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個地下大型全自動書庫——深圳圖書館北館智能立體書庫火爆“出圈”。這個立體書庫,深18米,分為5個書庫,15臺全自動堆垛機縱貫地下三層到地上一層的文獻準備區,能實現全自動圖書分揀和垂直調閱。從全館數百萬冊紙本文獻中調取一本書到讀者手中,只需10分鐘。讀者仿佛置身科幻世界,不禁感嘆:“未來已來!”不唯深圳圖書館,天津濱海圖書館中廳取“書山”之意,梯田式的34層白色階梯呈波浪狀自下而上鋪開,展示千萬種書籍;北京城市圖書館將中國傳統的“赤印”和空間設計結合,以“銀杏樹”為支柱,打造出“臨山間、于樹下、勤閱覽”的讀書意境。
除公共圖書館外,從城市書房到鄉村書店,從地鐵書角到社區書屋,各式各樣的閱讀空間都在逐步煥新。鄉村書店充分與文旅產業結合,選品在地化、產品多樣化、空間靈動化。無論是會稽山陰,還是怒江峽谷,有故事的閱讀空間不斷涌現。社區閱讀則依據各地文化特色設計各類書屋,如星光般點綴在街道邊、社區里、寫字樓、公園里,為人們擎起閱讀的燈火。這一現象的背后,體現了我國對發展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對全民閱讀的大力推廣。
【素材解讀】
閱讀空間的建設,不僅是為了人們能便利地獲取紙質書籍,更是構建整體閱讀文化生態的需要。在信息過載與碎片化閱讀盛行的時代,閱讀空間不僅是知識的容器,更是心靈的棲息地,是深化閱讀、涵養文明的重要場所,是知識與美學的交匯,能夠激發閱讀、浸潤心靈,為書香社會建設增添活力。
【適用話題】
文化生態、精神空間、全民閱讀、書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