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是我國的關鍵戰略部署,也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方略。近幾年,各地區都在積極執行鄉村振興戰略。在該過程中,農村旅游引起了各地區的高度重視,發展農村旅游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地區農村旅游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發展農村旅游的意義,然后基于鄉村振興視域研究農村旅游發展中的問題,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發展
【DOI】10.12231/j.issn.1000-8772.2025.02.001
1" 引言
眾所周知,“三農”問題關乎國計民生,為了解決“三農”問題,我國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階段,各行各業競爭變得越發激烈,新時期的鄉村振興也越來越復雜,且充滿了挑戰性。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之一,農村旅游發展對解決“三農”問題而言是非常有益的。在此背景下,從鄉村振興視角出發研究農村旅游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發展農村旅游的意義
2.1 有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
發展農村旅游是助力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完善產業結構及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首先,農村地區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可以開發更加多樣化的旅游消費產品,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為當地帶來更多經濟收益。其次,發展農村旅游也有利于促進農副產品銷售,比如文旅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等,使農村地區就業機會更多,幫助農民解決就業問題,同時又促進各產業協同發展。最后,還能推進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旅游能帶來經濟效益,而經濟效益又能助力鄉村產業結構優化,隨著產業結構越來越完善,基礎設施也將更加健全,游客數量也會隨之增多,這能使鄉村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1]。
2.2 有助于盤活文化產業,滿足消費者需求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獲得顯著成效,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消費能力也大幅提升。在新時期,人們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農村發展農村旅游通常不僅發展旅游業,而且還要和其他產業相互配合,促進各方面資源整合,推進各類文化產業發展。例如,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讓消費者體會農村的采摘農業、感受自然風景區及淳樸的鄉土民風等,這也能讓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村地區傳統文化的弘揚。
2.3 有助于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我國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之一在于生態宜居,也就是說,鄉村振興不僅僅在于經濟興,而且包括精神興,既要給農民創建更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要充實人的精神世界。農村地區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前提在于良好的環境,如果環境不夠優美,就無法吸引游客,旅游業的發展便停滯不前。積極促進農村旅游發展可以打造更舒適的鄉村生活環境,逐步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從而實現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目的。此外,隨著農村旅游快速發展,鄉村吸引了大量游客,而大規模的游客可以促使鄉村居民主動為優化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使農村地區人居環境更加宜人。
3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農村旅游發展受限,融資和貸款能力不足
縱觀近幾年國內農村旅游發展現狀來看,整體發展速度較快,勢頭也非常猛烈,且很多地區旅游經濟已經初具雛形。但是因為農村旅游概念提出時間不長,因此,實踐經驗還不豐富,開發經營過程中問題比較多,其中主要表現之一在于融資和貸款比較困難[2]。
第一,在農村旅游經濟發展中,主要經營主體是農戶及中小微企業,但以上主體都未全面公開經營信息,各經營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現象嚴重。對金融機構而言,無法了解真實的經營主體情況,便會阻礙經營主體的授信。
第二,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缺少充分的可抵押資產。從金融機構角度而言,給農村生態旅游經營主體提供貸款風險性比較大,大多數資產都不足以視為抵押物,貸款業務便無法推進。
第三,有些經營主體對金融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包括金融理念滯后、金融知識不充分、法律法規意識薄弱等,雖然金融工具多種多樣,但是經營主體無法有效使用,同樣會影響其貸款能力。
第四,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比較多,比如自然因素、人才因素等,且現行的經營主體綜合實力有限,缺少品牌效應,市場競爭力不足,農村金融機構也不希望承擔太大風險,可能會拒絕其貸款需求。
3.2 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待完善,農村旅游獲得金融服務難度大
第一,旅游項目選址是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根據當前的選址情況來看,大部分會選擇江河湖泊周圍或山區周圍,此類地區也容易發生自然災害,一旦出現意外,后果不堪設想。而農村保險行業基層受理機構數量較少,且分布不夠集中,也很少推出多樣化的農村旅游經濟保險金融產品,導致農村旅游風控能力較低[3]。
第二,資金不到位。融資是農村旅游發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融資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直接融資難以滿足需求,有關經營主體不得不使用間接融資,也就是依賴于銀行融資,而該方式較為單一且流程較多。如果銀行與金融機構不足以提供滿足旅游發展的資金,旅游發展便會受到阻礙。
3.3 農村旅游發展金融供給不足,支持力度比較薄弱
在農村旅游發展中,金融機構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因為各方面因素影響,包括風險防控手段、經營準則等,一些金融機構沒能發揮預期的作用,難以很好地支撐旅游經濟發展。
第一,農村旅游項目大多數分布在偏僻的地區,與市區距離比較遠,雖然環境非常優美,但是從商業金融機構運營成本角度展開分析,大部分機構都沒有在景點布置線下實體服務網點,影響服務時效性與質量。
第二,因為互聯網金融沖擊影響,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線下服務站數量減少,比如大量服務點合并等,有些機構已經不具備貸款行使權,且中大型企業獲得了更多融資支撐,農村旅游發展獲得資金較少,影響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雖然有些金融機構積極為鄉村旅游發展推出專門的產品與服務,但還是難以完全滿足實際需求。
第三,從金融機構角度來看,風險性小且周期短的項目更受歡迎。但是農村旅游項目普遍發展周期比較長,回報率偏低,致使許多金融機構為農村旅游項目提供服務的意愿不夠強烈。
3.4 農村旅游專業人才比較匱乏,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
農村旅游發展需要足夠的人才提供支撐,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因為農村地區經濟不夠發達,許多青壯年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選擇到城市務工,農村可利用的勞動力數量較少,導致旅游業發展缺少人才保障。有些農村地區為了改變該現象,便選擇和高校相互合作,但是,因為許多因素影響,比如薪資較低等,大學生在就業后沒有成就感,便會可能選擇離職。有的地區政府部門也會積極引才,但是大部分人才來自外地,工作不夠穩定,流失率也比較高。此外,旅游產品同質化現象也比較嚴重。從理論上來看,我國地大物博,不同鄉村的情況各不相同,旅游產品也應該具備各地的特色,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開發旅游項目的過程中,一些地區相互模仿或照搬,缺少突出本地特色的品牌和項目,導致游客產生審美疲勞。此外,部分農村地區缺少品牌意識,打造的項目吸引力不足,久而久之,許多居民發展鄉村旅游的信心也備受打擊,容易形成惡性循環[4]。
4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旅游發展路徑
4.1 打造農村旅游品牌,提升融資貸款能力
第一,相關單位和部門應積極合作,共同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為農村旅游發展創建良好的信用環境。農村旅游發展中涉及各種各樣的經營主體,每一個經營主體都應該積極維護自己的社會聲譽和形象,盡可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此獲得更多金融機構的幫助和扶持,同時也能打消游客對前往該區域旅游的顧慮。各地區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應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積極督促金融機構為農村旅游項目經營主體提供幫助,日常工作中可以全面收集和分析經營主體的情況并生成信用檔案,為項目管理等提供良好的保障,也使農村旅游經營環境更加健康且誠信,解決金融機構和經營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金融機構發展農村旅游的信心。
第二,增強農村旅游經營主體理解和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各地區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應定期對經營主體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納入金融領域相關專業知識及有關農村旅游經濟發展的專業化內容,讓更多的金融主體能正確理解金融概念,強化其金融意識,督促其正確使用金融工具,遵守金融扶持制度。
第三,提高農村旅游市場競爭力。各地相關部門需要全面分析現有的農村旅游項目,了解其中的優勢和不足,并盡快彌補短板,發揚長處,并竭力打造多元化的旅游品牌,優化淡旺季旅游政策等,以此吸引更多金融機構為鄉村旅游助力,這也是幫助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和貸款難問題的重要途徑[5]。
4.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農村旅游發展
第一,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扶持農村旅游發展。金融監管部門應推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優化監督管理方法,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加大對金融機構的鼓勵和支持,引導其積極為農村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推出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此外,應及時完善農村旅游區域基礎設施,建立專門的線下服務網點,從全局優化金融服務環境。
第二,引導貸款資金科學流動。在促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農村旅游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必須高度重視農村生態旅游,并從多個方面入手,比如合理配置貸款資金、優化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等,專門服務于農村旅游。
第三,要善于發現農村旅游項目的優勢。有些項目發展前景較好,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金融機構可以設置專門的金融通道,對優質項目提供專業扶持,為項目未來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3 優化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提高金融服務易獲得性
第一,農村旅游發展勢必會面臨風險,購買保險顯得非常有必要,這是預防和降低風險的重要措施。有關部門可以建設專門的農村旅游經濟保險機構,引導保險機構增加線下保險服務網點,為基層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也適當增加農村旅游在保險市場中的占比。
第二,完善農村旅游直接融資體系。比如債券融資,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企業的扶持,督促旅游企業在合理范圍內竭盡所能發行多樣化的專項債券,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助力企業上市,例如股權融資等,在資本市場的作用下,企業可以實現直接融資,能滿足旅游經濟發展融資需求。
第三,創新農村旅游消費模式。現如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并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互聯網支付、電子錢包等,農村地區可以借助先進技術優化鄉村旅游購物支付模式,例如建設銀行自助終端服務站,有利于提高農村旅游獲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也提高服務質量。
4.4 培養高質量人才團隊,強化旅游產品科技投入
人才目前已經成為各行各業提高競爭力所關注的核心因素,農村旅游發展要實現預期的目標,也必須培養高質量的人才隊伍。首先,農村地區可以對外引進人才。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應盡可能從多個維度出發,對人才展開嚴格考核,比如人才的專業能力、工作經驗、個人素質等,確保引進的人才能持續穩定服務于崗位。也能保證人崗匹配,為發揮人才價值夯實基礎。其次,為了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減少其離職率,也應優化激勵考核機制,對表現突出的人才加以褒獎,反之則應嚴厲懲罰,使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督促工作人員自覺參與到競爭中,為旅游發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6]。最后,以往旅游產品同質化的現象嚴重,制約農村旅游發展。對此,各地區應挖掘當地特色,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區的做法,可以和科研院所或高校積極合作,共同將高科技技術融合于旅游項目中,并在其中融入當地的民俗風情和文化特色,將旅游產品轉化成為旅游商品,同時也促進農產品深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助力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目標,尤其是助力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之一。但是,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其間勢必會遇到一些挑戰和困難。因此,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積極合作,努力承擔相應的責任,及時克服實踐中面臨的難點,保障鄉村旅游業長遠健康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楊明月,戴學鋒.鄉村振興視域下全域旅游促進共同富裕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23(03):11-16.
[2]張睿.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問題與路徑探討[J].旅游縱覽,2023(09):4-6.
[3]李亞巖.鄉村振興視域下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策略探索[J].吉林蔬菜,2022(01):133-134.
[4]劉昌海,楊景旭.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業發展路徑探究[J].廣東蠶業,2023(01):154-156.
[5]趙芳鋆.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生態旅游發展研究[J].山西農經,2023(03):175-177.
[6]楊健.農村金融機構助推農村生態旅游發展研究[J].山西農經,2020(04):84-85.
作者簡介:次旦群宗(1992-),女,藏族,四川雙流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