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軍隊心理服務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官兵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官兵提高心理認知水平,增強心理調適能力,營造積極心態,預防不良心態。然而,從當前部隊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來看,還存在科學性不夠、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等問題。因此,著力提升軍人心理健康教育質效,對于維護官兵身心健康、增強部隊凝聚力與戰斗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合理安排時間內容,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
(一)科學設置教育時間。心理健康教育時間安排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教育效果。在教育時間設置上,要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把握好教育頻率。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能過于頻繁,讓官兵產生厭煩心理。要根據部隊實際,科學確定教育頻率。比如,基層部隊可每月安排1至2次心理健康教育,機關、院校和科研院所可每季度安排1至2次。同時,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如飯前飯后、訓練間隙等,開展簡短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如心理健康小貼士分享、心理小故事講解等,讓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官兵日常生活,提高教育的覆蓋面和頻率。二是把握好教育時長。每次心理健康教育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1小時左右為宜。時間過長,官兵容易產生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影響教育效果。對于一些重點內容,可分多次進行教育,每次教育突出一個主題,讓官兵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三是把握好教育時機。根據官兵思想心理變化特點,選擇合適的時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執行重大任務、官兵家庭發生變故等時期,及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官兵緩解壓力、調整心態。
(二)精心選擇教育內容。教育內容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育內容應緊密結合官兵的實際需求和心理特點,既要涵蓋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又要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是突出基礎性內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內容包括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調適方法、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等。這些內容是官兵了解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適技能的基礎,必須作為重點內容進行教育。比如,通過講解心理學基礎知識,讓官兵了解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明白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傳授心理調適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冥想放松法等,讓官兵學會在遇到壓力和挫折時如何自我調節。二是突出針對性內容。要結合部隊任務特點和官兵思想心理實際,選擇針對性強的教育內容。比如,針對執行維和任務的部隊,開展跨文化心理適應、應對戰爭創傷等方面的教育;對于長期駐守邊防的官兵,開展耐孤獨、抗寂寞等心理品質培養的教育;對于長期處于高強度訓練的部隊,可開展訓練心理疲勞防治教育,幫助官兵緩解訓練壓力。三是突出時代性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官兵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也要與時俱進。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和網絡文化對官兵心理的影響,及時將相關內容納入教育范疇。比如,針對網絡成癮、手機依賴等問題,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官兵正確使用網絡和手機。
(三)定期開展教育評估。教育評估是檢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定期開展教育評估,能夠及時發現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育策略,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一是建立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評估指標體系要涵蓋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等方面。比如,教育內容是否符合官兵實際需求,教育方法是否靈活多樣,教育后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提高等。評估指標要具體、可操作,能夠客觀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二是采用多樣化的評估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心理測試等方法進行評估。問卷調查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了解官兵對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對教育方法的滿意度等;訪談要選擇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官兵進行,深人了解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和建議;心理測試可采用專業的心理測評量表,如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等,對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量化評估。三是及時反饋評估結果。評估結束后,要及時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教育者和官兵。對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要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督促教育者加以改進;對于官兵存在的心理問題,要及時進行干預和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二、突出重點時段人員,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一)關注重點時段。部隊在不同的時期,官兵面臨的任務和壓力不同。因此,要關注重點時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新兵入伍時期。新兵剛離開家鄉,進入部隊這個陌生的環境,面臨著生活習慣、訓練管理、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適應問題,容易產生孤獨、焦慮、抑郁等心理。在這個時期,要重點開展適應心理教育,幫助新兵了解部隊生活特點,掌握適應新環境的方法和技巧,引導他們盡快融入部隊生活。二是老兵退伍時期。老兵退伍時,面臨著角色轉變、就業安置、與戰友分離等問題,心理上會產生較大的波動。要開展退伍心理調適教育,幫助老兵正確對待退伍,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未來的生活。同時,要關注老兵的就業需求,提供相關的就業指導和服務。三是執行重大任務時期。部隊執行重大任務,如作戰、搶險救災、維穩處突等,官兵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生命危險,容易出現戰斗應激反應、創傷后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在執行重大任務前,要開展戰前心理動員和心理防護教育,增強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任務執行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緩解官兵的心理壓力;任務結束后,要對官兵進行心理評估和康復治療,幫助他們盡快恢復心理健康。
(二)聚焦重點人員。不同的官兵由于性格特點、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等不同,心理狀況也存在差異。要聚焦重點人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一是性格內向、孤僻的人員。這類人員往往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遇到問題往往憋在心里,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關注,通過一對一談心、小組活動等方式,引導他們打開心扉,學會與人溝通交流,融人集體生活。二是家庭情況特殊的人員。如父母離異、親人傷亡、家庭經濟困難等,這些變故會給官兵帶來很大的心理沖擊。此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及時介入,提供心理安慰和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家庭變故,走出心理陰影。三是工作壓力大、訓練成績差的人員。這類人員在工作和訓練中面臨較大的壓力,容易產生焦慮、自卑等心理。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制訂合理的工作計劃和訓練方案,鼓勵他們樹立信心,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和訓練成績。同時,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此外,對于曾有心理問題史的官兵,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進行跟蹤回訪,加強心理輔導,防止心理問題復發。
(三)實施分類教育。根據官兵的崗位特點、職責要求和心理需求的不同,實施分類教育,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精準度。一是基層士兵。基層士兵是部隊的主體,主要從事軍事訓練和日常工作。他們面臨著訓練強度大、管理嚴格等問題,容易出現訓練心理疲勞、人際關系緊張等心理問題。對于基層士兵,要重點開展訓練心理調適、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幫助他們緩解訓練壓力,處理好人際關系。二是基層軍官。基層軍官不僅要完成軍事訓練和管理任務,還要關心士兵的成長進步,面臨著工作壓力和責任壓力。要針對基層軍官開展領導力心理、職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教育,幫助他們提高領導能力,緩解工作壓力,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三是特殊崗位人員。如飛行員、潛艇兵、特種兵等特殊崗位人員,由于工作環境特殊、任務危險性高,對心理素質要求更高。要為他們開展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訓練,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豐富教育形式方法,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一)用好傳統手段。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如課堂講授、專題講座、心理輔導等,具有權威性、系統性等優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課堂講授。課堂講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者要精心備課,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案例,向官兵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調適方法。在課堂講授中,要注重與官兵的互動交流,及時解答官兵提出的問題,提高官兵的參與度。二是專題講座。邀請心理學專家、學者到部隊舉辦專題講座,能夠拓寬官兵的視野,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專題講座的內容要緊密結合部隊實際和官兵需求,如心理健康與部隊戰斗力、軍人常見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等。同時,要提前做好宣傳工作,吸引官兵積極參加。三是心理輔導。心理輔導是針對個別官兵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的一對一的幫助和指導。心理輔導人員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能夠與官兵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了解官兵的心理問題,為他們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在心理輔導過程中,要遵循保密原則,保護官兵的隱私。
(二)借助網絡平臺。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官兵獲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要積極借助網絡平臺,創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在部隊內部局域網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設置心理健康知識、心理測試、心理咨詢、案例分析等欄目,為官兵提供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官兵可以通過網站自主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心理測試,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還可以通過在線咨詢的方式,向心理專家和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二是利用網絡社交工具。利用微信、QQ等網絡社交工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群或公眾號,定期發布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調適技巧等信息,與官兵進行互動交流。同時,心理服務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社交工具及時了解官兵的思想心理動態,對有心理問題的官兵進行及時干預和輔導。三是開發心理健康教育軟件。結合部隊實際,開發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軟件,如心理游戲、心理訓練軟件等。官兵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進行心理游戲和心理訓練,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心理素質。
(三)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載體,能夠讓官兵在親身參與中體驗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心理行為訓練。心理行為訓練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訓練方式,通過設計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如高空斷橋、信任背摔、盲人方陣等,讓官兵在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增強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行為訓練要根據官兵的實際情況和訓練目標,合理選擇訓練項目,確保訓練安全。二是心理情景劇。心理情景劇是一種通過角色扮演來表達和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組織官兵自編自演心理情景劇,讓他們將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以情景劇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心理情景劇能夠讓官兵在表演和觀看中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心理問題。三是心理健康主題活動。結合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心理健康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如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健康征文比賽、心理健康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官兵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作者單位:陸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