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5)06(a)-0102-06
Challenges and ldeas of Empowering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Numerical Intelli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LIAN Wen (Graduate School,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511495, China)
Abstract:Theflourishingdevelopmentof numericalinteligencetechnologyhasinjectednewvitalityintotheideologicalandpo liticaleducationofmedicalgaduatesudents,utalsobroughtnewcallnges.TeexcellnttraditionalCineseculurecontainspro foundeducational philosophyandadvancedteachingconcepts,providinginspiringvaluegudanceandbehavioralnormsforepoweringideologicalandpolitcaleducationwithumericalintellgence.Thissudyconductedaquestionairesurveyof549medicaladuate studentsandinterviews with1Orepresentatives togainadeeperunderstandingoftheimpactonthegraduate student population andcomprehensivelyanalyzethechallngesfacedbyumericalintellgenceinempower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ducationfor medicalgraduatestudents.Onthisbasis,thisarticleproposesa\"trinity\"eucationmodelfromtheperspectiveofexcellnt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startingfromthreedimensions:teambuilding,supply-demandmatching,andmchanismimprovement,aimingtopro 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ExcellenttraditionalChineseculure;Numericalinteligence;Medicalgraduat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Innovative ideas; High quality
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而數智賦能教育是教育數字化的重要一環。其中,醫學研究生教育是醫療人才發展和科技競爭的核心,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具有既直接又基礎的重要意義。醫學研究生承擔著“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要使命,服務于人民的生命健康,其正確的人生價值導向對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至關重要2。可見,加強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與醫學領域的日新月異,數智技術為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的變革及教育治理效能的提升注入了強大動力。然而,與之相伴出現了教育主體權威性受到挑戰、主流的價值觀念和受眾的自主選擇權受到制約、意識形態和倫理等網絡風險控制難度增大等復雜問題,對醫學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根基的深遠意義,其內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及道德規范,不僅構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也為全球性問題解決提供了獨特價值。在此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教育智慧與理念,為數智賦能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具有啟發意義的價值引領和行為規范。針對醫學研究生的專業特點,如何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視域下,審視數智與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匯點,挖掘其中的碰撞與啟示,成為亟待深入探索的內容。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數智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獨特教育體系蘊含了豐富思想與文化。啟發誘導、因材施教、“學思行結合\"的教學理念,以及“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的道德觀,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更為當今探索數智技術在醫學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珍貴的思想資源、價值引導與行為規范。
1.1啟發誘導思想
該思想源自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強調心智啟迪與情境創設,通過言此意彼的方式,實現教師\"舉一\"而學生“反三\"的教學效果,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一思想為數字智能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啟示。借助數智技術,高校能夠進一步拓寬思政教育渠道,優化教育模式,實現教育的個性化定制。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自由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還極大地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1.2 因材施教思想
該思想同樣源自孔子,其精髓在于“因材”,即通過分析受教育者的性格、興趣、年齡及智力等特點,為其教育實施提供精準指導,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這一思想為數智賦能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參考。在數智技術的助力下,高校能夠全面采集并分析研究生的各類信息,如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及心理狀態等,以精準預測其學習需求與目標。這不僅為因材施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還使得高校能夠選擇更為合適的教育模式,精準實施教育內容,從而推動思政教育的精準化與智能化,大幅提升育人效果。
1.3“學思行結合\"思想
該思想源于“學思問辯行”,涵蓋學習、思辨與實踐三個維度,強調學生需在學習與思考基礎上,通過批判性思考與辨析,形成獨立見解,并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以實現更深刻的理解與體驗。在數字化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各種“個性推薦\"\"猜你喜歡\"等智能服務中難免摻雜消極、危險言論,對學生造成潛在影響。因此,學生必須提升價值評判能力,明辨是非善惡。同時,高校在思政教育中也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字智能素養,包括網絡信息辨別能力、網絡安全知識及網絡道德規范,引導學生謹言慎行,有效規避不良信息,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4“大醫精誠\"\"仁心仁術\"思想
此二者皆為我國古代醫者之至高追求。“大醫精誠\"源自唐朝孫思邈所撰《備急千金要方》之首卷,被譽為“東方希波克拉底誓言”,彰顯醫者技藝之精湛與品德之純正;“仁心仁術\"則源于《孟子·離婁上》,用以頌揚醫者之醫德與醫術。正所謂優秀的醫者需要兼具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厚重的人文情懷。因此,高校在利用數智技術開展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時要積極利用智能技術加強教學改革,整合和優化相關的課程體系和內容,改革教育方法,引導醫學研究生在健康中國戰略環境下,在關注醫學知識與技能基礎上,注重人文關懷和職業道德,成為新時代的新醫科人才。
2 數智賦能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
本研究選取了549名來自不同培養類型、不同年級的醫學研究生,深入開展了“數智賦能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卷調查。同時,選取了10名代表進行了一對一訪談。圖1展示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圖2則直觀反映了他們對“數智化”及“數字智能時代”的認知狀況。
圖1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圖2調查對象對“數智化\"和“數字智能時代\"的了解情況
數字智能時代已至,智能技術為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既有機遇,也伴隨著挑戰。其受到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育主體的權威性受到挑戰
在數字智能時代,智能載體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智能機器人等的涌現,更好地滿足了學生日益多樣化的發展需求。然而,醫學研究生因其專業培養的獨特性,致使他們多數時間在醫院或實驗室,臨床和科研任務繁重,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與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數智技術疊加上醫學研究生的特點,無疑給傳統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如思政課教師、導師、輔導員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導致他們的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質疑。首先,獲取知識的方式正經歷著巨大的變革。傳統的書籍、課堂已經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載體正逐漸拓展其范圍。在調查中發現,高達 87% 的學生表示他們“總是使用\"或“經常使用\"學習強國、嘩哩嘩哩等App來獲取學習資源,顯示出對各類App的高度依賴(見圖3)。這無疑給傳統教育主體,尤其是課堂的權威性帶來挑戰,使得網絡搖身一變,成了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與全新陣地。其次,傳統的師生關系亦在悄然發生變化。在調查訪談中,當被問及更傾心于何種思政學習方式時,有半數以上的被訪談者坦言他們更愿意自行利用“青年大學習\"“學習強國\"等App進行打卡積分學習,而非聆聽教師授課。這無疑揭示了研究生對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的強烈需求。同時,當被問及是否認同數字智能將逐步替代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機械性、程序化工作時,有14% 被訪談學生表示“非常贊同”,有 34% 表示“比較贊同”(見圖4)。這更進一步印證了在醫學研究生眼中,數字智能確實擁有替代教師某些教育工作的潛力。綜上所述,數字智能載體的普及和師生關系的轉變使得傳統教育主體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
圖3使用超星學習通、學習強國、嘩哩嘩哩等App獲取學習資源的頻次情況
圖4受訪學生對數字智能能否替代教師開展教育中機械性、程序化工作的認同情況
2.2主流的價值觀念和受眾的自主選擇權受到制約
在數字智能時代,智能算法猶如一位精準無比的篩選者,依據用戶的瀏覽足跡與興趣所向,推送量身定制的信息。這雖然滿足了醫學研究生個性化的需求,但卻暗藏良莠不齊的信息誤導風險。一方面,原本應承擔價值引導主力的主流思想,在智能算法的篩選下,學生群體接觸較少。在調查訪談中,不少學生坦言,他們更多在網絡平臺探尋電影、音樂、游戲等娛樂性內容,以滿足日常休閑的需要。而針對那些旨在傳輸理想信念教育、網絡素養教育的內容,即便高校教師將之巧妙融入課堂,其效果亦不甚理想部分思政課教師為吸引學生眼球,過分關注教學形式的創新,如使用精美PPT,嵌入聲音、視頻、圖片等,卻忽視了內容的更新與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的強調,導致教學流于形式,未能真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教育受眾的自主選擇權正逐漸遭受削弱。在數字時代,學生在享受算法帶來的精準推送便利時,亦在不知不覺間淪為被操縱的對象。算法推送內容的單一性,更致使學生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及學習主體性逐漸流失。因此,須深刻認識到,在數字智能時代醫學研究生教育在享受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更需直面由此引發的價值觀沖擊與信息誤導風險。
2.3網絡風險控制的難度增大
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正逐漸通過圖像、視頻等全息化的形式進行展現,而這樣的做法卻使其更容易受到新媒體中多元文化思潮的沖擊。數字智能并非完全中立的技術工具,國外敵對勢力可能在智能平臺中隱匿其意識形態偏見,以此進行間接而隱蔽的價值觀滲透,對我國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同時,圖像、視頻等全息化的內容展現形式雖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但也使得信息的識別變得更為復雜。在多元價值與意識形態交織下,使學生易受失真或偏頗信息的裹挾,思想遭受干擾,從而加劇高校網絡輿情監測的難度。在調查訪談中,半數以上被訪談學生坦言,高校信息管理員難以有效洞察網絡中的不當行為。因此,在數字智能時代,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的同時,亦需高度警惕其中潛藏的風險。需謹慎權衡,既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又要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數字智能 + 醫學研究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新構想
在數字智能時代,醫學研究生不僅需要具備傳統醫學知識和技能,還需擁有堅定的思想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以應對數字智能帶來的挑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醫療環境。因此,本文從隊伍建設、供需匹配及機制完善三大維度出發,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醫學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三位一體\"教育模式。
3.1啟發誘導:強化教育主體的主導權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的素質直接影響著教育效果。隨著數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需要建立一支智能化素養較高的教育隊伍。思政課教師、導師、輔導員應借鑒“啟發誘導”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
3.1.1辯證地適應新角色
在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數字智能技術正帶來一場教育傳播方式的革新。傳統角色中的教育者正在經歷轉變,不再僅是指導者,而是更像操作者,借助數字智能工具有效實現育人目標。數字智能技術讓教育信息記錄、管理跟蹤、溝通和創新更加高效,使教育內容在教育者與學生之間更為自由流動,實現了教育傳播效果的即時反饋,為教育增添智慧之翼。然而,不能忽視數字智能作為工具的局限性,它永遠不能取代人類智慧的獨特優勢,更不能替代教育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培養其正確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主觀教育過程。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保持理性和清醒的頭腦,審慎地看待數字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作用,其只是教育的手段和媒介,而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時刻牢記育人之本,在理性的基礎上運用數字智能技術,為教育事業增添新的動力。
3.1.2提升運用數智技術的能力
現代高校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需要具備信息化、數字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能力。新時代,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適應并有效運用各種教學工具來提升其數據敏感性,具備信息辨別、整合和轉化的能力。為此,高校可以定期舉辦數字智能素養專題培訓或召開專題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數字智能專家學者對教育工作者進行技能培訓。這些培訓可以圍繞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處理等方面展開,幫助教師加強對數字智能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技術機理。通過這些培訓和學術交流,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好地運用數據模型分析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從而實現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施和反饋。這樣的做法有助于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使他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加具備競爭力和前瞻性,推動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和發展。
3.1.3提高信息把關的能力
在信息高速流動的網絡環境中,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迫切需要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這就要求培養專業的信息審核人員,掌握傳播的主動權,確保信息的傳播方向清晰明確。同時,高校需要不斷提升數據分析、數據應用和數據治理等專業技能,加強校園信息監控措施,實現“人機\"雙重審查,以確保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和正面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思想引導。
3.2因材施教 ?+ 大醫精誠 + 仁心仁術:提升教育供給與學生需求的匹配度
隨著社會變革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高校傳統的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難以滿足醫學研究生的需求,需要因材施教,并以與醫者契合的“大醫精誠\"“仁心仁術”思想為價值引領適應未來醫療領域的發展。
3.2.1 精準定位教育對象
為解決研究生教育中的供需錯位問題,需準確把握醫學研究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他們的年齡、社會經歷及人生閱歷存在較大差異,并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因此,在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泛泛而談,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特別是在進入臨床實踐階段后,醫學研究生需承擔起“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重責,更應注重他們專業的特殊性,通過實踐或身邊榜樣的力量協助他們深人理解和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提升自身修養,為未來醫生職業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利用數字智能技術,分析學生在網絡空間的行為數據,洞察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了解其思想動態。通過建立數據模型,為每位研究生勾勒出個性化的數據畫像,發現他們的需求和問題,提供精準的協助和引導。這不僅可以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能滿足研究生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3.2.2動態調整教育內容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來調整教育內容,需要注重內容的多樣性,以引導學生發展自身。目前,醫學研究生存在過分強調專業技能而忽視人文教育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數字智能時代,可以運用算法結合個體喜好、興趣和行為模式,量身定制教育內容以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比如,既可針對醫學研究生的培養階段及職責,設計涵蓋基礎研究、跨學科研究、創業創新、職業發展和就業等方面的線上課程;又可吸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設計涵蓋政治素養、醫學人文的線上課程。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培養學生成為醫德高尚、知行合一、德業雙修的醫者,更提升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3.2.3創新優化教育方式
近年來,一方面,高校積極探索數智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例如,復旦思政學習平臺在黨員教育、日常管理和活動組織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創新教學方式,利用微電影、動漫、音樂和短視頻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傳播思政教育內容。又如,西南財經大學、溫州大學等高校搭建的黨建VR展館,利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為黨員教育培訓提供了便利。但醫學院校作為專業性高校,其思政平臺建設和教學方式創新還有較大的進步空間。醫學院校要積極結合醫學研究生的特點,融合“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與嘗試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平臺和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注重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3“學思行結合”:健全教育機制
在數字智能技術賦能下,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鑒“學思行結合”思想,即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臨床實踐和學術討論,還需重構工作理念和制度體系。
3.3.1加強預警研判機制
隨著數字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高校青年學生在網絡平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變得更加自由,一些虛假信息和錯誤言論也借機傳播。作為醫學領域中堅力量的醫學研究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需要具有更強的信息甄別能力。為了有效預防虛假信息和錯誤言論的傳播,高校應當充分利用數字智能技術,建立起“數字 + 智能”的預警系統。在這個系統中,高校需要加強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完善計算機網絡和智能終端,構建一個聯動監測平臺。這個平臺能夠智能化收集學生的基本信息、學習情況及行為軌跡數據,并運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篩選。通過對多源異構數據的挖掘和整合,高校可以及時了解全體師生在網絡上的活動,實現實時監測網絡輿情的變化。通過預警機制,高校可以更好地防范虛假信息和錯誤言論的傳播,避免網絡輿情的不良影響。與此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他們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
3.3.2加強校園新媒體建設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高校紛紛涌現各種新媒體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傳播途徑,極大地便利了教育資源的獲取。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校園新媒體平臺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意識形態安全、信息虛假、信息泄露、數據安全及惡意軟件攻擊等問題8。為了確保教育內容的質量和安全,高校有責任聚焦傳播正能量,規范校園新媒體平臺的信息發布機制,加強人工審核和干預機制。通過健全的信息審核流程和可溯源機制,可追溯信息內容的來源并加以控制,以保證教育內容的安全性和傳播效果。高校還應充分發揮校園新媒體平臺的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獲取教育資源,提升其思想文化素質。此外,高校還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平臺建設,提升信息共享和交流的活躍度,營造積極健康的網絡學習氛圍。
3.3.3完善管理法制規約建設
隨著數字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少高校意識到網絡行為規范的重要性,紛紛對學生的網絡法制規范不斷完善和強化。例如,安徽醫科大學發布了《安徽醫科大學師生網絡文明行為規范(試行)》,進一步提高了師生網絡文明素養,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同時,中共中央2023年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2024年制定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網絡行為規定》中,對黨員在網絡空間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還制訂了違規行為的懲處措施。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規范章程仍顯不足。因此,亟須完善數字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的法律法規,以法規和倫理準則來引導和規范相關技術的發展[10]
4結束語
總的來說,數字智能技術的發展為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高校必須與時俱進,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數智賦能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領和行為規范,從隊伍建設、供需匹配、機制完善等方面,保證教育過程兼顧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讓醫學研究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發展,高校醫學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優秀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唐景莉,韓曉萌,王瑤.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J].中國高等教育,2020(Z3):4-5.
[2]杜珍武,孫昊炎,石傳楷,等.大數據及精準醫療背景下醫學研究生所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3,27(10):1250-1253.
[3]陳美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21.
[4]郭碧蕾.微空間背景下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學,2021.
[5]鄭麗靜,周祥.學科實踐框架下中學英語“學·思·行\"教學理念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4,25(9):40-43.
[6]羅時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策略[J].文化學刊,2022(2):185-188.
[7]鄒佳叡,榮維東.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4,40(6):99-106.
[8]陳為化.新媒體境遇下高校校園文化安全建設路徑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4,8(20):169-172.
[9]吳維.關于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網絡空間先鋒模范作用的研究[J].黨史文苑,2024(8):148-151.
[10]蔣道平,陳承佳錦.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圖景、實際挑戰和未來路向[J/OL]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5(2):105-112[2025-04-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660.c.20250401.094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