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理論傳承與實踐發展:從人的解放到人的現代化

2025-08-14 00:00:00趙少華宋婷婷
寧夏黨校學報 2025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現代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B0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921(2025)04-0071-10

自人類社會邁入現代化以來,人的解放就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人的解放是指,隨著現代生產力的發展,人的實踐和認知能力不斷提高,逐漸擺脫經濟、社會、自然等方面的束縛,主觀能動性大幅度增強,直至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1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的共同夢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2]2因此,人的解放和人的現代化是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以西方現代化中人的現代化流弊為鏡鑒,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從“無產階級專政”到“全過程人民民主”,從“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到“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到“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從構建“真正的共同體”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理論,也為實現人的現代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一、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理論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3]8中國共產黨是既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也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以實現人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事業作出了巨大責獻。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理論為中國共產黨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推進人的現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理論溯源

古今中外的許多思想家都描繪了諸如實現“烏托邦”的社會理想、建立“大同社會”的美好愿景,憧憬建立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會。自18世紀60年代起,隨著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顯示出相較于封建主義的進步性,但是也暴露了其種種矛盾。在馬克思之前的許多思想家,如盧梭、黑格爾、鮑威爾、費爾巴哈、施蒂納等都深切關注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問題,提出了許多緩和社會矛盾的方案,但都并未觸及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因而沒有找到矛盾的根源,也沒有看到無產階級的地位和作用。青年馬克思對于人的解放問題的思考很多來自黑格爾哲學。黑格爾是黑格爾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在《法哲學原理》中將人、社會、國家理解為神意和神的理性的外化表現,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絕對精神演繹自己的歷史過程,把人的解放等同于意識和思維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矛盾的激化,一些思想家逐漸意識到這種“經院哲學”根本無法解決現實社會的問題,對此,以鮑威爾和施蒂納為代表的青年黑格爾派率先開展理論革命。遺憾的是,他們在關于人的解放問題上仍然沒有訴諸客觀實際,依舊把“絕對精神”看作變革現代社會的根本動力,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漩渦。鮑威爾把解決猶太人問題的唯一出路歸結為政治解放,試圖把一切歸結為宗教,“‘人’,則被宣布為宗教的人”[4]515。他認為,只要建立政教分離的國家以及全部人放棄宗教信仰的權利就可以使猶太人問題在現實層面得以解決,在他看來,政治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馬克思對此進行直截了當地批判,“政治解放并沒有消除人的實際的宗教篤誠,也不力求消除這種宗教篤誠”[4]32。費爾巴哈也對青年黑格爾派的觀點進行了批判,提出人是以類為基礎的存在物,“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人”[4]3,但是他并不主張廢除宗教,而是要不斷完善宗教。在費爾巴哈看來,宗教是聯系人與人特別是兩性感情的紐帶,宗教的發展決定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這無疑夸大了宗教的作用。馬克思則從“天國回到人間”,“以人民群眾的物質實踐活動”代替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和鮑威爾的“自我意識”,以過著實際生活、需要衣食住行、處在一定生活關系中的現實的人取代費爾巴哈“以自然為基礎的現實的人”。當馬克思以“現實的人”為起點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時,發現“現實的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深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壓迫,人處于異化狀態,為解決此問題,他提出無產階級的解放和整個社會的解放即世界解放,人的解放最終目的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二)生產力是人的解放的關鍵力量

馬克思將人的發展置于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考察,強調生產力不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同時也決定個人的存在狀態,即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以及如何生活,都與生產力發展水平息息相關。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指出,人的發展要經歷“以人的依賴關系為主”、“以物的依賴關系為主”和“自由全面發展”的階段,分別對應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且水平低下,勞動產品無法滿足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需求。進人資本主義社會,在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生產工具的改進以及勞動力市場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生產力水平極大提高,資產階級創造的社會財富超越了以往一切世代的總和,在一定程度上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是由于生產力的進步可以創造滿足人的自由發展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可以提高生產效率以延長人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促進生產要素的流通和分配從而縮小貧富差距。但是,由于社會制度的原因,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仍然不能全面占有自己所創造的財富,人的發展依然呈現異化狀態,只有進入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共產主義社會,人才能真正地全面地占有自己創造的財富。因此,生產力是實現人的解放的關鍵因素,社會成員隨著現代生產力的發展逐漸從“以人的依賴關系為主的階段”到“以物的依賴關系為主的階段”再到“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階段”。反之,人作為生產力中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隨著人的解放進程的推進,社會成員能夠逐漸擺脫剝削和壓迫,獲得相對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巨大的活動空間,從而成為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的動力源。

(三)人的解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5]43,在未來無產階級建立的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將實現自由全面發展。這一論斷并不是馬克思的憑空臆斷,而是建立在對現代政治國家的深人考證和研究的基礎之上。馬克思通過揭示私有制下普遍存在的異化現象,闡明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是片面、畸形發展的人,只有在“自由人聯合體”中,人才能夠真正獲得自由全面發展。梳理歷史的脈絡,1844年馬克思到達當時歐洲革命運動的中心——巴黎,在同工人運動實踐的結合中著手研究人的物質生活,發現資本家通過暴力征服等強盜行徑掠奪勞動者的生產資料,強制性地使勞動者與其生產資料分離,同時把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使資產階級獲得了巨大財富,無產階級卻陷入了貧困的泥淖。可見,資本邏輯主導下的現代化雖然創造了巨額財富,但是以雇傭勞動為主導的生產模式以創造交換價值為基礎,一切產品和活動都要轉化為交換價值,勞動者無法占有自己通過勞動所生產的全部資料,這些勞動資料異化為掌控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外在力量。因而,勞動完全成為了一種對人來說痛苦的、被迫的活動,僅僅是維持生存的手段,造成人的發展呈現畸形化、片面化的現實后果。正如馬克思所言:“不管活動采取怎樣的個人表現形式,也不管活動的產品具有怎樣的特性,活動和活動的產品都是交換價值,即一切個性,一切特性都已被否定和消滅的一種一般的東西。”[6]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是資本人格化的存在,勞動者是實現資本增殖的工具,其主體性不斷發揮,自身就越陷入貧困。在未來的“自由人聯合體”中,人將擺脫對“物”的依賴,實現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終其一生的價值追求,也是他們為人類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二、人的現代化是實現人的解放的邏輯必然

人是現代化的主體,人的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和人類解放的動因,西方的現代化模式過度強調物質財富的快速集聚,人的獨立自主性、全面性和社會性關系在異化勞動中不斷被消解,從而阻滯了人的現代化。

(一)人的現代化的內在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現代化更好回應人民各方面訴求和多層次需要”[2]2。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使用“人的現代化”這一概念,但是關于人自由全面發展的論述為我們推進人的現代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實現人的現代化既是現代化的最終指向,也是推進現代化進程的核心動力,人的現代化具有獨立自主性、全面性、社會性等特征。

獨立自主性主要體現為,人獨立地從事創造性活動、自由地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人的現代化的首要特征。人在現代化進程中形成了多樣的勞動形式、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表現出不同于其他群體的獨特性。從生物學的角度看,任何物種都有其獨特的基因,有不同的活動范圍、生活環境和生存方式。勞動是人特有的屬性,也是人從原始狀態向現代人類轉變的主要推動力。正如恩格斯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本身。”[7]人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通過勞動創造和發展了多樣的文明,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語言文字、思維方式、交往模式等,這些都證明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人獨立自主性的彰顯。

人的現代化又一特征是全面性,主要表現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真正占有自已所創造的主客觀財富,即“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4]189,這是馬克思在對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中得出的結論。在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資本主義社會,人的能力、興趣、愛好、夢想等受到資本的束縛,資本家逐利的本性將人置于“物的生產”之中,導致人成為“單向度的人”。在現代化進程中,個體的勞動能力、思想文化水平、社會關系等需要全面提升與發展,人們不再終其一生只服務一臺機器或從事一種職業,可以全面占有自己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拓展新的本領、新的品質和新的交往方式,最終成為全面發展的現代人。

人的現代化的社會性表現為,人作為類存在物,與自然、社會和自身之間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個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社會是由無數個體組成,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其發展也離不開最廣泛的社會交流和人際交往。而且,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社會分工越細化、復雜化,就越需要社會成員之間相互協作、相互信任、相互約束,為實現“類”的整體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不難發現,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個體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通過社會交流互動,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提高自我,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逐漸有機統一。在實踐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成長,這是拓展人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從而能夠合乎規律地改造世界的重要原因。

(二)人的現代化與人的解放是一個雙向互動過程

以英、法、德為主要代表的西方國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相繼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但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的生活卻日益窘迫。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的解放理論,為無產階級突破困局提供了新思路。“人的現代化”雖然在20世紀60年代才被正式提出,但是西方國家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就開始了對人的現代化的探討和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解放與人的現代化登上歷史舞臺,對喚醒人的自由意識、促進社會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人的現代化是以國家現代化為主要敘事背景,實現現代化是東西方國家的共同夢想,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推動力量。人的解放是馬克思在深人分析和批判資本主義本質后,為解決人的異化問題提出的科學方案,《〈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無產階級是人的解放的“心臟”,其任務是要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將人從異化的狀態下徹底解放出來。因此,人的現代化與人的解放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現代化的最終自標是實現人自由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引領和推動實現人的現代化,為世界現代化提供主體支撐和動力保障。一方面,實現人的現代化是實現人的解放的內在要求。自人類開啟現代化的探索以來,追求人的解放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根據馬克思、恩格斯所描繪的社會圖景,人的解放要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極大豐富為堅實基礎,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價值引領,以和平穩定的世界形勢為外部保障;而實現人的現代化就是要通過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現代性變革,實現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使“人的世界”即人的各種關系回歸自身的過程。另一方面,人的解放催生了現代化的巨大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倘若不能獲得解放,現代化的動力也就無從談起。人的解放使社會成員獲得相對獨立且平等的發展機會,能夠自由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同時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也不斷擴大、延長,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創造滿足自身發展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從而實現自我發展。在這一“革命的實踐”活動中,人的主體性的發揮不僅推動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促進生產資料優化升級,也不斷提升人的認知和實踐能力,即人“在改造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著自己”[8]

(三)資本邏輯主導的現代化阻滯人的現代化

從現代化的起源看,它開始于西方國家,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一同登上歷史舞臺。從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資本主義國家以人的現代性解放為背景,經過數百年的運動,形成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邏輯主導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因此,資本一出現,就標志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9]以資本邏輯為主導的現代化使人類社會出現了新變化,主要表現在:區域性、民族性的歷史逐漸向世界性歷史轉變,社會成員逐漸擺脫封建宗教的控制,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資產階級創造了比以往一切世代還要多且還要大的物質財富,為推進人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但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不僅沒有促進人的現代化,反而成為制約人的現代化的桎梏。科學技術作為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素,在塑造現代世界的同時,也加速了勞動者和勞動資料、人的類本質和勞動過程的異化,使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處于異化之中。在資本邏輯的裹挾下,以科學技術為動力的生產力成為資產階級的統治工具,勞動產品與勞動者相異化。西方現代化模式過度強調物質財富的積累,忽視了人的尊嚴和對公平、正義等方面的價值訴求,勞動者及其生命被異化為資本增殖的工具,成為現代化的犧牲品。因此,在資本主義社會,持續發展的生產力并沒有繼續提升人的現代化能力,僅僅是將“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為核心的理性主義旗幟插入由資本構建起來的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之中,以人的工具理性取代價值理性,造成社會成員“以物依存”的狀態,人陷入了無序的異化和單向度的拜物教之中。資本作為支配現代社會的普遍力量,不僅剝削和奴役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者,同時掠奪其他民族和國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和人類生存危機。“資本的條件是雇傭勞動”[5]43,只要存在雇傭勞動,資本就會陷人無序的積累與增殖之中,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就會持續存在,廣大勞動者就無法擺脫資本主義的“抽象統治”,那些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曾宣告政權屬于大多數人的政治許諾也成為具有虛偽性、欺騙性的意識形態口號。[10]

三、中國式現代化是推進人的現代化的現實行動

“中國式現代化兼具人類現代化的共性和自身現代化的個性”I],超越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具有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為推進人的現代化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路徑。

(一)從“無產階級專政”到“全過程人民民主”

實現人的解放首先要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鮑威爾將猶太人的解放問題歸結為宗教問題,認為宗教反映了人類自我意識發展的不同階段,如基督教、猶太教分別對應自我意識發展的低級、高級階段,因此將解決猶太人問題的唯一出路歸結為政治解放,即推翻封建專制統治,使國家政權擺脫教會的支配,建立政教分離的國家。馬克思將解決猶太人問題的視角從封建專制的普魯士王國轉移至實行立憲制的法國,而后又轉移至實行共和制的北美,研究發現在已經徹底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的北美,宗教的發展依然生機勃勃,“猶太人問題”只是從國家層面轉移至世俗生活領域。人們在完成了政治革命的現代社會過上了“雙重生活”,一方面是“天國的生活”,個人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平等的權利;另一方面是“塵世的生活”,市民社會中的個人因身份、地位、性別等因素差異過著不平等的生活。基于此,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得出結論:政治解放的標準是國家是否與宗教相脫離,而不是個人能否擺脫宗教的桎梏,政治解放只是從國家層面將導致人們對立的因素消除,但是現實的人在市民社會依然受到資本和金錢的束縛,而這種束縛所導致的人的異化又使人將宗教作為精神的鎮靜劑和撫慰劑。因此,政治解放與宗教解放并行不悖,政治解放的內在局限性決定了其只是實現人的解放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本無法真正實現人的解放。人的解放問題是無產階級的解放問題[12],無產階級是實現人的解放的現實力量,只有通過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徹底消滅私有制和階級的壓迫,達到人類的徹底解放。[13]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向全黨明確提出建設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并闡釋“在工農聯盟基礎上的人民民主專政,而究其實質就是無產階級專政。不過對我們這個國家來說,稱為人民民主專政更為合適,更為合情合理”[14]。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確立了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一系列民主制度,以制度形式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確立并構建了完整的民主制度體系,統籌推進發展黨內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促進協商民主、健全基層民主制度、保障公民權利等方面的政治體制改革創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和優化,逐步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形成了政黨一國家一社會一市場一人民良性互動的格局。[1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理念,總結百年來民主政治建設歷史經驗,借鑒吸收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是充分體現人民意志和保障人民權益的民主,它拓展了中國民主的實踐場域和理論形態。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和發展源于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百年歷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康有序發展,為應對現代化進程中諸多風險挑戰,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進而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從“生產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資產階級雖然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但是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處于精神匱乏、勞動折磨、道德墮落的社會亂象之中。無產階級政黨在完成政治解放后必須進行經濟解放,“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在未來社會中,‘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3] 20。共同富裕是以所有人的富裕和美好生活為目的,探索實現共同富裕之路是夯實無產階級政黨長期執政地位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將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始終如一的奮斗目標。1953年12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指出,要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16],這是黨的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共同富裕”概念。1956年底,我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實現“共同的富”、“共同的強”奠定了制度基礎。對于如何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國民收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總之,我們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17] 241949年至1978年,我國初步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8]。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實現共同富裕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帆風順,是一個十分漫長且充滿荊棘挑戰的過程,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繼而帶動其他地區的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89萬億元,實現了比1980年翻一番,20世紀末我國整體上進入小康社會,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強調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黨團結帶領人民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培育新質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把“蛋糕”做大;同時努力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縮小城鄉、區域、收入等方面的差距,把“蛋糕”分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因此,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共同富裕朝著人民期待的目標前進。(三)從“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到“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不僅憑借自身的政治統治地位掠奪無產階級的勞動資料,也通過學校、教會、新聞媒體等向無產階級輸送其意識形態,抑制工人意識的覺醒,物質產品的匱乏和精神資料的缺失使人“成為高度抽象的存在物,成為旋床等等,直至變成精神上和肉體上畸形的人”[19]。人的現代化意味著人的需要、人的勞動能力、人的社會交往和社會關系等獲得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而且還可能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20]。具體來說,一方面,勞動生產活動是促進人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自由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精神勞動創造的精神產品,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自由發展的內在動力,二者是衡量人自由全面發展的標尺。因此,無產階級不僅要進行政治解放和經濟解放,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使人們獲得滿足生存和發展所需的物質資料,同時也要使精神生產完全成為人類自由有意識的活動,不斷地自我超越與超越自我、自我完善與完善自我。唯有如此,實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直至獲得思想解放的“理想意圖”才能完全實現。[21]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關注人的精神需求和精神發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將豐富人民精神生活作為強國建設和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任務,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提高人民文化修養,推進共同富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人的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充分運用“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辯證法”[22]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僅保障人民的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也促進人民的精神世界隨之豐富充盈。具體而言,物質文明推動了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滿足人民生活和發展所需的物質資料;精神文明建設聚焦價值導向、行為準則、營商環境、科學素養、創新活力、勞動熱情、文化風尚等方面,構建了主體的精神世界。例如,中國共產黨堅持以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人民力量,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從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充分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為本的獨特價值意蘊。在人的現代化實踐中,只有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才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撐和精神動能。

(四)從構建“真正的共同體”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人類求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終極目標和價值關懷。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在以資本和商品為本位的“虛幻的共同體”中“物支配人”“人依附于物”的實質,“現實的人”在市民社會中被抽象幻化為“自在之物”,人的解放處在“此岸世界”的異化分離中疇躇不前[23],進而批判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方式本質上是統治階級維護自身特殊利益的工具。“因此對于被統的治階級來說,它不僅是完全虛幻的共同體,而且是新的桎梏”[4]571,只有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真正的共同體”中,人的個性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和自由發展。“真正的共同體”以人類社會為立足點,摒棄了“利己主義”、“原子化個人”的邏輯,人們能夠正確處理特殊利益與普遍利益、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共同體中的個人是“自由人”,共同體不是吞噬個體利益和自由的“虛假共同體”,而是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前提和目標。另一方面,自由人是共同體中的自由人,人只有在共同體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馬克思指出:“我們所稱為共產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4]539人類社會對于“真正的共同體”的構建仍在持續探索之中,這是一項歷史性事業,需要我們逐步為之創造條件。因此,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正確認識“虛假共同體”與“真正的共同體”的關系,同時人類社會尚處在階級關系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是當今時代的正確選擇,它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普遍期待,能夠凝聚起全人類的價值共識和匯聚世界各國的最大公約數。

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進一步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世界各國同舟共濟的客觀要求,中國創造性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它順應世界歷史的總體進程和最終走向,是通往“真正的共同體”的必經階段,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馬克思指出,“每一個單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為世界歷史的程度一致的”[4] 541。在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中,世界各國人民自由自覺的聯合實踐能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時也為推動世界歷史邁向高級階段創造條件、積蓄力量,為“真正的共同體”奠定基礎。自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出以來,中國始終秉持多邊主義、合作共贏的原則,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致力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同世界各國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五)從“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與自然在本體論、實踐論、價值論層面是互利共生的關系,這表現在主體生存實踐活動中人與自然之間具有統一性。[24]基于此,現實的人為了創造歷史,首先需要從自然界中獲取滿足自身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資料以維持生存。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追逐資本利潤最大化,造成工人勞動異化,無節制地破壞和掠奪自然資源,必然導致人與自然之間的二元對立,相應地,這些問題也將影響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甚至造成經濟衰退的情況。也就是說,資本家把自然資源作為獲得高額利潤的工具,不僅造就了資本巨鱷,也積攢著毀滅自然的力量,本質上醞釀了控制人的力量。[25]一旦這種力量突破了地球自然系統所能承受的最大值,就會引發一系列全球性問題,如全球氣候變暖、基因多樣化缺失、物種滅絕、水污染等,到那時,整個人類都將遭受厄運。

人與自然之間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彼此孤立,是互利共生而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人在自然面前是積極有為而不是無能為力,通過科學認識、利用自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能夠從根本上化解資本對利潤的無限追求與有限的生態資源之間的矛盾,由此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實現了可持續,生態系統能夠較好地承載人類活動帶來的壓力,進而實現從人與自然對立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躍遷。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成功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始終重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指出:“天上的空氣,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寶藏,都是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質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17]34這一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展增產節約、植樹造林、污染防治等生態環境保護行動,工業化進程中的綠色發展拉開序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全球現代化理論,不斷深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規律性認識,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提供了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指南。

四、結語

實現人的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核心命題和價值旨歸,也是其全部理論與實踐活動的根本出發點。人的現代化是實現人的解放的內在要求,人的解放催生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巨大動力,二者是一個良性的雙向互動過程。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進程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理論,科學總結現代化實踐經驗,積極回應現代化進程中人民的訴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努力實現人自由全面發展,必將為人類社會開辟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參考文獻:

[1]吳忠民.論人的解放何以催生巨大的現代化動力[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4(3).

[2] 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2023年3月15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3]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8年5月4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4.

[9]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8.

[10]蒲國良.列寧對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的批判[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

[11]李星.人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性超越[J].學習論壇,2024(4).

[12]韓玲,袁穎芳.馬克思早期人的解放思想的兩條線索及其理論意義[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5).

[13]戴木才.鑄就人民信仰: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06.

[14]李捷,于俊道.實錄毛澤東3:重整舊山河(1945—1957)[M].北京:長征出版社,2013:245.

[15」陳毅,陳俊.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內在契合與發展進路[J].河南社會科學,2024(11).

[1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四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662.

[1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19]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

[2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4.

[21]張國啟,黃嘉富.豐富人民精神世界的時代意涵與文化進路[J].學習論壇,2024(5).

[2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27.

[23]趙振輝,楊仁忠.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歷史圖景與中國實踐[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2).

[24]王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三維解讀[J].東岳論叢,2024(10).

[25]劉須寬.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3:47.

Theoretical Inheritance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From Human Emancipation to Human Modernization

Zhao Shaohua, Song Tingting(School of Marxism,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3)

Abstract:Human emancip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value pursuit of Marxism and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s productive forces advance,the process of human emancipation continues to move forward.The essence of modernization is human modernization,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achieving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From this perspective,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human emancipation constitutes a mutually interactive process.Western modernization,dominated by the logic of capital,hasresulted inaconflict between material progress and moral and civilizational progress,thereby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of human modernization.In contrast,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laces human modernizationat the forefrontof modernization eforts,consistently adhering to the fundamental value orientation of“putting the people atthe center\".It places greater emphasison mobilizing people's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and on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ensuring that the people's sense of gain,happiness, and security is more secure and sustainable.

Keywords:Human Emancipation;Human Modernization;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People-centered Approach

責任編輯:楊柳

猜你喜歡
馬克思現代化發展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邊疆治理現代化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現代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欧美啪啪网|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欧美激情第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91啦中文字幕|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精品国产91爱|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久久网综合| 色婷婷狠狠干| 色婷婷成人| 色综合中文| 色成人综合|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第一页亚洲|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天天综合亚洲|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亚洲免费毛片|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91成人在线观看|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熟女视频91|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夜夜操国产| 91无码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久草视频一区| www.狠狠| 欧美a在线看|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国产av色站网站|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婷婷在线网站|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日本三级精品|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国产偷倩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www.亚洲一区|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91欧美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亚洲性影院|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