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文學短評特點(夾敘夾議、以議為主、以小見大)及標題、開篇、論證要求。
2.通過病文分析與升格示范,提升提煉標題、緊扣主題、深化論證的能力。
3.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邏輯思維與文本細讀習慣。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具備文學評論基礎,能分析詩歌意象與情感,但對文學短評“短而精”的核心特點把握不足,表現為標題擬定寬泛,開篇偏離主題或冗長,論證停留于復述原文,缺乏手法與主題的深度結合。學習難點在于理論實踐轉化,突破復述模式,培養文本細讀、手法解析與主題升華的深層分析能力,并平衡敘議,確保觀點鮮明、論證充分。
教學重難點:
精準標題與開篇、手法分析+主題關聯;突破復述模式,深化分析,借示范拓展論證深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習作的總體評價:
1. 能完成文學短評寫作,凸顯“夾敘夾議、以議為主”;
2. 主副標題點明主題;
3. 選小切入點深入剖析,整合資料支撐觀點;
4. 語言流暢,觀點鮮明。
二、有待優化的問題:
(一)這樣的文學短評標題問題出在哪?評《聲聲慢》
小結:文學短評的標題應注意
(二)以下文學短評的開篇與其標題出現了什么問題?
1.琵琶大約在秦朝時出現,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演奏時豎抱,是重要的民族樂器,我國也有很多琵琶名曲,在《琵琶行》中也描寫了幾次彈秦琵琶。(標題:淺析《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2.《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詩人巧妙地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豐富的情感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中。辛棄瘓也把情感寄托在了用典上,借“用典”懷古抒情。 (標題:以情鑄典" 以典謀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用典藝術)
小結:如何使文學短評開篇與標題更緊密相連?
(三)請結合文學短評的寫作知識,鑒定以下這篇文章是否符合文學短評的寫作要求?說說你的觀點和理由。
評《歸園田居》的隱逸情懷
隱居田園,寄情山水一直以來都是歷代文人墨客追求的境界。一間草屋,一壺淡茶,一柱松香,一方天地。許多人向往這種遠離喧囂世俗的生活,但很少有人會這么做,陶淵明是個例外。
“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天性如此,不愿束縛于紛繁的俗世,大多數人或許也會有這樣的想法,只是他們如被馴化的鳥兒一般,為了不勞而獲的一把小米,背叛了整個大空。
但陶淵明不是如此,“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他是無拘無束的飛鳥,生來就屬于天空。而在之后,他“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耕種的不僅僅是眼前的荒地,更是心靈的荒地。
陶淵明作為一位詩人,他脫離污濁官場回歸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隱居于田園,他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說,陶淵明是一位孤傲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隱士。(400字)
小結:請閱讀以下的“作文升格示范”,談談文學短評的寫作應注意哪幾點?請把你的心得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作文升格示范:
評《歸園田居》中的隱逸情懷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如星漢,以隱逸情懷照亮后世精神之路。這首短詩既禮贊田園生活,更高揚自由精神。
\"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詩人以簡筆勾勒與世俗的疏離。塵世喧囂如過眼云煙,唯山水田園是心靈歸宿。這種皈依自然之情,使他在濁世中保持清醒孤傲。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飛鳥池魚之喻道盡對自由的渴求。被困的飛鳥、受縛的池魚,正是詩人掙脫世俗枷鎖的自我寫照。這種追尋超越個體,叩問生存本質。
陶淵明筆下的隱士形象,以孤潔風骨成為后世精神坐標。這種破繭歸真的人生選擇,至今叩擊著每個渴望自由的心靈。(244字)
(四)請閱讀以下這篇習作及其“升格作文”,思考:如何讓文學短評的內容更充實、論證更充分?
淺析《短歌行》典故運用
曹操運用用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渴望。“山不犬高,海不厭深。”這里仿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為曹操渴望盡可能收納人才。
其次運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周公正在吃飯,聽見外有士子求見,便把食物吐出來去接見。也表示了曹操想象周公一樣熱切殷鞋勤地接待賢才。
所以曹操運用用典來表達自己想要統一中原需要天下人才的渴望。(184字)
升格作文:
淺析《短歌行》中典故的巧妙運用
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典故抒發對賢才的渴慕與一統天下的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一聯,以山海納物之量喻求賢若渴之心,既顯其吞吐天地之胸襟,更暗含囊括英才以成霸業的深謀。\"周公吐哺\"的典故,則以具體歷史情境強化其愛才形象:周公為迎賢士而吐哺停食,曹操以此自比,既彰顯對人才的禮敬,更暗含效法周公輔佐成王、安定天下的政治抱負。典故的化用不僅凸顯其雄才大略,更通過歷史意象的疊加,使詩歌意蘊層層深化,情感沛然如江河奔涌,令千年后的讀者仍能感受到那股招攬英才、澄清寰宇的迫切與熱忱。(217字)
如何讓文學短評的內容更充實、論證更充分?請寫下你的心得總結:
三、升格實踐
請閱讀下面這篇習作,根據上面的“心得總結”,通過改寫使其內容更充實、論證更充分。要求:不改變原意,不少于350字。
淺析《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思想情感
本詞寫于蘇軾游覽黃岡城外赤鼻磯時。他深感年歲漸老,事業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觀景時腦海中浮現了周瑜“羽扇綸中,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的場景,他贊頌了周瑜的功業,也表明了自己想和周瑜一樣建功立業,后文中“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卻又表現出詞人多愁善感,頭發已經花白了但還是沒有實現自己的壯志的無奈,使人悲從中來。“人生如夢,一尊還醉江月”是詞人對自己曾經多次被貶的寬慰,也借江月抒發自己有志報國卻壯志難酬的感慨。(20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