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Java EE課程面臨體系龐雜、學習目標不清晰、個性化教學支持欠缺等問題。與此同時,高等教育正在經歷從“基于課程輸入”向“基于學習產出(OBE) ”的范式轉型。針對這一現狀,本研究基于OBE教育理念,提出通過構建課程知識圖譜來推進Java EE教學改革。改革方案系統性地涵蓋了教學目標設定、教學內容重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以及教學考核評價等關鍵環節。實踐數據表明,該教學改革方案有效促進了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與個性化學習進程,顯著提升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與軟件開發綜合技能,從而切實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OBE) ;知識圖譜;Java EE;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9-0127-0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 標識碼(OSID)
0 引言
“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以持續改進為驅動力”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 教育理念是工程教育認證的核心,OBE教育思想源于直接面向社會需求的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已從基于課程的教育轉向基于產出的教育,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傳授型教育轉向能力培養型教育[1]。
Java EE課程是一門核心的軟件開發課程,其內容涉及互聯網計算機應用相關的架構、方法和技術,是計算機專業軟件開發方向的主干課程。Java EE是建立在Java平臺上的企業級應用解決方案,是當前企業級開發的首選平臺,眾多企業級應用,如辦公自動化系統、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金融應用等,均基于Java EE技術開發。
1 存在的問題
本研究涉及的Java EE課程包括兩方面內容:(1) Java Web開發技術;(2) 基于Spring+SpringMVC+MyBatis的第三方開源框架。目前課程教學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 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課堂教學偏重理論原理和復雜框架配置,而學生更渴望掌握最新、高效的開發技術。由于技術框架和行業案例更新迭代快,亟須重構課程體系,通過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 教學模式缺乏多樣性。教師僅將課件和視頻上傳至“學習通”平臺,采用統一的教學進度和方式。教學資源未按知識粒度系統組織,導致學生難以把握知識脈絡,自主學習導向性不足。課堂以教師講授和學生模仿為主,缺少深度討論和綜合實踐,不利于知識的內化和深度理解。
(3) 考核機制不夠完善?,F有過程性考核和期末分組設計難以準確評估個體學習效果,特別是團隊項目中個人貢獻的量化存在困難,需要建立更精準的個體評價體系。
針對上述問題,在OBE教育理念下,研究提出了基于知識圖譜的混合式教學模式。OBE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產出為導向,能夠進行持續改進[2];而知識圖譜作為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驅動力,為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新的賦能力量,提高精準教學質量和個性化服務水平[3]。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構建課程知識圖譜,實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實踐,獲取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動態知識圖譜,為學生推薦個性化學習路徑和學習資源,也為教師持續改進教學提供支持,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2 改革措施
2.1 以社會需求為目標,重構課程知識體系
2.1.1 整合高效的Java EE開發框架Spring Boot
當前Java EE開發技術流行的框架是Spring Boot,Spring Boot是建立在Spring框架之上,基于Spring的核心特性和功能,是Spring的一種擴展和增強。由于Spring Boot遵循“約定優于配置”的原則,從而使得開發者只需很少的配置,或者使用默認的配置就可以快速地搭建項目,大大提高開發效率,因此深受開發者青睞。這要求在講授Spring框架時,需增設Spring Boot內容。教師需在有限學時內優化課程知識體系,使得學生既有Spring框架的理論知識,又能夠應用Spring Boot框架去高效地開發項目。
2.1.2 選用高效的開發平臺IntelliJ IDEA,將相關的工具引入課程學習框架
支持Java EE開發的平臺有MyEclipse、Eclipse和IntelliJ IDEA, IntelliJ IDEA是近年來廣受歡迎且業界評價極高的Java EE開發平臺,其在智能代碼輔助、代碼重構及版本控制工具集成等方面表現優異,是一款高效的開發工具。在課程學習中,還引入相關工具,具體如下:
(1) Maven構建工具:引入Maven項目構建工具,旨在規范項目結構,統一管理項目依賴(JAR包) ,培養學生遵循行業標準開發流程的意識。
(2) Postman接口測試工具:引入Postman進行接口測試,使學生掌握API測試方法,理解客戶端與服務器交互過程,為前后端分離開發奠定基礎。
(3) Spring-Fox接口生成工具:集成Spring-Fox自動生成API文檔,便于前后端協作,讓學生體驗真實的團隊開發流程。
(4) Git版本控制工具:引入Git進行版本控制,培養學生的協作開發能力和項目版本管理習慣。
2.2 梳理知識脈絡,構建課程知識圖譜,以成果為導向,重新設計教學活動
OBE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推動高等教育從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轉變?;诒緦W院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需求,Java EE課程采用全棧內容設計。在有限學時條件下,須突破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實現信息化教學,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系統梳理知識體系并構建課程知識圖譜,進而依托圖譜建設課程資源體系。
課程實施以成果為導向,每個教學模塊均設計綜合性案例,有機融入相關知識點。課程知識圖譜的構建依據Web應用系統開發技術要點,可直觀呈現知識點間的邏輯關聯、先后修關系以及在案例中的實際應用。教學實施過程中,基礎性、概念性內容安排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教學重點聚焦:(1) 技術應用場景;(2) 技術背景、設計原理與核心問題;(3) 技術體系架構,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技術認知[4]。教師通過增設綜合實踐與專題討論環節,著力培養學生分析、評價與創新的高階思維能力。
2.3 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完善考核方式,實現精準評價
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把線上學習情況納入考核,細化考核的方面,通過平臺能夠較精準地考查學生平時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效果。
3 實施過程和效果
3.1 明確教學目標,整理知識脈絡,構建課程知識圖譜,完善教學資源
課程目標1:理解Java EE整體技術框架、掌握Java Web開發技術、掌握Spring框架、SpringMVC框架和MyBatis框架、掌握SSM框架的整合思想和步驟。
課程目標2:掌握Web應用程序的開發流程、理解常用的設計模式,掌握代碼的編寫規范、掌握企業級應用程序的分層架構,能夠基于SSM框架,結合主流的前端開發技術完成項目開發。注重培養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針對應用開發的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具有創新意識。
課程目標3:具備與其他同學進行有效溝通和協作的能力;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能夠跟蹤技術前沿。
明確了上面的課程目標,設計了圖1的教學體系,按照圖2的思路來展開教學,由淺入深,逐層推進。
初步建成知識圖譜,分為“第1部分Java EE概述與開發環境搭建”“第2部分Java Web開發基礎”“第3部分SSM框架”“第4部分Spring Boot框架”和“第5部分前端開發技術”5個模塊??紤]到部分專業未開設前端開發課程,本課程特增設“第5部分前端開發技術”模塊,提供HTML+DIV+CSS、JavaScript、JQuery和Bootstrap框架的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根據教學內容,將教材里的一些相關的章歸屬到一個模塊里,一個模塊再分為幾個節,“模塊-節-知識點”三級粒度組成,通過知識圖譜,學生可以構建Web應用系統開發的技術體系,其中“第2部分Java Web開發基礎”模塊的知識圖譜如圖3所示。
單擊圖譜中的“2.1 JSP基本語法”節點時(如圖4所示) ,右側窗口將顯示該知識點關聯的學習資源、試題、平均完成率、平均掌握率以及前后繼知識點的掌握率。單擊詳情,可以看到班級對這個知識點的整體掌握情況,如圖5所示,選擇某個學生,則可以看到這個學生的個體掌握情況,如圖6所示,系統能為學生推送個性化學習路徑,支持其自適應學習。
3.2 編寫教案,做好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
在組織和完善教學資源時,需要系統性地關聯各知識點。由于教學內容涵蓋多個板塊,應明確劃分三個層次:核心掌握內容、自主學習內容和知識拓展內容。具體實施包括:編寫詳細教案,設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內容,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發布與知識點相關聯的隨堂練習以監測學生掌握情況。同時增加課堂討論環節促進知識內化,并在每個模塊學習后安排綜合實踐活動以提升實踐能力。
期末課程大作業采取項目制形式:教師基于現有Web系統設計題目,規定數據庫結構和功能需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限定條件下進行合作開發,除完成基本功能外還需實現拓展功能。要求明確記錄組員分工與貢獻,并提供相應證明材料。作業提交后須進行班級答辯演示,這一設計既能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學習,又能有效防范抄襲行為,確保評價過程的真實性和公平性,從而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
3.3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獲取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動態知識圖譜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線上借助知識圖譜可直觀監測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完成率與掌握度,通過班級知識圖譜和章節測驗統計,凝練共性問題[5];線下課堂完成重要知識的精講、實踐練習、綜合案例講解和討論, 促進知識的深度學習,內化知識,構建知識之間的關聯;課后發布實驗作業和拓展資料。學習通平臺會根據學生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推薦個性化學習路徑和個性化學習資源,學生進行自適應學習。基于課程知識圖譜,平臺記錄學生在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實驗作業、隨堂練習、章節測驗、討論等環節的學習軌跡,以知識圖譜的形式可視化地展示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能夠精準定位學生學習短板以及薄弱知識點,教師可依據平臺反饋的學生學習問題,動態調整教學策略。
3.4 建立一套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
為確保課程目標的達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評價體系均圍繞這三個目標設計與實施[6]。課程的成績由平時成績40%和期末設計成績60%構成,平時成績的權重如圖7所示。期末設計的評分標準如圖8所示。
4 結語
通過匿名在線問卷調查收集的學生反饋數據(如圖9所示) ,客觀反映了教學改革的實際成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成果導向認知、開發工具鏈掌握程度以及知識體系構建等方面均給予積極評價,這些反饋與課程設計的預期目標高度吻合,證實了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實施基于OBE理念與知識圖譜的Java EE課程教學模式后,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使其具備了扎實的Web應用系統開發能力,同時在團隊協作和自主學習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步。
參考文獻:
[1] 蔣宗禮.本科人才培養 從經驗走向科學 從粗放走向精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1.
[2] 孫憲麗,張欣,張楠.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學教育,2016,5(4):112-113,132.
[3] 陳云龍,孔娜.我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挑戰與建議[J].中國教育學刊,2023(4):25-31.
[4] 李小薪,趙小敏,韓姍姍,等.以全面、高效和可持續性為導向的Java EE課堂教學[J].計算機教育,2021(3):118-122.
[5] 趙萬祥,李滔,劉強,等.以活動為導向的有機化學知識圖譜構建與實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4,45(4):113-120.
[6] 徐勝舟,杜小坤.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Java EE程序設計》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方法[J].現代計算機,2021,27(19):170-174.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