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是用來對抗平凡庸碌生活的最好武器。
——@馬達的加斯加
不要幻想一勞永逸的人生。考上大學就好了,選對專業就好了,逃離北上廣就好了……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作家李鲆。在他看來,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你得不停地往前走,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今天的文盲已經不是不識字的人了,而是不能分辨信息質量的人。
——@方出神
少問“為什么”,多想“怎么做”。
——很多事都不是單純的一因一果,原因并不等于解決方案,有解決方案也不等于能做成,還是要去行動、去測試、去復盤、去優化
你最好還是要讓自己有強烈的感覺。強烈的喜歡、強烈的快樂、強烈的滿足,甚至強烈的痛苦。你生命里那些破繭而出的靈感、創作、自己都未曾想象過的獲得,大約都出自這些強烈的感覺。這是你撲向世界,與之交談的結果。
——@老柴
分享欲是非常善意的東西。我為什么要把這些東西分享給你,是因為我想跟你發生聯結——雖然你不在我身邊,但是我想通過給你分享這些東西,讓你覺得此刻你在我的生活當中,我也在你的生活當中。
——華東政法大學教師杜素娟。分享欲是一個風向標,有時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
為什么大家都會覺得短視頻讓我們變笨、不會表達了?因為整個話語空間的詞庫太同質化、太扁平、太局限了。看似你每天接觸了很多內容,實際都是一些重復的流行語料,它們大大壓縮了你的日常詞匯量。而這些語料所含意義越模糊,大家的理解成本越低,其得到的關注就會越多。
——“這誰頂得住啊!”“一輩子總得……”“嘎嘎香!”浸泡在這樣的語言中,我們也會如此表達。語言的匱乏會讓我們變笨,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載體,語言的邊界就是世界的邊界。只有語言細膩了,思維才會細膩
動力通常出現在開始之后,而不是之前,行動產生動力。
—— 詹姆斯·克萊爾
手機殼,年輕人的“第二面子”。
—— 對當代年輕人來說,手機殼不再是單純的保護套,而是一種新型社交工具,可以用來表達情緒、個性和態度
人工智能時代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它讓我們將虛擬社群的聯系與真實事物混為一談。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談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改變
能夠看到別人的好,也愿意說出別人的好。
——主持人易立競談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人
提高社交能力、掌握專業知識、確定人生發展方向。
——《中國青年報》曾針對大學新生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這是大家普遍認為最重要的3個目標
討別人歡心只是小聰明,讓自己歡喜才算大智慧。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自娛自樂
千萬不要相信,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你的壓力只會轉化成病歷。人真正的動力,源自內心深處對快樂和興趣的追求。
——毛姆在《人生的枷鎖》中如是說
性別不是邊界線,偏見才是。我們不要去定義女性要溫柔,男性要勇敢,每個人都應該溫柔、勇敢。
——梁永安
從“他律”到自律,間歇型自律,意志力型自律,內驅型自律。
——自律的四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