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1737(2025)22-0049-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篇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從學情出發,借助學生對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歌謠等的學習,實現對學生語言理解能力、應用能力、分析能力的培養。當前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仍存在以教師講解為主而學生僅被動接受的問題,給學生的深度閱讀帶來了阻礙。對此,教師應立足《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更科學的語篇閱讀活動,以切實提升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
一、《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指導
《課程標準》是教師實施英語教學活動的指南針,其將語篇作為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了不同學段學生的語篇學習重點,教師需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課程標準》也強調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教師應以學生的語篇閱讀為載體,實現對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其能在閱讀語篇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內化思想、收獲品格,從而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當前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教學仍然存在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自主性的問題,師生間缺乏交流互動,且教師只關注對語言知識的講解,常常忽視對閱讀技巧的傳授以及對學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語篇缺乏系統的認識。第二,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語篇閱讀中會更關注自己對詞匯的掌握,忽視了對語篇內容、文化背景知識的理解。第三,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在文章解讀上存在較大的困難,阻礙了其閱讀素養的發展。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面對當前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有必要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要,探索新的閱讀教學策略[1]。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在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素養發展需要等,借助多樣化的方式來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設計學習任務和課后作業時,教師也應緊密圍繞學情展開,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真正掌握有效的英語學習方法為目標,從而實現對其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教師也應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二)整體性原則
《課程標準》提出了“以主題為引領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這一課程理念。因此,在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基于主題、情境來統整語篇信息,在語篇閱讀教學中融入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能從整體上感知語篇內容,從而逐步搭建起完整的知識框架[2]。此外,教師應從整體上明確語篇教學的目標,分析學生前后階段的學習需求,以增強教學的整體性。
(三)生活化原則
《課程標準》提倡教師“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因此,在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遵循生活化原則,讓學生圍繞真實情境和問題展開對文本信息的探索,從而使其在體驗一系列循環遞進的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理解語言和文化知識,并能將從語篇中獲得的知識、思想遷移應用到生活中,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四、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一)立足《課程標準》,提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指引,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提煉其中蘊含的核心素養要素,同時結合對學情的了解,設計具有操作性的教學目標,為教與學的展開提供科學指引[3]。
例如,NumbersandAnimals這一單元的語篇主要包含了以下知識:(1)英語中數字的表達方式,數字是觀念和符號的集合,其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信息;(2)number可以指“數”“數詞”“數字”,也可以指代各種號碼;(3)英語中的加法表示方法,包括plus、and 等;(4)farm、cow、sheep 等與動物、農場相關的詞語。語篇借助對各種動物的討論引入了與數字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可以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構建。基于《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方面核心素養的綜合培養。結合本單元的語篇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教師可制訂如下語篇閱讀教學目標。
(1)語言能力方面:學生能知道如何用“-teen”表示數字的后綴;知道如何使用英語的方式來表達加法;掌握 farm、cow、sheep、horse 等詞語的含義;掌握how many、how much 的含義和用法。
(2)思維品質方面:學生能根據實際情境分析判斷英語詞句的含義,學會通過分析上下文來解讀語篇的含義。
(3)文化意識方面:學生能正確理解數字中蘊含的文化含義,養成觀察生活中數字文化含義的良好習慣,正確理解東西文化差異;能夠養成和動物和諧相處的良好品德。
(4)學習能力方面:學生能利用自然拼讀法完成對語篇中陌生單詞的學習;可以借助歸納總結的方法掌握用“-teen”來表示數字后綴的方法。
如此,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師能夠對學生的發展需求形成更清楚的認識,從而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對教學目標的設計,讓教學更具有指向性。
(二)開發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理解語篇內容營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語篇的探索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具體來說,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來開發、利用相關資源。
第一,加強對語篇內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課程標準》強調了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性[4]。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對語篇中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從而豐富學生的語篇閱讀體驗,取得更好的語篇閱讀教學效果。例如,在The SpringFestival的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角度來開發文化資源:一是引導學生分析上一單元所學的圣誕節相關內容和這一單元涉及的春節相關內容之間的異同,促使學生理解東西節日文化間的異同;二是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各個地區或世界范圍內各個地區在春節習俗上的異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意識。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語篇的探索興趣,促進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
第二,加強對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豐富英語語篇閱讀教學形式。傳統的語篇閱讀教學存在內容和形式單一的問題,阻礙了學生的深入閱讀。數字化資源具有直觀生動、啟發性強的特征,能更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有必要加強對數字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升學生對英語語篇的探索興趣。例如,在Feelings的教學中,教師可借助數字化資源,讓學生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來體會不同的情緒表現,如選取一些情緒表達鮮明的動畫片段,在課堂上播放并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從而提升其對語篇的探索積極性。
第三,加強對教學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利用。教學生成性資源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發出的資源,包括學生的錯誤、學生的好奇心等。生成性資源能加深學生對語篇的認識,增強學生在語篇閱讀中的參與性。例如,在AVisittotheZoo的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前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上的語篇并思考如下問題:“這一語篇講述了什么故事?你從中收獲了什么道理?你產生了哪些好奇心?”之后,教師可收集學生的反饋,并據此來調整語篇閱讀教學重點,實現對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從學生的學習態度、產生的錯誤等角度來開發生成性資源。
(三)加強情境創設,促進語境理解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下完成對語篇的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問題解決能力,促進學生對語篇中知識、文化思想的理解[5]。具體來說,教師應加強對語篇結構、內涵的分析,立足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具有探索價值的情境。基于英語學科特點,教師可創設啟發情境、生活情境、虛擬情境等來提升學生對語篇內容的探索興趣。
例如,在The Olympic Games 的教學中,教材中以“OlympicGames”為話題,引導學生對奧運會的會旗、召開時間、舉辦項目等展開討論,強調讓學生感受奧運會的精神。結合語篇內容特點,教師可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我國舉辦奧運會時的場景,讓學生看到我國民眾萬眾一心以及運動員堅持不懈的場面,由此創設情境。接著,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你對奧運會有多少了解?”“你是否關注過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為何我國會積極籌備這一次的奧運會?”“現在我們學校要舉辦一場小型的奧運會,如果讓你來組織,你會從哪些方面來保證‘校園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呢?”等問題,讓學生在情境和問題的驅動下完成對語篇內容的深入探索。而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分析語篇中講述了哪些內容、作者想要表達什么觀點,思考自己對體育精神有了哪些認識,同時鼓勵學生想象自己參與奧運會的場景,從而促進學生對語篇語境的理解。
(四)重視實踐體驗,引導認知遷移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對知識、思想的遷移運用。因此,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體驗,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掌握并應用知識。基于英語學科的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調查、表演、演講、辯論等形式的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
例如,在AnUnusualDay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篇的閱讀學習掌握運用英語談論過去的事情的方法,并讓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結合上述教學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活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針對“Shouldwe cherish timewhenwe are still young?”這一問題展開分組辯論。持正方觀點的學生可以舉出自己的實際經歷與感受,分析為何要珍惜時間,持反方觀點的學生則可以表達自己對時間的看法。
又如,在FoodandHealth的教學中,學生結合語篇內容了解了飲食和健康之間的聯系,并掌握了一些描述飲食的方法。基于此,教師可給學生布置多樣化的實踐任務,讓學生通過遷移所學內容來完成:(1)觀察周圍人的飲食情況,完成一份簡單的英語調查報告,闡述你對周圍人飲食健康情況的分析并提出適當的建議;(2)結合自己或家人、朋友的身體健康情況制作一份英語健康食譜,幫助自己及其他人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在學生完成實踐后,教師可組織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公開分享自己的實踐成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進一步對學生展開引導,以加深學生對語篇主題的認識。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語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語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遵循《課程標準》提出的教育思想,深入總結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注重培養學生對語篇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從而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唐滿菊.基于語篇的小學英語教材與繪本融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2024(6):49-51.
[2]陳玲.新課標理念下小學英語閱讀課程面臨的困境與創新策略[J].小學生,2024(6):61-63.
[3]蘇玉婷.聚焦思維品質提升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J].小學生,2024(6):139-141.
[4]涂佳佳.踐行新課程標準促進小學英語語篇教學[J].小學生,2024(5):97-99.
[5]丁斐斐.單元主題理念下小學英語繪本和教材融合的教學實踐研究[J].小學生,2024(5):19-21.
作者簡介:熊曉娟(1989.8-),女,福建邵武人,任教于福建省邵武市水北中心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