就是“故我”,但經歷烏臺詩案之后,蘇軾性格與態度就不一樣,成為“今我”。蘇軾其實承認自己在對待王安石變法問題上“強狠自用”的性格(參見蘇軾《與章子厚參政書》一)。也就是說,蘇軾同樣也承認自己“拗”,蘇軾曾用“剛褊”兩個字形容自己的性格(參見蘇軾《杭州召還乞郡狀》)。這點蘇軾在徐州知州任上就已經認識到了。他致信滕達道說:

某欲面見一言者,蓋謂吾儕新法之初,輒守偏見,至有異同之論,雖此心耿耿,歸于憂國,而所言差繆,少有中理者。今圣德日新,眾化大成,回視向之所執,益覺疏矣。(蘇軾《與滕達道》八)

這個滕達道比蘇軾年長17歲,早年深得范仲淹欣賞。在反對王安石變法上,與蘇軾是同道,蘇軾被貶黃州,他曾遠道看望。蘇軾這話如果是對新法支持者說的,或者是給皇帝上的謝表,或許中間有違心之語,現在對同樣反對新法的滕達道這樣說,應該是確實有所反思后的真心話。蘇軾首先明確自己憂國憂民的忠臣之心,并直言自己“雖為朝廷之直臣,常欲挺身而許國”(蘇軾《謝制科啟》二)。這當然是一個大臣的優點,但審時度勢進言不僅關系內容,更關系智慧。直臣挺身只是其中一種姿態而已。所以他也發現自己在反對新法的過程中存在偏見,也說了不少過頭話。不是出發點是憂國憂民就能隨便說話的,蘇軾的這一反省其實正體現了其人格的純正和偉大。

在南宋,蘇軾聲名漸起。宋高宗、宋孝宗對蘇軾的為人氣節和文學成就評價相當高。如宋孝宗《御制文集序》中稱蘇軾:“忠言讜論,立朝大節,一時廷臣,無出其右。”這個評價已經到了頂點。隨著帝王的“此起彼伏”,相形之下,王安石經受的指責就開始增多。朱熹認為宋代的衰落就是從熙寧變法開始的,所以王安石是“一世禍敗之原”(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羅大經《鶴林玉露》則將王安石與秦檜相提并論,說:“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檜之罪也。”這是南宋人的一些基本態度。不用說,這里面的負面情緒還是太過了,王安石的本事當然還沒有大到這個程度,熙寧變法前后十六年,王安石主持變法的時間不超過八年,何況憑王安石一人,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歷史的走向。還有背后的宋神宗呢?還有一群熙寧變法的主將呢?所以我說南宋不少人貶低王安石,只是一種時代態度,而不能說是一種定論。太近的歷史,難免夾雜有各種情感在里面的。即宋神宗駕崩后,蘇軾挽詞也高唱“化民何止圣,妙物獨稱神。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蘇軾《神宗皇帝挽詞三首》其一),如果對照一下他兩次上神宗皇帝書,你就知道蘇軾的文字帶有何等強烈的應酬意味了。

元豐八年(1085),38歲的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次年四月,距離與蘇軾的金陵之會不過兩年,王安石在金陵溘然去世。在高太后聽政下的哲宗朝,已經基本廢除新法,當年反對王安石新政的一批舊黨因此紛紛回到朝廷,政治的風向標似乎在一瞬間就轉變了方向。面對王安石的逝世,連竭力主張廢棄新法的司馬光也提出要給王安石足夠的哀榮。而代皇帝起草敕文的任務同樣落在了一向被視為“舊黨”代表的蘇軾身上。朝廷追贈王安石為太傅,所以就有了這篇《王安石贈太傅敕》,雖是皇帝的口吻,卻是蘇軾的情懷。關于新政,蘇軾雖然只用了“將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異人”“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于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數句,大體能保持一種中性的情懷,其實已經十分難得。而關于王安石的去世,蘇軾以哲宗口吻說:

朕方臨御之初,哀疚罔極。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觀規模,想見風采。豈謂告終之問,在予諒暗之中。胡不百年,為之一涕。(蘇軾《王安石贈太傅敕》)

正悲痛于宋神宗駕崩之中,十分關切遠在江南歷經宋仁宗、英宗與神宗三朝元老王安石的治國方略,哪里想到突然就傳來他去世的消息呢!為什么不能長壽百歲呢!想到這里不禁要痛哭一場。

有人說,蘇軾這篇文章似乎有春秋筆法,基本不談政治,只談為人和才學。其實我讀到“究觀規模,想見風采”八個字,就覺得已經足夠,王安石“規模”的不正是變法二字嗎?蘇軾能從中想見王安石的“風采”,這還不夠嗎?在哲宗朝,蘇軾能夠寫下這樣的文字,已經足見其格局之大和心胸之廣了。兩年前已經感嘆“從公已覺十年遲”的蘇軾,早就從新舊之間的掙扎回到人生本來的意義,而與王安石握手言和了。褒揚新法或怒斥新法,這已經不是現在蘇軾的心情了。“烏臺詩案”催生了一個叫蘇東坡的人,他已經習慣于“春到江南花自開”,如今花開的時候,他早已經醒來,要讓一個醒著的蘇東坡再作醉酒狀,這不是很苛刻嗎?

猜你喜歡
宋神宗新法變法
從《商君書》看商鞅政治理念的“嚴”與“寬
中國經貿(2025年7期)2025-08-16 00:00:00
蘇軾為什么反對王安石變法?
《答司馬諫議書》的教學價值
司馬光為什么能寫出《資治通鑒》
領導文萃(2025年13期)2025-07-22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另类综合视频|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亚洲三级色|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国产三级a|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天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香蕉在线|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第一色网站|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h|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julia中文字幕久久亚洲| 一级片免费网站|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91视频99| 尤物视频一区|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538精品在线观看| a天堂视频在线|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日韩欧美色综合| 亚洲91精品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欧美一区日韩一区中文字幕页|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久草视频精品| 综合网久久| 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 欧美日本在线|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123欧美字幕| 夜夜拍夜夜爽| 亚洲另类色|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视频| 美女黄网十八禁免费看|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