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睜開眼睛,迷迷糊糊地感覺有什么東西靠在我的床頭。我揉了揉眼,驚訝地看見一個瘦小的身影,肩頭斜挎著一個小布袋,手中緊緊擦著一支古樸的畫筆。他頭戴一頂舊草帽,神色寧靜而謙和,仿佛是故事中的人物。我定睛一看,才猛然意識到—一眼前之人竟是馬良,那位擁有“神筆”并能將畫中之物變為現實的少年。我的思緒一片混亂,卻又感覺異常興奮:若真能與神筆馬良共度一天,該是怎樣的奇遇?
我立即從床上跳起,鞋都沒來得及穿,急切地迎上去問候。馬良用手指輕輕在唇邊比了個“噓”的動作,示意我別驚慌,然后微笑著說:“我聽說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難題,希望你擁有創造奇跡的力量。我若能幫你,也不枉我的‘神筆’之名。”我心頭突然生出一股暖流:當年的童話人物,如今竟然站在我的床邊,而且言語中滿是質樸與真誠,這太讓我感動了。
我沒有猶豫,忙邀請他坐下,一邊倒熱水,一邊腦子飛速轉動:應怎樣跟馬良相處,怎樣合理地使用那支傳說中的“神筆”呢?我作為一名學生,平時課程緊張,作業繁多,常常想找借口偷懶,又渴望突破自我,在未來有無限可能。借馬良之力,也許一夜之間我就會成為學神?但我也清楚,神筆帶來的神奇,也許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反而可能衍生新的煩惱。童話里馬良行事有原則,他的畫中之物是為了扶弱濟困、幫助他人,并不是為了滿足私欲。想到這里,我決定先和馬良好好聊聊。
馬良顯然并不習慣現代化的環境,我帶他參觀我家,指給他看電燈、冰箱、空調和電腦。他看得入迷,又非常謹慎,不想碰壞任何東西。透過窗戶向外看,小區里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馬良露出驚訝的神色。我心想,古時與今日有天壤之別,馬良看到這些科技成就會作何感想呢?他輕撫神筆,淡淡地說:“人們的日子看似富足,卻有許多煩惱。若能畫出幸福的圖景,自然可化解很多痛苦。”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這位童話人物的內心何其單純與善良。
匆匆吃完早飯,我邀請馬良到我就讀的學校看看。他起初還有些猶豫,我說這能讓他了解現代的學習環境,說不定能在校園里發揮神筆的妙用。馬良點頭應允。于是,我們一起走出家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趕往學校。一路上,馬良對一切都十分新奇,反復撫摸車門與座椅,并問我車子為何如此快卻不需馬匹。我耐心解釋,他似懂非懂,只是感嘆:“這比千里馬更快!”
來到學校門口,我才恍然想起今天不是周末,而是正常上課的日子。匆匆進校后,我把馬良帶到了教室。幸運的是,班主任沒有來,我向同學們介紹馬良是“實習參觀的訪客”。同學們雖有驚疑,卻也沒過分追問。馬良在教室的一角靜靜地坐下,饒有興致地注視著黑板,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的內容,偶爾聽到關鍵處還會若有所思。對于那些老師講的課本知識,他并不熟悉,卻能敏銳地抓住“努力學習”“思考人生”這些關鍵詞,時而微笑,時而沉吟。
接下來是數學課。馬良看著同學們奮筆疾書,不禁輕聲問我:“這些符號與數字,為什么讓你們如此緊張?莫非它們隱藏著改變世界的力量?”我苦笑道:“對我們而言,這些知識雖枯燥,卻能訓練思維,而且上大學、找工作,都要靠它們。”馬良點點頭,忽然靈機一動,從袋子里取出神筆,認真地問道:“如果此刻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這些公式,可否畫些什么?”我一時不太明白。馬良解釋說,要畫出“公式所對應的圖形與變化”,讓同學們能直觀地感受數字規律。
為了避免驚動全班,我暗示馬良在課間再做。下課鈴一響,教室里一下子變得喧鬧起來。我快速招呼幾位同學,將他們約到后排空地,讓馬良給我們演示“神筆之力”。馬良在空中勾勒出一些流暢的線條與數字——那些線條竟宛如投影般帶著淺淺的色彩,懸浮在眼前,曲線的變化與數學公式完全吻合,好似我們平常用軟件畫的函數圖形,卻以超乎想象的方式“立體”呈現出來。
同學們很驚奇,紛紛伸手想觸碰曲線。馬良連忙示意不要碰,以免破壞畫的完整性。他用手指微微撥動,曲線在空中略有搖晃,仿佛一道透明的立體波紋。這是何等神奇的可視化手段!原本枯澀難懂的抽象公式,以直觀的曲線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看著坐標軸和曲線的交點,我們一下子就能聯想到函數的零點、極值或對稱性。同學們圍著這些空中線條,熱烈地討論,似乎一下子對數學公式產生了興趣。
然而,當馬良收筆時,那些空中曲線便漸漸淡化,最終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問馬良,可否永久保留這些圖像?他搖搖頭,說神筆所畫之物并非實體,將慢慢散去。“若想長期留存,就必須畫在某個媒介上,這里是空氣,終究留不住。不過,我想最重要的并非外在的圖像,而是知識本身。”聽到這句話,我們肅然起敬。
課程結束,午飯時間到,我帶馬良走進校園餐廳。餐廳里熱鬧非凡,馬良看著豐盛的飯菜,連連贊嘆。我們端著托盤選了些飯菜,在角落位置坐定。我問他:“你有沒有想過,用神筆畫出美味佳肴,給那些食不果腹的人以幫助?”馬良淺笑道:“過去我確實用神筆為鄉鄰解困,但貧困與饑餓成因復雜,若只靠畫出的食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何況,這個時代有先進的科技,也許能更有效地解決貧困問題。”
聽他這么一說,我對“如何正確使用神筆”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現代科技如同馬良的畫筆,似乎無所不能,但若不進行理性規劃,沒有制度規范,只會事與愿違。這與我們在學習中常見的情況類似,工具只是手段,關鍵要看使用者的思維與初心。馬良的思想境界遠超我的預期,他不只是童話中的行善少年,更是古今通透的智者。
放學后,我本想帶馬良四處走走。但看他神色已有倦意,畢竟在這完全陌生的現代世界逗留一整天,想必對他的體力與精神都是很大的消耗。回到家,他幫我在桌面上畫了一盞獨特的“燈”,用淡藍色線條勾勒,燈體懸浮在半空中,散發出溫柔的光暈。馬良意味深長地說:“愿這盞燈伴你學習,也提醒你一一用心思考、尊重知識、懷抱善意,它們比神奇的力量更可貴。”
我看著這盞空中之燈,百感交集。回想一整天的經歷,馬良展示神筆威力時帶來的種種震撼,遠遠超越了我的想象;可他每一次使用神筆時都保持慎重與謙遜,并提醒我光靠外力并非正道,唯有真誠與努力才是根本。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跨越時空的童話靈魂一 一既充滿創造力,又堅守道德底線的精神。所謂“神筆”,于他不過是工具;真正的“神力”,則是人的胸懷與責任。
夜幕降臨,我猜想馬良即將離開。果然,他收拾好隨身的畫筆與布袋,對我說:“今日相伴,見到了許多新奇的事物,也希望我的到來能給你帶來些許思考。你若珍惜當下,努力學習,就能‘畫’出屬于自己的人生圖景。”我雖然萬分不舍,卻知道他終歸要回到那個童話世界,幫助其他需要神筆的人。我問:“我們以后還能再見嗎?”馬良只是微笑,隨后轉身離去。他的身影仿佛風一般輕盈,片刻間在月色中漸行漸遠。
我看著書桌上依舊散發柔和光線的“空中之燈”,思緒翻涌。想起白天教室里的函數立體線條、音樂聲中的彩色音符我深感這次經歷不僅是一次奇妙的冒險,更讓我重新審視學習的意義和人生的追求。一夜無眠,我想了很多:怎樣在學習上加倍努力,怎樣運用好現代科技,怎樣把握住這“新質生產力”的未來?馬良教給我的,不是取巧之道,而是正視自己的潛能與責任一一腳踏實地,敢于想象。我抬頭看向那盞淡藍色的燈,它的光芒依舊溫暖,仿佛在說:“只要心中有光,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馬良,每個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奇跡。”
我翻看近期的學習計劃,對不同的科目做了更細致的編排,力求每天留出一些時間反思與延伸。過去,我常想能否走捷徑,一舉解決難題,卻忘了勤奮與專注才是根本。馬良的出現讓我明白,對知識的敬畏與對未來的責任感比速成重要得多。
那盞神筆所畫的藍色燈已經悄然消散,只剩下一點兒淺淡的余暉,但它在我的記憶里依然清晰。或許我再也見不到馬良,可他的堅定與純粹,對知識與創造的敬意,早已根植在我心中。我會用更端正的態度,更開放的思維,去探索世界,畢竟,與馬良共度的那一天,雖然短暫,卻給我指明了遠方一一那里是一個任由我們書寫與創造的無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