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顯著,冠心病已成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它的發生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險因素緊密相關。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疾病自我管理中,除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外,還有些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不過,大便相關問題卻常常被忽視。下面,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大便后,記得回頭看一眼
正常成人每日排便1次,為成形軟便,呈黃褐色。糞便的性狀一般受食物種類、性質、所服藥物,以及消化系統疾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老年冠心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有活血功效的藥物,且往往合并多種疾病,如消化道潰瘍、肝腎功能異常、腸道惡性腫瘤、慢性疼痛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出血的風險。有些出血如皮下瘀青、牙齦出血、鼻出血等,由于發生在淺表部位,比較容易被發現并得到及時救治。而有些出血,如果不注意觀察則容易被忽視,其中就包括發生在消化道的出血。
根據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其大便的性狀也不盡相同:①對于慢性少量(5~10毫升)出血,肉眼無法發現糞便性狀的改變,需要通過糞便隱血試驗才能發現。②當上消化道出血量為50~70毫升時,血液流入腸道后,紅細胞被破壞,血紅蛋白在腸道內與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進而使大便呈黑色;如果出血量大且快,血液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短,那么大便可能偏暗紅甚至鮮紅。③下消化道出血時,大便顏色往往是暗紅色或鮮紅色,而肛門直腸處的出血始終是鮮紅色的。④消化道出血時,血液積聚于腸道并刺激腸道引起腸蠕動的增加,導致腹瀉和排便次數增多。當然,大便發黑、發紅也不一定是消化道出血,如進食動物血制品、服用含鐵制劑、進食黑芝麻或西瓜等均可能引起大便性狀改變,需進一步鑒別。
一旦出現大便發黑或鮮紅色血便,建議保留好糞便樣本送至醫院進一步行大便隱血試驗檢查,必要時進一步完善血常規、腎功能等檢測,以明確病因。
便秘非小事,謹防危及生命
便秘,指的是排便次數減少(每周少于3次)、糞便堅硬、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或需用手幫助的現象。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腸道功能減弱、戶外活動量減少、飲食結構發生改變等情況,更容易存在便秘的情況。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便秘可能不會有很大的危險性,但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便秘則可能危及生命。便秘時由于需要用力排便,這會導致腹壓急劇增加,血壓、心率隨之升高,導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加重心臟負擔。特別是對于冠心病患者,可能會顯著增加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
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哪些預防措施?
(1)對于有出血高危風險的患者:服用活血藥物之前,可以提前進行肝腎功能、血常規、糞便隱血試驗等檢查,可以發現有無肝腎功能異常、貧血、大便潛血陽性等情況,如有腹痛、糞便性狀改變、身體消瘦情況,也可考慮必要時完善胃腸鏡或腹部CT等檢查,以便排除消化道潰瘍或腫瘤的可能性。服用活血藥物后,日常生活中需留意觀察有無皮下瘀青、牙齦出血、鼻出血等情況,倘若出現上述情形,則提示出血風險較大,要警惕內臟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同時留意大便性狀有無異常,并定期復查大便隱血。必要時也可咨詢??漆t生是否需要調整活血藥物治療方案。
(2)對于便秘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建議晨起或餐后,有便意時要及時排便。排便時養成蹲姿習慣,蹲姿時能放松控制排便的肌肉,減少腸道阻力,而且直腸與肛管形成的角度接近直管,排便也更省力。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紅薯、火龍果等;心功能正常者要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減少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適度活動,如快走、練瑜伽,多揉腹(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態平和,減輕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壓力。
如果長期便秘,通過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仍無效,建議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益生菌、膳食纖維或通便藥物。如果便秘的同時伴隨腹痛、便血、體重突然下降、嘔吐等情況或有腸癌家族史,建議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