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2-0031-03
一、引言
《逍遙游》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之一,是道家經典《莊子》的開篇之作,同時也是我們高中語文文言文中的經典名作之一。此文有深邃的哲學思想和豐富的想象力,不僅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也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內涵。[
(一)超越物質束縛,追求精神自由
莊子在《逍遙游》中通過對鯤鵬、鯛與學鳩等不同生物的描述,展現了不同的境界層次。[2鯤鵬憑借海運和大風,可“扶搖直上九萬里”,其象征著追求宏大、超越常規的境界;而鯛與學鳩滿足于在樹枝間跳躍,并嘲笑鯤鵬的高飛,代表其目光短淺、安于現狀的心態。莊子借此說明,世俗之人往往被功名利祿等所束縛,無論是鯤鵬還是蜩與學鳩都是有所待,受到外在的束縛,只有擺脫這些外在的束縛,超越世俗的觀念和價值標準,才能達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境界,即“逍遙游\"的境界,實現精神上的絕對自由。而在現代社會中,物質誘惑無處不在,人們往往被名利、地位等外在因素所干擾,忘記了自己內心的真正需求。因此,我們需要學會放下物質的包袱,關注內心的需求,追求真正的精神自由。[4]
(二)順應自然的人生態度
莊子認為,萬物皆有其本性和自然規律,人應該順應自然。例如,“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春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不同的行程需要做不同的準備,但所做的準備都是為了順應各自的情況。在莊子看來,人不應過度追求功名利祿和物質享受,而應順應自然的節奏和變化,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淡泊。這種思想在現代社會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順應自己的天性,不要過分強求和壓抑自己,以達到內心的和諧與平衡。
(三)超越小大之辨的視野
文中提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指出小智不能理解大智,壽命短的不能理解壽命長的。但莊子又進一步指出,即使是大如鯤鵬,也有所依賴,并非真正的自由。這表明莊子超越了單純的大小之分,強調無論是小生物還是大生物,都有其局限性。真正的逍遙不在于形體的大小或能力的強弱,而在于心靈的超越和自由。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時常會受限于自己的閱歷和社會地位,所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因此,我們應當有格局意識,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這樣才能不被迷惑和束縛。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了2020年高中畢業的某中學的2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0人,女10人,年齡23\~24歲,均于2024年6月大學畢業。
(二)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對20名畢業生進行了訪談和調查。
三、結果
結果顯示,如圖1是否記得《逍遙游》的占比,90% 的畢業生還記得高中學過這篇文章,其中有30% 的畢業生還能完整地背誦出兩句及以上的文章內容。而對于“關于《逍遙游》的啟示是什么?\"這一問題,如圖2《逍遙游》幾種啟示集中類型,有11位畢業生選擇了“精神自由\"(超越物質束縛,追求精神自由)這一選項,5位同學選擇了“順應自然\"(順應自然的人生態度),4位畢業生選擇了“視野”(超越小大之辨的視野)這一選項。其中有兩名同學結合了自己的經歷主動分享了《逍遙游》對于自己人生的啟示。
四、《逍遙游》對兩位畢業生的啟示
(一)畢業生A
小A畢業于哈爾濱某高校,現在在某國企工作。小A對于《逍遙游》的啟發這一問題的選項是超越精神束縛,追求精神上的絕對自由。他認為要想實現真正的逍遙,必須像“鯤\"化“鵬\"那樣,擺脫形體上的束縛,不受外界的束縛方能實現真正的“逍遙”。以下是與小A的訪談片段:
Q:你覺得《逍遙游》對于你的人生有什么啟發啊?
A:首先,我感覺啟發還是蠻大的,尤其是我們這一批大學生畢業人數達到了歷史新高,出現了找工作難的現象。其中很多同學處于迷茫的一個狀態,不知道畢業了該干什么,處于一種被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束縛著、裹挾著往前走的一個狀態。當時,我的同學的選擇一般是考研、考編、考公、找工作,詢問這些選項是否是他們的理想時,大部分人的回答是否定的。之所以選擇了這些選項,一方面是源于父母的希望,另一方面是源自隨波逐流作出的選擇,更有的是礙于家庭條件所迫,不得不趕緊找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養活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逐漸忘卻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Q:那你呢?你現在的工作是你喜歡的嗎?
A:也不全是,主要是一方面薪資待遇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水平,另一方面確實也是迫于生計而做出的選擇。
Q:那你覺得怎么樣做才能夠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追求精神自由,達到真正的“逍遙\"呢?
A:首先,確立好自己的目標;其次,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對于世俗和周遭的聲音要做到不聞不問。不受外界物質的束縛,真正實現精神的絕對自由!哪怕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結果,但是能夠享受到過程中的樂趣,看到只屬于自己的人生風景,我也覺得很棒了!
Q:你覺得《逍遙游》這篇文章怎么樣?
A:非常棒,對于我的人生非常有啟發,讓我意識到我應該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應多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真正地關注自己想要什么,明確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想要實現的自標是什么,而不是隨波逐流,最終碌碌無為。回顧溫習《逍遙游》,會促使我去嘗試努力地擺脫物質的束縛,以不計個人得失的姿態專注于自己的自標和方向。我想,若能單純地好好工作,職業價值體驗感、生活幸福感都會自然而來,在我的認知里,那就是實現了精神的絕對自由,實現了自己的“逍遙游”。
(二)畢業生B
小B畢業于某高校,一開始他認為莊子所描寫的逍遙游是一個非常宏觀迤邇的一個畫面,兼具浪漫主義色彩。當時的他只是狹隘地認為,浪漫只能用于描述愛情,直到后來,他偶然在網上刷到了一個候鳥遷徙的視頻,視瀕中候鳥南遷依據環境而更改隊形,隊形由“鯤\"化“鵬”,這讓他感覺到《逍遙游》中的鯤鵬意象具象化地展現到了他的面前,而這并非我們人為干預的現象,是大自然偶然促成的。看了這個視頻后,他表示他真正地悟出了莊子之“浪漫”,是一種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浪漫。在清楚規則的前提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所欲為”,不在意結果,順其自然,盡情地享受沿途的風景和過程,這何嘗不是一種浪漫。小B認為現在的自己受限于閱歷,所悟出的《逍遙游》中的人生啟示自然是有限的,但同時也相信,倘若未來有了一定的沉淀后,自己再回過頭讀《逍遙游》,定會有一番新的感悟,亦將收獲一份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
五、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 90% 的畢業生仍然記得這篇文章,其中大部分畢業生甚至還能夠背誦文章的部分內容,通過兩位畢業生的訪談我們可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國學經典篇目《逍遙游》對于人生真的有啟示,不僅僅可作用于學生高中階段的成長過程,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他們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后仍能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延續性的啟示。
六、討論
在2022年新課改后,《逍遙游》逐漸退出了高中語文必修課的行列,只作為選修篇目存在,但其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人生道理仍然不可小覷。因其深邃的哲理和內涵,個人閱歷深淺不一,其對于人生的啟示難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延遲性,但是其對于現代社會的青年一代仍然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當今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個人發展亦須趨向多元化,方可更好地提升對未來生活的滿意度。何不讓國學經典一直在路上,助力學生“立志、培智、陶情”,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我們且行且育人,將立德樹人的教育實踐落到實處,將立德樹人的育人功能延續到未來。
參考文獻:
[1]崔紅梅.莊子“無待\"逍遙游的三種境界析論 [J].文存閱刊,2020(40):4-5.
[2]王富仁.論莊子的自由觀——莊子《逍遙游》的哲學闡釋[J].河北學刊,2009,29(6):39-46.
[3]王凱.論莊子“逍遙游\"的人生美學[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9(1):6.
[4]劉連.淺析莊子《逍遙游》\"逍遙\"的現代價值 [J].青年時代,2016(15):9-11.
[5]劉蘭蘭.學習《逍遙游》永不過時的人文精神[J].新教育,2024(18):11-12.
作者簡介:
周燕平(1976年7月一),女,漢族,平樂人,本科學歷,高中語文教師,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