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里,一支支特色文化小隊異?;钴S,為緊張的訓練和生活帶來活躍的氣氛,讓官兵在文化盛宴中展現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2025年春節期間,陸軍某旅“兵導演”、二級上士陳鑫積極籌備軍營春晚,他將傳統文化中的舞龍舞獅、安塞腰鼓等特色活動,融入到喜迎蛇年的晚會,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此外,他還把發生在身邊的點滴故事搬上舞臺,自編自導小品、快板、情景劇等節目,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作品展現基層官兵的良好精神面貌,讓大家在身臨其境中體驗到強軍文化的獨特魅力。
同樣是在這個春節,第71集團軍所屬部隊廣泛開展“三個人人”群眾性文化活動。舞龍舞獅、抖空竹、安塞腰鼓、英歌舞……這些飽含地域風情的民俗活動在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讓軍營里的“年味”更具傳統文化特色。眾多不同地域的年俗活動生動展現了官兵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增進互相的理解,拉近彼此的距離。
如今,在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里,一支支特色文化小隊異?;钴S,為緊張的訓練和生活帶來活躍的氣氛,讓官兵在文化盛宴中展現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龍獅齊上陣 官兵秀“絕活”
2025年1月2日下午,2025年度武警佛山支隊百獅爭霸賽在高明區正式“開鑼”。來自佛山全市五區的12支隊伍齊聚一堂,將干練的軍事動作與靈活的舞獅技術巧妙結合,傳遞出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信念,以及敢打必勝的豪情。
舞獅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而軍營中的舞獅表演,增添了許多軍營文化要素,展現出了特有的陽剛之氣,深受廣大官兵喜愛。新年伊始,武警佛山支隊依托駐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心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百獅爭霸比武。
彩絳飄揚,鑼鼓喧天。率先進行的高桿比賽,把百獅爭鳴、才高八斗、勇闖青云之上的寓意,與軍人英勇無畏、敢打必勝的戰斗信念相結合。隨著鼓點響起,各路獅隊競演驚險刺激的爬桿和旋轉騰挪,舞獅官兵上桿、騰空、尋青、采青、掛幅一氣呵成。鼓點急促如沖鋒號角,獅頭高揚似戰旗獵獵。官兵們把軍營元素融入舞獅中,干練的軍事動作與靈活的舞獅技術巧妙結合,將獅子的威武勇猛與軍人的血性虎氣展現得淋漓盡致。
隨后進行的舞獅傳統賽則以地獅表演為主,舞獅者一躍而上,并進行連續的跳躍、鉗腰進行大環旋等高難度動作。各路獅隊輪番上陣“毫不謙讓”,搬出“十八般武藝”,時而展現出獅子驚、疑、喜、怒等姿態,時而上下翻飛、閃轉騰挪,將南粵醒獅的威武勇猛展現得淋漓盡致。
武警佛山支隊表示,舞獅文化的魅力和奮發向上的體育精神,傳遞著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壯志豪情,激勵著全體官兵在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佛山全體武警將不斷磨礪自身,練就鋼筋鐵骨,苦練打贏本領,錘煉過硬軍事素質,提升部隊戰斗力。
中國是舞龍舞獅活動的發源地。舞龍、舞獅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并由此形成了極其燦爛的龍獅文化。在軍營文化生活中,舞龍舞獅不僅能活躍氣氛,提振士氣,更能通過這些富含民族精神的文化符號,進一步強化官兵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官兵們手持飛龍,腳踏鼓點,以矯健有力的動作展現龍騰獅躍的雄壯場面,充分體現了官兵紀律嚴明、富有活力的良好形象。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協作配合完成整套穿、游、翻滾等動作,著重發揮了團隊的效應。穿游翻滾間,官兵們在磨合中形成的默契,恰如戰術協同中的呼應,讓“團結制勝”的理念從訓練場延伸到文化場。在相互配合完成動作的同時強化了軍人之間的友誼,有效提升了戰友之間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不僅如此,舞龍舞獅運動形式多樣,動作變化多端,因此運動時需要將力量、協調、速度、耐力等運動特點融入其中。同時該運動具有技巧性強、負荷量大、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因此這項運動既能錘煉心肺與力量,更能雕琢軍人的形體與意志。
“特色文化隊伍,樓前集合!”冬日的周末,陸軍第82集團軍“鐵軍旅”某連的廣場上,官兵迅速擺開隊形,舞龍、舞獅、南刀、腰鼓等文化活動齊上陣,現場氛圍十分熱烈。這是該旅豐富開展特色文化活動、活躍官兵文娛生活的一個縮影。
“開展好群眾性文體活動,有益于官兵身心健康,增進戰友情誼?!痹撀妙I導介紹,他們注重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結合優良傳統、緊跟官兵需求,傾力打造特色文化隊伍。結合基層實際,廣泛征求基層意見建議,利用周末假期,因地制宜、靈活開展舞龍、舞獅、球類、鼓類、樂器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引導官兵走出一人一機一世界,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培養健康興趣愛好。
“群眾性特色文化活動讓官兵當主角,戰士們上才藝,亮絕活,人盡其才,發揮文化引領作用。”據了解,該旅在開展好特色文化活動的同時,遴選一批有特長的官兵,按照集中培訓、崗位實踐的模式,培育人才隊伍,開設富有兵味的文化文體節目,營連主官帶頭參加,讓官兵在活動中進一步獲得幸福感、歸屬感。
非遺進軍營 文化共傳承
當千年非遺邂逅迷彩方陣,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從龍騰獅躍的剛勁之姿,到非遺技藝的溫潤傳承,軍營文化如一條奔流的河,既激蕩著強軍興軍的浪花,也浸潤著傳統文化的河床。
一枚用紅繩盤繞勾勒出“軍民魚水”4字的吉祥結,在軍營活動現場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創作者是“四川省第九屆勞動模范”“成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繩編傳承人”楊文藝。2025年6月18日,這位曾在軍營揮灑青春的退役老兵,應邀回到新津區某駐軍營地,參加“運動無限 氣象萬千”迎世運文藝志愿服務進軍營雙擁主題活動。
活動一開始,楊文藝的繩編項目展臺前就圍滿了官兵。“戰友們,來,兩手各拿起繩子的兩端,把線巧妙地繞成一個圈……”他親切而專業的講解立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在手把手的細致指導和耐心示范下,官兵們略顯生澀的手中,一根根普通的紅繩逐漸穿引、打結,變成了精巧別致的繩編作品。看到這一幕,楊文藝感慨:“他們圍在展臺前,一個個好奇地問‘這是在編什么呀?它有什么寓意呢?’對非遺繩編文化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彪S后,官兵們自豪地舉起親手編織的學習成果,興奮地互相展示、交流心得,楊文藝的眼中泛起笑意:“希望今天的繩編小課堂,能讓更多戰友喜愛并傳承我們的非遺文化。”
除了楊文藝的繩編,面塑、紙藝、鉤編、泥塑、陶藝、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精彩亮相“非遺互動體驗區”,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官兵們興致勃勃地穿梭于各個非遺展臺之間,了解并嘗試不同的傳統技藝。
近年來,伴隨著各地一場場“非遺進軍營”活動的舉辦,官兵們在寓教于樂中健康成長,在濃厚氛圍中傳承文化。
2025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文化館、縣烏蘭牧騎及武川縣非遺的代表性傳承人走進武川縣武警中隊,向戰士們致以節日的問候,進一步加深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活動現場,武川縣刻紙技藝傳承人以刻刀、剪刀為筆,隨著巧手的雕刻裁剪,一幅幅寓意吉祥、栩栩如生的剪紙作品躍然紙上,將美好的祝愿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官兵。任氏中醫針灸耳穴療法融合中醫針灸、推拿等多種技法,為官兵提供專業的中醫診療服務,得到大家一致好評。節奏明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爬山調以及二人轉、獨唱、男女對唱等節目輪番上演,博得了現場官兵的陣陣掌聲。武川縣石磨莜面技藝傳承人還進行了莜面制作展示,吸引了眾多官兵親身體驗,在非遺傳承人口傳身授的過程中了解非遺、感受非遺的無窮魅力。
而在2025年4月,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崇陽縣人武部聯合縣文化和旅游局在咸寧市民兵訓練基地開展“四送”進軍營活動,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琴戲為載體,為軍分區官兵和參訓民兵帶來一場傳統文化盛宴。
演出精選3部經典劇目:彰顯家國情懷的《薛平貴從軍》選段,以主人公投軍報國的故事激勵官兵斗志;廉政教育題材《一錢誅吏》,通過嚴懲貪腐的戲劇沖突強化紀律意識;曾獲全國優秀傳承折子戲的《相思相望》,以凄美愛情悲劇展現非遺藝術魅力。演員們用獨特的提琴伴奏和質樸唱腔,將具有300年歷史的戲曲活化石演繹得淋漓盡致。
“我們駐地官兵不僅要當強軍先鋒,更要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背珀柨h人武部部長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活動,通過非遺文化與強軍文化的深度融合,既豐富了官兵文化生活,更以傳統文化中的忠勇廉潔精神滋養部隊戰斗力。
活動特別設置非遺技藝體驗區,官兵們現場學習提琴制作、戲曲臉譜繪制等技藝。參訓民兵王文煜感慨:“這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非遺項目,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了守護的意義?!?/p>
文化是傳承民族精神的根脈,更是鑄就軍隊硬核實力的精神引擎。當非遺文化走進熱血軍營,恰似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對話,為軍營注入一股溫潤的文化暖流,不僅讓官兵了解更多非遺文化知識,也在官兵心中種下對傳統文化熱愛的種子,讓文化傳承的力量在軍營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