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么的,好像就是忽然一下就火了?!睙o論是當地的政府官員、普通居民,還是相關產業從業者,似乎都無法給城市走紅一個明確的解釋。
過去的一年,越來越多城市成為了短視頻流量推送中的“網紅”。很多時候,我們習慣了把“網紅城市”當成充滿噱頭的互聯網奇觀,卻忽略了這些城市流量密碼背后,也蘊藏著城市發展軌跡中的一次次迷茫與突圍。
2024年3月起,沉寂已久的西北小城天水,因為一碗麻辣燙保持了兩個月熱度。流量來得猛烈,退潮也是必然。
到了2024年末,海英麻辣燙的店鋪還有顧客在排隊,但比起最高峰時排隊數小時,現在半小時就能吃到。附近的其他幾家麻辣燙人氣商家,客流已恢復到從前。
根據天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2024年1月至11月,天水麻辣燙商戶的新設量274戶,注銷量133戶,新設注銷比例與其他經營主體相當。
面對驟降的客流,麻辣燙店主張續麗有些不適應,她原以為自己是這輪熱潮中的幸運兒。2024年3月初,她剛剛租下四合院里的一家店鋪,天水麻辣燙就火了。張續麗迎著風潮,趕在3月20號開業;年底,她打開了之前根本沒空接單的外賣平臺。
比起張續麗這樣的新人,做了十幾年麻辣燙生意的開元麻辣燙老板吳志剛則淡定許多?!吧饩拖裥碾妶D,總有高高低低”,年底本就是淡季,吳志剛看得開。不過這個給手機充一回電能用兩天的50歲老板,也試圖擁抱流量。他催著兒子和店員學別人做直播,但大部分時候只有“0人觀看”。如何玩轉這些平臺,他們尚在摸索。
但是天水麻辣燙的余溫還在,人氣帶來新的商業生態?,F在天水的店鋪、超市很容易便能買到麻辣燙料包。走紅后的幾個月,海英麻辣燙成立了公司,推出了預制包裝的手搟粉和麻辣燙底料,還聘請了專門的運營人員。
變化也體現在走紅后迅速改變的城市面貌上。天水出名后,出租車司機王旭平最高興的是,城市的道路終于變好了些?!坝绕涫侨ジ哞F站的那段路,原來大坑旁邊是小坑,根本走不動?!蓖跣衿竭€發現,停工許久的有軌電車二期工程,在麻辣燙的熱度后終于又開始動工,“讓人看到了希望”。
早在40年前,天水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將天水建設成為最佳人居環境、最佳旅游環境的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思路。1998年,當地文件中指出,要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來抓。終于,這些目標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突破。據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天水全市接待游客59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83億元,分別增長23.9%和25.6%。
面對流量“入冬”,天水人的反應倒是清醒又樸實。海英麻辣燙店的老板哈海英說,還是要踏踏實實把店做好,把產品做好。在她的概念里,自己只是踏實守了一家麻辣燙店快30年,順其自然等到了流量。
天水古城的文創店老板解偉相信,天水會有下一個“旺季”。
“我朋友在山東生活,淄博在走紅的第二年,4月到10月的人流量依舊不低。麻辣燙爆火就是一個契機,讓所有往西部來的人知道了天水。原來西部游可能從蘭州一路往西走,現在這個出發點也可以變成天水。”解偉說。
網紅城市景觀總以形形色色的人為背景板。但也有些時候,人并非只是背景,還是流量興衰的主導。
有一類網紅城市的聲名鵲起,最初就是因為城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忽然出圈。
理發師曉華火了一個月后,懷化理發師周賢汝感覺,長泥坡新村的流量漸漸退潮了:曾經豎起的城市形象招牌撤了,攤位也撤了。曉華所在的街區回到了原本安靜的模樣。
不過,流量消退后的長泥坡新村,時不時還會出現人潮。2024年12月,湖南懷化“2024美發美食活動周”在長泥坡新村啟動,理發師曉華被當地美容美發化妝品行業協會授予“匠心手藝人”稱號,曉華的理發店門口擺起了集市,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名理發師為游客、市民義剪。
“整個街區和曉華剛火的時候一樣熱鬧?!敝苜t汝感覺當地文旅部門為了接住流量,極盡熱情與真誠。
周賢汝和朋友合伙開的理發店,離曉華的靚點理發店步行僅3分鐘。去年10月,曉華發布那條名為“讓你笑著走出這個理發店”的短視頻火起來之后,周賢汝就開始在抖音上發布和曉華相關的視頻,賬號兩天就漲了2000名粉絲。
在他看來,當地有關部門能夠促成這樣的活動有著內在邏輯。不少短視頻軟件使用者猜測,平臺存在著一個“造神計劃”。曉華是被算法隨機選中的普通人,平臺把資源傾斜在他們身上,賦予他們“潑天的富貴”,打造平民網紅,能讓更多人愿意在短視頻軟件上發視頻或單純刷視頻。
憑著這種對于流量朦朧的感覺,曉華火起來以后,周賢汝堅持每天都直播。“最初流量好的時候直播間里有幾千人,有空就直播。”可沒過個把星期,周賢汝就發現直播間就剩幾十人了。
周賢汝也說不清楚,曉華的火爆究竟給一座城市帶來怎樣的影響。他感覺自己并沒有吃到懷化成為網紅城市的紅利,因為曉華的走紅和當地美發業發展不存在強關聯。
不過,他關注到一個變化。他的朋友以前在自我介紹時,都說自己是“湖南人”。最近,朋友自我介紹時都說自己“來自懷化,就是理發師曉華所在的那個城市”。
如果要說曉華的熱度給自己和城市帶來什么,周賢汝說,“就是理發應該回到手藝本身,城市的文旅應該是真誠和熱情本身”。因為曉華,更多人知道了這個時代依舊有一些手藝人,把手上功夫看得很重。
盡管當地人對走紅無法給出明確的解釋,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李彪眼中,看似偶然的網紅小城,背后其實有跡可循。
“不是所有的小城都能得到流量的眷顧。”李彪說,“這些網紅現象都是對社會熱點、社會問題的一種回應。造神并不能全然依靠算法,很多城市想要制造流量,還是得出現和時代背景相勾連的熱點?!?/p>
另一些人物則補充了人們需求、情緒的空缺。李彪說,像曉華,滿足了大家對服務意識、真誠樸素的渴望,這些看似普通的品質,反而是現在社會所稀缺的。
“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適合做網紅,卷不動就別硬卷。”李彪說,如果城市本身不具備吸引眼球的潛力,硬造一個只會讓老百姓產生逆反心理,“賠錢賺吆喝”都還算好的,就怕“吆喝”都沒人回應。
但是網絡熱點瞬息萬變,也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夠一直坐享一個網紅、一種地方美食帶來的流量和關注。
流量漸漸消退后,城市還能做些什么?
李彪說,一個健康的城市發展模式不能僅靠網紅經濟下的文旅,應該由多元的產業支撐,考慮到本地居民最實際的生活需求,將城市文化融入到建設之中。
“如果城市能利用流量的時機,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加強基建和文化傳承,那么這種改變是真實且可持續的?!崩畋胫赋?,如果只是追求短期的熱度,并沒有實際發展舉措,那泡沫碎了以后,反而會成為城市的負擔,還是要看如何利用好紅利。
李彪說:“另一些城市比如哈爾濱,整座城都在小心翼翼地維護其網紅形象,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舉措和做法都是聽勸,這才保證了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