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沖突時時發生?別急!破裂與修復的意象練習助你以平和心態化解矛盾,守護親密家庭關系。
人人都希望家庭生活是平和、溫馨、沒有沖突的,但伴侶之間會爭吵,孩子之間會打架,父母也會沖孩子發脾氣。因為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目標。在沖突發生后,我們會因為和家人之間的口角而流淚,也會因為沖孩子發火而內疚,擔心傷害到彼此的關系。
研究表明,懸而未決的沖突對孩子存在不良影響。沖突過后,孩子會產生憤怒、羞辱等負面情緒。如果不加以修復,孩子可能會出現憤怒、焦慮等情緒問題,叛逆和攻擊行為,低自尊和自我懷疑,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力不足等。因此,父母需要學習用非破壞性的方式更好地去應對和解決沖突。
發生沖突時,壓力反應讓人情緒失控、行為失當,而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冷靜下來,創造空間去感受和覺察沖突中發生的事情,花點兒時間進行自我修復,再去修復關系。在關系破裂與修復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將學會理解彼此的感受與需要,反思自己,換位思考,共同探討更好的問題解決之道。沖突一旦解決,親子關系會更加親密。破裂與修復的意象練習有助于我們探索和體驗這個過程。
請以舒適的姿態坐好,體會雙腳與地面接觸的感覺,體會身體與椅子接觸的感覺。在腦海中浮現一個沖突場景,盡可能生動地去想象,就好像它正在發生一樣。當時你在說什么?情緒感受是什么?身體反應是什么?你有什么樣的行為傾向?
將注意力轉移回此時此刻,覺察當下的身體感受、情緒和想法,你能否對自己抱有慈悲之心?告訴自己,無論我有怎樣的感受,都沒有關系,只是去感受,允許任何情緒的出現,不論是痛苦還是恐懼……然后將注意力轉向呼吸,以及身體的呼吸運動,帶著全然的覺察進行三次呼吸,將注意力拓展到整個身體,去覺察身體的任何緊張感覺。
再進行一次呼吸,盡可能將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去覺察孩子有什么感受。他有著怎樣的情緒、想法、需求和行為。嘗試一下是否可以做到,不僅是感受孩子的狀態,也允許孩子如此去感受。你是否允許孩子感受憤怒、痛苦、悲傷和恐懼?你是否能夠告訴他,無論他有什么樣的感受都是可以的?你是否可以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你是否能夠對他此刻的狀態抱有慈悲的態度?出于這種理解和慈悲,你想對孩子說些什么?你是否可以放下家長權威并發自內心地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因為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孩子又如何做到呢?
心動不如行動,快來一起試試看吧!
祝卓宏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認知科學與心理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國家公務員心理健康應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央國家機關職工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任;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公職人員心理健康管理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譯有《正念生活,減壓之道》《正念養育》《正念小孩》《青少年正念》。
萇雪
博士、副研究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首批注冊心理咨詢師。與祝卓宏合著《來自星星的你:送給孤獨癥家庭的禮物》,聯合開發孤獨癥兒童家庭賦能課程GI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