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課堂的延續,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高質量的作業有助于學生鞏固課堂所學,檢測學習效果,發展核心素養。《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鑒于此,教師在教授人教版PEP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4Healthyfood這一單元時,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從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三個維度整體設計了單元作業(如圖1),使作業與課堂教學形成了有效對接,落實了學科核心素養。

一、學習理解類作業:學思結合,夯實語言基礎
學習理解類作業旨在引領學生聚焦語篇,堅持學思結合,感知、注意、獲取、梳理、概括、整合語篇中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建立信息間的關聯,理解語言所要表達的意義,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結構,夯實語言基礎。“啟發式\"閱讀任務單、“對話式\"情境問題鏈和“補白式\"知識框架圖,都屬于學習理解類作業。
(一)“啟發式”閱讀任務單:啟迪學生感知與注意知識
語篇朗讀、默讀和基于圖片或圖表的視覺感知活動,都是學生從語篇中感知、注意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基本途徑。教師可圍繞單元語篇內容,設計具有啟發性的閱讀任務單,啟迪學生快速準確地從單元語篇中感知與注意語言和文化知識,以此提升他們閱讀語篇的效果。

表1是教師圍繞本單元的Readingtime板塊,設計的一份\"啟發式\"閱讀任務單。Readingtime板塊是一個繪本故事。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該閱讀任務單在課前自主閱讀繪本故事。在該閱讀任務單的啟發下,學生將會感知與注意rabbit、lion、bee等動物喜歡的食物和Zip給Zoom提出的一些保持健康的建議。
(二)“對話式”情境問題鏈:啟迪學生獲取與梳理知識
情境問題是教師基于語篇情境提出的問題,旨在啟迪學生從語篇中獲取、梳理語言和文化知識,拓展學生閱讀的深度,增加學生閱讀的厚度。教師可圍繞單元語篇內容,設計一條“對話式”情境問題鏈,啟迪學生以情境對話的形式從單元語篇中獲取、梳理語言和文化知識,引領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閱讀語篇,發展思維能力。
本單元的主題是\"飲食與健康”,屬于“人與自我”主題群。基于此,教師將本次單元作業的主題確定為 Healthy food and unhealthy food.本單元PartA旨在引領學生理解掌握noodles、egg、cake、juice、bread 等單詞,熟練運用句型I'dlike some...進行交流。PartB重在引領學生理解掌握 soup、fruit、rice、meat、vegetables等單詞,熟練運用句型Would you like some...?Yes, please.\No,thank you.PartC 是一項綜合性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制訂一份個性化的每日健康飲食計劃。
圍繞本單元三部分內容,教師設計了一條情境問題鏈What fooddo you like?I'd like som.e...Would you like some...?Yes,please.\No,thank you.學生可基于該問題鏈,創編新對話。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以運用本單元所學的語言知識,也可以根據個人表達需要搜集更多關于食物的單詞。學生通過創編對話,能夠從課內外獲取與梳理更多關于食物的語言和飲食文化知識。
(三)“補白式”知識框架圖:引領學生概括與整合知識
“構建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是學生內化與吸收知識的一條主要途徑。因為三年級學生的分類、歸納、概括、整合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可依托“補白式\"知識框架圖,引領學生自主概括、有效整合單元知識,以此助力他們構建清晰、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

圖2是教師圍繞本單元內容設計的“補白式\"知識框架圖,也是一幅思維導圖。學生通過自主完成這幅思維導圖,能夠系統復習本單元的知識,整體建構關于本單元的知識體系,發展概括與整合信息的能力,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
二、應用實踐類作業:學用結合,強化技能運用
學用結合是應用實踐類作業的關鍵所在。學生通過完成學習理解類作業,已經初步形成了結構化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設計一些應用實踐類作業,引領學生在描述、闡釋、分析、判斷、內化和應用等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鞏固結構化知識,強化技能運用,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一)猜謎游戲:啟迪學生生動描述,合理闡釋
猜謎游戲是指教師根據某種食物的顏色、味道和形狀等特征,創編謎語,要求學生根據謎面,聯系已有認知,展開合理想象,猜測食物名稱的活動。這類作業集趣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能夠趣化學生識記單詞的過程,深化學生對食物類單詞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如,Zip將要到Zoom家做客,Zoom準備了 許多美食。你能根據句子描述,猜一猜Zoom準備 了哪些美食嗎?1.They are long.They are usually white,sometimestheyarecolourful.Theyare delicious.2.Itisround. Itiscolourful.Childrenusually eatit on theirbirthday.3.Itis white.Itisfromcow.
教師圍繞本單元PartALet'slearn中的noo-dles、cake、milk三個單詞創編了三個謎語,并將其作為本課時的一項應用實踐類作業。此項作業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識記單詞的積極性。
(二)辨析活動:啟迪學生深入分析,準確判斷
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都屬于學生的思維品質。應用實踐類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與判斷能力。教師可圍繞單元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集趣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辨析活動,并依托這些辨析活動,引領學生深入語篇、深度學習,以此發展學生的辨析與判斷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如,Zip來到Zoom家中做客,當Zip看到餐桌上的各種美食時,情不自禁地說:Here are so manynoodles.Theyarelong.Theyarecolourful.Whitenoo-dles,green noodles and red noodles...I like noodles.Theyaredelicious(美味的).想一想Zip從哪幾個方面描述了面條,并找出相應的單詞填寫在“食物信息卡\"的橫線上(如圖3)。

學生在完成此項作業時,既需要深入語篇細致分析Zip從哪幾個方面描述了食物,又需要深入語篇準確判斷這種食物的名稱、形狀、顏色和味道。這項應用實踐類作業讓學生對面條有了更清晰、準確的認識,發展了他們的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仿寫任務:啟迪學生內化知識,學以致用
內化知識、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落腳點。仿寫任務是指教師為學生提供范文、搭建支架,要求學生圍繞某個主題,或自選主題進行寫作的一種應用實踐類作業。此類作業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引領學生深入語篇內化語言和文化知識,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
仿寫謎語:請仿照“猜謎游戲”中的謎面,圍繞本課所學單詞,創編三條以上的謎語。仿寫短文:請仿照“辨析活動”中Zip描述面條的方式,從“名稱”\"形狀\"“顏色\"和\"味道\"等方面描述自己喜歡的一種食物。
“仿寫謎語”和“仿寫短文\"是教師在本單元作業中設計的兩項仿寫任務,也屬于應用實踐類作業。“猜謎游戲”中的謎面是學生“仿寫謎語\"的支架;“辨析活動\"中的短文是學生“仿寫短文\"的范文。仿寫任務與猜謎游戲、辨析活動密切相關、一脈相承。學生通過完成仿寫任務,能夠進一步內化和應用本單元的語言和文化知識。
三、遷移創新類作業:學創結合,培養高階思維
遷移創新類作業是指引領學生堅持學創結合,超越語篇,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遷移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等,分析、解決真實問題,發展分析、評價和創造等高階思維的一類作業。
(一)微探究項目:培養學生的推理與論證能力
微探究項目是圍繞單元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設計的一項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此類作業時,需要圍繞項目主題有的放矢的觀察、調查、推理和論證。
“探究中華飲食文化,形成健康飲食習慣”是教師設計的一項微探究項目。在該探究項目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調查了解多姿多彩、源遠流長的中華飲食文化。其次,要求學生從健康飲食的視角審視中華飲食文化,并在此基礎上,推理、論證哪些食物應該少吃?哪些食物應該適量吃?哪些食物應該多吃?最后,要求學生以英文海報的形式,呈現該項目研究的成果。
飲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完成以上微探究項目,能夠深入探究中華飲食文化,清晰感知中華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同時,學生也能夠逐步發展推理與論證能力,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二)微制作任務:培養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能力
微制作任務具有趣味性、實踐性和直觀性等特點,旨在引領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創,這是一種遷移創新類作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能力等。在微制作任務中,學生需要巧妙遷移、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深人分析、創造性地解決制作過程中所面臨的真實問題。
本單元 PartC 的主題是Planhealthyplatesforaday,基于該主題,教師設計了兩項微制作任務,一項任務是要求學生為餐館制作一份菜單;另一項任務是要求學生為自己制作一個“健康餐盤”。在制作菜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分析、解決“菜品分類”\"菜品定價\"\"菜單樣式設計\"等問題;在制作“健康餐盤”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分析“哪些食物是應該多吃”\"哪些食物應該少吃”“如何合理膳食”等問題。
學生通過思考、分析、解決微制作任務中遇到的各種真實問題,能夠深化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理解,掌握食品分類的方法和合理搭配飲食的方法,形成健康飲食習慣。同時,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與創造能力也能在微制作任務中得到發展。
(三)微展評活動:培養學生的批判與評價能力
批判與評價也是一種超越語篇的遷移創新類學習活動。教師可在組織學生開展微探究項目和微制作任務的基礎上,開展微展評活動,即讓學生展評創作的海報、菜單和“健康餐盤”。學生在微展評活動中,不僅能夠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而且能夠逐步發展批判與評價能力。
教師可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評學生的創作成果。首先,要求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拍照,并上傳至班級信息化平臺。同時,要求學生用簡單的英語介紹自己的作品,包括作品主題、創作意圖等。然后,組織學生、家長從作品主題、創作意圖、圖文內容等多個視角進行在線評價。最后,根據線上評價結果,推選一些優秀作品,開展線下展評活動。
微展評活動既是展示學生作業成果的一扇窗口,也是評價學生作業成果的一種方式。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微展評活動,能夠增強作業的獲得感、成就感,深化對中華飲食文化的認識,強化健康飲食觀念。學生在自評、互評作品的過程中,也能夠逐步發展批判能力、評價能力等高階思維。
總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等課程理念融人作業設計過程中,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整體設計學習理解類作業、應用實踐類作業和遷移創新類作業。此舉,能夠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增強作業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質量的單元作業中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7-49.
[2]胡曼麗.英語學習活動觀視角下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分類設計[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25(Z1):64-66.
[3]王瑛玨.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問題設計[J].小學教學設計,2024(36):58-61.
[4]馬毅新.基于學習活動觀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實踐探究[J].遼寧教育,2024(19):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