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曾說:“勞動使人愉快,能醫治心靈的創傷。”正如莎士比亞所說,勞動能體現人類的價值。那么如何才能寫好關于勞動的作文呢?
一、開門見山,快速切入主題
“開門見山”是常見的寫作手法,好處頗多:首先,能迅速切入主題,讓讀者明確文章的核心內容,避免因表述模糊而產生理解困難;其次,前置關鍵內容,可以突出重點,讓讀者聚焦關鍵詞等,把握作文的主要脈絡;再者,能節省篇幅,為展開主要內容留足空間,讓作文更充實;最后,還能快速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其閱讀興趣。若能巧妙運用以上方法,就能收獲更好的寫作效果。接下來請欣賞佳作《除草》:
“五一”假期,爸爸帶著我和弟弟回到了鄉下的奶奶家,剛進大門,屋旁的菜地便映入眼簾。蔬菜綠油油的,有空心菜、油麥菜和生菜,可美中不足的是,這些蔬菜中間生長著許多不知名的雜草,如果不盡快拔除,雜草就會搶走蔬菜的養分,我們就吃不到美味的有機菜了。于是,我當即決定利用這個下午清理掉這些“入侵者”。
吃完午飯后,我找了些趁手的工具,讓弟弟搭把手—一我負責拔除雜草,他負責處理:先去掉根部,再把剩下的部分當作飼料分給屋后的牛和豬。我倆干得熱火朝天,爸爸在一旁給我們加油,還笑著說道:“要是你們一下午就能把地里的雜草除完,奶奶就做幾道你們最愛吃的家鄉菜。”聽到這話,弟弟干得更起勁了,他“唰”地一聲擼起袖子,麻利地抱走地上的雜草。完成任務后,他還要我教他一些拔草技巧,我也毫無保留地分享了我的拔草竅門。
作者主要運用“開門見山”的寫作方法,介紹了菜地里的情況:雜草叢生,這些“侵略者”會搶奪蔬菜的養分,導致蔬菜“營養不良”。接下來,詳細描寫了勞動的步驟,例如,尋找工具、邀請弟弟共同參與勞動、合理分配任務。這樣的描寫真實可感,能牽動讀者的思緒。
二、設置懸念,激發好奇心
懸念就像磁石,能牢牢吸引讀者的目光。它打破了平鋪直敘的平淡,增強了作文的可讀性。閱讀時,讀者不斷猜測、推理,隨著情節的推進,他們的好奇心愈發濃烈,直至懸念揭開才恍然大悟。為增加作文的亮點,激發讀者對作文的興趣,要巧妙設置懸念為文章添彩。請欣賞佳作《神秘的勞動者》:
舞蹈表演終于結束了,我們精疲力盡地回到教室,誰都不想多做一點兒事。于是我們幾個值日生悄悄商量:眼看時間不早了,校園督導隊早已結束評分,老師們也都下班回家了,要不明天提前到校做衛生,只要在老師發現前完成任務就可以了。商量好后,我們就回家了。
第二天,我們早早候在校門口,等保安師傅一開門,就向教室飛奔,想趕緊打掃完,免得有同學向老師打小報告。剛到門口,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原先凌亂不堪的桌椅已被歸置好,排列得整整齊齊;地板上的垃圾不見蹤影;后門的垃圾桶被清洗得干干凈凈。咦?這是怎么回事?明明昨天我們最晚回家,今天最早到校,這些事會是誰做的呢?我們面面相覷,都小聲嘀咕著是哪家的田螺姑娘做好事不留名。
作者描寫了校園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幾個值日生因過于疲憊不想做衛生,決定第二天早點兒到校,卻在一大早就被震驚了:原先臟亂不已的教室居然變得干凈、整潔了。那么,究竟是誰悄悄做好了這一切呢?是同學、老師還是家長?作者巧妙設置懸念,激發了讀者的好奇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閱讀接下來的內容。
三、環境描寫,引發情感共鳴
環境描寫是引發讀者情感共鳴的有力武器,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例如,“清晨的陽光”“蔬菜散發的清新味道”“微風拂動”等短語,能凸顯田園的美麗風光,當讀者帶著愉悅的心情閱讀時,在品味字詞、語句的過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勞動的巨大價值:讓人們收獲累累碩果,讓生活更加美好富足。此時,讀者能深切體會“勞動創造無限價值”這一道理。為了給文章增添色彩,給讀者留下溫暖的感覺,可以適當描寫環境,以獨特的筆觸體現勞動之美。下面請欣賞《晨光下的果園》的精彩片段:
清晨,陽光灑在田野里,果實的顏色更嬌艷了,蘋果散發的果香味令人垂涎欲滴。為了保護這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農民伯伯們早已行動起來了:有的忙著扎稻草人,為了讓稻草人更逼真,特地給它套上紅色的衣服,戴上顏色夸張的帽子,這樣便能嚇退貪食的鳥兒了;有的忙著為果實套袋,以減少蟲蛀;有的清理園子中的雜草,防止雜草與果實搶奪營養。
不知不覺中,農民伯伯們流下了汗水,大家將外套脫下來掛在樹權上,然后坐在樹下與身旁的人討論如何更好地管理果園,暢想著大豐收的場景,期盼著這些水果能賣個好價錢,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陽光灑在大家的臉上,太陽公公似乎也在分享著人們的喜悅。
開篇“陽光灑在田野、灑在人們的臉上”為切入口寫作,描寫了果園的環境之美:果實的顏色更漂亮、穿著紅色衣服的稻草人立在果園中等,讀來令人遐想,極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同時也表現出勞動者的美好品質一一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果園才得以如此生機勃勃,才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迎來大豐收。
四、關聯生活,體驗勞動的滋味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勞動的最大益處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發展。”不斷創造勞動果實,是彰顯個人價值的重要方式,勞動的果實是甜美的,勞動的過程卻是艱辛的。拔草時,汗水會順著臉頰和脖子下滑,濕透衣領;抬重物后,會腰酸背痛…勞動的過程充滿艱辛,勞動的滋味各有不同,只有細細品味才能感受到他人的辛苦,才能真正體會“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道理。下面請欣賞《我當家里一把手》的片段:
“做家務有什么了不起的,這不是最簡單的活兒嗎?”我隨口一說,沒想到竟惹惱了媽媽,她頓時火冒三丈:“既然你覺得做家務簡單,那今天家里所有的事都由你來做!”起初,我不以為然,平常總看媽媽干活,不是很輕松嗎?沒多久,我就被自己的話啪啪打臉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拆洗油煙機,起初很順利就卸下了部件,可洗完后卻怎么也裝不回去。我研究了很久,還是以失敗告終,只好先擱置難題,從簡單的洗碗入手。可走到水池邊,不禁打起了退堂鼓,這油膩的碗盤和亂堆的筷子讓我無從下手。現在我終于明白,身為全職主婦的媽媽并不輕松,是她用勤勞的雙手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
作者用“啪啪打臉”“以失敗告終”“打起了退堂鼓”等短語展現勞動的艱辛與內心的煩惱,以日常生活為寫作切入點,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讓他們從熟悉的小事中,聯想到那些蘊藏在平凡細節里的生活哲理:沒有輕松的工作,要想將看似簡單的家務活做得井井有條,需要豐富的勞動經驗和精湛的勞動技巧。
五、表現細節,凸顯人物形象
細節描寫可豐富文章內容,通過展現勞動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可讓勞動場景與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使讀者在腦海中構建清晰畫面,如見勞動全程,從而增強文章可讀性。此外,對人物的細節刻畫,如專注的眼神、豐富的表情、細膩的心理活動等,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點、品質和情感,讓作文有血有肉。接下來請欣賞《廚房初體驗》的片段:
放學回家后,天色已晚。我剛放下書包,肚子就發出“咕嚕嚕”的聲音,為了喂飽肚子里那條饞蟲,我翻箱倒柜地尋找食物,好巧不巧,家里的零食已經空袋了,只有冰箱里還剩下前兩天媽媽買的番茄、雞蛋和青菜。我靈機一動:為何不用這些食材炒兩個小菜呢?要是爸媽能吃上我親手做的菜,說不定還會表揚我呢。
說干就干,我立刻洗干凈食材,然后將番茄切塊、青菜切段,再把雞蛋打進碗里攪拌。一切準備就緒后,我便開火在鍋中倒入食用油,我一邊等待一邊回想媽媽說過的話:“炒菜時,需將油燒熱,這樣做出來的菜味道才好。”鍋里冒出陣陣青煙時,我迅速倒入雞蛋,卻突然想起來,之前攪拌雞蛋液時沒有加入食用鹽,沒辦法,我只好臨時補救,在鍋中胡亂撒上些鹽,攪拌后再加入番茄。接下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夾起一塊嘗了嘗,卻不由得地皺起了眉頭:燒糊的雞蛋邊和沒攪散的鹽巴夾在一起,別提多難吃了。
作者通過描寫洗菜、切菜、打雞蛋、炒雞蛋、加鹽等細節,詳細介紹了“我”的勞動過程,之后描寫自己品嘗菜品的舉動和內心想法,充分體現了自己在做菜方面的技藝并不嫻熟,也展現了勞動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