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2096-8108(2025)04-0075-03 中圖分類號:S662.1 文獻標識碼:A
Occurrence Patterns and Control Methods of Gummosis in Feicheng Peach
ZHANG Yanhui1,WU Dandan2, ZHANG Tingzhe3,ZHANG Peifeng3,LI Gongning3 (1.Feicheng Peach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Tai'an Shandong 2716Oo,China; 2. Wuhan Dongjing Farm Co.,Ltd.,Wuhan Hubei 43009o,China; 3.Feicheng Peach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Tai'an Shandong 2716oo,China)
Abstract: Gummosis poses a widespread and persistent threat to peach trees,leading to tree decline,mortality,and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fruitqualityand yield.Inadequatecontrol measures canresult in substantial economic losss forpeach growers.Basedon practical production experience,this paperoutlines the symptoms,occurrence patterns,andintegratedcontrol methods of gummosis in Feicheng peach trees,aiming to mitigate its damage to this cultivar.
Keywords:Feicheng peach;gummosis;integrated control
桃在世界范圍都有著悠久的種植歷史,距今4000多年前我國已有記載。據相關數據統計,當前我國的桃種植面積有89萬 hm2 ,產量達1599.3萬t,居世界首位。肥城桃作為我國的四大傳統名桃之一,因產于肥城而得名,由于肥城獨特的地質地貌和土壤特征,使得當地桃果實個大、味美、肉質可口、營養豐富1]
桃樹流膠病又叫做疣皮病、瘤皮病、桃樹脂病,幾乎在所有的桃園都有發生,是肥城桃種植過程中最常見且危害嚴重的病害之一,可危害肥城桃主干、枝葉,甚至果實。發病時在皮孔或傷口處會分泌出半透明柔軟膠狀物,其致病菌可隨雨水等侵染桃樹其他部位,后期枝條逐漸干枯甚至影響整株生長。流膠病發生時還容易伴生腐生菌,更加重了對桃樹的危害。
1桃樹流膠病的發病癥狀
桃樹流膠病是一種以樹體分泌膠狀物質為典型
特征的生理性兼侵染性病害[2-3]。根據發展可分為以下3類。
1. 1 膠狀分泌物
一般在主干或主枝上發生較多,也可以發生在果實表面,多發生在結果樹和衰老樹的骨干枝、大枝上,尤其是枝條基部發生較多。主枝、副主枝上發生較少。一般會出現透明或淡黃色半流動膠體,有的從皮孔流出,有的從樹皮的裂縫中流出,觸感黏稠,暴露后逐漸氧化變為紅褐色至深褐色,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膠體會迅速變硬。吸水膨脹后可形成膠質狀物質。膠體硬化成塊狀時,嚴重可形成“膠瘤”,阻礙樹體養分運輸。流膠量多時甚至會讓枝干干枯。流膠病嚴重時可導致樹體枯死。
1. 2 樹體損傷
在幼樹上發病,病部樹皮隆起,呈白色至淡褐色,嚴重時樹皮開裂,韌皮部與木質部脫離,有時樹干基部露出褐色病部。流膠可出現在主干上、側枝上、新梢上或葉片上,并向下擴展到主枝上;在主干和大枝分叉部位發生的流膠,可表現為沿樹干水平方向延伸;在樹冠內膛部位的流膠,可在主干或主枝表面形成隆起的褐色小顆粒(即膠塊),嚴重時可導致枝干干枯、枯死。在老樹上發生的流膠表現為縱向開裂、韌皮部與木質部分離、樹干基部露出褐色病部;新梢發病后,病部樹皮隆起、干枯、呈褐色;葉片發病后呈黃綠色至淡黃色,后期焦枯。
1.3 果實影響
果實發病后,果實表面形成水漬狀、暗綠色、表面粗糙的膠斑,嚴重時呈水漬狀,邊緣呈黃褐色或暗黑色,病部凹陷且凹陷處常出現龜裂現象。易受病菌二次侵染導致腐爛,果實軟腐、變黑或腐爛后,果肉變褐或變軟、腐敗、腐爛,果實品質明顯下降。果實發病時,果實表面膠斑在果面出現的時間及位置與流膠發生的時間及部位基本一致,但與流膠部位相比有一定區別:從樹冠頂部到樹冠下部發生的病果,病部一般不呈水漬狀,果面有明顯膠斑;從樹冠中部到樹冠下部發生的病果,病斑多呈暗褐色或黑色,局部有龜裂現象。
2 流膠病發病原因及規律
2.1 生物因素
2. 1.1 病原菌侵染
呂孟轅[4]研究發現,肥城桃流膠病主要是由座囊菌綱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和糞殼菌綱的鐮孢菌(Fusariumlteri-tim)引起,屬于弱寄生性真菌,具有潛伏性可隨風、雨水傳播,通過皮孔、氣孔和傷口侵入,分泌毒素破壞桃樹細胞結構。有研究發現丁香假單胞菌(Seudomonassyringae)類細菌也能誘發流膠,加劇樹勢衰弱[5-7]。
2. 1.2 蟲害誘導
蛀干害蟲(如桃紅頸天牛)或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介殼蟲)咬傷樹皮或樹干,為病原菌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侵入途徑。
2.1.3 遺傳因素
肥城桃品種不同,易感性也有所差別,品種之間對流膠病的抗性差異顯著,如白里肥桃和紅里肥桃種較中華壽桃更易感病[5]。不同樹齡對流膠病的抗性也存在差異,樹齡越小,樹體的抗病性越強,樹冠下部和中部發病較輕,樹冠上部和中部發病較重。因此在栽培中,需要根據果園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品種。
2.2 非生物因素
2. 2.1 環境脅迫
流膠病發生與氣候條件有密切關系。高溫、高濕、多雨季節容易造成流膠病發生,尤其是夏季高溫季節,土壤溫度高、濕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雨水又為病原菌的傳播創造了條件[2]。冬季凍害,夏季日灼等極端天氣會導致樹皮開裂,有利于病原菌入侵樹體。
2.2.2 土壤問題
土壤肥力低、土壤通透性差的果園易發生流膠病[8。由于根系生長不良、土壤中缺乏有機質、pH值過高或過低( pHlt;5. 5 或 gt;8.0? ,根系吸收營養物質的能力較差,造成樹勢羸弱,抗病能力差,容易發生流膠病。
2.2.3 栽培管理不當
桃樹修剪不當、采果等操作不當等機械損傷造成的大面積創傷時,病原菌容易通過受傷部位進入樹體,提高了桃樹流膠病的發病率。果園管理粗放,樹體負載過重,樹體抵抗力降低,而導致病害發生,比如管理過程中肥水失衡,氮肥過量會導致桃樹組織細胞生長過快,細胞壁變薄,容易發生流膠。缺鈣或缺硼也會加劇樹體抗性下降。
3 流膠病防治措施
3.1 農業防治
加強農業管理,增強桃樹樹勢,提高桃樹抗病能力。合理澆水,做好防澇措施,避免澇害發生。可通過噴施防凍液、薰煙等措施,預防桃樹凍害。改良土壤狀況,合理深耕,增加土壤情,增施有機肥(如腐熟羊糞),增施微肥和益生菌肥料,調節土壤 pH 值。控氮增鉀,生長期噴施鈣、硼葉面肥(如 0.3% 硝酸鈣 +0.2% 硼砂),增強細胞壁韌性[9-10]。采取適應肥城桃生長發育的短果枝修剪法進行冬剪,并及時在傷口涂抹保護劑,防止病原菌通過傷口侵染桃樹[11]
3.2 物理防治
用生石灰 10kg+ 硫磺粉 1kg+ 食鹽 0.5kg+ 水 30kg 配制涂白劑,冬季修剪時,對傷口進行涂白、包扎,防止病菌從傷口侵入,冬季剪除枯枝、僵果等,刮掉粗翹皮后對桃樹樹干涂白,可以防凍防曬。在桃果采收后及時清理果園,將枯枝落葉病果僵果等深埋于 60cm ,地下或集中清除銷毀,殺滅病原菌和破壞其越冬場所[9]。夏季可懸掛頻振式殺蟲燈或性誘劑減少蛀干害蟲。
3.3 化學防治
早春花芽萌芽前進行消毒,一般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越冬病菌和蟲卵。桃樹萌芽至開花前及時噴施 1% 硫酸銅溶液,消滅初侵染源;用1% 硫酸銅溶液對剪鋸口進行消毒;將流膠處刮去一圈并涂抹3波美度石硫合劑。4月下旬至5月初,噴施1次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在發現天牛、玠殼蟲等危害后,用 48% 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 24% 螺蟲乙酯懸浮劑3000倍液,或 24% 氟啶蟲胺水分散粒劑5000倍液均勻噴灑樹干及枝干,或用藥刷涂抹蟲孔。
在流膠病發生期,噴1次 1% 硫酸銅溶液或3% 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預防。雨季前噴施代森錳鋅或吡唑醚菌酯預防真菌;細菌性流膠可用春雷霉素或噻唑鋅。若已發生流膠病,堅持“早發現,早處理”的原則,應及時刮去粗翹的樹皮,并涂抹殺菌劑。可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枝干,每株樹噴 100~ 150mL 。
3.4 生物防治
內生菌(枯草芽孢桿菌)和生防菌(特基拉芽孢桿菌、甲基營養型芽孢桿菌)配置的微生物復合菌液能有效降低桃樹流膠病的發病率,噴施殼聚糖或茉莉酸甲酯激活桃樹系統抗性[8]
肥城桃流膠病發病時間持續長,每年2月—11月桃樹都可能發病,高峰是在6月份和8月份。容易出現交叉侵染和反復侵染,夏季炎熱多雨的時候病害會出現集中爆發和區域性爆發。有研究根據是否具有傳染性將桃樹流膠病分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流膠病,但是在實際生產中很難見到單一性的流膠病,大多數都是兩者相互作用,互為因果,是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桃樹流膠病應該是一種典型的生理性兼侵染性病害。
肥城桃流膠病輕者會影響桃樹長勢,降低肥城桃的產量和品質,嚴重的會導致主干或者整株死亡。流膠病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從改善樹體微環境、提升抗逆性、阻斷病原傳播三方面入手,根據桃園實際情況,結合農業、生物、化學、生物措施進行綜合防控,對癥施策,對癥用藥。以此降低流膠病對桃樹的危害,提高肥城桃產量和質量,減少桃農損失。
參考文獻
[1]陳文玉,李武剛.肥城桃史芻論[J].落葉果樹,2023,55(5):13-16.
[2]高鳳芳.櫻桃樹流膠病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4(8):43-44,48.
[3]車純廣,劉曉琳,張宏杰.淺談桃流膠病的發生與防治措施[J]果農之友,2023(8):89-91.
[4]呂孟轅.肥城桃樹流膠病病原鑒定及發病因子分析[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9.
[5]SHOLBERG A P,KAPPEL 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dis-easescaused by fungi,phytoplasma and bacteria[M]. Integrat-edManagement of Stone Fruit Diseases,2008.
[6]王璠.桃流膠病菌Botryosphaeriasspp.鑒定、分布、遺傳多樣性及PCR快速檢測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7]BRITTONKO,HENDRIXFF.Three speciesof Botryospha-eria cause peach tree gummosis in Georgia[J].Pant Disease,1982,66(1):1120.
[8]王鑫雨,喬孟群,常昊天,等.抗桃樹流膠病復合菌劑的構建與防效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23,38(4):20-26.
[9]劉敏.肥城桃采后及翌年春季管理技術要點[J].現代園藝,2023,46(3):77-79.
[10]武猛.肥城桃澇害后的影響及管理措施[J].落葉果樹,2022,54(6):95-96.
[11]李傳魯,代華風,王兵,等.肥桃品質提升“三增三控一適\"技術試驗[J].落葉果樹,2022,54(4):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