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6-0033-0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基于這一要求,幼兒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從本土文化元素入手,優化幼兒教學課程,為幼兒提供良好的教學和成長環境[]。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原為小漁村。20世紀70年代末,大量越南歸僑在此安置,歸僑文化與當地的蛋家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北海僑鄉文化,為當地學校提供了獨特的教育資源。實踐證明,在學前教育中融入僑鄉文化,不僅能拓寬幼兒的文化視野,激發其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還能鍛煉其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創新思維。(以下簡稱僑港中心幼兒園)通過創設文化環境、將僑鄉文化融入日常教學、開展親子活動、鼓勵藝術創作等多種途徑,引導幼兒深入了解僑鄉文化、表達文化情感,極大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涵,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一、創設文化環境,引導幼兒切身體驗僑鄉文化
僑鄉文化包含語言藝術、風俗習慣和傳統節日等多個方面。幼兒園可以在園內創設與僑鄉文化相關的環境,引導幼兒在其中切身感受僑鄉文化,培養其對本土文化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激發其對家鄉的熱愛。
(一)切身感受:打造僑鄉文化體驗區
在幼兒園內精心打造僑鄉文化體驗區,可以讓幼兒切身感受僑鄉文化。僑港中心幼兒園的僑鄉文化體驗區分為僑鄉特色體驗區和查家水上生活場景體驗區。僑鄉特色體驗區選用竹子、茅草搭建極具僑鄉特色的房屋,屋內精心布置藤編家具,墻壁懸掛彩色蠟染作品,每處細節都盡顯東南亞風情,讓幼兒感受濃郁的僑鄉文化。晝家水上生活場景體驗區放置小型木質漁船模型,船內布置漁具、簡單生活用品等,讓幼兒仿佛置身蛋家水上家園,親身體驗不同文化下獨特的居住環境,為深入理解僑鄉文化奠定基礎。
(二)日常滲透:注重環境育人,加深文化理解
日常生活環境對幼兒感受和理解僑鄉文化起著關鍵作用。僑港中心幼兒園在教室張貼僑鄉傳統服飾、查家服飾、中國旗袍等圖片,精美的服飾造型與絢麗的色彩能吸引幼兒的目光,引發他們對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張貼介紹蛋家生活習俗的海報,讓幼兒隨時了解晝家獨特的生活方式。在角色扮演區放置晝家漁民的斗笠、漁網、竹簸箕、魚簍等特色道具。幼兒在角色扮演時,仿佛置身查家居民生活場景,親身體驗和模仿查家居民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切身感受僑鄉文化,逐漸培養其對多元文化的興趣與認同,讓僑鄉文化融入幼兒的生活。
(三)沉浸式體驗:創設僑鄉生活情境
創設與文化主題相關的場景,能夠提高幼兒的參與度,讓幼兒沉浸體驗主題文化。僑港中心幼兒園創設了各種富有僑鄉特色的情境,引導幼兒積極體驗,如:創設僑娃運海鮮、趕海大賽、劃龍舟等場景,讓幼兒從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時鍛煉他們的身體協調性和團隊合作精神;創設僑港美食街,讓幼兒親手制作炒冰、蝦餅、糖水等僑港特色美食,并在美食攤上售賣或與他人分享,讓幼兒了解僑港的飲食文化,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社交能力;創設自由市場,引導幼兒扮演小老板或顧客,在自由市場上模擬叫賣商品、購買物品,培養他們的經濟意識和社交能力;創設僑娃服務臺,提供咨詢、引導等服務,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培養幼兒的服務意識和責任感。
二、融入日常教學,讓幼兒獲得文化熏陶
僑鄉文化以多元文化形態呈現,蘊含著獨特的思維模式,能夠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幼兒在學習僑鄉文化時,需要在不同思維模式間切換、理解和適應,有助于提升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
(一)語言教學:在生活場景中提高幼兒表達能力
語言學習需要良好的環境。僑鄉語言的獨特韻律及富有僑鄉文化內涵的表達方式,能豐富幼兒的語言學習體驗,加深他們對僑鄉文化的理解。僑港中心幼兒園定期邀請僑港鎮的越南歸僑或其后代走進課堂,講述僑民為了美好生活而奮斗的故事,通過面對面與幼兒交流、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各抒已見、提出疑惑,有效幫助幼兒克服羞澀膽怯的性格,從而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積極挖掘蘊含僑鄉文化元素的故事,或者編寫以歸僑家庭日常生活為主題的繪本故事。如:《小漁船的早晨》通過講述歸僑爺爺帶孫子出海捕魚的故事,介紹漁港歷史與捕魚工具;《阿婆的春卷》通過講述春卷的制作流程,介紹僑民飲食文化與家族遷移歷程;等等。通過引導幼兒講述、復述這些故事,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教學法通過開展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與學習。僑港中心幼兒園搭建與僑鄉文化相關的游戲區域,如“夢幻造船廠”“漁港風情園”等,并提供豐富的游戲道具,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和體驗。例如,在“夢幻造船廠”游戲區域,教師把幼兒分成兩組,根據教師提供的造船材料,比一比看哪一個小組能夠以最短的時間造出一艘具有僑鄉特色的捕魚船。幼兒們接到任務后,需要進行組內分工,有的負責搬運材料、有的負責看圖紙、有的負責組裝,在分工合作中完成比賽游戲,在培養團隊精神的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對僑鄉捕魚文化的理解。
(三)深度體驗:引導幼兒在實踐中感悟僑鄉文化
圍繞僑民日常生活特點開展主題活動,能讓幼兒深度體驗僑鄉文化。僑港中心幼兒園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體驗活動,讓幼兒感受僑鄉文化的魅力。如:組織豐收節活動,引導幼兒身著僑民傳統服飾,積極參與模擬收割莊稼、制作特色農產品等活動,讓幼兒了解農業生產方式;開展“出海捕魚日”活動,引導幼兒在模擬海面上,手持簡單捕魚工具體驗查家人傳統捕魚勞作,感受水上生活的艱辛與樂趣;組織僑港特色“開海節”活動,引導幼兒體驗祭海、升帆、漁船出海、查家文化演出等,模擬歡送漁民出海,祝愿他們出海平安、魚蝦滿倉,傳承開海傳統習俗。上述一系列活動能夠讓幼兒深度體驗,在實踐中感悟僑鄉文化。
三、開展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共同傳承僑鄉文化
在家園共育中,親子活動能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學習生活,提高家長的教育認知,讓其主動參與到家園共育中,為幼兒創造更科學、更自然的教育環境,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務2。僑港中心幼兒園結合本園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引導家長與幼兒共同傳承僑鄉文化。
(一)親子手工制作:領略僑鄉文化魅力
組織親子手工制作活動,能為幼兒與家長搭建感受僑鄉文化魅力的橋梁。僑港中心幼兒園設立僑鄉文化手工藝品制作日,由教師向家長和幼兒介紹斗笠、藤條籃子等的起源、用途,引導家長與幼兒一起裝飾斗笠、藤條籃子;開展親子漁家飾品制作活動,利用貝殼、絲線等材料,引導家長和幼兒精心制作查家特色的項鏈、手鏈,感受查家獨特的海洋文化,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二)游戲教學: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僑鄉文化 (二)親子文化表演:展現僑鄉文化風貌
僑鄉文化中的查家民俗短劇表現了漁民從出海捕魚的緊張忙碌到歸港團聚的溫馨喜悅,能夠引導幼兒認識僑民的辛勤勞動。僑港中心幼兒園通過舉辦親子文化表演活動,組織家長和教師共同布置“僑港小舞臺”,共同表演胥家民俗短劇,讓僑鄉文化以生動鮮活的形式呈現。家長穿戴與幼兒一起手工制作的查家服飾、斗笠、項鏈、手鏈等,和幼兒一起表演。通過表演,重現查家人的生活場景,將查家文化的獨特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從而加深幼兒對僑鄉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三)親子文化探索:攜手共傳僑鄉文化
開展親子文化探索活動,有助于提高家長與幼兒對僑鄉文化的認識。僑港中心幼兒園每學期至少組織開展一次親子參觀僑鄉文化展覽活動。在參觀過程中,家長和幼兒一同聆聽專業講解,認真觀看文物、圖片、資料,共同追溯僑民的歷史變遷,探尋文化傳承脈絡。在參觀結束后的討論分享環節,家長和幼兒交流感受與收獲,碰撞出對僑鄉文化理解的思維火花。此外,幼兒園還邀請僑民家長或其后代走進幼兒園開展親子交流,分享僑民的生活經歷與文化故事,其他家長和幼兒積極提問、熱情互動,近距離感受僑鄉文化的獨特之處,形成家園共育的良好氛圍,共同為僑鄉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四、鼓勵藝術創作,引導幼兒表達對僑鄉文化的感悟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在藝術創作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反映當地的民俗、文化背景和地理環境,體現文化傳承和創新,其深厚、獨特的文化內涵能為藝術家們提供靈感,同時能體現出作品的地域特色[3]。僑港中心幼兒園靈活開展僑鄉文化藝術創作活動,引導幼兒積極表達對僑鄉文化的感悟。
(一)繪畫創作:勾勒僑鄉文化圖景
僑港中心幼兒園設計以僑鄉文化為主題的繪畫活動,以此作為幼兒表達僑鄉文化情感的載體。在“我了解的僑民生活”繪畫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基于對僑鄉文化的認知,充分發揮想象,用畫筆勾勒心中的僑民生活場景。幼兒們用明亮且鮮艷的色彩,描繪熱鬧非凡的僑港風情街、琳瑯滿目的特色商品、各種各樣的僑港小吃;或是描繪盛大的傳統節日慶典,如“開海節”“晝家婚禮”等。在“查家的水上家園”繪畫創作中,教師帶領幼兒用心描繪一艘艘漁船。通過這些繪畫創作,幼兒將對僑鄉文化的觀察與感受轉化為直觀的視覺作品,把內心深處對僑鄉文化的情感盡情抒發出來。
(二)音樂創作:奏響僑鄉文化旋律
音樂是表達情感的有力媒介。僑港中心幼兒園引導幼兒根據僑鄉文化元素進行音樂創作,開啟幼兒表達對僑鄉文化認知的全新維度。教師向幼兒介紹僑鄉的傳統樂器,讓幼兒聆聽其獨特音色,了解演奏方式,隨后鼓勵幼兒用簡單的節奏和音符嘗試創作獨特的音樂。例如,教師根據胥家特色“咸水歌”的旋律特點,與幼兒一起展開想象,創作出“小小漁船水中搖,捕魚捉蝦樂逍遙”等生動的歌詞,用稚嫩的歌聲表達對晝家生活的理解與向往。
(三)手工制作:塑造僑鄉文化形象
手工制作是幼兒藝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僑港中心幼兒園組織幼兒制作僑鄉文化主題立體手工作品,用彩泥塑造查家的漁船和漁人,通過揉、捏、搓等動作,將晝家漁船的樣子與漁人栩栩如生的神態展現出來。制作完成后,幼兒向同伴和教師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分享在了解僑鄉文化過程中的收獲與感動,讓藝術創作成為幼兒表達文化情感的橋梁,有力地促進其對僑鄉文化的深度理解與傳承。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中融入僑鄉文化,能夠拓寬幼兒的文化視野,促進其文化認同與思維發展。在教學策略上,教師通過繪畫、音樂、手工等形式,引導幼兒將對僑鄉文化的感知轉化為藝術作品,加深其對文化的理解與喜愛。這種教育方式,讓幼兒在多元文化的氛圍中親身感受僑鄉文化的魅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月霞.閩南古厝建筑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3(3):28-31.
[2]李曉莉.家園共育中親子活動的情境創設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3(23):62-65.
[3]史秋芳.地域文化在繪畫創作中的影響[J]美與時代(中),2023(7):24-26.
注:本文系2024年北海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僑港飲食文化融入幼兒園健康食育課程的實踐探究”(2024A028)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覃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