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過梅嶺

2025-08-13 00:00:00皖心
黃河 2025年4期
關鍵詞:古道梅花

我站在梅嶺的關樓上,古道舉著歷史,豌蜒而望。

嶺,是梅嶺,也叫臺嶺或大庾嶺,連接著贛南與粵北。公元前219年,遠征的秦軍舉著擴張大旗,由大將屠睢率五十萬大軍,兵分五路,進軍百越。南嶺被硝煙叩響,城池草木裂開了傷口。為繼續推進,秦鑿開橫浦關、陽山觀、湟雞谷關三關,打通了南北孔道。彼時的橫浦關,就在梅嶺之上,即便改成“秦關”,也沒能在戰事的縫隙里幸免。直到宋嘉祐年間,南雄一帶再興修葺關樓之風,“梅關”才應運而生。

歷史的車轍,深深淺淺,一串串慌亂的腳板踏著烽煙而來,一代代骨血相離的腳步,在掙脫死亡的路上,敲響了驚恐的石頭。

一幕由大秦王朝主導的行走,刷新了人類的認知。浩浩蕩蕩一萬五千名年輕的女子,被迫踏上梅嶺,忍受屈辱,成為戰爭的犧牲品。

永康元年那場禍起蕭墻的悲劇,讓西晉王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堪奴役的遷徙者懷揣夢想的家園,由中原經河南,進襄樊,沿漢水,入長江,順贛江,踏進蠻夷的贛南腹地。

長腳踏進唐朝,戰馬狂奔不止。女人泣,幼子嚎,壯者嘆,長者無語。久居的中原,已無安土可依,一批又一批衣衫檻樓者結群而來。從江州溯贛江,至贛南,經閩西,入廣東東北的三角地帶,落足而生。中原、吳楚、百越文化開始沖撞、融合。

千百年來,秦腔和粵語有沒有互相融入,我不知道。但從霍去病的兵馬離開河西走廊的那一刻起,人類就開始沿著祖先的腳步,一路向南。

風卷著古老的信息,催促著梅花奔向大地。一片片血紅和亮白交織在一起,鮮明得有些扎眼。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匈奴離別時凌亂的畫面和一首經典的歌謠:“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大團的霧氣在江面上跌跌撞撞,竹林和梅樹忍不住竊竊私語,飄落的花瓣在尋找石頭的縫隙,江河依舊奔騰不止。

珠璣巷里,那面繡著一百多種姓氏的獵獵大旗,正迎風招展。被鐵蹄踏碎的梅花,越開越艷。古道像一根遺棄在山野的琴弦,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響。那些轟轟烈烈的人物和故事,已躲進泛黃的冊頁,等待著被遺忘。

1

一個人的骨頭,硬得像石頭,這個人是張九齡。

我一直想知道,那個打開盛唐局面的左拾遺張九齡,是用怎樣的一篇《開大庾嶺路序》,對巍峨的梅關發出直面挑戰的宣言,執意要開通這“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的唐朝“京廣線”。

出生官宦之家的張九齡,盛年就官至中書令,且為官清正。然而,鼎盛的大唐,社會矛盾依然是最大的隱患。喜歡“小必諫,大必爭”的張九齡又以“封章直言,不協時宰”,招致了執掌軍國大權的姚崇的不滿。直言的那個秋天,張九齡以任上期滿為辭,去官歸養。

回到故鄉嶺南的張九齡,徘徊在梅嶺古道上,望著身邊走過的一批又一批挑夫搖搖晃晃的身影和腳下坑坑洼洼的山路,他心潮起伏。此刻,他感觸到了大庾嶺“人苦峻極”的險阻。他覺得,原本中原和嶺南之間,就橫亙著崇山峻嶺,而貞觀以來近百年的勵精圖治,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特別是嶺南也是沿海地區,海外貿易有了巨大發展,廣州已成為中外海上交通門戶的大商港。這樣的境況下,改善南北交通,已顯得尤為重要。

上奏,開鑿古道,急不可待。

張九齡這樣想,也這樣做。他把現狀寫在折子里,還把上奏的理由,說得通透直白。

不得不說,大唐是有氣度的。唐玄宗批準了奏折,詔命張九齡開鑿梅嶺古道,并派戍邊的官兵給予支持。

張九齡欣喜接旨后,一日都不敢怠慢。

為了不影響農民的耕種,一般選擇趁農閑時征集民夫,選擇材料,開山劈道。他親自到現場勘探,緣磴道,披灌叢,指揮施工。可以想象,在沒有機器和炸藥的年代,面對大塊頑石,進度根本快不了。為了加快進度,張九齡四處征集鑿石的良策,采納一些人的建議征調來北方巧匠,沿用北方“炎攻堰取”的方法,讓石板在柴火上燃燒,火熄滅后,再用鐵錘敲打,巨石確實容易爆裂破碎。施工的進度也明顯加快。

張九齡到底是一個有遠見的人。最初,他就考慮到路面的寬窄對未來發展會產生的影響,決定放棄原來狹窄的老路,盡量拓寬新路的路面。

一個傳說,讓古道的開鑿充滿了傳奇色彩。

傳說張九齡在開鑿過程中遭遇山神,出現 了“今日鑿開,明日合攏\"的怪事,苦惱至極,深夜向侍妾戚宜芬傾訴。

戚宜芬與張九齡感情一直篤深。一日,戚宜芬在夢里有得,要想開通山道,必須用孕婦之血祭奠山神。為了助夫完成心愿,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冬夜,戚宜芬手握長劍,撩衣袒胸,站立巨石之旁,口中叨念著:“皇天在上,我乃張九齡侍妾戚氏,身懷六甲,因梅嶺道開鑿數月余毫無進展,若皇天布災,愿將妾命獻祭皇天。”遂舉劍剖腹而死,瞬間,一腔孕婦之血遍灑巨石。次日,民工開鑿時,巨石再無合攏。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三年,一條“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的唐朝\"京廣線”,終于開通。

張九齡懷著興奮撰寫了《開鑿大庾嶺路序》,記述大庾嶺開鑿后,公私販運“轉輸不以告勞,高深為之失險。”

打通了南北這根大動脈,古道成了一條串連南北經濟發展的紐帶。海上絲綢之路也從這里開始延伸。當時北方物資走水路,由長江到贛江,溯章江而上運往大余梅嶺腳下,后由挑夫挑過古驛道進入廣東省南雄市,然后由貞江、珠江運往海外。大米、香菇、藥材、瓷器、鎢砂等大量南下,火柴、洋油等自南而來。

后人除了感念張九齡,還崇敬張九齡侍妾戚宜芬的無畏獻身精神,感念其助夫開鑿梅嶺官道的功德,便在新辟的官道路口的南山腳下,建起了一座夫人廟,如今香火旺盛。千百年來,南來北往的官員士卒、文人墨客、商賈行旅、布衣百姓,皆不忘走進廟里,燒香膜拜。

我走在這個曾經關乎生死的“隘口”,鑿石的聲音和往來的熱鬧,都已走遠。那些磨礪過先人腳板的石塊,早已收起棱角而變得光滑閃亮。幾株梅樹沿坡爬行,花朵上滴落的露水,喚醒了我對一首詩的記憶:“戍草亂侵蕭勃壘,陣云遙墮尉陀宮。荒祠一拜張丞相,疏鑿真能邁禹功。”

坐在夫人廟旁,聽得最多的是行人對張九齡的談論,談論他的出相罷相,談論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句,談論他的小妾以六甲之身血祭梅關趕走妖魔成就千年古道的故事。

一代名相,成了梅嶺古道的代言。好幾次和大余本地文友一起走在古道上,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張九齡,古道會是什么樣呢?沒人能回應。

在關樓,伸腳就能從江西邁到廣東。

界是兩省的界,可對面一樣的青苔遍地,一樣石徑逶迤,一樣梅花繁茂。有個作家曾這樣表達:“東經26度,北緯114度,在歷史和時光的焊接處。”那個“焊”字,就讓我陷入了往事無邊的情結之中,我想象著先人惶惶而來的心情和珠璣巷里那些漂泊的魂靈。

風在古道上繼續吟唱,落花不停地變換著飛舞的姿勢,一群白鷺整齊地從頭頂飛過,晚霞綿延出一片壯觀而又淡遠的天空。

正在默念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詞,也被曠野里一架急馳而來的高鐵撞響。

2

遠古的風,從血脈里吹起,映紅了漫山的花朵。

沿著盛開的梅花,行走于古道,腳下的青石板,被凌亂的腳步踩踏著,發出鋒刃出鞘的轟響,亦如士兵的吶喊。

關于梅嶺,我總是愿意相信這個傳說。相傳,春秋末年,越國被楚國所滅,越王勾踐的一支后裔為避戰亂,改姓“梅”逃進山中,與當地百越人混居一起。楚霸王項羽反秦時,梅氏中一個叫梅鰨的人因戰功卓著,被封“十萬戶侯”,封地就在南嶺,梅嶺也就因為梅鰨,姓了梅。

我也愿意相信另一種說法。晉代古籍《南康志》中記載:“庾嶺多梅,故稱梅嶺”。后來人們在梅嶺一帶廣植梅樹,形成一片梅的世界,梅嶺成為了真正意義上梅的山嶺,梅嶺的名稱便一直沿用到現在。

秦統一天下,梅鎘舉著擁秦大旗,率一支人馬,跟隨當時的越王經湖南醴陵至廣東一帶,進入臺嶺(臺嶺就是今天的梅嶺),臺嶺因遠望山巔峰平如石臺而得名。臺嶺下滾滾流淌的河流,叫貞水,流入廣東的南雄,再經韶關匯入珠江,直瀉大海。

梅嶺的軍事重要程度,可以想象。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隨著反秦情緒的高昂,梅鰨舉起了反秦大旗。

楚漢相爭時,梅銷隨戰將吳芮站到劉邦一邊,被劉邦封為上將,帶兵攻擊武關,梅鰨一馬當先,親冒矢石,奮力而戰。武關守將自料不是敵手,連夜棄城而逃。公元前202年,也就是劉邦統一天下的次年,梅銷被封為“臺侯”“食臺以南諸邑”。臺以南即臺嶺(大庾嶺)以南。

事實上,臺嶺以南當時為南越王趙佗所據。這樣看來,所謂的封賞,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唐代羅隱就有詩言:“十萬梅鰨空寸土,三分孫策竟荒丘。”

由于梅嶺山高木密,人跡罕至,南遷的越民到達這里時,已經疲憊不堪,甚至也可以說是心灰意冷。是繼續南遷,還是在嶺上落居,成了生死攸關的話題。

梅鎘主張筑城而居。他認為臺嶺生存條件較好,水路通暢,又可進可退可避。大多數擁護他的人都愿意留下。梅銷率族人在此“奉王”而居,開荒造田,廣植梅花,設卡守護,受到廣大群眾的愛戴。

公元前196年,梅鍋奉命征討南越國,因中埋伏戰死沙場。

根據梅銷遺愿,遺體就葬在梅嶺深處。

為了紀念梅鎘,越民在梅嶺山下建了“梅將軍”祠,并把臺嶺從此改稱為梅嶺。

那株高43米的千年古楓,站立在不遠處,除了冬天頂著滿樹的紅,成了游人追捧的目標,其余時間都是葉茂如蓋、郁郁蒼蒼,像一位守候著山門的衛士。

每次站在樹下,我總會想起那個叫梅銷的人,還有那座將軍祠。每一次,我也在想同一個問題,梅嶺倘若沒有梅銷,梅嶺又會是怎樣。

風從四面八方趕來,梅花順著古道盤旋怒放。在一座寫著“驛站\"的小木屋前,雪白的花瓣蓋住了厚重的苔痕。

那一刻,我想到了北方漫天的大雪,也想到了南方的鹽。

唐僖宗時,廣鹽源源不斷運入贛南,改變了江西素食淮鹽的歷史。一條嶺,劃開了珠江和贛江,漕糧和茶鹽運輸量增大,鹽也就順流直下。

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為保證嶺南經贛江而達汴京通道的暢通,在大庾設置了南安軍,轄大庾、南康、上猶三縣。以往,贛南人民素食淮鹽,因路遠價昂,鹽質低劣,人民苦于淡食。挑鹽成了曠野或是山道上一抹獨特的風景。贛南很多地方的縣志里,都記著挑鹽的路徑。

其實,鹽事成為矚目的焦點,應該是梅嶺變成梅關之后,也就是嘉祐年間。那時,宋朝實行鹽的專賣制度。在各地設立鹽區,每個鹽區統一發放專門的“鹽引”為特許憑證。虔州一帶百姓多食淮鹽,而淮鹽質量不好,斤兩不足,運輸成本過高。相對淮鹽,廣鹽質量高又容易運輸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販私鹽活動在贛粵邊界越來越活躍。一味的打擊并不是最好的辦法,會影響鹽稅對軍餉的補給,兩全之策,就是在大庾嶺筑關收稅,名日“梅關”。

從嶺到關,古道愈加重要起來。那個被稱為“為人怪妄\"的明代著名學者桑悅在《重修嶺路記》中就這樣寫道:“庾嶺,兩廣往來襟喉,諸夷朝貢亦于焉取道。商賈如云,貨物如雨,萬足踐履,冬無寒士。\"就連那時的梅花,也開出了繁榮的景象。

永樂八年(1410年)夏,解縉同廣西布政司檢討(編修史官)王稱從工作地出發,經廣東、江西到南京奏事,他看到大庾嶺北麓遭遇大旱,田地龜裂,水稻無法栽插,心如刀割。一問南安知府,才知已經兩個月沒有下雨了。而在大庾嶺南麓的南雄地帶根本沒有干旱的跡象。經過走訪,一個大膽的設想在解縉心中形成:借鑒京杭大運河的做法,鑿穿大庾嶺,在章江與貞江之間開通一條運河,水源調配、貨物運輸等都會迎刃而解。

問題是開鑿運河工程浩大,當時明成祖朱棣正在北方興建京城,根本不可能去花費精力開鑿運河。我不禁想,若是明成祖朱棣和唐玄宗一樣,同意開鑿這水上運輸線,那今天,大余的梅嶺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

元明時期,中外貿易發達,鄭和七下西洋,海運事業空前發展,國際交往不斷擴大。前來我國朝貢或通商的除有占城、暹羅、真臘、古里、爪哇、蘇門答臘等東南亞的三十多個國家外,遠至歐洲的荷蘭,乃至傲慢的意大利也與當朝發生了重要的聯系。他們帶著珍珠、玳瑁、象牙、犀角以及獅子、孔雀等奇珍異物來到中國,從這里進入中原。而當時我們作為出口商品的,除絲綢、茶葉外,還有景德鎮瓷器,都遠銷國外。

梅嶺腳下的大庾城,成了元明時期江西瓷器出口的重要轉運場所。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粵鹽進一步銷往江西南安、贛州兩府。嘉慶、道光年間,每年行銷江西的鹽達607萬斤,可見梅關稅卡在當時國庫收入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總有一些人,會在煙火之外創造歷史的奇跡。

明朝的南安知軍管銳,不知為什么,會在嶺上廣植紅梅,使原本惶惶的梅嶺,變得詩情畫意。

還有天啟年間的大余知縣劉九錫,他是第一個注重商業細節的人,在梅嶺增設了客棧、食宿的飯鋪、涼亭、換車馬的驛館、馬槽等,為南來北往的行人提供休憩、歇宿等方便,古道更加繁榮了。

在這里,梅花開了多久,沒人知道。有人說梅花在嶺上開了千年,落了千年,生而死,死而又生。我在一朵梅花的露珠里,找到了通往春天的旅游秘匙。那個踏遍江西十府的徐霞客,他一定不會這樣隨心所欲地奔走在古道上,他蘸盡濃墨,拼盡全力,也要描繪出梅關的繁華壯麗,才不枉艱難的南安之行。

散落的花瓣,永遠都不會說出凋零的秘密。

我已經數不清,這是自己第幾次走進梅嶺。那塊寫著“重來梅國\"的石碑,立于憩云亭前數十步左右的驛道旁。也是我必拍的一處景點。碑為赭紅砂質橫碑,陰刻有“重來梅國”四個大字,為清同治年間立。字是湘軍管帶、清軍總兵劉勝祥書題。同治三年(1864年)農歷八月,太平軍在侍王李世賢率領下,曾在梅嶺一帶與湘軍激戰,后太平軍主動撤退到廣東,又轉戰福建,次年太平軍在福建內江,侍王被殺。太平軍在汪海洋的率領下,再次回到江西,又在梅嶺與清軍激戰、對峙數月后,湘軍來增援清軍,太平軍才退到廣東,湘軍管帶劉勝祥自鳴得意,傲慢地寫下了這幾個字。

和文友在那塊石碑前留影的時候,感覺胸膛里有些東西被喚醒。忽然明白,千百次重來,都是為了回望。

3

一滴濃墨,化開了古道的詩行。

沒有文人吟唱的山川地理,一定會缺點味道。坐進望梅亭,我想念著十年前,和文友一起在這里觀看的那場雪,還有折梅贈詩的話題。風裹著花瓣四處吟唱,蒼老的梅枝喚出了石頭的風雅。

一千多年前的冬天,相信也和今天一樣,雪未下,風正揚。

南朝的陸凱率兵南征,途經古道,看到漫山遍嶺的梅花,想起幾年前和好友范曄在蘇州太湖鄧尉山上賞梅的情景,他想起了故土的地理坐標,想到了將行的遠方,一種懷舊情緒油然而生。就在他沉浸往事不能自拔時,逢一個驛使北行,陸凱折下梅枝賦詩贈友:“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嶺的詩句,從此被激活。

生如梅花的人,喜歡用梅花自喻,蘇軾就是。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踏上古道的他寫下“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在寒冷的冬天里,他把梅花視為知己。

一首《贈嶺上老人》“梅骨霜鬢心已灰,青松十丈手親栽,問翁大庾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讓人讀出風骨與超然,那是一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也是不知今此一去可否返回中原的悲鳴。對蘇軾來說,“命里有時終須有”是他真實的寫照。當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即位后,大赦天下,蘇軾幸得以重返江南,已經六十多歲的他再次回到梅國驛站,千帆過盡的感覺是心潮起伏,他寫下:“梅花開盡百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這是一個老者的內心獨白,他不愿與“雜花”一齊開,也不愿和“行人”一起來,更不在梅子未成熟時,就急著用青梅煮酒,而是“要看細雨熟黃梅”。他終于等到了那個讓他百感交加的時刻。

相比蘇軾,征戰半生卻不能衣錦還鄉的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更是無處話悲涼。

受張居正牽連的戚繼光,蒙冤受屈,仕途失意,被貶為廣東總兵。身居南安府專為貶臣準備的驛站寓所,心情郁悶的戚繼光一定想過許多許多,他想過一生奮不顧身為國分憂,卻落得仕途失意,老無所安;想過政敵無情,圣上不明,功勛卓著,卻蒙冤受屈,突遭橫禍;他想到過歷代貶臣宋之問、杜審言、韓愈、范仲淹;想到過多次被貶卻得善終的蘇東坡,想到過被貶交趾最后屈死的江西奇才解縉。悲憤之余,戚繼光奮然寫下:“五嶺山頭月半彎,照人千古去未還。青袍芒履途中味,白簡紅纓天上班。煙水情多鷗意愜,長林風靜鳥聲閑。依稀已覺黃梁熟,卻把梅關當玉關。\"寥寥數句,家鄉之戀,前程之虞,生死之憂,白頭老病之悲,末路孤臣之泣,種種落寞傷懷,盡在其中。

和他有一樣心情的還有南宋文天祥。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經歷崖山之戰后的南宋終于被元朝滅亡,文天祥被押解去大都。彼時五月的南安,還是陰雨綿綿,對被元兵押解的文天祥來說,眼前已物是人非,山河破碎,哀鴻遍野,滿目瘡痍,祖國大好河山淪陷于異族之手,百姓陷于水深火熱之中,不禁百感交集,滿腔悲苦,絕食寫下:“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如不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從梅關的關樓下來,大余的文友正指著石頭縫隙里的馬蹄印給我們看,但我沒有辦法阻止自己的思緒洶涌奔流,直到被小木屋的熱情老嫗打斷。她正在叫賣她的熱豆花。

兩個小木屋,應該是剛建不久,因為以前我確實沒有看到過。木屋前面的亭子里坐著很多人,他們圍坐在一起,嗅著梅香,喝著豆花,聊著湯顯祖和他的《牡丹亭》。

關于湯顯祖《牡丹亭》,大余縣流傳著很多個版本的故事。傳說他在南安時,聽聞梅關古道附近一戶知府人家的女兒因情而死的故事,內心深受觸動,寫下了“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不朽之作《牡丹亭》。

站在寫著“南粵雄關\"的關樓前,我看到游客拾階而上。高大的“南粵雄關”,襯得不遠處的六祖廟像一株隨意生長的草。六祖慧能自己都不知道會因一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宗境界,惹來殺身之禍,好在梅嶺的山路蜿蜒,促他順利脫逃,出山弘法,成就功德。

悲壯的往事,沒有撫平梅嶺的險阻。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首《過梅嶺》,似乎有更深的體會:“處處人緣山上巔,夜深風雨不能前。山靈叢郁休瞻日,云樹彌漫不見天。猿叫一聲聳耳聽,龍泉三尺在腰懸。此行漫說多辛苦,也得隨時草上眠。”

章江北去,貞水南流。兜兜轉轉,歷史又走過了很多年。在第二次、第三次北伐之時,一批批北伐軍將士在此翻越梅嶺,通往江西境內的路上,硝煙滾滾。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蘇區突圍長征。留守蘇區的部分紅軍和地方武裝,在項英、陳毅等同志的領導下,英勇抗擊數十倍于己的敵軍,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轉移,保衛紅色蘇維埃政權。隨著中央蘇區形勢日愈惡化,1935年3月,項英、陳毅率部突圍來到贛粵邊的油山、梅嶺一帶,開展游擊戰爭,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周旋。1935年4月,在率部突圍進入贛粵邊區后不久,項英、陳毅在油山大嶺下村、長嶺村兩地先后召開了干部會議。

1936年冬,國民黨軍第46師在地方保安團的配合下,向贛粵邊區發動大規模“清剿”。

采取分割包圍、層層碉堡、經濟封鎖、重金懸賞等手段,企圖置游擊隊于死地。由于敵強我弱,游擊隊又中斷了和上級黨組織的聯系,在梅嶺被打散后,陳毅等人被敵人重重包圍,在草叢樹林間隱伏20多天。想到自己身陷重圍,又傷病在身,恐難脫險,他懷著對革命的無限赤誠,寫下了他的絕筆之詩《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1949年9月,粵贛湘邊縱隊北江第二支隊所屬部隊,從大余縣直達梅嶺,列隊迎接南下的解放大軍。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第15軍第45師所屬部隊指戰員,浩浩蕩蕩通過梅關,向南雄方向挺進。

而今,雄關下,古道深處那座《梅嶺三章》的碑刻,更是格外醒目。無數行人和我一樣,對著碑刻含淚而念,念到激情處,轉向梅骨錚錚的關樓,那些被風霜侵蝕的風骨已變成了漫山的紅艷,萬千花朵迎風翻卷。

鼓角錚鳴,終于遠去。群山依舊蒼翠,晚霞充滿榮耀。歷歷往事已化成一抹紙上風云,淹沒在浩瀚的冊頁里。

作者簡介皖心,本名王先桃,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簽約作家。

責任編輯:李婷婷

猜你喜歡
古道梅花
讀江南春與寇準 同作小令十闋
被赦免的年歲
愛的素描
遼河(2025年8期)2025-08-18 00:00:00
蠟梅花開
參花(下)(2025年8期)2025-08-18 00:00:00
古道新生:茶馬古道地域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策略研究
教育界·A(2025年19期)2025-08-18 00:00:00
解鎖盤龍古道
汽車與運動(2025年7期)2025-08-15 00:0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福利国产在线|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综合第一区| 久久永久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啪啪|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精品人妻AV区| 欧美高清三区|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日本在线亚洲|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精品| 9966国产精品视频| 毛片在线区| 国语少妇高潮|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理论精品| 久久77777| 久久a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夜夜操国产|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99在线视频精品| 性欧美久久| 欧美视频二区|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a级免费视频| 色成人综合|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亚洲一区黄色|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色婷婷电影网| 四虎综合网|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精品微拍| 欧美午夜精品|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九九九国产|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