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足球?》
【英】 德斯蒙德·莫里斯 著
易晨光 譯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即“蘇超”)的火爆出圈,源于“草根參與+地域梗文化+官方玩梗+文旅轉化”的完美結合,將足球賽打造為“全省吐槽大會+文旅大促銷”,既讓普通人樂在其中,又為城市贏得流量,其走紅顯得自然又意外。回歸“蘇超”的載體——足球,世界運動項目如此繁多,為何偏偏足球令人如此癡迷?
英國作家德斯蒙德·莫里斯在《為什么是足球?》一書中,從人類學視角給出了解釋:足球是最貼近狩獵活動的現代運動,它點燃了深植于人類心底的部落本能,并以部落的形式將人們緊密聯結。從巴西貧民窟的街頭球場到諾坎普的九萬座席,足球以驚人的一致性復刻著狩獵時代的集體記憶,在規則與激情的碰撞間,構筑起跨越文明的精神圖騰。
狩獵本能的現代轉世
莫里斯指出,足球的本質是原始狩獵活動的符號化延續。人類百萬年狩獵史塑造的身體機能——長跑耐力、精準投擲、團隊協作,在足球運動中找到鏡像。古人類為生存演化出的“追逐—圍獵—擊殺”行為模式,轉化為球員對球門的進攻、中場的圍搶、臨門一腳的“獵殺”。羅馬斗獸場的血腥表演與現代足球場的對抗形成奇妙呼應,當球員在禁區內完成絕殺時,看臺上爆發的歡呼與原始部落獵殺猛犸象后的慶典,本質上都是多巴胺驅動的生存本能釋放。
農業革命后,人類失去狩獵場景,卻在足球中重建了“虛擬狩獵場”。書中對比了19世紀英國工廠主推廣足球的動機——既希望工人消耗過剩精力,又無意中滿足了他們被壓抑的狩獵沖動。現代足球的越位規則、點球判罰,實則是對“狩獵倫理”的規范化:不允許“偷獵”(越位),懲罰“違規獵殺”(犯規)。當球員在邊線擲出界外球時,動作與原始人投擲標槍的力學軌跡高度相似,這種身體記憶的遺傳,讓足球成為刻在基因里的行為密碼。
儀式化的部落生活
莫里斯將足球場定義為“現代部落的祭祀場”,比賽規則構成部落律法的核心。17條比賽規則中,從場地尺寸到越位判定,都對應著原始部落的生存契約。大禁區線如同部落領地邊界,犯規與懲罰機制類似圖騰崇拜中的禁忌體系——黃牌警告如輕度咒術,紅牌罰下則是“逐出部落”的終極制裁。1989年,希爾斯堡慘案后推行的全座席球場改革,本質上是部落儀式空間的規范化,如同古代祭壇的形制演變。
比賽中的每個環節都遵循嚴格的儀式流程:賽前球員牽著球童入場,復刻部落出征前的祈福;開球時的中圈聚集,類似狩獵前的戰術會議;進球后的擁抱慶祝,則是獵殺成功后的群體狂歡。馬拉卡納球場觀眾的山呼海嘯,與阿茲特克蹴球儀式中的祭典吶喊,共享著集體亢奮的神經機制,甚至球員的迷信行為——貝利的幸運護腿板、伊布拉西莫維奇的特定熱身動作,都可追溯至原始部落的護身符崇拜。
英雄崇拜與身份認同
在足球部落中,球員被賦予“現代獵手”的神圣身份。貝利職業生涯1284個進球的神話,堪比原始部落的狩獵英雄傳說;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爭議,暗合圖騰崇拜中的神性與人性沖突。書中分析球員的身體訓練——從19世紀的耐力跑訓練到現代的科學體能管理,本質上是對“獵手體魄”的系統化塑造,而梅西的盤帶技巧與原始人追蹤獵物的敏捷性,共享著生物進化的運動邏輯。
球迷對球員的崇拜,呈現出典型的部落特征:文身、圍巾、主場吶喊,都是身份認同的視覺符號。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德國球迷佩戴的黑白條紋圍巾,與斑馬軍團的圖騰崇拜別無二致;阿森納球迷高唱的隊歌,本質上是部落戰歌的現代變體。球員轉會引發的球迷抵制,如同原始部落對“叛徒”的集體排斥——2009年C羅加盟皇馬時,曼聯球迷焚燒球衣的行為,與部落驅逐異己的儀式高度相似。
從皮球到獎杯的文化編碼
足球本身的演化承載著文明進步的印記。從豬膀胱充氣到多色聚氨酯材料,球體的變遷映射出技術發展史;曼聯的紅色象征著勇氣,巴薩的紅藍代表著地中海文化……球衣顏色的選擇,構成視覺化的部落紋章。書中特別提到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電視之星”足球,其黑白格設計是為適應電視轉播,這一調整本質上是部落儀式對媒介技術的妥協。
獎杯作為部落戰利品的最高形態,延續著狩獵時代的榮耀傳統。英格蘭足總杯的銀質高腳杯,形制源自古代宴飲的“愛之杯”;世界杯獎杯的勝利女神造型,與羅馬凱旋門的浮雕共享美學邏輯。2018年法國隊捧起大力神杯時的巡游儀式,完全復刻了原始部落攜帶獵物首級凱旋的慶典流程,而獎杯上鐫刻的冠軍名字,如同狩獵工具上的勝利刻痕。
社會功能的多元投射
莫里斯提出足球的七重象征維度,揭示其作為社會鏡像的復雜性。作為“儀式性狩獵”,它滿足了人類的攻擊本能;作為“程式化戰斗”,它提供了安全的沖突釋放渠道;作為“地位展示”,俱樂部聯賽排名成為城市榮譽的度量衡;作為“宗教儀式”,諾坎普的“梅西頌歌”與教堂圣詠共享情感共振機制;作為“社會毒品”,它疏導現代生活的壓力;作為“商業帝國”,英超聯賽的轉播收入堪比小國GDP;作為“戲劇表演”,VAR技術介入后的判罰爭議,成為最佳的劇情沖突。
這種多元性使得足球既能引發巴西貧民窟的街頭狂歡,也能成為英國議會討論的社會議題。2011年倫敦騷亂中,球迷自發組織的球場守衛行為,展現了足球部落的凝聚力量;而卡塔爾世界杯的勞工權益爭議,則暴露了商業邏輯對部落儀式的侵蝕。正如書中所言,足球的魅力在于它同時容納了原始的野蠻與現代的文明,在規則與激情的張力中,持續書寫人類的集體敘事。
從布萊克浦的泥濘球場到迪拜的空調球場,足球部落以驚人的適應力穿越時空。當莫里斯將足球比喻為“人類演化的活化石”時,他揭示的不僅是一項運動的文化密碼,更是現代社會在鋼筋水泥中尋找原始聯結的集體渴望。在這個意義上,每一次進球引發的全場歡呼,都是人類百萬年狩獵記憶的一次集體蘇醒——足球部落的故事,終將繼續在草皮與看臺之間書寫文明的另類史詩。
編輯 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