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 72 年的兩次接待餐,影響深遠,令世人關注。
一次在 1940 年 6 月 1 日的陜北延安。南洋華僑陳嘉庚抵達后,毛澤東同志邀請他到住處楊家嶺窯洞做客。午餐飯菜除了菜園里種的大白菜、土豆,還有一只房東大娘送來招待貴客的母雞。
一次在 2012 年底的河北阜平。習近平總書記在那里考察時的晚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上展廳的菜單顯示:4 個熱菜分別是紅燒土雞塊、阜平燴菜、五花肉炒蒜薹、拍蒜茼蒿;一湯是冬瓜丸子湯;主食為水餃、花卷、米飯和雜糧粥。
兩次接待餐遙相呼應,印證了延安作風在新時代的賡續傳承。
當 年, 陳 嘉 庚 率 南 洋 華僑代表團訪問重慶,國民黨政府的豪華晚宴費用高達 800 大洋。重慶與延安兩相對比,陳嘉庚得出結論:“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而今,習近平總書記以行動作號令、以身教作榜樣,讓國內外見微知著,從中看到中國領導人“在努力改變執政風格”,即少講官話、少講排場、講求實效、杜絕腐敗,八項規定正是這一風格的“正式宣示”和“金色名片”。
縱觀國際近現代歷史,往往是人民素養決定政府的走向。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曾經說:“有什么樣的人民,就有什么樣的政府。”
放 眼 當 代 中 國 探 索 實 踐,中國共產黨人則以徙木立信的八項規定,創造了黨風政風之變帶動社風民風持續向好的人間奇跡——有什么樣的黨和政府,就有什么樣的人民。
黨和政府的樣子,恰是人民的鏡子。伴隨八項規定精神日益深入人心,從最初被動適應到后來主動作為,杜絕公款送禮,帶動商品奢華包裝少了,價格親民了,適度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更普及;凈化節日風氣,讓走親訪友回歸祝福本真,傳統節日更輕松溫馨;給領導干部家庭婚喪事宜設標準,有效遏制陳規陋習,推動全社會移風易俗……
“萬物自全璧 , 鏡中唯見形。”
歷史就像一幅油畫,拉開一段距離才能更清晰地看到全部,更準確地把握那些改變歷史進程的時間節點。
2012 年 12 月, 黨 的 十 八大閉幕后不久,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就是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新時代第一部黨內重要法規的破題開局,生動體現了小切口撬動大改革的治理智慧。
2025 年啟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又是這樣一個時間節點——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的關鍵時刻,筑牢作風基石,煥發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打贏收官之戰,更好地啟新程、開新局,作風建設淬火成鋼。
從 2015 年全面督查基層負擔到 2024 年出臺首部基層減負黨內法規,八項規定相關制度體系日益完善。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22.5 萬余起,94.9% 的群眾對落實成效表示肯定。
黨風正則民風淳。“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之。”這是傳承千年“以上率先”治世智慧在新時代的生動回響。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以優良的黨風帶動民風社風,倡導時代新風。”今年在全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讓更多群眾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