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繪本閱讀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能夠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語言能力和情感態度。然而,單一的閱讀活動難以引起幼兒長時間的興趣。通過將繪本閱讀與游戲結合起來,能夠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通過游戲化的方式,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和情感體驗將變得生動活潑,幼兒可在互動中獲取知識、體驗故事,感受閱讀的樂趣。游戲化策略不僅能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愉悅,還能促進他們自主探索,培養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一、精選繪本,挖掘游戲要素,激發幼兒興趣
在幼兒園繪本閱讀中,繪本的選擇非常重要,直接影響游戲體驗和學習效果。因此,在實施繪本閱讀游戲化策略前,教師需精心挑選合適的繪本,并從中提煉豐富的游戲元素,使整個閱讀過程充滿活力和趣味。選擇內容簡單明了、畫面生動有趣、情節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繪本,更能引起幼兒的共鳴。比如,《織毛線的貓》《章魚想要買褲子》《猜猜我是誰》《鼠小弟的小背心》等經典繪本包含精美的圖畫、生動的故事和豐富的想象空間,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既可到書店翻閱展銷圖書,尋找內容新穎、圖文并茂且故事性強的繪本,挖掘其中的游戲元素,探索隱藏的游戲可能性,又可瀏覽相關網站,搜索“趣味繪本”“繪本游戲”等關鍵詞,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完善繪本閱讀游戲化方案。教師還應選擇具有多樣化藝術表現手法的優質繪本,讓幼兒在閱讀中享受視覺和情感的雙重體驗。
在游戲設計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繪本中的游戲資源,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探索、深入理解繪本的內涵。比如,結合《織毛線的貓》設計“編織毛線”游戲,讓幼兒動手編織,理解編織的含義;依托《章魚想要買褲子》設計“模擬服裝店”游戲,讓幼兒體驗購物的樂趣,培養溝通和決策能力;借助《鼠小弟的小背心》設計“穿衣服”游戲,引導幼兒建立“大”和“小”的概念。
繪本閱讀的導入環節也是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關鍵一步。教師可通過熱身游戲讓幼兒提前了解繪本核心內容,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以《鼠小弟的小背心》為例,在正式閱讀前,教師可設計“穿衣服”熱身活動,讓幼兒為玩偶挑選合適的衣服,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太大”或“太小”,建立“大”和“小”的概念。教師還可在游戲中設置一些懸念,增加幼兒的期待感。比如,詢問幼兒:“鼠小弟也有一件漂亮的小衣服,它適合誰穿呢?你們想知道嗎?”這能引導幼兒在完成游戲后順勢導入繪本閱讀,為閱讀活動做好鋪墊。
為了讓幼兒始終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將繪本內容與趣味活動結合起來。比如,依托《猜猜我是誰》開展“動物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戴上動物頭飾,模擬動物的聲音、動作和表情,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通過這類活動,幼兒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緒與個性,還能鍛煉語言表達和肢體協調能力。在活動中,教師需有針對性地分類整理繪本材料,將其分為動手操作類、角色扮演類、推理互動類等不同類型。動手操作類游戲可安排在繪本閱讀的中間或結束階段,幫助幼兒強化對故事內容的記憶與理解;角色扮演類可安排在故事情節發展到高潮時,讓幼兒通過模擬角色的行為和感受更加深刻地體驗故事情感。
二、設置情境,營造游戲氛圍,沉浸游戲體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情境創設在游戲化繪本閱讀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將繪本閱讀和幼兒的實際體驗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情境設置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鴨子騎車記》繪本閱讀為例,教師可先將教室布置成“農場小徑”,配備小推車和各式農場動物玩具,營造歡快的農場氛圍。隨后,鼓勵幼兒扮演感興趣的角色,在模擬的農場環境中“騎車”。這能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動力,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繪本閱讀。
情境設置應從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維度全方位激活幼兒的感知系統,使其在沉浸式體驗中獲取知識,開啟智慧。以《鴨子騎車記》繪本閱讀為例,教師可設置“草地氣味區”,讓幼兒通過嗅覺感受農場的氣息;布置“車輪觸覺區”,讓幼兒感受騎車時的觸感。角色扮演是一種互動性極強的游戲方式,能夠促進幼兒在模仿與創造中實現全面發展。以《狼大叔的紅燜雞》繪本閱讀為例,教師可布置“森林小屋”,準備一些鍋碗瓢盆和假菜、玩具雞等道具,讓幼兒通過模擬烹飪游戲體驗狼大叔和雞媽媽間的互動,深化對角色關系的理解。在閱讀《鴨子騎車記》時,教師可適當添置輔助道具,如設置村莊小路和鴨子之家,鼓勵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鴨子騎車的快樂。這不僅能讓幼兒充分感受故事情節,還能培養團隊合作和語言表達能力。
互動是情境體驗的核心。以《鴨子騎車記》繪本閱讀為例,教師可組織“騎車比賽”,讓幼兒模仿鴨子在模擬的農場環境中“騎車”。幼兒可在互動中交流騎車體驗,并嘗試模仿鴨子和其他動物的聲音。這樣不僅能提升幼兒的參與感,還能加深他們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三、以人為本,尊重幼兒個性,合理設計游戲
此外,區域游戲可為幼兒帶來深度互動。通過角色游戲、科學游戲和建構游戲,幼兒可在動手操作和角色扮演中獲得對繪本內容的“真理解”。比如,在閱讀《大熊先生蓋房子》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積木、沙子等建構材料,鼓勵他們動手“蓋房子”,真實呈現繪本中的場景。區域游戲的多樣性能滿足幼兒的不同興趣。對于好動的幼兒,教師可提供一些身體互動性強的活動;對于喜靜的幼兒,可安排一些觀察性和思考性較強的任務。
在繪本閱讀中,教師需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幼兒為核心設計游戲策略,促進其全面發展。《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教師需充分滿足幼兒的自主活動需求,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推動繪本閱讀游戲化活動高效開展。
在游戲設計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幼兒的游戲參與情況,還要關注他們的興趣點和最終反饋,并給予積極反饋,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這一點可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語言表達,以及與同伴的互動實現。比如,對于在推理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幼兒,可給予表揚和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思維潛能;對于較內向的幼兒,可在小組游戲中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四、結語
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可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成長需求設計不同的游戲形式,讓他們在特定的環境中自主探索,進一步提高積極性和參與度。比如,幼兒經常會問“為什么”,教師可利用他們的好奇心這一特點設置推理游戲。推理游戲不僅能讓幼兒享受探索的樂趣,還能幫助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理解故事情節,培養邏輯思維。以《笨拙的螃蟹》繪本閱讀為例,教師可設計“推理螃蟹怎么學會游泳”的游戲。先展示一些關于水下世界的圖片,并提問:“你覺得螃蟹會如何學習游泳?它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再依次出示提示圖,鼓勵幼兒大膽推測,并模仿螃蟹走路的樣子進行推理,幫助他們將生活經驗與繪本情境結合起來。推理游戲不僅能培養幼兒的推理能力和觀察力,還能使其通過直接感知逐步建立對故事內容的基本印象。
繪本閱讀與游戲化的結合,不僅能有效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還能為他們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的游戲化策略,幼兒能夠在互動中理解故事情節、體驗角色情感,加深對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理解。這種以游戲為導向的閱讀方式不僅契合幼兒的認知特點,也能讓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展創造力、協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