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梁華坤負債千萬,卻執意借款300萬元,回到家鄉珠海市紅旗鎮三板村“養鳥”。4年后,梁華坤的負債越來越多,卻沒有掙回1分錢。正當周圍人都以為他會血本無歸,再無翻身之日時,他卻簽下了6000萬元的大訂單。驚訝之余,人們都很好奇,紛紛向他打探暴富的商機,梁華坤神秘一笑,說:“是一只小鳥告訴我的……”
一只鳥引發致富思路
2024年5月2日,位于三板村的“鷺鳥天下”濕地公園正式對公眾開放。作為珠海市規模最大的水鳥繁殖棲息地,這里生活著數以萬計的各種鳥類。
園區內,成千上萬只鷺鳥翩躚起舞,鳴聲交織成自然的交響樂。漫步于濕地公園的木質步道之上,游人不經意抬頭,便能望見高樹枝丫間點綴的鳥巢,得以近距離觀察鷺鳥的棲息狀態,體驗與自然生靈的和諧親近。
“鷺鳥天下”開園首日便迎來盛況,吸引8000人次游客入園參觀。這里不僅是鳥類天堂,更是珠海市重要的環境教育與研學實踐平臺。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昔日三板村的景象與現在天壤之別。曾經的三板村是一個經濟落后、環境臟亂、留不住年輕人的貧瘠之地。而這場翻天覆地的生態與經濟雙重蛻變,與一個名叫梁華坤的創業者息息相關。
1970年,梁華坤出生在三板村。1992年,他懷揣夢想離開家鄉,來到繁華的九洲港,開啟職業生涯。在這座繁忙的港口碼頭,他最初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貨物裝卸工。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梁華坤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潛在的商機。
梁華坤用打工積攢的血汗錢和父母傾力支持的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投身商海浪潮,成立了一家物流公司。創業維艱,他最初的辦公室只是一個經過簡單改造的廢棄集裝箱。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梁華坤帶領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生意開始有了起色,成功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是,正當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梁華坤卻遭遇了致命的背叛。他的生意合伙人利欲熏心,與競爭對手暗中勾結設局。這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使得梁華坤在一夜之間失去所有——嘔心瀝血經營的公司被強行兼并整合,辛苦積累的存款被席卷一空,更讓他背負上了高達上千萬元的沉重債務。
從云端跌落谷底的劇痛讓梁華坤一度深陷迷茫與絕望的泥潭。就在他人生最低谷、前路晦暗不明之際,三板村的村主任梁立山誠摯邀請他回鄉,希望他能運用在外打拼積累的經驗、人脈和資源,帶領鄉親們闖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懷揣著對故土的眷戀與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梁華坤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三板村。踏上那條既熟悉又陌生的鄉間小路,目睹村落的衰敗與寂寥,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往昔的輝煌已成過眼云煙,一個沉重的念頭壓在梁華坤的心頭:自己有能力時未能及時反哺故鄉,如今身負巨債、步履維艱,又該如何帶領鄉親們走向富裕呢?
彼時的三板村,雖與珠海市區僅相隔數十千米,卻因水網密布、地勢低洼而常年雜草叢生,缺乏有效的治理。每到夏季,蚊蠅肆虐,環境臟亂不堪。村里的年輕人不堪忍受,要么遠走他鄉謀生,要么咬牙在市區購房定居,偌大的村莊日益空心化,只剩下步履蹣跚的老人,守著日漸蕭索的家園。
就在梁華坤為家鄉的困境憂心忡忡、沿著荒草叢生的河岸獨自徘徊思考出路時,一只從未見過的奇異小鳥,悄然落在了不遠處一棵苦楝樹的枝頭。它好像并不怕人,竟隔著一段距離,安靜地與梁華坤對視了片刻。
這只鳥體態輕盈優雅,擁有尖細修長的喙和纖細如竹枝的長腿,在枝丫間靈巧地跳躍騰挪。更令人驚嘆的是它的羽色——在午后暖陽的照耀下,青山綠水的背景中,它那身深栗色的羽毛,流淌著金屬般變幻的紫綠光澤。
梁華坤確信自己從未在家鄉甚至別處見過如此奇特而又美麗的生靈。他內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動,迅速而小心地掏出手機記錄下了這珍貴的一幕。
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梁華坤回到家立刻在網絡上仔細檢索比對。查詢結果令他震驚不已,這種美麗非凡的鳥竟然是在我國野外一度被認為蹤跡難尋,甚至可能區域性滅絕的珍稀鳥類:彩鹮。
彩鹮屬于鸛形目鹮科彩鹮屬,與大名鼎鼎的朱鹮屬近緣物種。作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彩鹮的種群數量比朱鹮更為稀少罕見。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蝦、甲殼類及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奇特的是,彩鹮還會變臉,眼睛周圍及臉頰處并無羽毛覆蓋,裸露著深色的皮膚,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與大多數領地意識強烈的鳥類不同,彩鹮并不排斥與其他鹮類、鷺類共生,常混群于濕地中協同覓食,甚至共同營巢,形成多物種雜居的生態群落,此景宛如一幅動態的濕地生物共生畫卷。
梁華坤與梁立山談及彩鹮時,對方半認真半玩笑地說:“本地常有不知名的保護鳥類停歇,尤以黃嘴白鷺為甚,它們成群掠過低洼水田的姿態非常漂亮。可惜都待不長,也許是嫌棄我們這方水土貧瘠吧。”
梁華坤聞言陷入沉思,荒地上鹮影翩躚的畫面在他腦中反復閃現。一個計劃雛形逐漸清晰,他當即向梁立山提出承包三板村村東荒地的請求。
梁立山好奇地問:“你準備做什么?那里可是荒草湖泊,荒廢了很多年了,交通不便,養魚環境達不到,種蔬菜也沒有條件。前幾年我還想在那里讓人種樹,但發現很難成活……”
梁華坤笑笑,說:“先訂下來再說吧,我還是想植樹。”
“怪鳥”領航轉型之路?
為了流轉村里的這塊水域,從沒開口求過人的梁華坤開始打電話,四處找人借錢,磨破了嘴皮子,好話說盡,把自己的計劃一遍遍講給親朋好友聽,終于在5個月內,籌到了150萬元。
2010年春,梁華坤用余款啟動基建工程:拓寬入村土路為雙車道,沿水渠加裝72盞太陽能路燈,另購耐鹽堿的檉柳、女貞樹苗萬余株。3個月后,荒灘豎起了綠色屏障。
梁華坤還會定期向河道投放青蛙與魚苗。村民議論紛紛:“梁老板莫不是在撒錢聽響?”殊不知,這恰恰是梁華坤從《中國鳥類志》研究中獲得的啟示:白鷺、彩鹮等珍禽偏愛植被覆蓋率超60%、水中生物密度大的淺水濕地生活。他就是在用生態設計改造方案,以生物鏈培育替代粗放開發,構建“水草—魚蝦—鳥類”三級生態農場。
然而,梁華坤的創業藍圖很快就遭遇了現實重擊。鹽堿地吞噬了30%的樹苗;夜鷺種群爆發式繁殖又啃食新芽;更嚴峻的是,村民鋪設的捕鳥網半月內誤傷3只幼年池鷺。
站在枯黃的樹苗前,梁華坤徹夜研讀《南方鹽漬土改良技術》,發現可通過埋設暗管排水降鹽,同時組建護鳥巡邏隊。在村民大會上,他展示彩鹮變臉的特寫照片:“這些天外來客選了我們這落腳,咱們得對得起這份信任啊!”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理解梁華坤的這份執著。村民們蹲在田埂上交頭接耳:“砸錢種樹能當飯吃?”“怕是城里老板來作秀的!”為了讓村民參與其中,梁華坤構思出兩全之策:自愿入股者待生態項目盈利后,可按股比分紅。
幾番懇談后,20余農戶將信將疑地與梁華坤簽了協議。盡管不解其意,但村民們記得他早年創業身家千萬的傳奇。“跟著梁老板,總不會錯!”村主任梁立山成了最堅定的支持者。
然而,梁華坤并未如眾人期待般引進產業項目,反而持續購樹苗、挖池塘、引活水。3年間濕地初具規模,白鷺翩躚而至,夜鷺棲于新林。
可惜生態雖日益繁盛,分紅卻杳無音信。當村民得知梁華坤早已負債累累,連投資款都是多方借貸時,三板村像炸開了鍋,大家都覺得被騙了,梁華坤圈地、種樹就是為了騙他們的錢!
那天,梁華坤被人團團圍住,有人高喊:“還錢,我們不跟你做了。”“騙了我們的錢,就得分文不少地還回來。”“你就是一個騙子,別人騙了你,你又來騙我們的錢。”
梁華坤沒有辦法,只得再次厚著臉皮找親朋好友借錢,并把自己唯一的住房抵押出去,用來還鄉親們的錢。村民們拿到錢后竊竊私語,認為他是在浪費錢財,甚至有人嘲諷他是“瘋子”。梁華坤都付之一笑,他覺得,時間能證明一切。
時光荏苒,樹木茁壯成長,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濕地恢復了生機,已經不止有白鷺、夜鷺、斑嘴鴨來此安家,還有很多珍稀鳥類。可沒想到的是,隨之而來的挑戰讓他焦頭爛額。
野生鳥越來越多,有人開始惦記這些生靈,對他們來說,這可是人間美味,不僅可以自己食用,也可以出售給餐館、飯店,或者喜歡吃野味的人。那些人在濕地里放置了用來捕鳥的大網,這些網很厲害,只要小鳥撞上去就逃脫不掉。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片濕地的生態,梁華坤只好讓護鳥隊日夜巡邏,嚴防盜獵者和非法捕鳥者。然而,僅僅依靠護鳥隊是不夠的。眼看捕鳥的人越來越多,已經開始影響鳥類在這里棲息的數量了,梁華坤心急如焚,因為一旦沒有了這些野生鳥,就會打亂他的計劃。
有一次,三板村村民王黎安不聽勸阻,又在樹林里布下捕鳥網,捕獲了不少野生鳥類。梁華坤當即撥打了110舉報。因為他抓的鳥大部分都是國家保護鳥類,這些鳥一次性獵殺20只就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經警方調查取證,王黎安因涉嫌非法狩獵被依法拘留。
此事引發村民強烈不滿,眾人紛紛找上門與梁華坤對峙,指責他“胳膊肘往外拐”。就連村主任梁立山也勸他:“當初請你回鄉,是指望你帶領大家創業致富。如今你投重金養護這些野鳥,究竟圖什么?再這樣下去,只怕要激起民憤,徹底站到村民的對立面,往后你在村里的日子可就難了。”
可梁華坤內心無比堅定:保護這片生態家園與棲息鳥類,就是在守護家鄉未來的生命力。面對持續不斷的捕鳥行為,他心生一計:雇傭數個體格健壯的光頭男子扮演“護林員”,并為他們貼上仿真的猛獸文身貼紙。自此,再也沒有人敢捕鳥了。
小鳥帶來財富密碼
隨著野生鳥類種群逐年壯大,梁華坤租賃的這片林地逐漸演變成水草豐茂的濕地生態系統。
4年過去了,盡管濕地生態日益繁榮,梁華坤換來的卻是村民持續的嘲諷。無數人背地里譏笑他是“當代愚公”:“砸進去幾百萬元養一群不會下金蛋的鳥,莫不是要做活菩薩?”
更艱難的是,這些投資全靠借貸支撐,只出不進的財務狀況讓員工們憂心忡忡,私下嘀咕這個“瘋老板”何時會資金鏈斷裂。但梁華坤望著濕地中盤旋的鳥群,始終相信財富的轉機即將來臨。
長期的守護讓梁華坤練就了特殊本領:野生鳥類天性警覺,常人靠近便會驚飛,唯獨他能自由穿行鳥群而不擾其安寧。這份與生靈的默契征服了許多人,“鳥叔”的稱號不脛而走。
就在第4個虧損年頭的深秋,當遷徙的候鳥如云霞般覆蓋濕地時,梁華坤終于啟動了醞釀已久的計劃。濕地生態鏈穩固后,他率先在周邊開辟生態養殖場。優質環境立即吸引水產商尋求合作,但這僅是布局的第一步——養殖塘里投放的魚苗不僅是商品,更是候鳥的糧倉。
成群候鳥的到來,吸引了大量鳥類愛好者,沉寂的三板村開始出現手持望遠鏡的游客。村民們驚訝地發現,那些曾被嘲笑的鳥,如今正馱著旅游經濟的曙光掠過自家屋檐。
2015年初秋,幾個香港客商來到濕地考察。梁華坤正帶著護鳥隊在水道巡邏,突然,數以千計的鷺鳥從紅樹林中驚起。白鷺、夜鷺、池鷺展開雪白的羽翼盤旋上升,鳴叫聲如潮水般掠過蘆葦蕩,金紅的霞光為鳥群鍍上流動的光暈,構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生態畫卷。
香港客商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景象深深震撼,在鋼筋水泥的都市中,他們從未見過萬鳥齊飛的壯美。梁華坤敏銳地上前,指著空中變換的鳥陣介紹:“這些鷺鳥是濕地生態的‘環評師’,它們選擇在此棲息,證明我們的水質達到天然養殖標準。”客商們眼中閃過驚訝,漸漸流露出對生態價值的認同。
此時,一只白鷺低空掠過水面,尾羽輕點出串串漣漪,仿佛在為他們引路。梁華坤順勢為客商詳細闡釋生態養殖的獨特性:“濕地凈化系統使魚類生長周期延長30%,肉質更富彈性。每批魚苗入塘前,都得先通過鷺鳥的‘試吃考核’。”這番將生物鏈轉化為品質保障的見解,讓客商們頻頻頷首。
在參觀占地200畝的生態養殖場時,梁華坤用長竿輕敲水面,上萬條淡水魚應聲躍起,銀鱗在夕陽下匯成流動的星河。“這就是我們的活體檢測儀,”他笑道,“若水質稍差,魚群絕不會如此活躍。”
當晚,香港客商們便簽下6000萬元訂單,這份信任不僅源于商業判斷,更是對濕地生態價值的認可。同時,這份訂單也打動了當地村民,他們終于理解了梁華坤的良苦用心。
在此后的時間里,梁華坤用參觀濕地的方法,讓很多采購商見識了濕地里的野生鳥類,前前后后又拿下了20多筆水產訂單,身家重回億萬級別。如今的梁華坤,已經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鳥類專家。而那只曾經啟發他轉型的“怪鳥”,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經過10年的發展,2024年,梁華坤與三板村村委會聯合成立了“鷺鳥天下”濕地公園。該公園被政府認證為生態旅游景區。“鷺鳥天下”濕地內生長了大量的本土陸生、水生植物,常年棲息著各種白鷺、夜鷺、野水鴨、褐翅鴉鵑、杜鵑等鳥類。據調查,“鷺鳥天下”記錄到的鳥類有75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4種,廣東省重點保護鳥類12種。
就在“鷺鳥天下”開放運營的前一天,不遠處的三板水鄉文創園也正式開園迎來了首批游客,皮劃艇、水上游船等水鄉特色娛樂項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體驗。
梁華坤的堅持不僅迎來了三板村的蝶變,村民也已經成為參與者和受益者。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系統。梁華坤說,他將繼續開拓產業鏈,搞特色鄉村旅游,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色推廣出去,帶領村里人掙更多的錢。
按照梁華坤的計劃,在嚴格保護鷺鳥棲息地的前提下,“鷺鳥天下”項目未來將打造成集生態、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粵港澳大灣區水鳥自然保護區。以研學客群為主要目標,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突出生態功能與游憩功能,建設科普館、親鳥廊道等,最終打造成珠海市最大的鷺鳥研學基地和生態景區。
"""""""""" 編 輯/鄭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