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近視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驗:摘下眼鏡后不僅看不清了,聽力好像也受到了影響。這時如果有人說話,我們就想馬上把眼鏡戴上,“看看”他到底說了什么。為什么沒有了眼鏡,聽力也跟著變差了?
眾所周知,視覺和聽力是人的主要感官??梢哉f,大部分人主要是靠視覺來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其中,人類接受的信息約有80%來自視覺。而大腦中,所有視覺區加起來,其面積約占大腦新皮層的55%,由此可見視覺信息的重要性。
此外,人的感官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感冒時鼻子不透氣,吃飯時也覺得飯菜不香了。負責處理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的腦區雖然不同,卻也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當近視的人摘下眼鏡后,大腦接收到的視覺信息就減少了,只能將注意力資源更多分配給視覺,以進一步獲取有用的信息,聽覺分配的注意力資源自然也變少了,“摘下眼鏡聽力會變差”也就可以解釋了。
然而對于不近視的人來說,“眼見”也不一定“為實”。20世紀70年代,英國心理學家哈里·麥格克和約翰·麥克唐納做了一個實驗:他們給被試者放映一部影片,其中一個音節“ga”被配音者發成了“ba”(演員的口型是“ga”,而配音者的發音是“ba”)。令人驚訝的是,98%的被試者報告自己聽到的既不是“ga”也不是“ba”,而是“da”。這就是著名的麥格克效應,表明視覺會影響聽覺。
日常生活中,這一效應也很常見。比如,電視畫面和聲音不同步,就會感覺劇情受到了影響;戴著口罩說話,會擔心對方聽不清,等等。
(小白摘自2023年12月1日《燕趙都市報》)