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機關在國務院總理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作為維護企業財務規范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要求從事財務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務必嚴格依法行使審計職責,對企業財務狀況、財務管理決策進行評估和審查,確保企業收人票據、人賬憑證等得到規范化記錄。隨著時代發展,企業財務審計工作需要順應趨勢,運用現代財務審計技術,融合先進理念,制定可行的創新計劃,促進企業資產的合理運作。
一、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價值
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主要指的是財務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負債及損益狀況、資產運作水平實施合理合法的監督、審查和客觀評價,審計人員根據財務報表會計信息審計結果出具審計報告,以實現查處企業財務違規違法的目的,建立廉明的宏觀調控服務環境。
1.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財務審計人員通過對企業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等綜合報表信息進行精準審計,可進一步評估企業資產運作的合法性、完整性、真實性,繼而發現當前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甚至能預測財務風險,有助于企業在尚未形成嚴重違規或違法后果,尚未危及企業信譽、損害企業效益之前,及時結合審計結果提出改革建議,同時,財務審計還能輔助企業領導及時排查企業財務方面存在的“虛假賬目”、“以公謀私”等隱患,保障企業經濟活動的規范化運行,為企業未來獲得可觀收益提供有利條件,以免因前期明顯虧損或重度負債而影響長遠運營計劃的實施效果。
2.深化企業行業競爭地位企業競爭不僅取決于人才質量和產品資源,財務狀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會影響企業的信譽度,以及未來的投資發展前景和決策可行性。通過財務審計動態分析市場變化規律,有利于企業領導利用審計報告明晰財務管理的改革重點,逐步提升運營效益。隨著財務審計監督、評價等多項職能的有效強化,企業可以制定更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管理機制,使企業內部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化步驟履行崗位職責,提升崗位適配性,最終增強企業財務管理能力、內控力,從而搶占競爭先機。
二、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現存問題
1.組織力量薄弱企業財務審計的工作職責主要由財務審計機關人員承擔,雖然目前已基本設置了扁平式組織結構:設有審計主任、審計副主任、資金結算審計、資產成本審計、收入核算審計等多個崗位。但在崗位審計職責的分配上仍存在待細化之處,同時,企業設有與審計機關相對接的審計部,盡管已提高了對企業財務審計事項的重視度,但財務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仍未達到預期要求,具體體現在人員知識面不廣、職業素養不高、財務審計突發狀況應對意識薄弱等方面,導致部分人員在開展財務審計工作時,需要通過“現查資料”的形式來處理問題,容易延長審計周期,在無形中削弱了財務審計的權威性。
2.收支關系不明財務審計人員應按照現代企業財務審計工作標準合理設立目標,對企業資金滯留積壓、金融投資決策等事項進行客觀評估,杜絕不合理行為。對當前合理性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在企業收人票據和入賬憑證等方面還存在收支關系界定不規范的情況,甚至有明顯的“瞞報”現象,致使審計人員難以通過會計報表客觀分析收支關系,容易在模糊的收支分配結果中得出錯誤的審計結果,從而影響企業的效益水平。
3.信息化建設不足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企業財務審計已轉變為現代企業財務審計,這要求審計人員充分借助現代審計技術來完成審計事項,例如,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云審計平臺,將審計數據存儲其中,并隨時隨地開展移動計算,以有效提高審計的可控性。然而,審計人員現用的信息系統在功能模塊以及可操作性方面可能略有不足,且在企業整體財務審計工作場景中,信息化建設尚未達到預期標準,從而難以實現高效審計,長此以往必將違背現代化審計原則。
4.工作內容不細致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并非單純核實監督財務報表信息的真實性,還要對公允性、一致性、準確性、完整性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尤其在審計主體多元化、審計行為規范化的條件下,若一味參照往日工作內容進行審計,將難以充分彰顯工作價值,故此需依據明確、詳細的工作指標細化審計職責,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財務審計需求。
三、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問題解決對策
1.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組織:企業財務審計可以通過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組織來構建完善的工作體系,以便在專業組織成員的指引下,展現財務審計機關的公信力,以營造“共享服務”的方式滿足企業豐富業務、廣闊范圍的財務審計需求。一方面,可以對財務共享中心組織結構進行細化處理,同時保證在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中實現應收核算業務系統、費用核算業務系統、工資業務系統、資金結算系統等信息系統的兼容共享,避免審計人員頻繁前往企業多個部門監督財務數據而影響工作時效性。另一方面,需圍繞企業財務審計工作中各財務報表責任人進行集中管理,從而在有效對接下提升審計質量。比如針對企業費用報銷業務,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可以根據填報、初審掃描、審批、稽核、結算支付、財務憑證等多步驟對應的企業報銷人、單據初審員、部門經理、費用報銷崗會計員、材料員、會計人員實施有效溝通,對報銷時點、單據初審進度、憑證分錄內容、結算支付時點等細節進行監督審核,以便出具的審計報告能在完備的審計組織崗位成員的合力下彰顯出實踐價值。
具體可以借鑒A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建設經驗,該企業在2021年年中開設“財務共享平臺”建設項目,要求在財務共享中心的支撐下,執行企業財務審計工作 ?1+6+N? 職責模式,其中,1為集團財務共享中心,負責對財務審計工作進行統籌規劃;6為集團下設的6個子公司,由子公司分別構建財務共享中心;N為其他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分別管理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并接受集團財務共享中心的直接管理,實現企業內部與財務審計機關信息共享服務。2022年3月,該企業開辦了“年度財務共享工作會議”,經過黨組成員的積極參與,科學打造“廉政風清”的工作環境。此外,為促使成員單位實現高效運營,財務數據管理中心助力審計人員獲取可靠數據,由此表明財務共享中心的順利建設,有利于夯實財務審計組織工作基礎。
2.推進合理性檢查項目合理性評價作為企業財務審計的重要職能,需深人推進合理性檢查項目,充分評估收支關系的合理性,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與財務憑證相匹配。具體是指財務發票中資產與支出的關系,以及預算支出與實際支出合理性關系的客觀評估。在企業資產與支出關系評價中,通過落實合
理性檢查項目,若審計工作中發現支出資金對應的數量、單位、用途等與資產分配要求不同,或存在明顯的支出超額狀況,均可視為不合理,隨即應針對合理性關系審計評價指引有關企業重新調整預算支出費用和支出細節。
3.研發財務審計信息系統會計報表審計模塊。財務審計信息系統的研發是推動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其中要求在系統研發階段重點開發會計報表的審計功能模塊。即系統界面需設立“會計科目”通道,隨后利用“科目編碼”、“科目名稱”、“顯示名稱”、“科目類型”等名目為審計人員提供清晰的會計報表審計服務,在企業財務會計整體架構中集中審核財務會計信息。一般在該模塊中可建立循環審核程序:會計報表審計一憑證信息錄人 $$ 憑證信息審核 $$ 審計中憑證信息是否存疑(是)一二次進入憑證信息錄人步驟,若由于審計憑證不規范等情況出現“存疑”問題,應將憑證返回給審計人員,由審計人員人工核實;若顯示“未見存疑”則結束財務會計報表審計事項。
財務憑證審計模塊。該功能模塊的開發設計,可以增設“財務會計”科目,并按照增加、查詢、審核、憑證整理等子科目執行不同的審計任務。運行程序為憑證點擊錄人一輸入憑證信息→點擊添加按鈕一審核憑證信息是否正確(是) $$ 成功創建憑證,若在輸入憑證信息時存在錯誤,模塊會自動提示錯誤信息,并繼續進入輸人憑證信息循環中,由審計人員進行修改。
貨幣資金審計模塊。審計人員在應用信息系統審計貨幣資金時,可通過審核實際盤點資金與賬面現金的出人情況來評估財務風險,首先根據資金報表數據衡量貨幣資金顯示的正確度來評價審核貨幣資金的內控情況,
其次審計貨幣資金授權和分工動態,再次審計票據和印章管理情況,最后審計現金管理及企業銀行存款管理結果,確保企業貨幣資金的合理配置。
系統應用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設置用戶權限”、“調用業務”、“輸人被審計企業信息”、“訪問數據”等功能,通過審計企業財務數據完整性、正確性變更系統操作指令,能為審計人員提供個性化的應用服務。同時,在應用管理模塊針對不同部門人員設置不同的使用權限,在人員注冊用戶名后,根據人員所在部門與對應崗位進行權限設置,并在系統后臺全面記錄人員操作行為,以保障財務數據的準確性。
正如B企業系統研發的工作經驗,早期應結合管理軟件廠商的調查分析結果,應用ERP財務管理系統充當財務審計工作平臺,考慮在推進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應先行妥善處理好清賬、暗箱操作等問題。在該系統的支撐下,還建設了“統一財務核算平臺”,組織財務人員在審計核算等工作中,以信息化手段處理財務審計實務,不僅增強了財務審計工作能力,還縮減了工作成本,由此表明先進軟件系統的應用研發是較為關鍵的改革舉措。
4.細化財務審計工作指標一般控制審計。企業在開展財務審計工作期間,需出具細致的工作指標,主要用于支撐上述財務共享中心的審計人員有效應用信息系統。在一般控制審計作業中,應合理控制系統反饋的財務會計數據安全性與企業制度可行性。在研發系統時,審計人員還要評估信息化裝備與內部監督的可控性,以便采用全新的財務審計工作方法,從而取得顯著的工作成果。
應用控制審計。審計人員還需客觀評估財務審計信息系統在實際應用期間涉及的數據分析、加工、匯總和計算功能,確保財務會計數據的一致率、完整率、準確率都能合乎審計標準。隨著對財務審計工作指標進行細化研究,有望實現根據指標統計符合度來驗證新方法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工作具有助力企業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化企業行業競爭地位等實踐價值,應立足現存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優化對策。本文從財務共享中心組織、合理性檢查項目、財務審計信息系統、財務審計工作指標等方面著手,能確保改進后的企業財務工作組織、收支項目、信息化建設以及工作內容得到日臻完善,進而為企業壯大發展提供可靠的審計指導,強化財務審計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