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品格教育是以培養(yǎng)幼兒道德認知、價值取向和行為規(guī)范為核心的教育活動,為其人格發(fā)展奠定基礎。開展品格教育,能夠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素養(yǎng),提升道德水平,為綜合素質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提供有力支持。教師應按照幼兒思維方式和行為特點選擇適宜繪本,充分發(fā)揮繪本在幼兒品格教育中的作用。本文基于幼兒品格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繪本教學的實踐策略,旨在提升繪本教學的科學性和品格教育的實效性。
一、幼兒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品格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顯著作用,其主要內容如下:第一,開展品格教育可以促使幼兒學會正直、尊重、責任和同情等概念,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在三觀的引導下進行有效行為決策,成長為有道德、有責任感的人。第二,豐富多樣的品格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在短時間內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其在自主探索和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第三,科學合理的品格教育能使幼兒學會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與他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升社交能力。第四,開展品格教育可以幫助幼兒盡快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升自我服務能力和參與各項活動的自信心,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
二、品格教育視角下幼兒園繪本教學要點
(一)選擇品格教育繪本
選擇適宜的品格教育繪本,對保障幼兒園繪本教學質量及培養(yǎng)幼兒品格意識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和教育要求合理選擇繪本,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確保其能在繪本閱讀中感受各種品格和行為素質的魅力。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幼兒園繪本內涵增強繪本教學與品格教育活動的關聯性,促使幼兒感受其中蘊含的品格內涵,為品格教育的合理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完善繪本教學體系
品格教育視角下,教師開展繪本教學需要保證相關體系的科學性和完善性,不斷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使得教學內容能夠契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應縮小繪本教學與品格教育之間的差距,積極改善教學面臨的問題,引導幼兒感悟繪本內容及相關實踐活動。借助健全的教學體系,增強相關繪本教學課程的開發(fā)力度,有效發(fā)揮品格教育繪本在幼兒品格培養(yǎng)中的作用。
(三)優(yōu)化繪本教學模式
幼兒園繪本教學需要依托繪本種類和內容激發(fā)教師的品格教育意識,提高其對品格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教師應結合幼兒之間的思維差距規(guī)劃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推進繪本教學的高效開展,為幼兒品格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教師不僅可以鼓勵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還可以引導其創(chuàng)編和續(xù)寫故事,提升開放式內容在品格教育中的融入力度。此外,可以通過多維互動模式,激發(fā)幼兒閱讀積極性。教師應針對幼兒閱讀情況和教學過程展開多層面評估,以此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四)組織繪本教學活動
幼兒園繪本教學需要跳出繪本內容,為幼兒開展一系列延伸活動,促使其真正掌握繪本中蘊含的品格知識和情感內涵。這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還能借助實踐活動拓展繪本內容,促進其品格的發(fā)展。例如,讓幼兒創(chuàng)作與品格教育相關的繪本,提升其在繪本創(chuàng)作和個性化表達中的參與力度。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基于生活經驗進行畫面創(chuàng)作,并在教師和家長的協助下完善故事情節(jié)、添加文字。這種多方合作創(chuàng)作繪本的活動,能夠推動幼兒園品德教育的個性化實施。
(五)積極開展家園共育
積極開展家園共育能夠提升品格教育效果,促使幼兒可以通過教師和家長雙重輔導培養(yǎng)良好品格意識。教師應向家長介紹各類品格教育繪本,提升幼兒繪本閱讀的延伸性。家長可與教師配合,在家中為幼兒拓展相關繪本內容,借此開展全過程品格教育。這不僅能增進幼兒與家長的互動,還能提升幼兒情感品格培養(yǎng)效果。
三、品格教育視角下幼兒園繪本教學策略
(一)基于繪本類型喚醒幼兒品格認知
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繪本能夠幫助幼兒在閱讀中培養(yǎng)明辨意識,這對其今后良性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選擇《好吵好吵》《我會打呼嚕》等繪本,利用生動的插畫幫助幼兒培養(yǎng)良好習慣。同時,還應基于品格教育的核心目標,選擇內容輕松有趣的繪本。以《我懂禮貌》為例,教師可以按照故事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如讓其在問路情境中扮演問路人和指路人,通過禮貌對話詮釋繪本主題,養(yǎng)成懂禮貌的好習慣。教師應通過合理的繪本喚醒幼兒對各種品德的認知,并引導其根據故事畫面進行互動和學習,在一系列文明禮儀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品格意識。此外,也需要從幼兒日常生活需求和常規(guī)培養(yǎng)目標的角度出發(fā)對繪本類型和資源素材進行有效整合,借助故事情節(jié)和角色行為幫助幼兒積累正確的認知經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領悟的品格內涵轉化為日常行為,如通過閱讀《散步》《噓》《睡覺》《午飯》《愛吃水果的牛》等繪本,幫助幼兒掌握各項活動的行為規(guī)范。
(二)通過繪本角色培養(yǎng)幼兒品格情感
繪本中鮮明的人物形象能夠引導幼兒沉浸在故事情境中,通過角色模仿培養(yǎng)良好的品格情感,形成積極正向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主要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變化,提升其共情能力,使其在角色示范作用下學會分享等良好品德。例如,在開展《我的房子,大家的房子》繪本教學時,可以從小刺猬阿奇這一角色入手進行情感品格教育,闡述小刺猬阿奇在不同情境中的品格表現。這不僅能提升幼兒繪本閱讀的參與度,還能引發(fā)其對故事內容及角色情感的共鳴。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再現的方式呈現故事內容和人物行為,引導幼兒理解角色關系,產生共情,以此幫助幼兒培養(yǎng)團結友愛的情感。例如,在開展《拔蘿卜》繪本教學時,可以引導幼兒模仿角色對話,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故事中,并通過創(chuàng)意演繹培養(yǎng)友好合作的品格。
(三)挖掘繪本內涵鞏固幼兒品格意志
教師應深入挖掘品格教育繪本蘊含的內涵,引導幼兒不斷鞏固自身品格意志。例如,通過《狼來了》《匹諾曹的故事》開展誠信教育時,教師可以進行開放式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對繪本內容的理解,幫助其認識不誠實行為的危害,并盡快改掉說謊的不良習慣。通過繪本《艾迪說到做到》讓幼兒掌握“說話說到做到,信守自己承諾”的人生信條。因此,教師應按照幼兒品格教育要求構建完善可行的繪本教學體系,方便不同年齡段幼兒通過多樣化繪本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
教師也需根據幼兒意志培養(yǎng)要求組織實際活動,通過課外延伸強化幼兒對繪本內容和本質內涵的掌握力度,提升其品格行為的穩(wěn)定性。同時,教師應與家長相互配合,提升幼兒在繪本閱讀及意志內涵挖掘中的參與度。
(四)借助繪本內容涵養(yǎng)幼兒品格行為
開展幼兒園繪本教學不僅能提升幼兒閱讀繪本的積極性,還能優(yōu)化其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將繪本內容與教育目標聚焦于幼兒品格行為培養(yǎng),提升繪本教學與品格教育的轉化效果,這對幫助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幼兒認知理解能力較弱,對品格內涵的理解不夠透徹,教師可以依托繪本幫助幼兒掌握相關品格情感。例如,借助《感恩的味道》繪本開展教學,通過豐富的圖畫引導幼兒學會表達感恩。《猜猜我有多愛你》《愛心樹》《逃家小兔》《艾薇的禮物》等繪本也蘊藏著“感恩”內涵,教師可以拓展教學內容,幫助幼幾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感激之情,引導幼兒通過具體行為表達對他人的感恩。此外,教師也可以配合繪本內容和蘊藏的情感內涵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深入閱讀各類型繪本,學會主動表達情感。例如,在母親節(jié)或父親節(jié)期間,通過引導幼兒閱讀《我媽媽》《我爸爸》等繪本,激發(fā)其對父母的情感表達,幫助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良好品格行為。
四、結語
為提升幼兒品格教育成效,教師需優(yōu)化教學模式與素材,精選適宜繪本,幫助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認知和行為習慣。由于不同繪本的品格內涵存在差異,教師應結合內容特點設計針對性教學活動,確保繪本教學與品格教育目標的有效銜接,在豐富幼兒精神世界的同時促進其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