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浪潮正席卷各個領域,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重塑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商業形態。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選擇。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數字化轉型帶來了管理手段的創新、效率的提升和決策的精準化。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已難以適應數字時代的要求,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都需要探索與數字化時代相適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
一、數字化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1.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變革一方面,數字化轉型推動了人力資源管理流程的重構。第一,通過流程再造,實現人力資源管理各環節的線上化、自動化,顯著提升管理效率。招聘流程可通過智能篩選系統快速處理大量簡歷,培訓管理可借助在線學習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和學習追蹤,績效考核可利用數字化工具實現全程記錄和實時反饋。第二,數字化平臺的應用打破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促進了人力資源數據的互聯互通,使人力資源管理各模塊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管理工具實現了智能化升級。人力資源管理工具運用了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不再僅是信息記錄和處理的工具,而具備了智能分析與決策支持功能。智能化的人才測評系統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對候選人的能力特征進行多維度分析。預測性分析工具則能夠基于歷史數據預測員工離職風險。智能化工具的應用,使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度得到提升。
2.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拓展數字化重塑了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邊界,人力資源管理正從傳統的行政事務管理向戰略性、全方位的人才管理轉變。第一,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性職能得到強化。數字化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數據分析工具,使其能夠從單純的事務性管理轉變為戰略性合作伙伴。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可以更加準確地預測組織的人才需求,制定前瞻性的人才戰略,為組織的整體發展目標提供有力支撐。第二,人力資源管理的員工體驗設計職能日益凸顯。數字化使員工體驗成為組織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要素。組織利用數字化平臺可以構建更加個性化、智能化的員工服務體系,包括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智能化的職業發展建議、實時的員工滿意度追蹤等,能提升員工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數字化使員工體驗從單一、靜態轉變為動態、交互的全方位設計。第三,人力資源管理的風險防控職能得到擴展。數字化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風險監測與預警機制。組織運用大數據分析,及時識別和預防員工流失、績效異常、違規行為等潛在風險。人力資源管理從被動的事后處理轉變為主動的風險前置管理,為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3.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角色的轉變在數字化浪潮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角色正經歷著深刻的轉型。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扮演行政事務處理者和規則執行者的角色,而在數字化時代,他們正逐步轉變為組織戰略合作伙伴、數據分析師和變革推動者。第一,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從單純的事務處理者轉變為戰略性合作伙伴。數字化時代要求他們不再局限于日常的人事管理,而是要深人理解組織戰略,運用數據分析洞察人才需求,為企業的戰略目標提供人才支持。他們應具備更為宏觀和前瞻性的思維,能夠將人才管理與組織發展緊密結合,成為企業高層決策的重要參與者。第二,數據分析能力成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核心競爭力。傳統的經驗判斷和直覺決策正被數據驅動的精準分析所取代。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具備數據挖掘、統計分析和解讀的專業技能,熟練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工具,從海量數據中提煉有價值的洞察,為人才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第三,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者。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主動設計和優化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平臺,推動組織文化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這要求他們具備技術敏感性,能夠理解和運用人工智能招聘系統、在線學習平臺、智能績效管理工具等新興的數字化工具,并擔負起員工數字化能力培訓的職責,幫助員工適應數字化工作環境。
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對策
1.構建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第一,明確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戰略定位。組織應從戰略高度,重新設計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和價值,將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定位為組織戰略轉型的重要支撐。高層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深遠影響,將其作為推動組織創新的關鍵路徑。第二,搭建支撐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的技術基礎架構。組織要建設統一的人力資源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整合、標準化和實時共享。組織還應構建集中式的數據平臺,打通人力資源管理各個模塊的信息壁壘,形成全面、互聯的數據生態。[3]第三,構建全流程的數字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從招聘、培訓、績效到薪酬等各個環節,人力資源管理都要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在招聘環節引入智能簡歷篩選系統,利用機器學習算法精準匹配人崗契合度。在培訓管理中建設在線學習平臺,為員工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在績效管理中應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多維度、動態化的績效評價。第四,構建敏捷靈活的組織架構。組織要打破傳統的科層制管理模式,構建扁平化、矩陣化的組織結構,建立跨部門、跨專業的團隊,鼓勵內部協作和知識共享。
2.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能力第一,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團隊的數字化專業能力建設。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經過系統培訓,全面提升數字化專業素養,掌握數據分析技能、人工智能應用能力以及數字化工具使用能力。組織可以與高校合作開展專業認證培訓,引進數字化人才,鼓勵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職學習,選派骨干參與數字化轉型項目,構建全方位的數字化能力提升生態。第二,建立數字化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組織應構建專門的數字化人才培養體系,制定清晰的能力發展路徑和評價標準,設立數字化人才發展專項通道,為具備數字化潛力的人才提供更多成長機會。組織還要采用輪崗鍛煉、跨部門協作、數字化項目實踐等方式,幫助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在實踐中提升數字化能力。第三,加大數字化技術和工具的投人。組織應持續投資于先進的數字化管理工具,引人人工智能招聘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智能績效管理工具等,為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轉型提供技術支撐。
3.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方法第一,構建基于數據驅動的精準人才管理模式。組織可以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整合員工的工作表現、學習能力、潛力評估等多維度數據,建立全面的人才畫像系統。組織應利用機器學習算法預測關鍵崗位的人才需求,提前布局人才培養和儲備,實現人才管理的前瞻性。第二,創新績效管理方法。組織應突破傳統的周期性、靜態的績效考核模式,構建基于持續反饋的績效管理新范式。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應引人實時績效追蹤系統,利用數字化工具實現多維度、立體化的績效評價。組織可以采用OKR(目標與關鍵成果)管理方法,建立更加靈活、開放的績效目標設定和追蹤機制。[5]同時,組織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員工的工作表現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減少人為偏見,提高績效管理的科學性。第三,個性化員工發展路徑設計。組織應摒棄傳統的同質化培訓模式,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精準、個性化的員工發展解決方案。建設智能化的學習平臺,基于員工的能力特征、職業發展意愿,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路徑和職業發展建議。第四,構建彈性的人才配置機制。組織應改變固化的崗位設置,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配置模式。組織可以構建內部人才市場,引人項目制用人模式,根據業務需求快速組建和調整團隊,實現人才的跨部門、跨項目流動。
在數字化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已從邊緣化的支持性職能,轉變為組織戰略轉型的核心推動力。組織應利用數據驅動、智能賦能,使人力資源管理更加精準地支持組織戰略,成為創造組織競爭優勢的關鍵力量。當然,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到,數字化不應以犧牲人文關懷為代價,技術的根本目的是服務于人,提升員工體驗與組織價值。在追求技術效率的同時,組織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平衡技術創新與人性關懷。
(作者單位:臨沂市平邑縣流峪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