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5)-14-080-3-ZL
1、前言
國務院印發的《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 + ”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正對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著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在“互聯網 + ”理念的推動下,運動健身類APP涌現并快速發展,給人們帶來新奇的運動體驗。隨著運動健身類APP在眾多體育傳播媒介中脫穎而出,它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群體的關注與使用,給大學生的體育生活帶來了新的體驗。
本文隨機抽取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安陽職業技術學院、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南陽農業職業學院、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職業技術學院、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河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洛陽職業學院,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運動健身類APP使用和運動參與現狀調查,第二部分是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運動態度現狀調查。每校發放問卷50份,共發放500份,回收482份,回收率 96.4% 。其中,有效問卷465份,有效率 93% 0
2、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運動參與態度分析
從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運動參與的整體情況上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動機是增強體質和塑造健美的身材,體育運動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場所主要是學校的場地,且有朝向多元發展的趨勢。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加日常體育鍛煉,但受學習壓力等原因的影響,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參加體育鍛煉。學生運動參與的強度和持續時間都較低,很難取得相應的鍛煉效果;對新興體育項目的參與較少,運動參與主要以同學結伴和參加校內體育組織的形式進行。
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具有較高的體育認知水平,對運動參與有正確的認識。學生體育鍛煉態度在體育情感維度上得分較低,在行為傾向維度上得分也相對較低。從整體上看,學生體育鍛煉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應該不斷培養其體育運動興趣,促使他們形成運動習慣。
3、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度和態度的影響分析
3.1、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目的影響的對比分析
表1運動參與目的對比分析表( N=465 )
通過表1可以發現,運動健身類APP對運動參與目的的影
響并不顯著,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目的大多是增強體質和塑造身材,這是普通運動人群普遍追求的運動效果。雖然運動健身類APP能夠帶給人們不一樣的運動體驗和感受,但其只是參與運動的輔助工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人們訓練幫助和指導,使人們了解自己運動參與的相關數據,敦促人們合理有效地參與體育運動,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運動目的。
歸根到底,運動參與的目的只是個人的主觀意愿,并不因練習的手段和方法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學生在運動參與目的上的差異并不顯著,使用運動健身類APP的學生以增強體質和塑造身材為運動目的分別為 42.5% 和 31.3% ,略高于未使用的人群。在提高學生運動參與水平時,不能只依靠鍛煉手段的創新,最重要的是普及運動健康的思想和理論。運動健身類APP在宣傳體育知識、提高對人們體育的認知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在體育教學視頻和基礎健身知識方面還需進一步充實,這對提高使用者的體育認知有著重要意義。
3.2、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場所影響的對比分析
通過表2中對運動參與場所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選擇體育鍛煉場所的影響是顯著的。雖然學校場地仍是使用運動健身類APP學生的首選,約占使用人數的 28.5% ,但遠低于不使用運動健身類APP學生的 51.7% 0運動健身類APP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學生對運動場所的選擇,改變了學生運動參與的形式。
當前,運動健身類APP以跑步類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使用APP的學生運動區域的擴大。表2中,選擇公路街道作為運動場所且使用了運動APP的學生占比為 13.4% 遠高于未使用的學生群體的 1.7% 。在選擇校外健身房進行鍛煉的選項中,沒有顯著的差別,分別為 21.2% 和 19.6% 。
在學生運動場所選擇增多的情況下,他們日常鍛煉的安全問題值得被關注。特別是選擇在公路街道進行跑步鍛煉的學生,對其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顯得十分重要。同時,對參與夜跑等有風險的鍛煉行為的學生,更應加強安全教育,確保運動參與的安全。
3.3、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次數影響的對比分析
從表3中對運動參與次數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次數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在使用運動健身類APP的群組中,有 44.7% 的學生表示自己每周參與5一6次運動,遠高于未使用學生群組的 16.1% ;在每天堅持進行體育運動的選項中,使用運動APP的學生也略高于未使用組。通過對數據的整體分析發現,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次數的影響是顯著的,并起著積極的作用。
表3運動參與次數對比分析表( N=465 )
運動健身類APP對運動參與次數的積極影響,主要得益于其自身具備的一些特殊功能。為用戶提供自身運動數據支持,已經是其最基本的功能。運動參與者通過軟件可以直觀地了解到自身的運動的情況,為自己設置運動參與的目標,這為使用者堅持進行運動提供了數據支持,能更好地促進使用者的運動參與。另外,許多APP內設有打卡簽到功能,能夠對連續完成一定時長的鍛煉的用戶提供一定形式的獎勵,這也對使用者運動參與頻率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動力。
隨著運動健身類APP的不斷完善,其社交功能也日益強大,運動群落的聚集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使用者在進行鍛煉時便于結成運動組和運動群落,以便相互溝通協作和鼓勵監督。同時,受到排行榜等功能的影響,使用者內部形成了一定形式的內部競爭機制,這也為運動參與次數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3.4、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強度影響的對比分析
表2運動參與場所的對比分析表( N=465 )
表4運動參與強度對比分析表( N=465 )
通過表4對運動參與強度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使用運動健身類APP學生的運動強度高于未使用學生。在每次運動大汗淋漓和出汗的比例中,使用運動APP的人數占比分別為 16.2% 和 30.2% ,遠高于未使用APP人數占比的 2.8% 和10.8% 。這表明運動健身類APP在提高學生運動強度上有著重要作用。
運動健身類APP在數據統計和功能設置上,可以讓使用者更精確地進行體育鍛煉。大部分軟件會幫助使用者制訂相對科學和易于操作的訓練計劃,并對使用者的練習效果進行簡單評價,這就對練習的科學性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運動健身類APP也是傳播體育健身知識的重要載體,能向使用者傳播一定量的體育知識,讓其對運動負荷和運動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但同時,隨著運動健身類APP的發展,運動群組和部落不斷形成,使用者無形中形成了對健身數據的攀比,導致許多人不能結合自身身體情況,盲目追求過高的運動數據,這顯然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
3.5、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時間影響的對比分析
表5運動參與時間對比分析表( N=465 )
從表5中對運動參與時間的調查可以發現,使用運動健身類APP對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運動參與時間的影響是顯著的,其中使用組的數據明顯優于未使用組。每次運動在60min以上的人數比例,使用組為 21.2% ,高于未使用組的 10.5% 每次參加運動 30min 以上的人數所占比例中,使用組更是遠高于未使用組。研究數據表明,運動健身類APP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這也間接地反映出學生樂于接受使用運動健身類APP進行運動參與,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體育鍛煉。
4、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態度的影響分析
表6學生運動態度的影響分析對比分析表
通過表6可以發現,運動健身類APP對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態度有著積極的影響。其中,使用組平均得分為59.2,高于未使用組的53.2。
4.1、運動健身類APP對體育認知的影響分析
通過分析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體育認知維度的影響發現,其對體育認知產生著一定的影響,但不顯著。使用運動健身類APP群組的得分為22.4,略高于未使用組的21.4,這表明運動APP對體育認知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運動健身類APP在宣傳體育知識和科學訓練方面能改變適用人群的體育認知,使人能夠更快捷地獲取相關知識和練習方法。雖然運動健身類APP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認知,但人對體育的認知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變其思維認知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運動健身類APP對其影響并不十分顯著。
4.2、運動健身類APP對情感特征的影響分析
通過分析運動健身類APP對情感維度的影響發現,使用APP的群組得分為17.3,顯著高于未使用APP的群組的15.7,運動健身類APP在培養使用者運動興趣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新穎的運動方式和直觀的運動體驗更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有利于培養其主動參與運動的熱情,滿足學生追求時尚運動方式的需求。
人們對體育的情感認知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培養興趣愛好也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運動健身類APP的傳播與發展正在逐漸使更多的人參與運動,帶來不同的運動體驗,潛移默化地培養著運動興趣,增強著對體育參與的情感認知。
4.3、運動健身類APP對行為傾向的影響分析
運動健身類APP在行為傾向上有著顯著的影響。表6顯示,使用組的行為傾向維度得分為19.5,未使用組得分為16.1,表明運動健身類APP在行為傾向認識上有著積極的作用。運動健身類APP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運動參與頻率和強度,讓他們更愿意投入到體育鍛煉上,并逐漸形成運動群落和組織,提高了學生對體育參與的熱情。
5、結論與建議
河南省高職院校學生的運動參與普遍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價值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對體育鍛煉的態度整體較好。學生在體育認知維度方面有較高認知水平,但在體育情感維度和體育行為傾向維度方面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自覺性不高,缺少體育熱情。運動健身類APP對學生運動參與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促進了學生運動參與頻率和強度的提升。河南省高職院校在學校體育工作中,應建立切實可行的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敦促學生養成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院校應結合運動健身類APP實現對學生運動參與的管理和指導,使其成為集體育鍛煉指導和運動參與監督于一體的平臺,充分發揮運動健身類APP數據記錄、群組建設的功能優勢,促進學校體育計劃實施和監管。同時,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需求,改進運動健身類APP的各種功能,使其能針對不同身體狀況的學生制訂出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提高訓練指導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避免無效練習和過度鍛煉對學生造成傷害。
參考文獻:
[1]馬廣斌,時永利,鞠洪鑫,等.大學生移動健身APP使用狀況及其與健康生活方式的關系].中國學校衛生,2024,45(8).
[2]萬雅靜.昆明高校大學生健身類APP使用與滿足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