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我國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基因和企業家精神是驅動企業成長的核心內在要素,通過動態交互作用共同驅動企業成長。江蘇省是全國經濟強省,一流企業已具備創新、開放、市場化、社會責任等企業基因及企業家精神優勢,但也面臨創新不足、國際化受阻、治理挑戰及企業家精神受限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江蘇省需實施創新基因躍遷、國際化升級、治理改革及企業家精神升華等系統性對策,助力企業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江蘇力量。
關鍵字:企業基因;企業家精神;世界一流企業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5)10-0125-0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1]??梢?,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已成為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戰略目標之一。作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重要力量,江蘇省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就,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恒力集團、盛虹控股、沙鋼集團等榮登 2024年《財富》世界 500 強排行榜[2]。然而,對標真正的全球頂尖企業,江蘇企業在邁向世界一流的進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要深入剖析其現狀與問題,必須回歸到驅動企業成長的核心內在要素——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研究這兩個要素對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驅動作用,不僅有助于重塑江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成長上限,也可為國內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提供借鑒方案。
一、文獻綜述
學者們受仿生學啟發提出的企業基因理論,為研究企業成長提供了新視角。Tichy 最早提出企業基因概念,認為企業與生物一樣擁有可遺傳的基因,企業基因符合遺傳基因的量化、分解、重組、變異等基本特性,決定了企業穩定及可持續發展[3]。國內學者結合企業實踐,將企業基因的研究由概念層面上升到結構層面,如周暉等[4]提出了企業基因的雙鏈四堿基結構,即企業基因以勞動力和知識為雙鏈,以企業家、機制、文化、技術為四堿基。關于企業基因對企業成長的影響研究集中于企業家、組織、人力資源、文化、技術、財力等方面[5],并使用扎根分析、仿真模擬[6]等分析其影響機理。
關于企業家精神的研究,國際上有三大經典學派[7]:以 SCHUMPETER 為代表的德國學派著重闡釋了創新在企業家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以 MISES 為代表的奧地利學派強調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擔當;以 KNIGHT 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關注企業家承擔風險的特質。國內學者結合中國情境研究了企業家精神的內涵、特征及評價。例如,龐長偉等[8]基于企業所有制和規模差異構建了中國企業家精神特征模型;張玉利等[9]認為企業家精神表現為強烈的創新、承擔風險與推動改革發展行為;蘇勇等[10]從個體層次、組織層次、社會層次總結了企業家精神的三重表現;毛良虎等[11]運用熵值法對樣本企業的企業家精神進行了評價測度。綜合而言,企業家精神核心維度被認為包括創新精神、冒險精神、開拓精神
以及擔當精神等。
對世界一流企業的研究,學者們主要圍繞概念界定、核心特征、評價體系和建設路徑等展開。張文魁[12]提出了世界一流企業具有競爭、份額、價值、產業、品牌、人才、機制和文化等 8 個特征;張振剛等[13]研究了世界一流制造企業的發展特征和基本內核,以及制造企業向世界一流企業演化的路徑;姜迪等[14]建立了世界一流企業評價體系并對江蘇的探索給出了建議。此外,2013年國務院國資委在《中央企業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對標指引》中提出世界一流企業應具備的 13 項要素[15],也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提供了實踐指引。
綜上,現有文獻為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驅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研究構建了豐富的理論框架,揭示了企業基因與精神的內在特質與世界一流的外在表現之間的深刻聯系。
二、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驅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機制研究
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作為企業演進的雙元驅動要素,通過遺傳記憶與演繹進化的辯證統一,共同構建了世界一流企業成長的內在動力機制。
(一)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的關系
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之間呈現出一種雙向互動的動態演化關系。首先,企業家精神在企業基因形成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具體而言,企業家通過價值理念傳導、制度體系構建以及行為范式示范等途徑,將其個體精神特質逐步轉化為企業的文化內核、組織架構和運營范式,從而對企業基因的形塑過程產生深遠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家精神本身具有動態演化特征,會隨著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變化而進行適應性調整,這種調整又進一步推動企業基因的演進或系統性重構。其次,企業基因對企業家精神既具有賦能效應又形成制度性約束。在賦能層面,優質的企業基因通過建立明確的權責分配機制、風險容錯機制以及創新激勵機制,為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組織基礎。在約束層面,企業基因所固有的科層化制度安排、風險規避傾向等,可能對企業家精神的充分發揮產生抑制作用,這一現象在組織成熟度較高的企業中表現得尤為顯著。
(二)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驅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機制
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作為驅動一流企業成長的內生性要素,通過動態交互作用構建了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機制。從仿生學視角,企業基因構成了組織生存與演化的遺傳密碼,其各要素的協同表達決定了企業的資源稟賦與能力基礎。其中,企業家基因作為主導性遺傳單元,通過企業家精神的顯性化過程將靜態基因轉化為動態競爭優勢。具體而言,創新精神通過打破慣例化認知框架,激活技術基因與知識基因實現突變重組,推動企業實現熊彼特式“創造性破壞”;冒險精神則通過非對稱風險承擔機制,促進財力基因與制度基因的彈性配置,使組織在不確定性環境中保持戰略柔性;開拓精神作為環境適應性的驅動要素,通過重構組織基因與人力資源基因的匹配關系,拓展企業的生態位寬度;而擔當精神則通過塑造文化基因的倫理向度,增強利益相關者網絡中的組織合法性,這種社會資本積累可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
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對企業成長的驅動機理呈現螺旋上升特征,當企業基因中的技術、知識等要素存量達到臨界閾值時,企業家精神的邊際效用會呈現指數級增長。這種非線性關系說明,企業基因構成企業家精神的作用乘數,而精神要素又決定基因組合的配置效率,二者共同嵌入企業成長過程,推動企業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成長躍遷。其作用路徑最終體現為:通過精神要素突破資源約束,通過基因優化鞏固競爭優勢,形成企業持續成長的復合增強回路。
三、基于江蘇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實踐的分析
作為我國經濟強省,江蘇省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谄髽I基因與企業家精神驅動企業成長的理論,解碼江蘇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經驗和不足,可以為我國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省域范式。
(一)江蘇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與優勢
江蘇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實踐中,既注重傳承
創新、開放、責任的深厚基因,又不斷激發新時代企業家開拓、務實的精神內核,為企業可持續成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1.深厚的制造與創新融合基因
江蘇省是我國制造業強省,一流企業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將技術創新與精益制造深度融合的獨特基因。這種基因不僅體現在對生產工藝的極致追求上,更表現為對研發投入的持續重視。以徐工集團、亨通光電、恒力集團等為代表的世界級行業龍頭,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成功占據了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此外,江蘇省一流企業積極擁抱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生物經濟等新興領域,通過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這種創新與制造的深度融合,成為江蘇企業持續強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2.開放包容的市場化基因
地處長三角開放前沿,江蘇企業的基因中天然攜帶著開放意識與市場敏感度。改革開放初期,江蘇企業在國內外貿易中就表現出敢闖敢試的鮮明特質;在全球化時代,江蘇企業進一步升華了國際化格局,通過海外投資、跨國并購等方式,逐步具備了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促進了企業成長。沙鋼集團通過海外并購,成功躋身全球鋼鐵行業前列;紅豆集團在東南亞布局,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典范項目。江蘇企業的國際化實踐,不僅提升了其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為江蘇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探索提供了寶貴經驗。此外,江蘇省的市場化基因還體現在對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包容,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均能依托優越的營商環境與完善的產業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蘇州工業園區通過引進外資和本土企業協同發展,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開發區建設的標桿。
3.服務國家社會的責任意識基因
江蘇省一流企業普遍具有服務國家戰略的天然特質,將主責主業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方向。綠色發展方面,企業通過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等舉措,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例如,國家電網江蘇公司通過建設智能電網和推廣清潔能源,實現能源結構轉型;揚子石化則在綠色化工領域持續創新,推動行業低碳發展。員工關懷方面,注重人才培養和福利保障,營造了和諧的工作氛圍。社會貢獻方面,積極參與扶貧、教育、醫療等公益事業,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受傳統蘇商文化影響,江蘇企業普遍注重誠信經營,這種基因特質不僅有助于企業抵御風險,也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4.開拓與務實并重的企業家精神
江蘇企業家群體的精神特質集中體現為家國情懷、開拓性與務實性的統一。從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踐行“雙碳”目標,到參與鄉村振興、文化保護等社會事業,江蘇企業家“義利共生”的思維方式和實踐詮釋了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的內涵。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江蘇企業家兼具風險承擔意識與風險控制能力,表現為在對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開展技術研發和布局的同時,也注重產業化落地和經營模式迭代,形成“研發—轉化—生產”的產業閉環鏈條,塑造了“戰略進取”與“操作穩健”相融合的企業家行為模式。沙鋼集團、紅豆集團等鋼鐵和紡織業傳統企業,即使面對經濟周期性波動依然堅守主業,通過漸進式創新提升競爭力并保持穩健增長,其發展歷程充分反映出江蘇企業家專注和靈活并重的戰略定力和戰略韌性。
(二)江蘇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存在的問題
江蘇企業獨特的基因和企業家精神組合在中國特色市場經濟中展現出顯著優勢,但也面臨著適應新時代全球化競爭的進化壓力。
1.創新基因的深度與廣度不足
雖然技術創新投入和產出可觀,但部分江蘇企業在原始創新能力、顛覆性創新突破以及引領全球技術標準方面仍有差距。很多創新仍處于“追趕”或“并跑”階段,真正實現“領跑”的領域相對有限。企業基因中對風險規避、路徑依賴的偏好,有時會抑制對前沿、不確定性高的顛覆性技術的探索和投入,創新驅動更多源于市場競爭壓力,基于價值觀和使命感的科技創新體系尚未完全形成。此外,產學研深度融合、基礎研究支撐產業創新的機制仍需加強,創新生態系統的構建有待優化。
2.國際化基因向“全球公司”轉型存在瓶頸
江蘇企業國際化多體現在市場開拓、生產布局等層面,在全球品牌影響力、全球價值鏈掌控力、跨文化整合管理能力、全球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尚存短板。與世界一流企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提升全球資源配置效率”的要求尚有差距。部分企業海外運營面臨“水土不服”、本地化程度不高、難以真正融入當地主流市場并獲取高附加值等問題,距離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公司”仍有距離,國際化基因的深度進化需要更強的戰略視野、文化包容性和全球治理能力。
3.治理基因的現代化與適應性挑戰
部分國企治理基因中存在決策鏈條偏長、市場化激勵機制不夠靈活高效等問題,與市場化、國際化要求不能完全適配。如何進一步優化治理結構,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平衡好規范化治理與追求市場效率的關系,是國企治理基因現代化轉型的關鍵。另一方面,部分民營家族企業面臨代際傳承的基因變異風險,新一代接班人能否有效傳承創業精神、管理理念并注入數字化思維、ESG 理念等新的時代元素,是影響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此外,民企在公司治理的規范化、透明化、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4.企業家精神動能面臨的瓶頸與時代挑戰
相較于國際頂尖企業家“改變世界”的雄心,部分江蘇企業家在提出顛覆性構想、定義未來產業規則、進行大規模前瞻性戰略投入方面仍顯謹慎,冒險精神有時讓位于對短期業績和風險的過度考量,導致錯失重大戰略機遇,其顛覆性創新與全球引領魄力有待加強。家族式民營企業中,新一代接班人是否具備與其父輩相當的創業激情、商業智慧、堅韌意志和領導魅力,能否在繼承中創新、賦予企業新的生命力,直接決定了代際傳承與精神延續的成敗。
(三)江蘇省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對策研究
基于對企業基因與企業家精神雙重維度下企業成長現狀與問題的深度剖析,江蘇要突破瓶頸、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集群,必須實施系統性的、靶向精準的對策方案,優化與重塑企業基因,激發與升華企業家精神,以適應全球競爭新規則,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
1.實施創新基因躍遷工程
強化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聚焦江蘇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國家級科技項目,攻克關鍵核心技術。鼓勵企業構建“使命導向”的創新文化,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資源,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實現從“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聚焦江蘇優勢產業,由政府、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共同投入,建設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式制造業創新中心,提供從概念驗證到中試放大的全鏈條服務,加速技術迭代與產業升級。推動省內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創新網絡,形成企業融通創新的生態圈。
培育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環境。鼓勵企業打破路徑依賴,建立容錯機制,積極探索前沿技術。通過設立內部創新基金、舉辦創新競賽等方式,激發全員創新活力。引入風險投資機制,為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2.推進國際化基因升級計劃
提升全球價值鏈掌控力。引導企業從“走出去”向“走上去”轉變,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獲取高端技術、品牌和渠道資源。加強跨文化整合能力,鼓勵企業培養國際化管理團隊,提升跨文化溝通與本地化運營能力,通過與海外企業合作、引入國際職業經理人等方式,優化管理模式。
提升品牌全球影響力。利用江蘇制造業優勢,鼓勵龍頭企業通過戰略性并購、聯盟等方式,整合全球優質資源,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江蘇制造”品牌矩陣。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展會,系統性提升江蘇品牌國際認知度、美譽度。
搭建出海企業服務平臺。聚集金融、科技、法律等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從海外選址到運營合規的全周期服務。建立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平臺,為企業提供地緣政治、匯率波動等風險的實時預警,引導企業建立健全覆蓋全球運營的反壟斷、數據隱私、出口管制等合規管理體系和應急預案。
3.深化治理基因現代化改革
優化國企治理機制。推動國企市場化改革,縮短決策鏈條,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完善激勵機制,將創新績效、國際化成果納入考核體系。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優化資源配置。
推動民企治理規范化。引導家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支持民企引入獨立董事、完善信息披露機制,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強代際傳承培訓,保證新一代接班人能夠融合傳統精神與現代化思維,形成企業可復制的治理范式。
4.升華企業家精神內核
引導企業家樹立“引領世界”的雄心。通過高端論壇、國際交流等活動,拓寬企業家視野,激發其顛覆性創新思維。設立“企業家成長計劃”,組織優秀企業家赴世界創新高地學習。
強化長期主義和探索精神。鼓勵企業家聚焦主業,避免盲目多元化。設立“企業家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其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等長周期領域進行戰略投入,為高風險創新項目提供支持。
營造尊重企業家的社會氛圍。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文化價值。深入挖掘和宣傳在科技創新、國際化拓展、綠色轉型、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表現卓越的新時代蘇商典范,提煉和傳播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蘇商精神,提升企業家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
四、結論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協同。通過創新基因躍遷、國際化基因升級、治理基因改革和企業家精神升華,中國企業將逐步突破瓶頸,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對江蘇省而言,應繼續發揮制造業與開放優勢,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企業,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江蘇方案”。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 《2024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新浪財經,https://finance.sina.com.cn/zt_d/subject-1722837031/.
[3] 許明.基于基因結構的企業成長影響因素研究:從“零和競爭”到“正和競爭”[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15-26.
[4] 周暉,彭星閭.企業生命模型初探[J].中國軟科學,2000(10):110-115.
[5] 江濤濤,張飄飄,毛良虎.企業基因視角下企業成長影響因素薈萃回歸分析[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60-67.
[6] 張玉明,段升森.創新型中小企業基因結構模型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1-9.
[7] 孫黎,朱蓉,張玉利.企業家精神:基于制度和歷史的比較視角[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9(9):3-16.
[8] 龐長偉,李垣.制度轉型環境下的中國企業家精神研究[J].管理學報,2011(10):1438-1443.
[9] 張玉利,謝巍.改革開放、創業與企業家精神[J].南開管理評論,2018(5):6-11.
[10] 蘇勇,李真真.中國企業家精神探究:基于46位杰出企業家訪談的扎根分析[J].管理學報,2023(8):1105-1115.
[11] 毛良虎,李煥煥,楊葉凡,等基于熵值法的企業家精神評價體系構建 統計與決策, ():[12] 張文魁.世界一流企業八個特征[J].港口經濟論壇,2012(2):26.
[13] 張振剛,陳一華,肖丹 世界一流制造企業的特征、演進與啟示 中國科技論壇
[14] 姜迪,李向輝,徐寅等.基于五維評價模型分析的世界一流企業培育路徑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22(3):118-126.
[15] 王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實踐探索與基本經驗[J].改革,2023(2):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