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智慧教室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室環境,它能優化教學內容,能更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從而推進課堂的交互開展。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各校教學設備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從傳統的黑板和粉筆到電子白板,再到教學一體機等,各項設備功能不斷升級和完善,也更有利于教學實踐,能夠為高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優化提供支持與助力。
二、智慧教室環境對于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的意義
(一)豐富課堂語言實踐形式
在傳統高中英語的課堂情境里,語言實踐經常被約束在單一問答互動及機械的語法訓練里,缺少任務驅動及表達意圖的支撐,學生的參與興趣不強,而結合智慧教室環境,依托多媒體投影、智能平板、語音交互設備等,教師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語言實踐場景。例如,通過虛擬現實(VR)技術,學生可以置身于模擬的英語國家街頭、博物館、課堂等場景中,進行角色扮演與情景對話;利用在線協作平臺,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英語劇本創作、配音等任務,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參與語言實踐。這種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不同的語言活動中鍛煉聽說讀寫能力。
(二)增強學生真實語用體驗
英語教學核心不在語言知識掌握的數量多少,而是看能否在多樣語境中達成有效的表達。互動教學模式的優化,對以往“問答式”交流的淺層結構進行了改變,引導課堂營造更有表達驅動力的任務情境,諸如問題攻克、觀點的爭論與辯駁、跨文化交流事宜等,由此引導學生在表達中完成語言選擇和結構組織的認知操作。這一教學邏輯撕開了“教師提問一學生答題”的單一鏈條,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去搭建表達鏈條,讓語言學習掙脫模板化操練的束縛,步入真實語用范疇,智慧教室給予了平臺方面支持,提升了教師對教學任務、語境以及反饋的教學設計能力。
(三)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質量
英語互動教學的核心意義,在于促進學生在語言輸出階段實現認知的深化與思維的延展。與傳統教學重記憶而輕表達的方式相較,互動模式需要學生針對明確任務組織語言、聚合觀點、調配邏輯體系,以便在實現表達過程中不斷反思與修正,教學過程不再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線性階段,而是學生自主調度語義、聚合信息、調適語言策略的多方面認知活動。智慧教室中的智能評價系統能夠對學生的語言表達進行多維度分析與評估。在寫作教學中,系統可以檢測學生作文中的語法錯誤、詞匯搭配不當等問題,并提供相應的修改建議;在口語表達方面,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實現對學生的發音、連貫性等及時評分,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質量。
三、智慧教室環境下高中英語互動教學模式優化路徑
(一)結合智慧教室,強化師生互動行為
互動教學的價值不只是體現在學生表達的結果上,更體現在整個過程里的語言加工和認知介人,教師需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任務執行各環節,涉及信息的消化理解、觀點的萌生形成、語言的整合組織與表達邏輯的搭建優化,教學活動應在學生表達過程里支撐其進行思維整合與語言的調適,借助任務里的多輪研討、協同構建與反饋修正,構建起“表達一反思一優化”的循環鏈路。
智慧教室的設備與技術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更多便利與可能。教師可以利用智能平板進行課堂提問、發起投票、布置即時任務等,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反饋。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2Sports andFitness”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平板推送相關問題,構建“擬定校園運動挑戰活動方案”這一整套表達任務鏈。任務劃分成了三個階段:學生一邊觀看青少年體能挑戰相關視頻,一邊閱讀課文內容,整理出常見運動項目及其具備的益處;小組成員協同制訂一個針對全班的挑戰活動計劃,包含項目的設置、規則的解說及參與的期望,憑借電子白板與在線協作平臺實施內容設計與初稿整理;學生借助英語開展活動方案展示,解析活動意義且開展師生問答互動,教師借助智慧平臺的語義分析功能,能實時察覺表達中的邏輯漏洞和語言弱點,啟發學生提升內容組織及句式運用,整個過程以表達目標為中心展開,讓學生在多輪語言輸出的時段內不斷重構語言邏輯,強化語言實操能力。學生在平板上作答并提交,教師能夠迅速查看學生的答案,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與指導。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智能設備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參與度、回答問題的情況等,以便課后進行分析,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進一步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4]。
(二)結合智慧教室,促進師生言語互動
為了促進師生之間高質量的言語互動,教師可以借助智慧教室的資源與工具創設豐富的話題情境。例如,利用多媒體展示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社會熱點事件等,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通過視頻會議功能,邀請外教或英語母語者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拓展學生的語言視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1.強化分層教學,提升語言互動效果
分層互動設計當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起點與表達潛在實力,安排具有多樣難度及支持方式的任務層級,助力每位學生在適宜挑戰下實現表達的突破。教師可依托智慧教室平臺,預先開展學生課堂表現與語言輸出數據的分析,按能力特征把學生分成組,也會給各層的組別配上有差異的任務指令及資源支持,分層任務不只是體現在任務量以及復雜度上,還需體現于交際目標、語篇邏輯以及表達結構的精準把控上,保障教學互動于同一語境時實現多維表達路徑的共在,達成教學精準推進的有效成果[5]。
在教學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3Celebrations”課程時,教師可針對“敘述一次富有文化內涵的節日經歷”設計多梯度口語表達任務。基礎層學生憑借關鍵詞引導與圖片排序來做,完成對節日活動過程的簡要敘說;中階層學生依照時間線提示行事,結合典型場景里的細節,構建成段落形式的語言敘述;提升層學生需圍繞“節日經歷對家庭情感與自我認知所產生的影響”展開論述,且嘗試對文化內涵作出闡釋。學生在平臺完成語音錄人這一操作后,系統可憑借詞匯使用頻率、句式變化度和語義連貫性實施即時分析,教師據此給出成體系的反饋以及語言微調的建議,考量了學生表達節奏與能力方面的差異,令課堂成為語言生成的多路徑協作空間。
2.豐富實踐活動,提升師生互動效果
高效的互動教學不只是看重語言輸出的個體屬性,還應創建具有組織邏輯和表達目標的小組合作模式[4]。角色式合作利于提升學生在任務中的參與熱情與責任感,憑借職能分工達成語言資源共享及表達路徑的互補構建,教師應依照任務要求去設定多個功能角色,結合智慧教室的協作編輯、實時語音記錄、多屏交互等功能,為學生分角色開展表達準備及資料整合起到有效支撐作用。教師應重點聚焦于協作過程中的語言質量及交際策略,利用平臺數據反饋精準探測學生間的協同表現,實現教學調控的迅速介入。教師還可以利用語音轉文字技術,將師生之間的課堂對話記錄下來,課后進行分析與總結,找出言語互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師生言語互動的效果。
在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5HumansandNature”教學之際,教師可設置“編制一則環保公益短片解說詞”的小組合作任務。任務要求學生針對生態保護主題開展活動,分工協作完成資料篩選、文本撰寫與口語表達。在實踐中,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有人負責撰寫解說文案,有人負責口語演講,有人則負責語言審核以及語音節奏調整事宜,學生借助智慧終端來完成材料上傳、語音比對與表達邏輯的分析,還能依托共享文檔平臺實時歸攏各方成果。在最終的展示階段,系統就發言內容開展語音識別及表達質量的解析,教師按照數據指導各小組對語言結構及內容邏輯進行優化。
(三)結合智慧教室,推動師生技術互動
在智慧教室環境下,教師還需要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重點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各種智能技術與工具,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基于智能設備的英語學習活動,如利用英語學習APP進行詞匯記憶、語法練習;通過在線詞典查詢單詞的用法與例句等,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強化師生之間的技術互動。同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素養,熟練運用智慧教室的各項功能,如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薄弱環節,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與指導。通過師生共同探索與運用智能技術,推動師生之間的技術互動,實現教學相長。在學生層面,教師重點結合信息技術,鼓勵其利用智能設備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比如,學生通過智能詞典APP的“例句聯想”功能,不僅能查到單詞釋義,還能獲取大量在不同語境下的地道用法;利用思維導圖軟件,對英語課文的結構、主題進行梳理,以可視化方式加深理解。此外,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技術創新英語學習項目”,如利用短視頻制作軟件,要求學生以英語為語言,拍攝并剪輯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短片,在創作過程中,學生需要綜合運用語音錄制、字幕添加、特效制作等技術,同時鍛煉英語表達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索新技術工具的使用方法,例如在講解英語新聞閱讀時,與學生一起嘗試使用智能翻譯筆對生詞進行即時翻譯與發音學習,分享使用心得,形成“教師引導一師生共探一學生創新”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師生在技術互動中的教學相長。對此,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設計跨學科實踐活動,在實踐,充分發揮智慧教室的優勢,深入挖掘其在豐富課堂語言實踐形式、增強學生真實語用體驗、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質量。
例如,在北師大版高一英語必修二“Unit4InformationTechnology”教學期間,教師聚焦于“人工智能是否應具備道德判斷權”這一話題,組織學生開展跨學科表達任務實踐。在課堂導入視頻中,學生初步知悉AI技術的發展現狀,再借助課本內容掌握對應術語及語境知識;其間,小組內部借助角色形式實施分工,各自扮演技術人員、倫理學者、普通用戶等相關身份,從各個角度形成觀點;學生以課堂積累資料及查閱信息為依托,以數字白板平臺為依托協作編寫立場陳述稿,再而進行小組成果匯報展示。系統可就學生觀點結構、邏輯連貫以及語言準確度方面,迅速提供評分反饋。教師重點探究學生在跨學科背景里怎樣進行語言遷移與思維表達,引領其實施多輪修訂及表達策略的調整,以跨學科內容的嵌人為手段,學生不只拓寬了表達主題的范圍,也增進了在新語境環境中整合語言與認知的本事。
綜合而言,智慧教室環境為高中英語互動教學帶來了諸多機遇與挑戰。教師需要正確認識智慧教室的功能與價值,充分發揮智慧教室的優勢,深入挖掘其在豐富課堂語言實踐形式、增強學生真實語用體驗、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質量等方面的意義,并通過優化師生互動行為、言語互動與技術互動等路徑,能夠有效提升高中英語互動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推動高中英語教學向更高水平發展。
四、結束語
英語互動教學本質是借由真實語境中的語言實踐達成,助力學生于表達中實現思維的深化以及能力的搭建。作為教學環境拓展的智慧教室,誠然為表達的組織、語境的創設及反饋的調控增添了更多工具助力,但其意義最終得回歸教學這一本體。僅當互動活動依托清晰的教學目標、合理的任務鏈條以及多層次表達路徑來開展,技術的意義才會真正轉化成教學效能的提升,未來英語課堂實施重構,不應僅著眼于表層形式的革新,而需著力重塑教學邏輯,深耕語言生成的內在機制,讓課堂成為學生主動搭建意義、展開表達以及形成認知的真實空間。
作者單位:周彩霞 甘肅省卓尼縣柳林中學
參考文獻
[1]韓瑜.智慧教育時代高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4,40(01):97-105.
[2]王震靜.學科智慧教學環境下高校英語專業課程教學創新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3.9(36):113-116.
[3]賀軍,龐建紅.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23,(02):130-132.
[4]劉斌.高中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2022.(15):128-130.
[5]賈亭渝,陸宇正,張蓓嘉.面向智慧教室的中職互動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0,19(2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