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就能看到上海“三件套”,出門就是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這是住在黃浦區福州路17號大樓的居民的生活日常。雖然表面光鮮亮麗,但只有生活在老大樓內的居民才知道其中的不易:居住空間局促、配套設施老舊、安全隱患“潛伏”…
福州路17號緊鄰外灘,根據資料推定于19世紀50年代建成,作為上海優秀歷史建筑,這棟樓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面對老大樓嚴格的保護要求和復雜多樣的民生訴求,外灘街道人大工委在人大代表聯系社區聽取居民意見后,依托外灘街道綜合網格“663\"工作機制,聯動第二綜合網格召開黨建聯席會議,推動人大代表“進站入格”。在組織職能部門、相關單位及居民現場協調的同時,將福州路17號生態環境治理作為代表重點監督項目,助力歷史風貌保護和民生改善。
“我們的電線亂得像蜘蛛網一樣,好多都老化了,希望可以重新布局。”“樓里不僅有企業辦公,還有一個采耳店,它們在這里經營是否合規?”“通風的公共區域總夾雜著廁所的難聞氣味。”“周邊沒有垃圾箱房,我們要跑很遠才能倒垃圾。\"在福州路17號生態環境治理行動意見征詢會上,黃浦區人大代表胡怡瑋、胡志鋼、周華、李慧慧等認真傾聽居民心聲并詳細進行記錄。
在第二綜合網格黨建聯席會議上,街道人大工委會同綜合網格逐一梳理居民提出的上述12個問題,將其分為即知即改問題、限期整改問題、建議推進項目三大類,由責任部門對應認領,并按時間節點倒推,盡最大可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提升大樓居民群眾、企業員工的滿意度、幸福感。整個過程中,代表們既發揮專業優勢為職能部門提供工作思路,也對照居民訴求對街道人大工委、綜合網格提出了工作建議。
在一樓公共區域整治中,街道人大工委與第二綜合網格聯合城管、市場監管所、物業公司、消防等力量,清理通道雜物、督促商鋪清理外立面廣告;針對群租與采耳店合規性問題,市場監管所、城管等部門聯合執法,對照建筑圖紙和法律法規完成6家企業資質審核與疑似群租整改;物業公司、燃氣公司聯合開展燃氣安全篩查,建立一戶一檔清單,守護大樓安全。除硬件整治外,大樓的日常管理也同步加強。物業公司緊急調配保安進行24小時值守,嚴管人員進出;為二樓公共廁所增設隔斷小門,采用“單位擔當共出資\"模式,聘請人員每天兩次清潔包括廁所在內的公共區域。居委會結合每周四的清潔家園活動,發動樓內企業單位、居民志愿者一起巡樓保潔…
在垃圾投放、油煙治理等跨部門問題整治中,街道人大工委和第二綜合網格多次深入現場調研,幫助居民實現垃圾投放從“遠距離奔波\"到“家門口便利”,同時跨前一步,會同區生態環境局反復約談周邊餐飲店,使油煙污染現象也有了很大改善。截至5月底,12個問題中,8個已整改完成,剩余4個正在推進中。
“沒想到一個半月的時間,我們的大樓就有了這樣大的變化。\"6月13日,外灘街道人大工委與第二綜合網格組織人大代表、相關職能部門、居民代表等開展階段性評議會,聽取居民對治理工作的意見建議。居民們表示,問題的解決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呼呼職能部門進一步完善大樓長效管理機制,并希望人大代表持續發揮監督作用,確保各項管理措施有效落實。相關職能部門、單位一一回應了居民的建議。此次治理工作探索出一條老大樓治理新路徑,通過“硬件局限下的軟治理突破”,讓老建筑在保留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也擁有了民生溫度。
(外灘街道人大工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