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重要觀念”“結構化”“單元整體”等理念,倡導以大概念為統領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把學科分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成為一個具有結構化和系統化的整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本質,實現知識遷移,有利于學生構建高階思維。筆者以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為視角,把教材中包括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真分數與假分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五個方面的內容分離出來,重組為“分數的意義”小單元,以便更好地進行剖析。
一、基于大概念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模型
在對《課程標準》及教材內容等課程資源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煉數學大概念,重構具有聯系知識本質的學習內容,制定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學習目標。教師可以摒棄傳統的一課一得的教學方式,采用整合度更高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以下是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模型:確定大概念一擬定單元目標一規劃學習過程一設計教學評估。
其中,單元目標是呈現學習結果,應具有測量性、操作性和評價性,指向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在核心問題或任務驅動下,經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真實探究的過程。教師應依據單元目標和學情實施多元評價、多主體評價,落實“教一學一評”一致性。
二、尋找本質,提煉單元大概念
教師對《課程標準》、學科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等方面進行分析統整,能夠達成對單元大概念的有效提煉。有效提煉大概念可以幫助教師準確把握學科教學的重點與本質,使繁雜的課程精簡下來。但對大概念的理解不同于具體知識的掌握,而是需要學生通過不斷經歷、體驗、反思,逐步內化為自己的理解,使單元大概念深植于心,進而發展數學學科思維。
“分數的意義”這部分的內容,在《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的“內容要求”中強調從分數單位的角度去認識分數。其中,對分數單位的概述有“數是對數量的抽象”“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數的意義,感悟計數單位”等,由此可見,教師應引導學生基于度量的視域認識分數。度量強調度量單位,也具有數概念的本質屬性,度量結果不足“1”這個標準量,這時要把這個標準量進行單位細分,由此產生新的度量單位,即分數單位,再對分數單位進行累加,就產生了分數。因此,應把“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數是計數單位的累加”作為“分數的意義”單元的大概念。
三、素養導向,擬定單元目標
1.解讀《課程標準》,關注知識核心。
通過解讀《課程標準》中“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三個方面對分數相關知識的具體要求可知,其中行為條件要在“具體情境”中開展教學,過程目標的行為動詞的描述為“探索”“感悟”,即探索分數的意義,感悟計數單位。描述結果目標的行為動詞為“理解”,理解分數的意義及假分數、除法與分數的關系。通過對上述內容的具體剖析,得出本單元素養目標的核心是發展數感、幾何直觀、符號意識,由此展開為具體的教學目標:能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深化對分數及其數概念本質的理解;在現實生活中能用分數表達以及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利用幾何直觀幫助理解與表達。
另外,基于整體分析,分數具有“比率”“度量'“商”的三種意義: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或部分與部分的關系為“比率”;將分數理解為分數單位的累加為“度量”;把分數視為除法時運算的結果為“商”。
2.分析學情,把握學習邏輯。
學生在三上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主要運用直觀、操作的學習方式初步認識了分數。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應引導學生從直觀認識經過抽絲剝繭,對分數具備更抽象的理性認識,促進學生理解分數是整數及小數數系的擴充。同時,為“百分數”“比”等單元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由此可制訂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和要求:(1)借助集合、面積、數線等多種直觀模型,經歷等分的過程探索分數的意義,理解部分與整體、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分數來表示;(2)從數具有可度量性的視角出發,感悟分數計數單位,理解分數是分數單位的累加,能用分數單位度量分數,明白假分數的含義;(3)在除法運算中,遇到除不盡時會用分數表示商,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理解分數作為兩個量的分數倍的關系,理解分數意義的本質,體會數系的擴充。
四、內容重構,優化學習過程
筆者根據分數三種意義的產生作為學習內容整合的思路,以大概念“數對數量的抽象”“計數單位的累加”為主線串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通過模塊形式對“分數的意義”主要內容進行重新組合(詳見附表1),讓知識之間的關聯得以強化。
五、學習評價,呈現學生思維
大概念下的教學評價需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思維的方法,不應只對學生的知識了解和記憶進行評價,而應呈現學生的學習水平。《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注重實現“教一學—評”的一致性,以表現性和過程性評價為主。本單元中的教學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對大概念的深度理解,其評價任務主要設計如下:(1)請你以 為例,說明分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寫出不少于3種,每一種意義可以用畫圖、符號
或文字等方式說明)。(2)明明和紅紅用各自的壓歲錢到書店買書,明明用去壓歲錢的 ,紅紅用去壓歲中錢的
,淘氣說:
比
大,所以明明買書用去的錢比紅紅多。”你同意嗎?請說明理由。評價任務(1)是測評學生能否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數的含義,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分數。評價任務(2)是測評學生對分數的意義、分數大小相對性的理解情況。根據學生完成評價任務的情況,對其進行評價(詳見附表2)。
附表1 “分數的意義”單元的重組設計
附表2 “分數的意義”單元相關任務的評價量規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中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