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政給水管道施工工藝
(一)給水管道溝槽開挖施工工藝
給水管道溝槽開挖施工采用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在開挖前需通過測量放線確定管道中心線位置和開挖邊線。溝槽開挖寬度應按照設計管徑加上每側工作面的最小操作空間確定,一般取管徑外徑加 600mm 作為槽底寬度。對于管徑小于600mm 的管道,開挖深度在2米以內時采用直槽開挖,超過2米時需采用放坡或支撐開挖方式,坡度系數根據土質情況確定。同時,在開挖過程中應采取降排水措施,包括明溝排水、集水井抽水等方式,確保溝槽底部干燥,防止積水影響施工質量。此外,溝槽開挖過程中應注意對地下管線和設施的保護,通過探管、探溝等方式查明地下管線位置,遇有交叉管線時應采用人工開挖。溝槽開挖到位后,需對槽底進行人工修整,清除浮土和雜物,并按設計坡度找平,槽底高程誤差控制在 ±20mm 以內。對于軟土地基,應進行換填處理,采用中粗砂或碎石進行墊層處理,壓實度不小于 90% 。在鄰近建筑物或構筑物時,應采取防護措施,必要時設置鋼板樁支護,防止開挖引起地層位移影響周邊設施安全。開挖后的土方應合理堆放,距槽邊不小于1米,并采取防雨水沖刷措施。
(二)給水管道下管安裝施工工藝
給水管道下管安裝前需對管材進行嚴格檢查,重點檢查管體有無破損、裂紋,管端面是否平整,橡膠圈是否完好。管道吊裝采用專用吊帶或吊索具,吊點設置應考慮管道重心位置,大直徑管道可采用雙吊點起吊方式。管道就位時應使用水準儀和經緯儀進行定位放線,保證管道中心線和高程符合設計要求。同時,管道安裝應從低處向高處進行,管道承插方向要與水流方向一致,承口端朝上游,插口端朝下游,確保管道連接緊密。此外,管道鋪設過程中需對管道基礎進行處理,采用砂石墊層找平,墊層厚度不小于 150mm ,并按設計坡度進行找平和壓實。大口徑管道應采用管枕支撐方式進行安裝,管枕間距根據管徑大小確定,一般為2米 ~3 米。管道就位后應及時進行臨時固定,防止管道產生位移和轉動。在安裝過程中應注意保護管道防腐層,避免損壞管體外壁涂層。對于球墨鑄鐵管等重型管材,應采用機械吊裝方式,嚴禁使用撬杠等工具進行調節,以防損傷管道。安裝完成后需對管道進行測量復核,確保縱向坡度和橫向平面位置滿足設計要求,管道接口間隙均勻,軸線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三)給水管道接口連接施工工藝
給水管道接口連接施工是確保管道系統密封性和整體性的關鍵環節,根據管材類型選擇不同的連接方式,球墨鑄鐵管采用承插橡膠圈接口,鋼管采用焊接接口,塑料管采用熱熔或承插粘接接口。在承插橡膠圈接口施工中,應對管道承插口進行清理,確保接口表面無油污和雜物,橡膠圈安裝前應檢查型號規格,并用專用潤滑劑進行涂抹。同時,管道對接時應使用專用頂管器,嚴格控制插入深度,保證橡膠圈均勻受力,避免過度擠壓導致橡膠圈損壞或接口滲漏。此外,鋼管焊接接口施工需按照焊接工藝要求進行,焊接前應對管端進行坡口加工,坡口角度和尺寸要符合規范要求。焊接過程采用分層焊接法,焊條型號選用應與管材材質相匹配,焊接電流和電壓參數要嚴格控制。塑料管熱熔連接時需使用專用熱熔機,加熱溫度和時間要按照管材規格嚴格執行,確保熔接面充分融合。對于粘接接口,應選用與管材相適應的專用膠粘劑,涂膠均勻,插入深度準確,并保證足夠的固化時間。所有接口連接完成后須進行外觀檢查,確保接口圓順、嚴密,無錯位和膠料溢出現象。
二、市政排水管道施工工藝
(一)排水管道基礎施工工藝
排水管道基礎施工是確保管道穩定性和使用壽命的重要環節,基礎類型需根據地質條件、管道材質和埋深等因素綜合確定。在軟土地基情況下,應采用換填法處理,將軟土挖除后回填砂石料或級配碎石,分層夯實,壓實度不低于 95% 。對于承載力不足的地基,需進行混凝土墊層加固處理,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20,墊層厚度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同時,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區域,應在基礎層下設置排水層,采用碎石或礫石鋪設,并布設排水管網,確保基礎持續穩定。此外,管道基礎施工應嚴格控制基礎平整度和標高,采用水準儀進行測量放線,基礎頂面高程誤差控制在 ±20mm 以內。砂石基礎應采用分層填筑法,每層虛鋪厚度不大于 200mm ,采用振動夯實設備進行壓實。混凝土基礎施工時應設置墊層,采用C15混凝土澆筑,厚度不小于 100mm ,并按設計坡度找平。在軟土地基采用樁基礎時,樁位布置應準確,樁頂標高誤差控制在 ±30mm 以內,樁間連系梁應滿足結構受力要求。基礎完成后需進行驗收,確保基礎承載力、平整度和穩定性滿足設計要求。
(二)排水管道管節安裝施工工藝
排水管道管節安裝施工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規范標準進行,管節安裝前應對管材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管體完整無損,管端面平整光滑。管節吊裝采用專用吊具,吊裝點設置應考慮管節重心,避免吊裝過程中管節產生偏轉。大口徑混凝土管采用雙吊點起吊方式,鋼筋混凝土管應在吊裝過程中采取保護措施,防止管壁受損。同時,管節就位時應使用測量儀器進行定位,確保管道中心線位置準確,高程和坡度符合設計要求,管節的間距應均勻一致。
此外,管節安裝過程中應注意管道坡向,確保管道由高處向低處安裝,承插方向與水流方向一致。對于混凝土管道,應在管節之間設置橡膠圈密封接口,橡膠圈型號規格要與管徑相匹配,安裝前需涂抹專用潤滑劑。塑料管道采用承插連接時,應控制插入深度,確保接口緊密。大直徑管道安裝時應采用管道頂進器進行對接,避免使用機械設備直接推動管節。管節安裝完成后需及時進行臨時固定,防止管道產生位移,并對管道軸線和高程進行復測,確保安裝精度滿足規范要求。
(三)排水管道井室施工工藝
排水管道井室施工包括檢查井、雨水口和沉泥井等構筑物的建設,井室基礎采用C20混凝土澆筑,基礎厚度不小于 200mm ,并設置 300mm 寬的基礎擴大帶。基礎施工時應進行地基處理,軟土地基需換填級配碎石并壓實,確保基礎承載力滿足要求。井室砌筑采用MU15燒結磚和M7.5水泥砂漿,磚砌體應分層砌筑,砂槳飽滿度不低于 80% 。同時,井室內壁采用1:2水泥砂漿抹面,抹面厚度為 20mm ,并按1:1坡度做成導流槽。此外,檢查井井筒與進出水管連接處應采用柔性接口,確保接口密封性,防止滲漏和沉降開裂。井室砌筑過程中應預留管道接口位置,接口尺寸應與管道外徑相匹配,預留間隙采用防水砂槳填實。井壁砌筑應采用分段砌筑法,每段高度不超過1米,并設置踏步,踏步間距 300mm ,內外錯落布置。另外,井室頂部安裝球墨鑄鐵井蓋,井蓋承載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重型井蓋承載力不小于 400KN 井蓋座與井室頂部之間采用水泥砂漿找平,并設置調節環,調節環高度應根據路面標高確定。井室砌筑完成后需進行防水處理,采用防水砂槳內外抹面,外壁刷防水涂料不少于兩遍,確保井室結構整體防水性能。
三、市政給排水管道附屬設施施工工藝
(一)閥門井施工工藝
閥門井施工前需進行測量放線,確定井室中心位置和標高,并按設計尺寸進行基礎開挖。基礎采用C20混凝土澆筑,厚度不小于 200mm ,基礎表面應平整密實,設置鋼筋網片進行加強。井室砌筑采用MU15燒結磚和M7.5水泥砂漿,磚砌體應采用梅花丁砌筑法,砂漿飽滿度不低于 85% 。同時,閥門井壁厚度不應小于 240mm ,內外墻面應采用1:2水泥砂漿抹面,抹面厚度為 20mm 。此外,閥門井內需設置支墩和管道支架,支墩采用C20混凝土現澆,并預埋鐵件用于固定閥門和管道。井內管道安裝應符合設計要求,閥門安裝位置應準確,開關操作方便。井室底部應設置排水坡度,坡向集水坑,集水坑尺寸為300×300×300mm ,并采用細石混凝土抹面,確保排水通暢。另外,閥門井頂部安裝重型球墨鑄鐵井蓋,承載等級不低于400KN,井蓋與路面標高一致。井蓋座與井室頂部之間設置調節環,調節環應采用防腐處理,安裝牢固。井室施工完成后需進行防水處理,外壁刷防水涂料不少于兩遍,內壁采用防水砂漿抹面,確保井室整體防水性能。施工過程中應做好閥門保護,防止雜物進入閥門腔體,并在竣工前進行調試,確保閥門啟閉靈活。
(二)檢查井施工工藝
檢查井施工需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定位放線,確定井室中心位置和標高,基礎采用C20混凝土澆筑,基礎厚度不小于 200mm ,并設置鋼筋網片進行加強。井室砌筑采用MU15燒結磚和M7.5水泥砂漿,磚砌體應采用梅花丁砌筑法,砂槳飽滿度不低于 85% ,井壁厚度不應小于 240mm 。同時,檢查井內壁采用1:2水泥砂漿抹面,抹面厚度為 20mm ,并按1:1坡度做成導流槽,確保污水流動順暢,井底設置集水坑,尺寸為 300×300×300mm ,采用細石混凝土抹面處理。此外,檢查井砌筑過程中應預留管道接口位置,接口尺寸應與管道外徑相匹配,預留間隙采用防水砂漿填實。井壁砌筑應采用分段砌筑法,每段高度不超過1米,并設置踏步,踏步間距 300mm ,內外錯落布置。井筒與進出水管連接處應采用柔性接口,確保接口密封性,防止滲漏和沉降開裂。在砌筑過程中應采用經緯儀和垂線檢查井壁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3‰ ,砌體轉角處應采用專用轉角磚,保證砌體結構穩定。另外,檢查井頂部安裝球墨鑄鐵井蓋,井蓋承載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重型井蓋承載力不小于400KN 。井蓋座與井室頂部之間采用水泥砂漿找平,并設置調節環,調節環高度應根據路面標高確定。井室砌筑完成后需進行防水處理,采用防水砂槳內外抹面,外壁刷防水涂料不少于兩遍,并進行閉水試驗,確保井室結構完整,無滲漏現象。施工過程中應做好質量控制記錄,包括砌筑材料、砂漿配合比、防水處理等施工要點,形成完整的施工技術資料。
(三)溝槽回填施工工藝
溝槽回填施工前需對管道進行水壓試驗,確保管道系統無滲漏現象,并對管道接口進行檢查驗收。回填料應選用粒徑小于 20mm 的砂性土或細粒土,嚴禁使用淤泥、有機土及凍土作為回填材料。管道兩側回填應對稱進行,采用分層回填法,每層虛鋪厚度不大于 200mm ,回填料含水量應控制在最優含水量范圍內。同時,回填過程中應采用灌水法輔助壓實,確保回填土與管道之間緊密接觸,避免產生空隙,管道基礎及管側回填應采用人工回填,管頂以上500mm 范圍內禁止使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壓實。此外,管道覆土應分層夯實,采用小型夯實設備進行壓實,回填土壓實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般道路下管道回填壓實度不低于 95% ,綠化帶下不低于 90% 。回填施工過程中應進行現場密實度檢測,檢測方法采用灌砂法或環刀法,檢測點間距不大于20米。對于管道接口處和檢查井周邊等重點部位應加密檢測點,確保壓實質量。在回填過程中應采用測量儀器對管道標高進行復核,防止管道產生位移和變形,影響排水系統正常運行。另外,溝槽回填至路床以下 300mm 時,應進行平整度和壓實度檢測,檢測點間距不大于20米。路床以上部分的回填應按照道路施工要求進行分層回填壓實,每層厚度應符合規范要求。回填完成后需對地面進行整平,恢復路面結構層,并對施工現場進行清理。在雨季施工時應采取防雨措施,及時做好排水導流,防止雨水浸泡回填體。回填施工過程中應做好施工記錄,包括回填材料、壓實遍數、壓實設備型號等信息,并對壓實質量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完整的施工技術資料。
結束語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技術日新月異,智能化監測系統和新型管材的應用將大幅提升工程質量和運行效率。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管網運行狀態實時監控,采用新型環保材料和綠色施工工藝,推動給排水工程向著智能化、環保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注人新活力。
參考文獻:
[1]曹曉博.市政工程中給排水管線的施工工藝與技術創新].水上安全,2024(04):97-99.
[2]胡云春.市政給排水管線優化設計的探討[].居業,2023(09):68-70.
[3]薛文偉.市政給排水管線設計的優化措施探討.居業,2023(0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