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25)07-0046-07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等戰略安排。這反映出黨中央已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置于突出位置,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科教融匯是指促進科技創新元素與教育教學元素不斷融合,打通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通道。與產教融合相比,科教融匯是我國在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演進、產業變革態勢及現代教育體系建設進行深刻研判基礎上提出的全新概念,對驅動職業教育提質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在推進科教融匯的背景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中服務“三農\"的類型教育,需要始終堅持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辦學定位,探索符合國情、農情的科教融匯實施路徑。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亟須深化與農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的合作,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將科技創新與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持。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院校自身技術推廣能力與產品創新能力不足,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元素之間缺乏緊密聯系,與科教融匯的要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β鑒于此,本文以實施科教融匯為研究視域,深入闡述了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價值意蘊、動能定向、實踐路徑,以期為培養“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決策依據。
一、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價值意蘊
科教融匯中的“科”與“教\"并非字面意義上的科研創新和教育教學,而是要從更大范圍內推動科學技術、科學研究及教育教學的交匯融合。在探索推進科教融匯的要求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大力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對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縱深推進科教興國戰略具有深遠意義。
(一)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
在2021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作出“要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指示,充分彰顯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為扎實推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指明方向。從實踐層面來看,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尚存在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緩慢、相對貧困問題較為突出、人力資源結構失衡等掣肘因素,制約農民收入水平的穩步增長。[5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熊彼特(JosephAloisSchumpe-ter)創新經濟學認為,經濟增長通常情況下依賴于勞動力和土地等傳統要素投入,而科技創新所產生的“創造性破壞\"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革新經濟結構具有重要促進作用。但目前,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仍面臨農業科技支撐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的現實約束,不利于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這要求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在育人方式上不斷深化科教融匯,打造包括農產品加工、現代農業技術等在內的現代農業專業集群,積極對接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將新工藝、新技術等相關先進要素融入傳統農業類教學體系中。在促進農業農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農業企業、科研院所需深度參與科教融匯,構建教育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培養大數據應用、農業物聯網設備等領域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和農業生產性技術服務人才。唯其如此,才能實現育人成效與科研服務雙提升,在增強農村勞動力致富本領的同時,提高農業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提升農業產業鏈增值收益和農民收入,實現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支點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等政策和法律文件,意在培育“三農”發展新動能,譜寫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在縱深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將科教融匯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促進農業科技創新、技術攻關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學素養。這對于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步伐、推動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而言,科教融匯不僅是指科技科研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匯聚,還是統籌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突破口。通過深化科教融匯,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將科技元素融入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科、教、產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耦合式育人新機制,形成“農業科技研發-農業產業發展-現代農業人才培養”良性互動模式。農業高等職業教育通過打造科教融匯共同體,建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與涉農企業、科研院所間的資源融合機制與協同育人機制,有助于賦能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造就“一懂兩愛\"(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才隊伍,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
(三)縱深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必要手段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深刻把握強國崛起規律和全球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強調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靠人才,而人才培養靠教育。由此來看,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有必要下好全面發展教育事業的“先手棋”。面對大國科技競爭和農業產業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帶來的嚴峻挑戰,凸顯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在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中的功能價值,是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由之路。但長久以來,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的核心任務是培育“三農\"領域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對開展科技創新缺乏足夠重視。相較于普通高校而言,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在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領域的能力相對不足。在此背景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應通過深化科教融匯,整合現有相對分散的科研教學資源,促進科技創新與教育教學互嵌式發展,形成產學研協同育人的強大合力。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涉農企業、科研機構等主體應樹立多方合作和系統集成的理念,建立開放度和社會化程度更高的辦學機制,充分匯聚科技創新資源和各類育人元素。這對于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增強科技創新供給能力、服務科教興國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功能定向
在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建設數字鄉村過程中,“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為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科教融匯的推進為提高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新機遇。因此,有必要從資源整合、平臺搭建、軟硬件建設三方面出發,準確把握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功能定向,以充分發揮科教融匯在“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獨特優勢。
(一)以資源整合為核心,充分挖掘產學研育人元素
科教融匯實質上是將科學與教育教學融合匯聚為一體,其目的在于利用科技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賦能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培養更多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其中,“融”是實現科教融匯的方法,“匯\"是推進科教融匯的最終結果,進而實現“以科促教”“科教相長”。就現實情況而言,受條塊分割嚴重、科教資源共享機制尚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影響,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科研機構之間在人才培養和科研攻關等方面缺乏深度合作,導致科技資源與職教資源難以轉化為創新動能和育人優勢,不利于發揮科教融匯在“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支撐引領作用。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要以資源整合為核心,集聚各類科技要素、創新要素、育人要素,推進產學研三大系統的資源要素交叉融合,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為此,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樹立系統觀念,緊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新需求、新問題,加強與涉農企業、科研機構間的合作,打破職教界、產業界與科技界的壁壘,將相對成熟的新技術、新工藝等轉化為教學資源。
(二)以平臺搭建為抓手,加快形成產學研育人合力
當前,我國產教融而不合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導致教育鏈、產業鏈與創新鏈脫節現象凸顯,主要體現在產業需求端與人才供給端之間的匹配度不高。9科教融匯在功能定位上著眼于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以科研成果反哺育人機制創新和教學方法創新,實現科研驅動教學改革、教學賦能科研轉化。而推進科教融匯、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離不開平臺的支撐。2023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教育部、財政部等部門發布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要支持職業院校聯合企業、科研院所加強協同創新。因此,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亟須發揮面向農業產業、服務鄉村振興的優勢,打造科教融匯平臺,盤活產業、教育、科技資源,為建立健全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可聯合農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建設包括農業科技研發、技術咨詢、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功能在內的科教融匯平臺。在此基礎上,產學研各相關方組建區域性鄉村振興創新聯合體,共同開展技術攻關、科技指導、協同育人等項目,滿足現代化鄉村產業體系建設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需要,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輸送科技成果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瞄準農業科技發展前沿與現代農業發展需求,遵循政府主導、三元協同原則,成立包括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在內的科教融匯平臺建設指導委員會,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聚焦科學研究、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統籌部署。以此方式,適時解決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科教融匯平臺建設與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提高科技創新整體效能和“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三)以軟硬件建設為支柱,切實筑牢產學研育人根基
在切實推進科教融匯的背景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因此,無論是國家層面,抑或院校層面,均需要著力強化軟硬件建設,將科技創新要素全面嵌入“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以科促教、以教促產、產學互動、科教相長的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在軟件層面,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涉農企業、科研機構等利益主體要以科教融匯為契機,不斷磋商和協作,健全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科教融匯、人才共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在明確產學研相關方權利與義務的基礎上,加強對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指導,以此充分發揮科研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完善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此外,相關部門有必要加大政策供給,完善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和產學研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優化市場主體進入與退出機制,大力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打造鄉村振興生力軍。在硬件層面,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可與農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集農業技術開發、教師科技研發實踐、學生科研素養培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踐載體,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培養具有“三農”領域創新思維與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另外,在新一輪數字技術革命加速演進的背景下,以模擬仿真、虛擬現實為代表的新型技術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為學生提供可遷移知識,使得個性化和自主化學習成為可能。因此,隨著科教融匯概念的提出,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在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時,要順應新一輪數字技術革命大勢,依托信息技術促進傳統實訓基地升級,加快農產品加工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現代農業技術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建設。
三、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創新路徑
科教融匯深刻體現黨中央對科技、教育和人才三者之間內生邏輯、客觀規律的精準把握,已成為深人實施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匯聚產學研強大合力的重要舉措。在科教融匯視域下,探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實踐方略,對于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極具現實意義。
(一)加快搭建“四梁八柱”,構筑產教科“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新格局
本質上來看,科教融匯是科學創新與教育教學相互滲透,推動科技研發、產業升級與教育改革相互作用,最終實現技術、資源和人才三要素貫通融合的過程。[0當前,科教融匯在農業高等職業教育領域仍處于初步探索時期。這迫切需要政府發揮牽頭作用,繪制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產學研協同育人的“施工圖”“路線圖”,構建包括各項配套政策、管理機制在內的“四梁八柱”,打造產教科“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新格局。
一方面,優化政策支持體系,加強產教科“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宏觀管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政府部門要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價值旨歸,把科教融匯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產教科“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納入議事日程。在樹立科教融匯理念的基礎上,地方政府應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抓好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的統籌規劃,建立教育、科技、農業農村等部門分工明確、密切配合的科教融匯工作小組,從政策傾斜、人員配備、資金投人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鼓勵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農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發揮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匯聚產教科“三位一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強大合力。在科教融匯發展初期,政府必須充分整合和統籌用好教育發展、產業發展及科技發展類專項資金,落實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涉農企業、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協同育人和科研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
另一方面,完善配套管理機制,激活產教科“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提高產學研協同育人成效,地方政府要將科教融匯納入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等專項規劃中,拓寬農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參與“三農”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途徑。政府需結合國情和農情,制定科教融匯的具體實施辦法,明確產教科“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強化對科技創新、資源整合、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助力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此外,相關部門有必要建立健全科教融匯監督管理機制,對產業界、科技界、教育界“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重點項目、關鍵任務加大督查力度,加強并規范事中、事后的監督與評估。只有深人開展科教融匯監督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破解重立項輕管理、重結題輕轉化的難題,保障產學研協同育人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彰顯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責任擔當。
(二)持續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在推進科教融匯的大背景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需要系統解答“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等問題,不斷深化“三教”改革,加大“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力度。
第一,深化教師改革是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切入點。為進一步提高產學研協同育人成效,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應著眼于職稱評審、薪資分配等方面,逐步完善教師科研激勵制度,調動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主觀能動性,以此提升教師科研水平、創新素養和實踐教學能力。并且,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可建立同農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關系,利用項目推動、產教聯動、科教協作等方式完善人才交流機制,選派教師到科研機構、農業頭部企業掛職鍛煉,促進師資資源共建共享。唯有不斷促進科教融匯,加快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改革進程,才能打造一支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交叉融合型師資團隊,實現農業科研攻關與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同頻共振”,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第二,推進教材改革是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突破點。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農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需順應科教融匯趨勢,圍繞農業轉型升級需求建立健全教材聯合開發機制,組織產學研相關方的技術專家、學科帶頭人聯合開展新形態教材開發和教材內容動態調整等工作。在此過程中,農業高等職業教育要以科教融匯為導向,緊密對接農業產業升級與技術變革趨勢,精準把握專業教材內容動態更新與調整的方向,提高教材內容與農業現代化發展領域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之間的銜接性。整體上來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有必要通過完善教材聯合開發機制、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教材內容與農業科技創新、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步調一致。
第三,加快教法改革是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關鍵點。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要以深化產學研合作為主線,針對基層農技人員、返鄉青年和農村實用型人才等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創新“分類教學 + 農學結合 + 定向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加快推進,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可加強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之間的戰略合作,攜手開發適用于課堂教學的數字化輔助學習軟件,拓展專業教學的外延。另外,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在強化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可通過創建科研項目孵化站、組建具有科技創新性質的社團等方式,引導學員積極參與農業科研實踐活動,實現科研創新與專業教學的有機對接。
(三)以科技賦能人才培養,探索構建“以科促教”“科教相長\"的良性生態
新時代下,科教融匯將推動農業高等職業教育邁入“科技 + ”的全新賽道,促使科研創新優勢轉化為育人優勢,為實現科研“反哺\"教育、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注入新動能。因而,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應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一最大增量,營造“以科促教”“科教相長”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新農人\"中的支撐作用,夯實農業高質高效發展的人才基礎。
一方面,利用科技創新助力育人成效提升,打造沉浸式虛擬仿真教學場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縱深推進的背景下,AR和VR等技術在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有利于生成多形態的智能教學場景,創造虛擬逼真的農田作業環境,破解傳統實踐教學中的“三高”“三難\"問題。鑒于此,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在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時,可借助MR、AR、VR等技術,構建集“科學知識學習 + 虛擬仿真實訓 + 職業技能訓練”于一體的智慧教學系統,延展傳統實訓教學的物理空間。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要以科教融匯為抓手,遵循“認知一實操一體驗—應用—創新\"教學思路,深化數字技術應用,建設智慧農博園、現代農林虛仿實訓基地,模擬農業生產環境,打造創新型技術技能“新農人\"培養高地。在推進科教融匯的視域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應堅持服務“三農\"不動搖,拓展科學技術在產學研協同育人中的應用,實現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感融合的感知交互,幫助學員更好地掌握農學技術知識和實踐技能。
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創新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搭建學生成長成才“立交橋”。在科教融匯視域下,農業高等職業教育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需要借助科學技術手段,對基層農技人員、農村實用型人才、返鄉青年等群體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進行分析。在描摹學生個性畫像的基礎上,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始終堅持因材施教,深度嵌入“云物大智”新技術,為學生提供差異化教學和可遷移知識,規模化培養創新型技術技能“新農人”。此外,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應順應農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促進科技元素與農業高等職業教育耦合發展,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三農\"領域技術技能人才。
(四)推進評價制度改革,切實調動廣大師生參與科教融匯的主觀能動性
“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是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內容。在穩步推進科教融匯的背景下,“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效不僅取決于產學研相關方的通力合作,還依賴于教學評價制度的科學引導。促進科教融匯,構建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離不開教育評價“指揮棒”的導向功能支持。因此,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應當深化教學評價體系改革,對科教融匯績效、產學研協同育人質量進行準確客觀評價,以此提高學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
一方面,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需要以打造科教融匯共同體為導向,加快教師教學評價制度改革進程,扭轉長期以來唯學術論文、輕技術轉化的傾向,科學設置并及時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究其根本,現階段農業高等職業教育仍面臨科研與教學分離、產教科融合度不足的發展難題。對此,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要將教師參與農業技術創新和科研實踐活動的成果納人評價指標體系,考查教師在科研創新貢獻、科技成果應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的表現,并將其作為教師職稱評審、薪酬待遇調整的依據。為不斷深化科教融匯,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應明確自身在服務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中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完善不同類型成果靈活替代機制,適當提高教師科技研發、發明專利或技術轉讓等評價指標的權重。總之,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應當秉持分層分類原則,既要重點評價教師教學成果,也要衡量教師在科教融匯和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貢獻度,彰顯農業高等職業教育在建設農業強國進程中的功能價值與類型特色。
另一方面,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需要以切實推動科教融匯為根本,改進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各類農業科研實踐活動,造就一支“知農、愛農、興農”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隊伍。評價主體維度,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可優化產學研協同育人質量評價機制,拉緊利益共同體紐帶,引導科研機構、農業企業等主體深度參與學生學業評價,將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科技創新需求融入人才培養與評價各環節。評價指標維度,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要遵循“三農\"領域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對學生科學知識學習、參與農業科研項目等方面的行為與成果加以評估,明確農業高等職業教育的育人導向,深化科教融匯。評價方法維度,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亟須建立“認知考核 + 行為考核”相統一、“過程評價 + 動態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參與農業科研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白玉婷,李中國.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為何與何為[J].職業技術教育,2023(13):6-11.
[2]謝拙政,曾紹瑋.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的實施價值、機制構建及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3(22):33-40.
[3]王瑾,胡恩華.基于科教融匯的農業類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23(9):57-60.
[4]張思琪,匡瑛.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的新定位、特征與推進策略[J].職教論壇,2023(5):5-12.
[5]鐘海,蘇航.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時代意義、現實阻礙與實踐進路[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3(4):
22-34.
[6]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何畏,易家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11.
[7]董剛,周建松,王鑫.深刻把握科教融匯內涵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筆談)[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4):5-11.
[8]林克松,席小靈.職業教育科教融匯的出場語境、價值意蘊及實踐維度[J].教育與職業,2023(22):5-11.
[9]徐玉成,王波,朱萍.科教融匯賦能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時代價值、現實困境及破解對策[J].教育學術月刊,2023(9):58-66.
[10]曾令奇.科教融匯視域下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范式[J].職業技術教育,2023(13):12-18.
(責任編輯:任學甍)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YE Qi, LI Zhen (SuzhouPolytechnicInstituteofAgriculture,SuzhouJiangsu215oo8,China)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sienceandeducationisabjectivenedforChinatoadaptothenewroudoftechnologicalevolution andindustrialtansfationnditpovidsnpportuisfotiiingthutivatingodeofiovtietncaladild talents.Fromtheperspectivofteintegrationofsieneandducationtheonstructioof\"roductiostudyseach\"ollbo tiveeducationmehanisinagiculturalhighrvocaioalcolegesisotonlyniereteqrementfopromotigcommonprosperityoffarersndralas,utalsonimpoantfulforteidepthilementationofteuralvaationstrateyisals anecessarymeasuretofurtherpromotethestrategyofrejuvenatingthecountrythroughscienceandeducation.Agriculturalhighervo cationaleducationsouldtakesouceitegrationasthcore,takeplatforconstructionasthestartingpoint,andtakeadarend softwaredevelotsilrtceleratefatioftrongjointfoof\"dusivsiseah\"clbtie ucation.Iodertobeterseuralrvitalzationandagicuturalmoderzation,griculturalighervocatioaleducatiodst speeduptheconstructionof\"fourbamsandeightpilars\"andbuildanewpateof \"three-inone\"integrateddevelopmentofindustry,educationandsientificresearch,contiuetodeepenthe\"The-T\"Refom(TeacherReform,TextbokReformandeaching MethodRefo)andimproeteqalityofulivatiginovaietechicalandskilldaentsinefeldsof\"agultureuala andfarmers\",enabletalentcultivatiowithsienceandtechnologexploreteconstructionofavituouscosystemof\"promotngeu cationthroughscience\"and\"mutualpromotionbetweenscienceandeducation\",promotethereforoftheevaluationsystemandeffectively mobilizethesubjective initiativeof teachersandstudents toparticipateinthe integrationof scienceand education.
KeyWords:itegatiofieenducatiogulturalhighvocatioalducatio;dustisiseah\"bie educ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