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樹是落葉果樹,在我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其品種多樣,在果業經濟中有一定的影響力。梨樹栽培技術包含環境條件、水肥施用、花果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山東地區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溫度適宜,非常適合梨樹的種植。為有效提高梨樹栽培技術水平,提升果品品質,建議梨農適地適樹、精心管護并防范各類病蟲害,提高梨果產量和品質,增加梨農的經濟收入。
1 梨樹種植
1.1 梨園選址
梨樹要實現豐產栽培,建園應選在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排水灌溉方便,并且交通運輸便利的地塊。種植地選好后,結合周邊道路設計及防護林栽植等要求,合理規劃梨園建設方案,以方便后期的栽植和管理。
1.2 整地挖穴
梨樹幼苗通常在春季和秋季移栽,種植前須先把地整理好,深耕土壤,確保土壤肥沃松散,為梨樹順利定植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為了確保梨樹種植后高產豐收,根據地形不同,確定不同的種植密度,一般株行距設置為 2m×3m.2.5m×4.0m 。按照長寬各 80cm 、深度 60cm 的標準挖好種植穴,穴底放入厚 30cm 左右的稻草或綠肥植物,上面覆蓋一層表土,然后每個種植穴中加入 5kg 的有機肥和 2kg 的鈣鎂磷肥,與之前挖出的土壤混合均勻,修成饅頭形狀的種植穴。待穴坑自然沉降后,再開挖穴坑以備種植梨樹。
1.3 梨樹定植
在栽植梨苗之前,應對梨樹苗木的粗根進行修剪,有助于梨樹栽植后新根的生長。栽植后應立即壓實土壤和澆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塑料
薄膜覆蓋穴坑周圍的土壤。由于梨樹是異花授粉的樹種,因此通常需要配置約 20% 的授粉樹,以確保梨樹得到充分的授粉,從而實現高產穩產。
2 土壤管理
2.1 改良土壤
為了提升梨果的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土壤改良工作至關重要。在秋季果實采摘之后,至冬季果樹落葉前,此時土壤松散干燥,可在行間深翻土壤,耕翻深度在 40cm 左右。如果條件允許,每2年進行1次深度耕翻。也可分別在種植后第2年、第4年、第6年,在梨樹兩側挖設寬度 50cm 、深度80cm的溝渠,撒入有機肥后覆土掩埋,以增加梨園的土壤肥力。
2.2 水肥供應
肥料供應科學合理,樹體生長才能健壯。若肥料過多,引起梨樹徒長;肥料過少,樹木生長衰弱、病蟲害發生嚴重。因此,當梨樹生長旺盛時,應不施肥或少施肥;而在樹木生長較弱時,則需要增加施肥量。當梨果產量較高時,為了維持樹體的營養,應適當增加施肥量;相反,在梨果產量較低時,則應減少施肥量,以避免肥料的浪費。在秋末冬初施用腐熟的有機肥,并配合適量的化肥;在生長期根據需要進行多次追肥和葉面噴肥等。
2.3 梨園混養家禽
4月,在梨園混養雞、鵝、鴨等家禽(圖1)。家禽啄食青草、害蟲,既可以抑制草類生長,又能降低蟲口密度。在節約除草防蟲成本的同時,又保證了梨果的品質及家禽的安全。另外家禽糞便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農藥殘留有積極作用。此林下混養模式省時省力、高效便捷,目前較多梨園都在應用。

3 果樹管理
紡錘形是梨樹的理想樹形(圖2),具體標準為:樹干高度保持在大約 60cm ,整個樹高約為 3.5m ,中心干應保持直立且強健,其上應均勻分布著大約25個結果枝組,結果枝組之間的距離控制在 15~20cm 。主枝與主干基角為 70°~90° ,主枝長度在 1m 以上。山東地區梨樹開花時間大多在4一5月。花期務必做好疏花工作,應疏除那些生長弱、密集分布、畸形的花,保留健康、分布較為稀疏以及優質的花。對直立且強壯枝條上的花以及位于樹冠頂部的花,也要進行適當的疏花處理。疏花后10d左右開始疏果,優先疏除弱小果、病蟲果、畸形果、外部有損傷的果,盡量保留大果、健壯果以及外表完好無損的幼果。
病蟲害防治
湘美茶
梨樹常遭受的病蟲害包括黑星病、腐爛病、黑斑病、輪紋病,以及蚜蟲、梨木虱、梨小食心蟲和紅蜘蛛等。在防治過程中,務必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將農業防治與物理、生物及化學防治結合起來綜合治理,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4.1 農業防治
一是休眠期徹底清園。病蟲害大多有越冬休眠的習慣,有的在淺土層中,有的則在枯枝、落葉及雜草中,對果園進行清園處理,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越冬病蟲源,實現對病蟲害的預防。具體做法:拔除梨園內的雜草,剪去干枯的樹枝,清理落葉,收攏一起集中焚燒。焚燒后的灰燼返田,以增加果園肥力。二是合理灌溉。根據樹體需要適時灌溉,如梨樹生長初期用水量多,開花之后用水量減少。根據梨樹不同生長周期合理灌溉,能夠有效預防一部分病蟲害的發生。三是增強樹勢。重點施用有機肥,適度提高其施用比例,可顯著改善土壤結構。在梨樹的花果期,合理疏花疏果,保持樹體的適宜負載量,有助于增強樹勢,提高梨樹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從而有效減少病蟲的發生。四是在梨園幼樹期,鼓勵農戶在梨樹行間種植花生、蔬菜、紅薯等低稈農作物,可起到以耕代撫的作用,并能夠彌補早期支出。注意在耕作中不要損傷苗木。也可將生草等綠肥植物栽植在株間或行間(圖3),以此提高土攘有機質含量,增加肥力。五是在冬季土壤凍結前,大約翻耕 20cm 以此將土中的病原菌和蟲卵暴露在外,使其被曬干或凍殺。
4.2 物理防治
一是燈光誘殺。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利用害蟲趨光性,在梨園中間隔一定距離懸掛殺蟲燈,誘捕蚜蟲、梨小食心蟲和蛾類等害蟲,可以有效減少園內害蟲的數量。二是放置糖醋液。食心蟲、卷葉蛾及金龜子等害蟲對糖醋液的氣味極為敏感,因此可以利用糖醋液誘殺。這種方法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在梨園中常用。具體做法:將配制好的糖醋液(糖1份 + 醋5份 + 酒1份 + 水15份),放置在黃色口瓶中,懸掛于距離地面 1.5m 處的梨樹枝上,每 667m2 可懸掛10~15個。定時清理糖醋液中的蟲體,并及時補充糖醋液。三是掛置黃色粘蟲板。在害蟲成蟲發生期,在梨園懸掛黃色粘蟲板,可有效消滅趨黃性害蟲成蟲,減少雌成蟲產卵量。具體做法:將黃色粘蟲板按照每 667m2 掛置10~15塊的標準,懸掛于距離地面 1.5m 處的梨樹枝條上,用于防治蚜蟲等多種害蟲。

4.3 生物防治
梨園內害蟲天敵主要有瓢蟲、捕食螨、赤眼蜂與草蛉等,保護和利用這些天敵,對蚜蟲、螨類、梨木虱等害蟲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4.4 藥物防治
藥物防治以防為主,實施藥物防治時,優先采用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等生物農藥,避免使用高毒性農藥。病蟲害大發生時,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以降低果實受到農藥污染的風險。可選擇使用甲基托布津、吡蟲啉、石硫合劑和啶蟲胱等,這些藥劑可以交替使用或合理混合使用。通常,在3月下旬梨樹萌芽前,可以全園噴灑
的石硫合劑,用以預防蚜蟲、梨木虱、黑星病、白粉病等。開花前后,使用70% 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10% 的吡蟲啉1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黑星病及梨銹病(圖4)等。幼果期及時套袋保護,并使用高效低毒農藥適時防治各類病蟲害。

5結語
梨作為一種常見的水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罐頭、釀酒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山東省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非常適合梨樹的栽培。為了提高梨果的產量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風險,梨農需要認真學習并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根據種植地實際情況,選擇優良品種進行科學種植,種植后加強管理、科學修剪,保障水肥供給充足,發生病蟲害時,積極采取多種措施,綜合予以有效防治,這樣才能確保梨樹健康生長,梨果產量及品質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