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多元化教學策略是指教師針對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和資源,構建靈活多樣、相互補充的教學體系,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全面發展.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多元化策略對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意義
1. 1 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仍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情緒.雖然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但其對于學生的發展有積極作用,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多元化教學策略是通過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探究性教學等多樣化的方法,把生活當中的一些現象和抽象的數學概念結合在一起,既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又能讓學生投身于有趣的教學活動中,使他們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知識探索者,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習自信心,改變他們的消極態度,形成持久的學習動力.
1. 2 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而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法顧及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是因為班級中既有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優等生,更有大量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那么,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給教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探究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為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創造合適的學習環境.甚至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出更加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如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以在設計自主探究任務時給予更有難度的拓展任務,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1.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過分強調課堂上的知識教學,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學生解題技巧的訓練上,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從長期來看卻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探究式教學、問題引導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可以經歷發現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完整思維過程.在這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對學習的知識有深入的理解,更需要使用邏輯推理、類比遷移等思維方法對數學問題進行深人的分析,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綜合數學思維容易形成有積極的作用.
2用多元化策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2.1 實施情境化教學,提升知識理解深度
情境化教學是教師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其中,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可以在教學情境中找到學習的重點,掌握學習的方法,提升學習效果.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先分析教材內容,然后選取學生熟悉的、能夠融入教學內容的生活場景,降低學生理解教學場景的難度.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情境,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情境導入語,用簡潔清晰的語言描述情境的背景和內容,為進一步的數學教學打下基礎.呈現情境后,教師不宜立即引入數學概念,而應給學生留出思考空間,讓他們主動發現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若學生對情境中的數學元素把握不準,教師可通過提問引導他們關注關鍵信息:“這個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有哪些?”面對復雜情境,教師可采用“化整為零”策略,將問題分解為若干簡單環節,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探究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表現,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接近數學問題的答案.當大部分的學生在教學情境當中形成初步的數學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小組當中交流學習的內容,使得學生的思維能夠碰撞,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以“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準備一組精心挑選的立體物品,包括飲料罐、足球、禮品盒和建筑模型等.教師將這些實物依次展示給學生,并提出引導性問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些物品,今天我們要用數學的眼光重新認識它們.”教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飲料罐,詢問學生:“這個飲料罐是什么形狀?它有哪些特征?”學生可能會給出“圓柱形”的回答,但對其數學特征描述不夠準確.教師接著引導:“請仔細觀察,這個圓柱體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開始注意到圓柱體由兩個圓形和一個矩形卷曲而成.為了加深理解,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可拆卸的圓柱體模型,現場演示將其展開成平面圖形的過程,“看,當我們把圓柱體展開,得到了什么圖形?底面和頂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形,而側面則是一個矩形”.學生通過視覺直觀感受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教師通過這樣的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從簡單立體圖形逐步過渡到復雜立體圖形的分析,并用數學語言描述它們的特征,從而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應用能力.
2.2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把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組合到一個小組當中,既可以提升小組學習的整體能力,又可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教師在引導學生組建學習小組時,要遵循異質性原則,將不同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學生搭配在一起,每個小組的人數以 4~6 人為宜.在合作學習開始之前,教師需要詳細說明合作學習的目標、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探究的具體數學問題,從而使得所有學習小組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偏離課堂學習的重心.在小組學習開展后,教師需要在教室當中進行巡視,關注各個小組的學習動態,及時發現小組討論當中出現的問題,并引導學習小組在內部自主解決.對于學習陷入停滯的小組,教師需要及時地介入,解決小組內學生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當所有的小組完成合作學習之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堂交流,讓不同的小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小組之間的思維碰撞,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目的.
例如以“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將全班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組配備若干幾何板、直尺、量角器和圓規等工具.教師向各小組分發任務單:“今天我們將通過合作探究,探索多邊形和圓的奧秘.”任務單上清晰列出三個層次的探究問題:
(1)觀察不同多邊形的特征;(2)比較正多邊形與非正多邊形的區別;(3)探索正多邊形和圓的性質,
教師簡要說明活動流程后,各小組開始探究.針對第一層次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使用幾何板和直尺畫出多個多邊形,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別交換小組其他成員劃出的多邊形,并觀察不同多邊形的特征,引導學生總結數學規律.針對第二層次的問題,教師向每一個小組發放正多邊形教具,讓學生對比正多邊形和非正多邊形的區別,并在小組當中進行討論,形成小組討論的結果.針對第三層次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在第二層次問題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從多邊形的邊長和內角、圓的圓心角和半徑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探究,讓學生能夠對多邊形和圓有初步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3運用分層教學方法,促進因材施教效果
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也是不同的,那么實施分層教學,就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要求,進而提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前,需要通過課堂觀察、測試、作業分析等多種方法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并基于診斷的結果將學生分成基礎層、提高層和拓展層三個層次.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師需要針對三個層次的學生,準備出難度遞進的學習任務,讓基礎層的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核心知識點,提高層的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拓展層的學生可以基于數學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把分層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探究法深度融合,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探究屬于自己層次的數學知識,并且教師在課堂巡視的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給到基礎層和提高層的學生,這樣能夠讓全班學生更為均衡地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例如以“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以一個貼近生活的情境進行導人:“同學們,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邊緣呈現平行關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指出黑板邊緣、課桌邊沿和地磚縫隙等例子,“很好,那么在數學上,我們如何判斷兩條直線平行呢?”教師通過這個問題自然引入教學內容.接著,教師組織全班復習平行線的基本定義,讓所有學生對數學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教師繼續出示預先準備好的三層次任務卡,并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分發.對于基礎層學生,教師設計了直觀易懂的探究活動:“請在你面前的方格紙上畫一條直線,再畫一條與它平行的直線,觀察并記錄你發現的特點.”教師巡視時注意到有學生對平行概念仍有模糊認識,便耐心引導:“平行線就是兩條直線永遠保持相同距離,不會相交,你可以用三角板幫助畫線.”對于提高層學生,任務稍有深入:“在方格紙上畫出兩條相交直線,并用量角器測量它們與第三條直線所形成的對應角,你有什么發現?”看到有學生已經觀察到角度關系,教師引導道:“你能再多測幾組嗎?”而對于拓展層學生,教師則設計了思考性較強的任務:“請嘗試總結判斷兩直線平行的方法,并思考這些方法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課堂后半段,教師組織不同層次學生展示探究成果,一位基礎層學生分享:“我發現平行線的距離處處相等!”一位提高層的學生則給出了更深入的發現:“當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就平行.”一位拓展層的學生總結道:“我發現可以用同位角、內錯角或同旁內角來判斷兩線平行,而且這些條件可以相互轉化.”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探究進行點評:“今天大家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從直觀認識到角度關系,再到條件間的聯系,都是理解平行線的重要方面,真是精彩!”這種分層學習可以發揮出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從而提升教學的精準性.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通過創設情境化教學、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分層教學方法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未來,教師需要持續關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最新發展,不斷反思和優化自己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真正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發展,培養具有扎實數學基礎、良好思維品質和創新精神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降寶鵬.用多元化策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探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5(1):89-91.
[2]崔文娟.用多元化策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實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2024(19):30-32.
[3]梁衛超,葉麗平.利用多元化策略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22(35):17-19.
[4]于海帆.論如何用多元化策略優化初中數學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22(25):24-26.
[5]吳云欽.采用多元化策略培養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