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牧野大地驕陽似火。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張雙井村黨支部書記、四級田長張謙正在田間開展日常巡查。
“我每天都要騎著電動三輪車到全村的耕地上轉一圈,看看有沒有違法違規占地行為。”張謙說。
像張謙一樣的田長、網格員,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還有很多,他們每天在田野間巡查,合力守護著一方良田。
近年來,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通過構建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層層壓實耕地保護責任,采取“人防 + 技防”相結合的措施,實現違法占地行為早發現、早處置。
多方聯動聚合力
“通過和田長、網格員一起學習討論,更好地理解了加強耕地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韓董莊鎮黨委副書記、三級田長金亞舟說。
這樣的學習討論只是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強化耕地保護責任意識的一個縮影。為將耕地保護落到實處,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從制度層面構建起嚴密的責任體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原則,深入推進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建設,區、鄉、村層層簽署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逐級下發,落實以圖管地、嚴格總量管控。同時,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納入年度考核、干部離任審計考核范圍,對突破耕地保護紅線等重大問題,實行“一票否決”,推動耕地保護責任落地生根。
目前,新鄉市平原示范區耕地保有量較目標任務多出2.6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較保護任務多出246.7畝,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人防 + 技防”提效率
“現代科技手段就是好,不僅提高了巡查效率,還減輕了基層工作量。”近日,新鄉市平原示范區自然資源局執法人員在談及近期制止的一起村民違法占地行為時感慨道。
制度落地離不開高效監管。在壓實責任的同時,新鄉市平原示范區綜合采取“人防 + 技防”手段,精準、動態管好耕地。
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在新鄉市1個一級網格管理下,設立1個二級網格、7個三級網格、132個四級網格,并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地塊、人頭,要求不同層級的網格員落實好每周、每月、每季的巡查任務,做到“田動我知”“田毀我管”。自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實施以來,新鄉市平原示范區網格員巡查率達 98.9% 。
網格化管理夯實了耕地保護的“人防”基礎,而數字化手段則為監管裝上了“科技之眼”。依托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將耕地保護的目標、指標、空間布局落實到“一張圖”上,并利用無人機、遙感衛星、手機App等現代科技手段疊加實地現狀比對,更好確定違法類型和違法責任,及時推送到基層所、田長核查,鄉(鎮)負責整改問題圖斑,切實將違法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嚴格管控保紅線
近年來,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嚴格按照“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強化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增減掛鉤等政策,實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動態平衡。
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將不占或少占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作為項目選址的必選因素,與相關部門聯合論證審查選址選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盡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在保障河師大創新港、中原農谷C區等項目建設中,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在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上建立空間適配應用場景,多方案比對,嚴控用地指標及建設規模,引導項目科學選址,直接避讓耕地50余畝,確保項目建設與耕地保護“兩不誤”。
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還嚴格界定農業用地范圍,防止用地單位和個人擅自改變用途,對占用耕地的設施農用地,要求落實占補平衡,按照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原則,補充同等數量和質量的耕地,并堅決防范和糾正單純追求補充耕地、不顧自然條件的強行補充行為,對區內穩定利用耕地凈增量作為下年度各鄉(鎮)非農建設允許占用耕地規模上限,進一步做到保護耕地與保障發展兩不誤。
從田間地頭的網格巡查到“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智慧監管,從層層壓實責任到嚴格規劃管控,新鄉市平原示范區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新格局,讓每一寸沃土都成為豐收的“糧”田。
(作者單位:新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