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常常作為重要的描寫對象出現在各類文章中。無論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還是單純的自然環境描寫,植物都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把靜態的植物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活”的形象呢?
一、細致入微的外形描寫
細致地描寫植物的外形,就如同給植物拍一張高清照片,能讓讀者清晰地看到它們的模樣,從而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
首先,要對植物進行整體觀察,明確其大致的形狀特征,判斷它呈現出的是高大挺拔的姿態,如傲然挺立的松柏;還是小巧玲瓏的模樣,如嬌羞可愛的多肉植物。接著,可以把觀察視角聚焦于局部,以葉子為例,可以仔細分辨其形狀,是圓潤飽滿的,如荷葉般給人以憨態可掬之感,還是細長纖巧的,像柳樹的葉子般靈動飄逸。最后,可以觀察植物的顏色,是鮮艷奪目,如玫瑰般熱烈張揚,還是淡雅清新,似茉莉般具有寧靜的氣質。例如:
校園里有幾棵桂花樹,遠遠望去就像一把把綠色的大傘。走近了細看,桂花樹的樹干細細的,上面長滿了許多小疙瘩。它的葉子是深綠色的,呈橢圓形,邊緣還有一些小鋸齒。到了秋天,樹上會開滿金黃色的小花,密密麻麻的,就像天上的星星。
——《校園里的桂花樹》
作者先整體寫桂花樹像綠色的大傘,接著描寫樹干的特點,然后詳細寫了葉子的形狀和顏色,最后著重描寫了秋天盛開的金黃色小花。這樣細致入微的描寫,讓讀者仿佛親眼看到了校園里那幾棵生機勃勃的桂花樹。
二、賦予植物動態特征
大自然中的植物會隨著風、雨等環境變化而動起來。在寫作時,賦予植物動態特征,能讓讀者感受到它們的靈動之美。
一方面,可以觀察植物在風中、雨中的變化。例如,描寫小草:“一陣微風吹過,小草們歡快地舞動起來,它們你挨著我,我挨著你,隨著風的節奏左搖右擺,像在舉行一場盛大的舞會。”另一方面,可以留意植物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的動態變化。例如,描寫向日葵:“清晨,向日葵那大大的花盤正對著東方,盡情享受著陽光的輕撫;隨著時間的流逝,太陽逐漸移動、升高,向日葵的花盤也緩緩轉動,始終追隨著太陽的方向,就像忠誠的衛士緊緊跟隨著自己的首領。”這句話寫出了向日葵隨時間變化產生的動態,能讓讀者看到它的生命軌跡。
三、融入情感與展開聯想
在描寫植物時,如果單純地寫它們的外形,作文內容會顯得單調,而融入情感與展開聯想,則會給植物注入靈魂。同學們可以把對植物的喜歡、敬佩等情感表達出來,再由植物聯想到其他人、事或物,從而增加作文內容的意義和質感
首先,看到某種植物時,可以把當下的感受直白地寫出來。如看到梅花:“在寒冷的冬天,梅花獨自綻放。它不懼嚴寒,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深深震撼著我。”其次,可以由植物展開聯想,聯系生活中的人或事:“看著那傲雪凌霜的梅花,我不禁想起堅守崗位的警察叔叔。他們就像梅花一樣,無論天氣多么惡劣,都守護著我們的安全,這種堅韌的精神真讓我敬佩。”這樣的聯想,能賦予植物更深層次的含義,讓作文內容更具思想深度。例如:
梅花之韻
在銀裝素裹的冬日世界里,我偶然間邂逅了盛開的梅花。遠遠望去,點點紅梅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醒目,宛如一幅絕美的水墨畫。
我走近后發現,那一朵朵梅花形態各異,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蕊;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裂開了似的。它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沒有絲毫退縮之意,反而開得更加絢爛。看著眼前傲雪凌霜的梅花,我的內心滿是震撼與欽佩。
看著這梅花,我想到那些在疫情期間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如這梅花一般,不顧個人安危,在艱難的環境中,勇敢地守護著我們的健康。他們那種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梅花的品質何其相似。
四、運用修辭
修辭就像魔法棒,運用恰當的修辭,能把植物描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讓它們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可以把植物比作我們熟悉的東西,或者讓植物像人一樣有動作、有情感,從而增加作文的趣味性,吸引讀者的閱讀注意力。
首先,可以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植物的獨特模樣,如:“那朵盛開的牡丹花,宛如一位雍容華貴的女王,穿著華麗的紅色錦袍。”把牡丹比作女王,不僅形象地展現了牡丹的艷麗姿態,還賦予它高貴的氣質,讓讀者腦海中能迅速浮現出牡丹花的絕美形象。其次,可以運用擬人的修辭賦予植物人的行為,讓它們仿佛擁有生命,如:“春風吹來,小草從土里探出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探出腦袋”“張望著”等賦予小草以人的動作,讓小草瞬間變得活潑可愛,充滿生機,仿佛和人一樣對世界充滿好奇。
此外,還可以運用排比等修辭增強文章的氣勢。比如:“菊花的顏色真多呀,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句話運用排比修辭,列舉出菊花豐富多樣的顏色,且分別用“火”“霞”“雪”作比,既突出了菊花色彩的艷麗,讀起來又朗朗上口,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例如:
植物園的奇妙之旅
進入植物園,仿佛步入一個奇幻的植物王國。眼前那株高大的銀杏樹,就像一把巨大的金色雨傘,滿樹的扇形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好似在輕聲講述古老的故事。
沿著小徑前行,映入眼簾的是大片的郁金香,它們像一群精心打扮的舞者,筆直地站立在翠綠的舞臺上。有的昂首挺胸,似乎在展示曼妙的身姿;有的微微頷首,宛如羞澀的少女在暗自思量;還有的兩兩相依,好似親密無間的好友在低聲私語。
再往前走,是一片五彩斑斕的花海。瞧,那一朵朵玫瑰嬌艷欲滴,紅的如同燃燒的火焰,熱烈而奔放;粉的恰似天邊的云霞,溫柔且浪漫;白的猶如冬日的初雪,純凈又圣潔。這些玫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讓人心醉神迷。
文章運用多種修辭,把植物園中的植物描寫得生動鮮活。開篇把銀杏樹比作“巨大的金色雨傘”,形象地展現出銀杏樹的外形特征。描寫郁金香時,運用擬人修辭,賦予郁金香“昂首挺胸”“微微頷首”等人的動作和姿態。描寫玫瑰時,運用排比和比喻,用“火焰”“云霞”“初雪”分別比喻紅、粉、白三種顏色的玫瑰,既突出玫瑰色彩的艷麗,又借助排比增強氣勢,讓玫瑰的形象鮮明,躍然紙上。
五、結合文化背景與傳說
很多植物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都有特別的意義,還有很多有趣的傳說。把這些文化背景和傳說寫進作文里,就像給植物穿上一件神秘而美麗的外衣,能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蘊,讓讀者在了解植物的同時,還能學到很多文化知識,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可以通過書籍、網絡等渠道查閱資料,全面了解目標植物在不同文化中的寓意、象征,以及與之相關的經典傳說故事。在寫作時,要合理安排文化背景與傳說的引用位置。例如,可以開篇利用有趣的傳說迅速抓住讀者的眼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可以在描寫植物特征后,自然地引出其文化象征意義,加深讀者對植物的理解。例如:
竹子
冬天到了,許多樹木的葉子掉了,變得光禿禿的,可竹子依然郁郁蔥蔥地挺立在那里。竹子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里,是一種很特別的植物。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看到人間經常遭受自然災害,人們生活得很辛苦,就把竹子送到了人間,希望人們學習竹子的品質,在困境中也能堅強不屈。
每次看到竹子,我都覺得它特別了不起。它一節一節的身體,好像在不斷努力向上攀登,而且它的葉子總是那么翠綠,充滿了生機。哪怕周圍的環境再惡劣,它依舊堅守自己,努力生長,在一片蕭索中展現出勃勃的生命力,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抹獨特的綠色。
作者首先點明竹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堅韌不拔,然后引入了相關傳說,講述神仙把竹子送到人間,希望人們學習其品質。把竹子與傳統文化和傳說結合在一起,讓竹子不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承載了堅韌不屈精神的象征,能引導讀者對竹子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總而言之,讓植物在作文中“活”起來,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細致入微的外形描寫、賦予動態特征、融入情感與展開聯想等方法,能夠幫助同學們把植物寫得栩栩如生,讓作文充滿生機與活力。在今后的寫作中,希望同學們多多琢磨和嘗試這些方法,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寫出更多精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