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衣服上有一幅畫,這是我今年(2024年)7月參加學校海濟公益活動時收獲的一件特殊的禮物。畫中有兩個小朋友的手印,是不是畫得很棒?
這兩個印手印的小朋友,一個肢體殘疾,一個有心理自閉。而我與他們的相遇,緣于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她也是一所學校的特教老師,她的名字叫石慧芬。
每天醒來一個大大的擁抱是石慧芬給孩子們最重要的起床儀式,這充滿力量的擁抱讓這些缺乏安全感的小家伙們有了挑戰全新一天的勇氣。從簡單的穿衣、疊被,再到清理個人衛生,她無微不至全都照顧到;從發音識字、再到繪畫看書,她也一項不落,充滿耐心。
石慧芬說:“享受教育權利, 一個孩子都不能少。”
她還分享說:“有一個叫王立的小女孩,最開始來學校時,整天不言不語,坐在角落里默默流淚。因此,我得親自帶著她,一只手擦地、端飯,另一只手牽著她,晚上還要哄她入睡……就這樣,一天、兩天,一周過去了,小王立才慢慢變得主動。
“有一天,小王立突然問我可不可以滿足她一個愿望,她說想叫我一聲媽媽。”
如果說,石慧芬的愛是春風,溫暖著社會的小角落, 那么憲法就是鋼鐵,為我們的國家筑起秩序的筋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第三款規定,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當我走進這所特殊學校時,就發現這里不同于我的想象。這里有寬敞明亮的大教室和智能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普通學校沒什么差別。更讓我驚奇的是,這里的洗手間的水居然是熱的, 非常人性化。當我第一次見到殘疾學生的時候,他們就很熱情地沖我笑,很高興地向我揮手,一個勁兒地說自己的名字,清澈的眼睛又大又圓。我在教室里旁聽的時候,看到他們爭著搶著回答問題,雖然看不懂他們在比畫什么,但從他們說出來的有些模模糊糊的字眼兒里,可以聽出他們的快樂是真摯且熱烈的。臨走的時候,一個扎著兩條辮子的小女孩,笑容滿面地撲過來問我說:“姐姐,你下次還來嗎?”
一天的愉快相處,讓我收獲了這樣一件特殊的衣服。當我得知能夠來到北京參賽的消息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穿上它,把“他們”也帶到這里來。
在一座特殊學校,我不僅看見了愛的力量,更切身感受到了憲法的保障。這里的每一個孩子,都在用他們的堅韌和樂觀,書寫著不凡的生命篇章,他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極強的生命力。
我終于明白,他們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平等和尊重,以及理解和接納。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享受這個世界的權利!
平等、博愛,讓每個殘疾人都能擁有豐富的人生。因為有憲法,平等必在,博愛長存。能將掉漆的黑板、透風的門窗變成智能的多媒體、寬敞明亮的大教室并不容易,唯有一代又一代教育者在黑暗中相信光、在困境中相信希望、在沒有路的時候尋找方向,砥礪前行。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我們國家的強大支持。在未來,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會出現在貴州,出現在西部地區,更會出現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
這就是憲法,它讓每一個人,不因貧窮、不因殘疾、不因弱勢而喪失追求公平正義的權利,這是國家給予我們最大的保障,也是我們每個人堅持的動力和對憲法的信仰。
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但請你一定要相信憲法的光,它終將照在每一個人身上。



2023年7月30日晚,因遭遇強降雨,K396次列車臨時停車避險,該列車上的乘務員趙陽經歷了入職以來最為刻骨銘心的105個小時。因列車長時間停滯,全車900多名乘客情緒十分激動。于是,趙陽挨個車廂對旅客做安撫解釋工作,面對情緒激動想下車的旅客大聲喊道:“大家不要擔心,我穿了這身衣服,我就得對得起大家!”
面對傾盆大雨和湍急的水流,她不懼危險地下車搬運物資。當危險過去,火車安全到達包頭火車站時,面對媒體,她卻只說:“我是個普通人,做了一件普通的事。”
就是這么一件普通的事,卻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兼列車員所具備的使命擔當,是對人民群眾的忠實承諾,是對崗位職責的無怨無悔,更是對國家的深切熱愛。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僅僅有在地上跑的人,還有在天上“飛”的人。
2013年,我國一位年輕的女性航天員—王亞平執行了神舟十號的飛行任務,并首次進行太空授課。從此,王亞平的名字被每一個中國人熟知,她也點燃了無數孩子對太空的興趣之火,我也是其中之一。在這背后,是王亞平多年起早貪黑的艱苦訓練,是對高等數學、天文學、航天醫學等數十門課程的刻苦鉆研。航天的任務充滿了風險和未知,當被問及害不害怕時,王亞平說自己的腦海里只有六個字:責任、使命、圓夢。
“身處太空時,所看見的世界會讓人得到升華,有些東西會變得很小,比如得失,但有些東西會變得很大,比如對家人、對祖國的愛和牽掛。”
就在2024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施行。通過法治教育推行愛國主義成了憲法精神的體現。
愛國主義究竟是什么?我想,在他們的行動中,已經有了答案。從地上的列車員到天上的航天員,從三尺講臺上的人民教師到城市街道中的環衛工人,一切勞動,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一切創造,無論是個人創造還是集體創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勵。每個勞動者都在用生命詮釋對愛國主義的理解。
因為熱愛祖國,他們甘于奉獻;因為奉獻,他們感到快樂;因為快樂,歲月給他們帶來的從來都不是驚慌,而是光芒。
愛國主義精神,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維系著神州大地上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他們不是天上的太陽,但他們做的事情本身就在發光。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那么我們的國家終將成為一輪耀眼的太陽。

來自貴州省遵義市第四中學的倪睿知同學在第九屆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演講比賽中獲得了高中組一等獎、最佳表達獎。她從收到的一份特殊禮物出發,講述了自己和一些特殊兒童相遇的故事,也讓大家知道了一所特殊的學校。她在這所學校里,不僅見證了愛的力量,更切身感受到了憲法的保障。
青少年法治教育:倪睿知同學你好,祝賀你在第九屆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中獲得了好成績!請分享一下你在此次比賽中的收獲和感想。
倪睿知:很高興也很幸運能夠參與這次比賽,讓我能夠進一步走進憲法、傳播憲法,認識很多五湖四海的朋友。在這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就是憲法的宣傳者和守護者。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是如何準備此次比賽的?通過此次比賽,你對于憲法和法治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和思考?
倪睿知: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我從寫稿到改稿,耗時長,用功細,同時也要感謝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通過這次比賽,我對憲法有了更多的親近感,它對我來說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字眼,而成了現實生活的生動注腳,讓我感受到它就在身邊。
青少年法治教育:未來,你將如何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和傳播憲法法治精神?
倪睿知:未來我將繼續做憲法的學習者、踐行者、傳播者,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參與憲法法治宣傳教育。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覺得憲法和我們的生活有哪些關系呢?
倪睿知:我們從出生到上學再到工作都離不開憲法,憲法保障著公民的基本權利。
青少年法治教育:請問你有什么話想對參加第十屆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總決賽的選手們說?請用幾句話鼓勵一下他們吧!
倪睿知:同學們,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在這個舞臺上,用青春力量去展示憲法吧,讓更多人了解憲法、學習憲法。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想象過自己長大后會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嗎?通過這次的比賽,你對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有什么新的認識?
倪睿知:其實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但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新聞傳播界的一員,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和實踐去講述動人的故事,用自己的聲音給更多的人帶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