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5)17-0006-04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為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試大綱.優化考試內容,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命題要符合相應學業質量標準,體現不同考試功能.”1.這一綱領性指導意見尤其強調課程標準和人才選拔兩大要素,國家課程標準不僅是國家教材編寫、教育教學、評估監測的依據,更是考試命題的重要依據.
2024年,甘肅、貴州、廣西、安徽、江西、黑龍江和吉林七個省區作為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地區首考落地.為平穩過渡,2024年1月,這七個省區組織了適應性演練,隨后河南、新疆加入,進行了史上規模最大的九省區聯考.此次適應性考試采用了“8335\"新結構試卷.2024年的新高考數學試卷也采用了與九省區聯考同樣的“8335”命題結構.基于此,本文采用韋伯模式對\"8335\"新高考數學試卷與課程標準進行一致性分析,以更有好地指導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Ⅱ卷為研究對象.這兩份試卷最大的變化是試題結構深刻變革,采用“8335\"新結構:全卷共19題,其中單選題8道,每題5分;多選題3道,每題6分;填空題3道,每題5分;解答題5道,分值依次為13分、15分、15分、17分、17分.
(二)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韋伯模式作為研究工具,其有明確的量化標準.該模式從知識類別、知識深度、知識廣度和知識分布平衡性四個維度進行評價,且每個維度均制定了相應標準(見表1).
表1韋伯模式的評價維度和標準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專項課題“‘8335'新結構高考數學試卷與課程標準一致性的研究(課題立項號:2024ZJY11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依據韋伯模式的評價標準,設計此次研究的分析框架(見表2).
表2韋伯模式一致性分析框架
注:2020年課標為《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簡稱.
依據課程標準對學業評價的要求,借鑒韋伯模式,將課程標準的認知水平劃分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水平.
(三)課程標準編碼說明
按照內容主題、單元目標、具體目標逐級編碼:用數字1,2,3,4表示四個主題,比如“預備知識\"主題用數字1表示,每個主題下的單元目標依次用1.1,1.2,1.3表示,具體目標依次用1.1.1,1.1.2,1.1.3…表示.認知水平層次直接標注在三級目標后,例如“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概念,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分布列及其數字特征(均值、方差)\"編碼為4.1.11-2,表示該目標屬于第4個知識主題“概率與統計\"第1單元“概率”中的第11個具體目標,認知水平為“理解”.
編碼時,若同一知識點目標含有兩個不同層次的行為動詞,則按較高層次編碼.如“了解超幾何分布及其均值,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目標,存在“了解”與“解決問題\"兩個水平,則以層次較高的\"解決問題\"水平編碼,為4.1.13-3.
根據上述編碼方法,對課程標準內容進行編碼,形成具體的編碼表(略).
二、對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卷進行編碼
主要依據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卷試題的詳細解答過程開展編碼工作.對照課程標準進行編碼,用其標記解題步驟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對應的具體目標:若符合課標要求,則標記為“符”;若高于課標要求,則標記為“高”;若低于課標要求,則標記為“低”.下面以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Ⅰ卷第6題為例,具體說明新高考數學試卷的編碼方法.
[例1](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第6題)已知函數f(x)=-x2-2ax-a,xlt;0, 在 R 上單調遞增,則 a 的取值范圍是( ).
解:因為 f(x) 在 R 上單調遞增,且當 x?0 時, 單調遞增,所以要滿足以下條件
解得 -1?a?0 ,即 a 的取值范圍
是 [-1,0]. 故選B.
【分析】本題考查了兩個領域的知識點,分別涉及“預備知識”主題中的“從函數觀點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函數”主題中的“函數概念與性質\"“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具體考查目標如下:能借助一元二次函數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并能用集合表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借助一元二次函數圖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函數、方程的聯系;通過具體實例,了解簡單的分段函數,并能簡單應用;借助函數圖象,會用符號語言表達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值、最小值,理解它們的作用和實際意義;探索并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探索并了解對數函數的單調性與特殊點.編碼分別為1.4.3(符)、1.4.4(符)2.1.4(符)、2.1.5(符)、2.2.5(符)、2.2.9(符).
三、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根據韋伯模式,以每個領域在試卷中出現的題目數量為判斷依據:若某個領域在試卷中命中6道及以上題目,則表明試卷與課程標準在知識類別維度上的一致性水平可接受,即二者在該維度具有一致性.由表3可知,在知識類別維度,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在四個學習領域均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
表3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知識類別一致性分析
由表4可知,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Ⅰ卷在“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四個學習領域中,符合課程標準知識深度要求的題目數量占比均超 50% 其中,“預備知識”“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領域的占比超 80% ,“函數”領域占比也遠超 50% 因此,在知識深度維度,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的四個學習領域均與課程標準一致.
表4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知識深度一致性分析表
根據韋伯模式,試卷在某一領域擊中自標個數占課程標準該領域總目標數的比例,是判斷知識廣度一致性的依據:比例不小于 50% ,表明試卷在該領域與課程標準具有一致性;比例介于 40% 至 50% 之間,視為勉強達到一致性水平.由表5可知,在知識廣度維度,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在“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三個學習領域與課程標準一致,“概率與統計\"領域與課程標準不一致.
表5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Ⅰ卷知識廣度一致性分析
根據韋伯模式,知識分布平衡性指數可通過特定公式計算,即 表示試題擊中的具體目標總數, lk 表示第 k 個目標下的試題數量, H 表示該學習領域下的試題數量.若 P?0.7 ,試卷與課程標準在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上一致;若 P 在0.6至0.69之間時勉強一致;若 Plt;0.6 則不一致.由表6可知,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四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分布平衡性指數均大于0.7.因此,在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四個學習領域與課程標準具有較高的一致性.
表6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卷知識分布平衡性的一致性分析
四、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分析
由表7可知,在知識類別維度,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在四個學習領域均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
表7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知識類別一致性分析
由表8可知,在知識深度維度,2024年高考數 學新課標Ⅱ卷四個學習領域均與課程標準一致.
表8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知識深度一致性分析
由表9可知,在知識廣度維度,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在“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三個學習領域與課程標準一致,“概率與統計\"領域與課程標準不一致.
表9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知識廣度一致性分析
由表10可知,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四個學習領域的知識分布平衡性指數均超過0.7,與課程標準在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上一致性良好.
2024年兩套新課標卷均為“8335”結構,注重考查“四基”“四能”,在知識類別和知識分布平衡性維度上與課程標準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受19道題總量的限制,兩套新課標卷在知識廣度上不能做到都與課程標準一致,但試題考查的深度與擊中目標的均勻程度較高,研究價值較高.
表10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知識分布平衡性一致性分析
五、研究建議
(一)重視課程標準
在取消考試大綱的背景下,只有重視課程標準,認識并理解高考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的重要性,才能做到教學評一體化,才能將課程標準要求的目標的能力水平融入教學,更好地彰顯高考的選拔功能.
(二)加強學習領域的平衡性考查
研究發現,“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領域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較高.受19道題題量的限制,2024年高考數學新課標I、Ⅱ卷在“概率與統計”領域的知識廣度考查上,較難與課程標準達成一致.這給教師的日常教學與命題帶來啟示:需建立四個學習領域的聯系,開展綜合性訓練,強化各領域的平衡性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19)[2025-03-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