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健康人群,骨質疏松癥患者發生脆性骨折的可能性更高。脆性骨折多發生在脊柱、髖部、腕部等部位,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對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來說,脆性骨折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DXA即雙能X線吸收法測定,可用于檢測骨密度,是臨床公認的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金標準”。高風險患病人群及時進行篩查,有助于明確自己的骨骼健康狀況和骨折風險,便于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來預防骨折,提高生命質量。
DXA的基本原理
骨密度指每平方厘米骨中礦物質的含量,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用骨密度測量結果診斷骨質疏松癥。DXA檢查設備儀器發射的X射線穿過患者身體——腰椎(L1~L4)和股骨近端,根據不同密度組織對射線吸收量的不同,來“量化”受檢者骨的礦物質含量。骨礦物質含量和骨面積之比便是骨密度。
DXA通過發出兩種不同能量的X射線,進行骨密度的測量。其中,低能X射線對軟組織的成像分辨率高,高能X射線對骨組織的成像分辨率高。兩種X射線穿透人體時,可消除軟組織對骨密度測量的影響,因此檢測結果的準確度更高。
哪些人應進行DXA檢查?
存在以下任何一種情況的人群應進行骨密度測定:(1) 65歲以上的女性、70歲以上的男性。(2)50歲以上,自己有骨折史、父母有骨折史、長時間使用糖皮質激素、體重過低、長期吸煙飲酒的人群。(3)50歲以下人群,存在駝背、身高降低、活動后腰背疼痛等骨質疏松癥早期癥狀的人群。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女性的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為29.13%,遠高于男性。因此,圍絕經期女性要特別重視進行骨密度篩查。
輕松看懂骨密度報告
完成骨密度測定后,醫師會出具一份“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報告”。看懂這份報告只需弄懂2個指標。
1.T值
T值是國際公認的骨質疏松診斷標準。這一指標是將受檢者的骨密度,與20~35歲健康、年輕人的峰值骨量進行比較,所得出的結果,適用于絕經后女性以及50歲以上的男性骨質疏松癥診斷。
健康人群的骨密度T值為-1~1,T值越高,代表骨骼越健康。如果T值≥-1.0,說明骨密度正常;如果T值在-1.0~-2.5之間,表示骨量減少;如果T值≤-2.5,可以診斷為骨質疏松癥。如果T值<2.5,說明受檢者存在嚴重的骨折風險。
2.Z值
Z值是判斷骨質疏松程度的參考標值,不可用于診斷骨質疏松癥。Z值是將受檢者的測量結果與同類人群的骨密度相比較,計算得出的結果,適用于評估兒童、絕經前女性和50歲以下男性的骨密度情況。
Z值=0,說明受檢者的骨密度處于同齡、同性別人群的平均水平;Z值>0: 表示受檢者的骨密度高于同齡、同性別人群的平均水平;Z值<0:表示受檢者的骨密度低于同齡、同性別人群的平均水平。
保衛骨密度要從點滴做起
對于低骨密度人群,可通過飲食調節、運動鍛煉等方式進行改善。平時可適量多吃奶制品、豆制品、深綠色蔬菜等富含鈣的食物。通過食用深海魚、蛋黃等食物,充足進行戶外活動等,補充維生素D。堅持進行規律運動,尤其是抗阻運動,有益于提升骨密度,增強肌肉保護骨骼的作用。同時,應做到戒煙限酒,減少咖啡與碳酸飲料的攝入量。此外,50歲以上人群即便骨密度值正常,也應重視飲食管理與運動,以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