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3-0013-03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其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與時俱進。項目式學習能夠引導學生參與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合作學習和創新實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但項目式學習的實施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項目設計的合理性、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學習過程的監控與評估等,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則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與項目化教學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它以強大的自動化生成能力,在文本、圖像、音頻等多個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其能夠根據給定的輸人或條件,自動生成符合特定要求的內容。這種能力使得它在教育、醫療、娛樂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二)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情境中,參與項目的設計、實施和評估,來主動探索知識、培養技能和提升能力。項目化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中的應用策略
(一)分析教材和學情來確定項目化學習主題
教材是項目設計的基礎,同時學情分析也至關重要,其涉及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特點、認知能力和實踐需求等方面。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和潛在發展空間,從而設計出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又能激發學習興趣的項目主題。
基于《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本節課內容選自必修一第五單元第二節“探秘人工智能”。
從教材角度來看,本節課旨在用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剖析,讓學生了解智能信息處理的巨大進步和應用潛力,認識人工智能在信息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但教材中關于機器學習的介紹篇幅較少,因此,教師開展項自化教學的時候,有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和調整,將機器學習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從學情角度來看,本節課的學習對象為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生長在數字化時代,互聯網、電腦、智能手機等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人工智能技術已走進其學習和生活。但他們對人工智能的定義、機器學習的工作原理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和影響缺乏清晰了解。因此,教師需要通過項目式學習來引導學生深人探究人工智能的奧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趯滩膬热莸纳钊朔治龊蛯W情的準確把握,教師可以確定“我是AI訓練師”作為項目化學習的主題。
(二)設計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項目式學習任務
在設計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任務時,關鍵在于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原理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構建一系列既具挑戰性又具實踐性的學習任務。一方面,任務應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關鍵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文本生成、圖像合成等展開,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這些技術的運作機制和潛在價值。另一方面,任務設計需要注重跨學科融合,結合多個領域的知識,以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此外,任務應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新應用?;诖耍陂_展“我是AI訓練師”項目化學習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設計教學任務,如表1所示。

(三)開展多樣化的項目學習成果展示
在項目式學習中,開展多樣化的項目學習成果展示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激發創新思維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我是AI訓練師”的項目式學習中,學生經過實踐探索、團隊協作和深入思考,不但掌握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技術,還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學習成果。為充分展示這些成果,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展示方式讓學生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并激發其對未來科技發展的興趣和熱情。
首先,教師組織了一次項目成果匯報會,每個小組都精心準備了PPT或視頻材料,詳細介紹了他們的項目背景、研究過程、主要發現和最終成果。有的小組展示了他們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創作的詩歌、小說或新聞報道,對比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與人類創作的內容,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學創作領域的潛力和局限性;有的小組則聚焦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圖像、音瀕生成方面的應用,展示了他們用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有趣圖片、音頻片段或短視頻,并分享了這些生成內容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案例。
其次,教師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開展了在線成果展示活動,學生將其項目成果上傳至網絡平臺,供全校師生瀏覽和點評,從而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項目成果的交流和討論中。同時,學生還可以借助平臺上的留言和評論功能與其他同學進行互動和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見解,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進了彼此之間的思想碰撞和靈感激發。而在在線展示過程中,一些優秀的學生作品還得到了校內外專家的認可和贊賞,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科技創新的熱情和動力。
最后,教師嘗試將項目學習成果與校園活動相結合,舉辦了一系列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主題的創意競賽和展覽活動。如組織了“AI創意寫作大賽”,邀請學生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創作短篇小說或詩歌,并評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和獎勵;舉辦了“AI藝術作品展”,展示學生的各種藝術作品,如繪畫、雕塑、動畫等。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和創意的舞臺,讓他們在實踐中深刻體驗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魅力和潛力。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影響
(一)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我是AI訓練師”的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親身參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訓練和應用,其創新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其強大的內容生成能力和多樣化的應用場景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創新空間。在項自實踐中,學生既要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技術,還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模型訓練、參數調整和內容優化,在這期間他們需要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探索新的路徑,培養了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此外,學生在項目中還將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如如何提高生成內容的準確性、如何優化模型的訓練效率、如何避免生成內容的重復和同質化等,這些都促使其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他們可以查閱文獻、請教專家、進行團隊協作,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學會了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并能夠提出具有創意和實用價值的解決方案。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學習功能也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反饋,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和動力。因此,在“我是AI訓練師”的項自式學習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二)實踐能力的增強
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進行模型訓練、參數調整、內容生成和結果分析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原理和應用流程,并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如學生在項目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預處理、模型訓練和結果驗證等工作,這些都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通過不斷嘗試和摸索,學生的編程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各種編程語言和數據處理工具進行實踐操作。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中的應用進行了深人探討,揭示了其在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巨大潛力,也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對“我是AI訓練師”這一具體案例的分析,見證了學生在實踐中的探索、創新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金陵.也說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學英語微項目學習—讀《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于英語教學之初探》有感[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4(14) :73.
[2]車鳳莉.高中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體驗教學實踐探索——以基于大模型的分組學習項目學習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4(7):28-31,35.
[3]葉依薇.基于項目式學習的高中人工智能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4(8) :49-51.
[4]尹立坤.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項目式課程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4(8):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