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信息碎片化時代,我們閱讀了大量碎片信息,卻缺少傳統意義上的整本書閱讀。關于讀書,古有“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的勸諫,今有“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的吶喊。杜甫告訴世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而朱熹告誡人們讀書要“靜心戒貪”,“量力所至而謹守之,字求其訓,句索其旨”。
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與感想。
原作雛形
閱讀方式的選擇
(文題要求圍繞“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整本書閱讀”來寫,而本文標題卻指向閱讀方式的選擇,偏題。)
現代社會的發展讓閱讀方式變得多樣化。過去人們主要讀紙質書,現在很多人喜歡用手機看文章、刷短視頻。有人覺得整本書閱讀更好,有人覺得碎片化閱讀更方便。這兩種方式各有特點,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開篇僅陳述現象,未點明中心論點。升格時,考生要圍繞“信息碎片化”“整本書閱讀”兩個支點調整立意,并在首段結尾明確立場。)
整本書閱讀最大的好處是能讓人系統地學習知識。比如《紅樓夢》里的人物關系復雜,情節曲折,只有從頭到尾仔細讀,才能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只是通過短視頻或簡短的書評了解這本書,可能只了解到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而無法體會書中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也感受不到曹雪芹的文辭之美。再比如讀《史記》,如果只看片段,可能只知道“鴻門宴”“霸王別姬”這些故事,卻無法理解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追求。(從《紅樓夢》到《史記》的過渡較生硬。)所以,整本書閱讀能幫助我們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深入思考的能力。(分論點與論證部分脫節。)
然而,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很難抽出大段時間讀書。這時候碎片化閱讀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比如在公交車上刷新聞,午休時看一篇科普文章,排隊時瀏覽行業動態,都能有效利用零散時間。比如很多人會關注科技類公眾號,每天花幾分鐘閱讀,就能了解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發展。再比如學生備考時,通過手機軟件背單詞、看知識點總結,比抱著厚重的書本更方便。這種閱讀方式靈活高效,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本段語言重復、啰唆,連續使用“比如”“再比如”,可替換為“例如”“以……為例”等多樣化表達。)
不過,兩種閱讀方式都有缺點。整本書閱讀需要長時間專注,對耐心和毅力要求高。往往一些人在翻開一本篇幅較長的書后,沒讀幾頁就半途而廢。比如《百年孤獨》,很多人因為難以堅持而放棄。另一方面,碎片化閱讀雖然方便,但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網上文章為了吸引點擊,常常會夸大事實或斷章取義。比如某些健康類文章宣稱“每天喝三杯咖啡能抗癌”,實際上缺乏科學依據;還有些歷史類短視頻為了戲劇化效果,歪曲歷史人物形象,比如把諸葛亮塑造成“穿越者”或“預言家”。此外,碎片化閱讀容易讓人養成淺嘗輒止的習慣,降低深度思考的能力。
(作文應探討信息碎片化時代的整本書閱讀,而不是碎片化現象,這兩段偏離題意。此外,文中語言表達過于口語化,需要提升書面語質感。)
對這兩種方式,我們應該理性選擇。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優先讀整本書,尤其是經典著作。比如學生,必須精讀《魯迅全集》才能理解其思想精髓;科研工作者需要閱讀專業書籍,系統梳理理論、知識。而在忙碌的時候,可以通過碎片化閱讀獲取信息,但要學會篩選內容,避開“標題黨”文章;對于重要信息,還要加以記錄、定期整理。
總之,整本書閱讀和碎片化閱讀各有優缺點。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運用,既要通過整本書閱讀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也要利用碎片化閱讀拓寬視野。只有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才能讓閱讀真正服務于成長。(結尾可升華主題,呼應時代需求。)
◆升格建議
這篇作文沒有把握住文題材料的核心問題,導致立意偏題。考生需要調整立意,探討信息碎片化時代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或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具體來說,考生可以立足于閱讀本身,結合材料中的名言的背景,建立正確的閱讀觀,也可以不拘泥于古人對閱讀的觀點,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從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角度著手。
升格佳作
兼收并蓄,各取所長
◎秦潤萌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信息如潮水般涌來,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本書閱讀與碎片化閱讀,并存于我們的生活中。在新時代浪潮中,我們應當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兼取整本書閱讀與碎片化閱讀之長,豐盈自我。
整本書閱讀,如同一場精神盛宴,能夠固本培元,厚植我們的精神底色。它引領我們深入文本,細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構建起穩固的知識體系和價值觀念。正如古人所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整本書閱讀讓我們有機會反復咀嚼文字,體會其中的深意,把握書中精髓,使心靈得到滋養,精神得以升華。例如,閱讀《紅樓夢》,我們不僅能領略到曹雪芹筆下人物的鮮活與復雜,更能感悟到人生無常與世態炎涼,這種深層次的閱讀體驗,是碎片化閱讀難以獲得的。
然而,在當今快節奏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很難有完整的時間和沉靜的心境涵詠整本書的內容。這時,碎片化閱讀便顯得尤為重要,讓我們在忙碌之余也能汲取知識的養分,廣泛涉獵,開闊視野。無論是地鐵上的幾分鐘,還是午休時的片刻閑暇,通過碎片化信息,我們可以迅速了解時事動態,掌握發展前沿,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但由于碎片化信息讓人們淺嘗輒止、雜亂無序,常常讓人難以形成系統深刻的理解。信息如繁星,若缺乏主線串聯,便難以照亮思維的夜空。此外,碎片化閱讀還可能導致注意力分散,影響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利于我們深入思考和人格成長。因此,在新時代,我們要自覺融合整本書閱讀與碎片化閱讀,兼取二者之長。一方面,我們應珍惜整本書閱讀帶來的深度體驗,選擇經典著作,靜下心來細細品讀,讓心靈在字里行間自由翱翔;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碎片化閱讀的高效便捷,快速獲取信息,拓寬視野,同時學會篩選和整合,避免被海量信息淹沒。其實,讀書不在多而在精。我們既可以享受深度閱讀的樂趣,又能把握碎片化信息的便捷,讓閱讀成為滋養心靈、啟迪智慧的源泉。
新時代呼喚新的閱讀觀,讓我們在整本書閱讀與碎片化信息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兩種閱讀方式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共同為我們的精神世界增添光彩。
【山東德州市慶云縣第一中學高三(7)班】
◆升格點評
升格文對立意進行了調整,突出對“信息碎片化”“整本書閱讀”的思辨。每個分論點均設置正反論證,如第二段肯定整本書閱讀價值,第三段即轉向其現實困境,形成自我辯駁的思辨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