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地方本科高校為研究對象,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和現狀,梳理當前存在的問題,如教育資源不足、實踐平臺未能有效利用、區域資源結合的時效性和優勢性不明顯等,并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提出針對性的路徑建議:一是加大政府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更新和完善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三是加強校企和校地合作,實現“雙創”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共贏,以期為地方本科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區域經濟發展;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his paper took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analyzing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nd current status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t outlined existing iss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educational resources,the in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practical platforms,and the insufficient timeliness and advantages of regional resource integration.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aper proposed targeted pathway recommendations:firstly,to increase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secondly,to update and refin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local universities;and thirdly,to strengthen universityenterprise and universitylocal collaborations,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im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ir capacity to serv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words: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pathway research
區域經濟發展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其轉型升級離不開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的支持[1]。地方本科高校作為區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撐的關鍵職責。近年來,地方本科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相比,其在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因此,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梳理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路徑建議,以期為地方本科高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提供借鑒與啟示。
一、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
地方本科高校與區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內在邏輯。第一,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2]。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高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促進區域產業升級;創新創業教育營造“雙創”新氛圍,推動區域“雙創”文化建設;高校通過創新創業教育為地方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咨詢,助力區域經濟規劃[3]。第二,區域經濟發展對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動作用。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和技術的需求,推動高校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區域經濟發展為高校提供資金、場地等資源,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區域經濟發展為高校提供實踐基地和項目,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區域經濟發展為高校提供反饋,幫助其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可見,兩者協同發展的內在邏輯是目標一致,兩者都致力于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校與地方政府、企業共享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推動區域產業升級。高校通過服務地方提升自身實力,地方通過支持高校獲得發展動力,達到互利共贏的局面。
二、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及分析
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現在政策、配套措施、資金、平臺場地、教育培訓、法律法規等多個方面。這些支持措施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地方本科高校普遍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涵蓋基礎理論、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也建立有創業孵化園,設立實習基地和聯合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推動創新創業項目落地。這些舉措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了就業競爭力。然而,地方本科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但仍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
(一)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所欠缺
從政府層面看,地方政府在資金投入上相對有限,難以滿足地方高校科研、儀器設備更新、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實際需求;加上專項政策略顯不足,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資金支持、課程設置、師資培訓等方面政策仍需進一步細化;風險投資機制不完善,難以支持高風險創新創業項目的融資需求。從社會各界層面看,社會各界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參與度不高,積極性較低,缺乏高效協作機制,表現為企業導師資源匱乏和實習機會不足,社會認知度有限,導致社會資源投入也有限。
(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夠完善
部分地方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偏重理論,缺乏時事熱點案例分析,實踐實訓環節不足,學生難以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對地方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不足,國家層面的政策與地方性政策在實際執行中對大學生創業的要求、限制以及扶持措施存在不一致[4]。同時,經驗豐富、多元化的師資力量略顯不足,企業導師和創業成功人士的參與度不高,師資結構較單一,難以有效解決學生“雙創”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此外,現有教育評價體系仍以學術成果為導向,可發揮作用僅限于實驗室,成果轉化不突出,難以準確評估其效果,導致高校缺乏開展“雙創”教育的動力。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缺乏鮮明特色,忽視了結合區域資源開展的實效性和優勢性
玉林市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活動多以校內訓練為主,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團隊合作能力,但較少聚焦地方痛點問題,與地方社會需求、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結合較弱,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有限[5]。此外,部分高校的實踐平臺,尤其是校企共建平臺,未能有效整合資源,學生實踐機會有限,導致其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無法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67]。同時,教師科研和教學未能充分利用區域資源的時效性和優勢,造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脫節,難以有效服務地方經濟[3]。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實現途徑
(一)加大政府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
創新創業教育在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加大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財政支持、增加經費投入是關鍵舉措。具體來說,政府可以加大專項創新創業教育基金,助力高校開展相關教育活動;通過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如為創新創業項目提供稅收減免或抵扣,激發高校師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還可以提供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金融支持政策,幫助解決創新創業項目的資金難題[8]。這些措施不僅能夠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還能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堅實支撐。如玉林市提高了創業擔保貸款的額度;對首次在玉林市內創辦小微企業,且企業正常運營1年以上的畢業5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給予一次性創業扶持補貼;玉林市大力扶持創業孵化基地和眾創空間建設等,這些政策旨在降低創業成本,提供資金支持,促進并鼓勵創新創業活動。
(二)更新和完善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首先,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優化高校課程設置,推動高校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知識有機結合。結合專業發展和區域經濟需求開設或者調整課程,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理工類專業培養方案中,開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科技創新與創業教育”等相關課程,系統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高校可以設置與區域新興產業、特色產業相關的課程,如將玉林市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產業融入各學科教學,增加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比重,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
其次,高校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規劃與落實,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創業實踐平臺,例如,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創業實訓、創新創業競賽以及創業實習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近五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數在245~261項之間,國家級占11.02%~13.03%,區級占18.18%~26.94%;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園、創客空間入駐項目23~29個。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創新創業的全過程,認識其中的風險和機遇,從而提升自身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同時,高校可以與企業攜手共建創業實踐基地,可以通過見習、實習、合作培養等模式,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實踐機會和資源支持。
最后,高校可以多邀請成功企業家、校友創業者舉辦講座,分享創業經驗和心得,激發學生興趣。高校可以邀請行業專家、成功企業家等走進課堂,從行業需求的角度為學生提供實踐經驗和指導,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提升綜合素質與競爭力,從而更好地滿足區域經濟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9]。高校還可以建立校外行業導師制度,為學生提供雙導師指導和個性化輔導,利用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和成效[10]。
(三)加強校企和校地合作,推動產學研聯動
地方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資源的時效性與優勢,探討與企業橫向項目的發展可能,深化和企業的合作,采用“協同育人”模式,共建實訓實習基地,推動產教融合,指導學生開展實訓實習活動。同時,高校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地方政府可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創新創業教育,而高校則可以利用自身的研究成果、學科優勢和創新型人才資源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服務。通過資源互補,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利共贏。如玉林師范學院化學與食品科學學院教師根據玉林地區百香果產量高這一農產資源,以學校牽頭,和當地食品企業共同申報科技攻關項目,通過教師科研、指導畢業論文課題、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同時在教學課程上,以食品加工實驗課讓學生自主發揮創意,考慮可行性設計實驗內容并開展等途徑,做到產學研聯動,解決當前創新創業教育中“政府支持不足、社會參與乏力”問題,能夠形成“教育—研發—市場”的良性循環。結合玉林實際,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玉林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依托先進裝備制造、服裝皮革、新材料、大健康等四大千億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提出了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推動“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行動計劃》針對不同的創新創業主體,推出了不同的培育、鼓勵措施。而玉林高校則可根據當地特產引導師生發揮創新創業才能,與企業或地方單位合作,將高校學科優勢利用起來,使科研成果落地開花,為企業和地方帶來真正的效益。
結語
綜上分析,根據地方本科高校特點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在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中,應發揮政府和地方社會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保障扶持作用,強化實踐教學和緊密結合區域經濟,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資源整合,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和產教融合,通過資源互補,為地方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實現“雙創”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共贏。
參考文獻:
[1]劉冰冰.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賦能共同富裕[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03):7680.
[2]涂繼亮,陶秋香.“雙一流”建設下地方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區域化發展模式[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2):8995.
[3]王秀鳳,王燕.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0):8586.
[4]李昂哲.民辦高校依托區域經濟發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3(08):220222.
[5]徐玲.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09):145147.
[6]王浩海.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地方區域數字經濟管理發展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5,8(02):6668.
[7]張丹.服務福建區域經濟發展視角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考[J].武夷學院學報,2022,41(04):101105.
[8]韋秋月.新時代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視角下廣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24(02):134136.
[9]劉磊,顧佳麗,趙丹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22,39(18):1217.
[10]李昂哲.民辦高校依托區域經濟發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路徑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3(08):220222.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規劃“十四五”2023年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課題“校地合作耦合效應下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研究”(2023ZJY1911)
作者簡介:陳麗娜(1989— ),女,壯族,廣西貴港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食品加工與質量安全檢測。
*通信作者:岳聰(1992— ),女,漢族,河南浚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政府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