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生雞養殖產業的不斷進步,雞養殖生產規模越來越大,養殖數量、密度也隨之提升。為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在多數規模化生雞養殖場內均采取籠養雞的模式開展管理,隨著單位面積內養殖密度的提升,雞群的呼吸、排泄、體液排出以及雞舍內剩余飼料的發酵、微生物繁殖等,造成雞舍內空氣中有害氣體增加,若不及時將此類有害氣體排出雞舍,將會造成雞群發病、生長發育停滯等不良現象,從而影響雞群采食量、飼料轉化率及生產性能。橫向通風作為籠養雞日常管理中重要的通風方式之一,做好橫向通風可以有效降低雞舍內有害氣體濃度,為雞群提供一個優質的生長環境,提升雞養殖經濟效益性。
1影響籠養雞舍橫向通風的因素
1.1雞舍頂部高度及坡度
通常來說,籠養雞舍橫向通風是采取定時循環通風管理模式,當雞舍頂部高度不足時,從橫向進風口位置進入雞舍內的空氣流動范圍較小,無法與頂部的空氣充分混合均勻后,回落至雞群周邊,從而導致在雞籠頂層的雞群受到環境溫度差增高,增加冷熱應激的現象。特別是在冬季,籠養雞舍內溫度較高,橫向通風后,冷空氣進入雞舍,造成頂部雞群出現冷應激1]。同時,雞籠頂部至雞舍頂之間的空間會隨之降低,當風機關閉時,雞舍內頂部的有害氣體出現聚集,影響空氣質量。
雞舍坡度對雞舍橫向通風效果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當雞舍頂部坡度不足,會造成進入雞舍內的氣流流動范圍縮小,同時加上雞舍頂部高度不足,冷熱空氣會反彈至頂部雞籠內,導致雞群出現不良應激。在部分雞舍坡度及頂部高度較小的養殖場內,其頂層雞籠中的雞群對比中下層雞籠雞群更易引發呼吸道系統疾病。
1.2雞舍頂部遮擋物
在籠養雞舍的規劃期間,常忽視雞舍內橫梁對氣流的折射作用。一般來說,雞舍面積越寬,從進風口進入的空氣風速就越快、橫梁折射越快,進入雞舍內的氣流溫度就會降低。在夏季、冬季高溫或低溫季節,進入雞舍內的冷熱空氣在未被雞舍內的空氣充分混合后,會被雞舍內的橫梁折射落在頂層雞籠上,造成雞群出現冷熱應激2]。部分雞舍內橫梁雖然較細,對冷熱氣流的折射不顯著,但是會影響氣流的活動速度,致使氣流的活動范圍難以到達雞舍的中間位置,從而影響雞舍橫向通風效果。部分籠養雞舍內還未普及自動化行車喂料,因此,在進行雞舍設計規劃時,并未考慮自動化喂料車行動對氣流的影響,以及暖風管安裝位置高低等。當暖風管安裝在橫梁上,并橫向通風時,會對氣流造成二次折射,致使氣流壓力降低,從而增加對雞群的溫度刺激。
1.3進風口
當雞舍的進風口安裝高度較高,且接近雞舍內屋頂位置,并且在上方并未加裝相應的導流板,那么從進風口位置進入的氣流在活動至較短的范圍內就會從屋頂折射落至頂層雞籠附近。相反,進風口與頂部雞籠之間的距離小,冷風在進入雞舍內會直接吹落至雞群體表,從而加大應激反應。當養殖期間,進風口打開范圍較大,雞舍內的通風系數會隨之提升,同時舍內的負壓數據相對較低,送風距離會增加。在日常養殖期間,人們常會認為進風口位置離舍內風機越近,從進風口處進入的氣流風速會越高。但是此類觀點存在誤導,會致使養殖戶出現管理誤區,將雞舍前端的進風口之間的距離縮小,后端的距離則增大,甚至于無進風口;或是將雞舍內的進風口等距離安裝,但是在實際應用期間,會加大前端進風口的進風面積、縮小后端進風面積。此類管理方式不僅無法起到較好的橫向通風效果,還會在冬季造成后端空氣質量差、環境濕度上升的狀況,增加雞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1.4進風管
部分養殖戶在籠養雞管理期間,雞舍內的大進風管未封死,而風管上的小孔直徑太小,造成氣流只能從大進風管進入雞舍,造成雞群出現不良應激;或在管理期間,為節約養殖成本,經常只開啟一臺小風機進行通風,第二臺小風機開關不定時,造成雞舍籠頂區域的空氣溫度忽高忽低,從而誘發雞群染病。除此之外,部分養殖場內的進風管小孔均是朝上,當雞舍頂部高度充足的情況下,風管與頂籠上層的雞群之間距離增大,影響較小。反之,頂籠上層的雞群與風管之間的距離不足,冷熱空氣在折射下來之后直接接觸頂層雞籠雞群,影響養殖效果。為促進橫向進風與雞舍內空氣的更好混合,降低空氣溫差應激,會在進風管處增加小孔。小孔數量過于緊密的情況下,會增加進風風阻,從而進風量降低,造成雞舍內出現高負壓,危害雞群健康[3]。
2籠養雞橫向通風不良因素解決措施
2.1科學設計雞舍
在進行籠養雞舍設計規劃前,需尋找專業的雞舍設計技術人員依照養殖區域、養殖規模、飼養籠具規格等,合理評估、設計雞舍,從而達到較好的養殖效果。籠養雞舍以拱形、人字形屋頂最佳,房檐高度 2.8m 、脊頂高度 3m 為宜,進風口底部與雞籠籠頂之間的距離控制在 1.2m 以上。在此設計規劃之下,從進風口進入的空氣在進入雞舍后活動范圍較大,能夠與雞舍頂部的空氣充分混合均勻后降落至雞籠頂部,從而避免雞群受到溫差刺激。同時,頂籠與屋頂之間的間距較大,即便在雞舍內風機關閉時,雞舍內的有害氣體也不易出現聚集,空氣質量較好。除此之外,進風口的位置與雞舍頂籠之間間距較遠,氣流在進入雞舍內,不會反撲至頂籠上,避免頂層雞群出現影響。
2.2減少遮擋物的影響
在籠養雞舍規劃設計之初,應當考慮到橫梁、暖氣管道等對進人雞舍內的氣流折射影響。建議在雞舍規劃時,盡量不使用橫梁,同時將暖氣管道的安裝位置盡可能地提升,避免對進舍氣流造成的折射影響。當養殖期間,進舍氣流出現折射時,可在進風口處懸掛空氣導流板,促使進風口進入的氣流可隨著導流板至屋頂中央位置,與頂部空氣充分混合后降落至頂籠即可。
2.3進風口位置設置
籠養雞舍內的進風口位置應當與雞舍屋頂保持一段距離,且安裝有導流板,促使氣流在雞舍內能夠充分活動,在無遮擋物影響下,氣流能夠不被直接折射降落。進風口下沿位置與雞籠頂籠之間間距至少 1.2m ,進風口開啟角度不低于 25mm ,確保雞舍內的通風系數及負壓合理性,氣流活動范圍提升,促使其能夠與舍內空氣充分混合,降低雞群氣溫溫差應激。
2.4進風管設置
在部分冬季較為寒冷的籠養雞舍養殖區域,建議采取進風管橫向通風的方式。進風管之間的距離控制在4m為宜,科學進風管安裝方式應當為橫向貫穿整個雞舍,從一側墻內進入,并從另一側墻出來,避免外界氣流溫度與雞舍內空氣溫度差較大。進風口位置與雞舍頂部之間平行,隨后使用彎管連接在雞舍內,呈水平橫向穿過。
進風管管徑小孔以 40mm 為宜,避免通風管過大或過小,影響通風量。小孔安裝角度以朝向屋頂45°傾斜最佳,且在前端風管上小孔向后開,后端風管小孔向前開,確保入舍氣流可以沿小孔直接流入屋頂與舍內空氣混合,降低雞舍在通風前后的溫度差異。
2.5風機開設時間
在籠養雞養殖期間,雞舍內的風機開啟應當保持均衡性,避免落人頂部雞籠的空氣溫度忽高忽低,造成雞群出現感冒的現象。在管理橫向通風的時間及強度期間,養殖戶可借助相關的空氣質量監測儀器對雞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濃度、環境濕度等進行觀察,以雞舍內空氣相對濕度50%~60% ,二氧化碳濃度低于 5000ppm 、空氣氨氣濃度低
為宜,一旦出現超標現象,立即采取橫向通風的方式進行調控。目前,在管理期間,以調節好雞舍內的環境濕度方式最為便捷,當雞舍內的環境濕度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那么雞舍內的灰塵、有害氣體濃度也將得到合理的控制,為雞群的養殖提供優質環境基礎。
3橫向通風注意事項
冬季寒冷氣候下,長期應用橫向通風會增加雞舍內冷風抽風量,不利于雞群的正常養殖生產,在冬季應用橫向通風時,建議結合氣候條件特征減少通風循環時間。在冬季為提升雞舍內通風效果,可以使用風機進行通風,避免高風速冷風影響雞群健康。夏季高溫季節雞舍內通風不僅僅為了降溫,還需要結合籠養雞密度、空氣環境濕度、溫度波動等科學使用風扇增加通風。僅依靠橫向通風無法達到高效的降溫增濕效果,啟動風機、水簾等設施設備輔助降溫增濕,避免通風量過大,造成雞群應激反應,影響養殖生產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在籠養雞生產期間,受雞舍頂部高度及坡度、遮擋物、進風口、進風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造成雞舍內易出現通風不良的現象,影響籠養雞舍內橫向通風效果,降低環境空氣質量。養殖戶在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科學設計雞舍、減少遮擋物的影響、進風口位置設置、進風管設置及風機開機時間等方面,規避雞舍內橫向通風不良的現象,降低空氣有害氣體濃度,為雞群打造一個優質的活動環境,實現籠養雞高效生產。
參考文獻:
[1]趙峰麗.肉雞舍通風管理要點[J].農村新技術,2024,(3):30-31.
[2] 常斌,王學明,儲立春,劉瑞巧.密閉式雞舍春季通風管理要點[J].養殖與飼料,2023,22(7):35-38.
[3] 任景樂,張倩,呂良鵬,阮國宏.雞舍通風管理技術淺析[J].山東畜牧獸醫,2020,41(11):40-41.
收稿日期:2025-05-30
作者簡介:李林晗(1999—),男,漢族,本科,助理畜牧師。研究方向:動物飼養與疫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