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哪吒踩著風火輪,在天際劃出絢麗的弧線時,我仿佛看見自家女兒在“題海”里撲騰的小身影。作為母親,我總將職場的績效標尺,悄然架設在女兒稚嫩的心靈之上。直至看了這部電影才驚覺,那些被焦慮所扭曲的親子時光,雪藏了無盡的愛與溫情。
李靖夫婦明知哪吒是魔丸轉世,仍愿以命相護的決絕,恰似天下父母最笨拙的深情。殷夫人那句“娘從沒在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兒”,讓我瞬間破防。這不正是我面對女兒時,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嗎?然而,我常常在“望女成鳳”的心態驅使下,對女兒多了幾分責備,少了幾分理解。當敖光終于對敖丙說出“父輩經驗未必全對”時,我忽然意識到,自己何嘗不是那個執意要將龍宮重擔壓向稚嫩肩頭的母親?
影片中最動人的,莫過于李靖夫婦陪哪吒踢鍵子的場景,那分明是瑣碎日常里最珍貴的教育現場。我想起“相機而教”的真諦,在于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愛的瞬間,而非補習班中無盡的題海。作為時間管理者,我總試圖規劃女兒的成長路徑,卻忘了每個孩子都有專屬的生命節律。
我們這一代父母,或許正如敖光一般,既想為孩子鋪平道路,又在無形中編織了一張束縛其自由的金絲籠。李靖夫婦從“替兒換命\"到“陪兒改命”的轉變,讓我恍然:所謂成長,原是父母退后三步的目送。就像哪吒最終掙脫乾坤圈的束縛,我們的孩子也需要在“試錯\"中長出屬于自己的“鎧甲”!
散場時,我與女兒并肩而行,她興奮地談論著哪吒的英勇,而我卻向她敞開了心扉:“寶貝,媽媽以后也會像李靖夫婦那樣,更多地理解你、支持你,我們一起面對挑戰,而不是被挑戰所擊敗!”此刻,女兒看著我的眼神變得特別閃亮,也更為堅定。她微笑著,重重地點了點頭!
從今往后,愿我能學著做那個陪孩子數星星的母親,而不是執著于繪制星座圖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